女性张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女性张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在中老年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实际发病率高于临床统计,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多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经产妇尿失禁发生率高于未产妇,且其发生率会随着产次增加而增高。许多患者在围绝经期发生尿失禁。

文献报道尿失禁发生率各不相同,这与研究人群及尿失禁定义不同有关。wolin曾观察400个健康青年妇女,其中有51.7%的妇女有不同程度溢尿现象,若此现象频繁出现则属病理现象。因此,张力性尿失禁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困扰众多女性,同时涉及妇科与泌尿外科的疾病,应引起重视。

尿失禁定义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断或持续性不自主漏尿现象。张力性尿失禁的定义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盆底肌肉筋膜组织松弛,膀胱和尿道解剖位置改变及尿道阻力降低导致腹压突然增加时排尿失去控制,不自觉的尿液漏出。张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测无逼尿肌收缩,漏尿是膀胱内压高于最大尿道压的结果。

临床上有60%以上的尿失禁患者症状上兼有张力性与紧迫性两种尿失禁,二者易于混淆,后者是由膀胱逼尿肌无法抑制的收缩引起,它的发生与膀胱内尿量的多少没有关系,不受意识控制,往往在患者准备排尿前已将尿液排出。

因此国际排尿控制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规定,张力性尿失禁是由腹压增加引起的,无任何来自逼尿肌压力方面的影响。而紧迫性尿失禁是由于不受意识控制的逼尿肌收缩引起。 引起张力性尿失禁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损伤

1)分娩损伤,难产或第二产程延长、产钳操作等,造成盆底损伤。

2)阴道、尿道曾施手术,伤及尿道周围组织,缩短尿道生理长度,改变尿道后角。

3)其他原因引起会阴及尿道损伤,导致排尿功能疾患。

2.功能性疾患

1)先天发育不良,见于幼年及青年。

2)多次妊娠致尿道及周围组织薄弱或松弛。

3)由于营养状况、疾病所致体质衰弱或由于平时缺乏锻炼致盆底组织薄弱。

4)性激素减退,致使盆底组织松弛薄弱。文献报道,女性生殖道、泌尿道、盆底结缔组织中均有大量的雌激素受体,雌激素水平降低将使盆底组织张力下降,尿道收缩力下降,盆腔脏器正常位置发生改变。这是妇女更年期之后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3.压迫盆腔肿物致腹压增高,膀胱颈位置降低,引发尿失禁。

此外,习惯性便秘、下尿路梗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脊髓病变、帕金森病等疾病也可引发不同程度的尿失禁。

张力性尿失禁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正常情况下,腹压突然增加不会导致尿失禁是因为在膀胱尿道之间有一个正常角度一膀胱尿道后角,约90度~100度,此时,尿道轴与立位垂直线形成约30度的尿道倾斜角,这些正常角度的维系是由于阴道能够依赖盆腔内筋膜组织稳定地悬吊于盆腔侧壁上。

同时,阴道前壁与尿道下筋膜支持着近端尿道,膀胱颈、尿道口位置相对稳定。腹压突然增加时这种压力同时作用于膀胱与尿道近端2/3处,两处压力互相抵消,尿液不会外溢。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盆底支持组织的损伤、削弱,使膀胱底部下垂,近端尿道下降,膀胱尿道后角发生改变,尿道缩短,尿道壁本身紧张度也降低,使尿道内的压力下降。当腹压增加时,压力只传向膀胱,不传向尿道,使尿道阻力小于膀胱的压力而尿液外流。其他原因还有:

1)部分严重的尿失禁患者不仅尿道后角发生改变,尿道轴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向下、向后旋转,使正常时10—30度的倾斜角变成大于90度。

Green依据尿道后角变化程度将尿道角分为两型,如果尿道后角消失不伴尿道倾斜角变化或变化45度称为尿道角Ⅱ型,在x线造影片上可以测量此角度,尿道角的分型影响张力性尿失禁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

2)女性骨盆出口前部宽大、盆底肌肉平坦,使张力性尿失禁易于发生。

3)近年从神经生理和组织化学的角度研究证明,张力性尿失禁是神经损伤所致,肛提肌在女性张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机制上意义重大。

以阴道分娩创伤为主,因慢性咳嗽或严重便秘致使会阴部的一再下降,促使神经损伤加剧,神经肌肉的损伤能降低神经肌肉的活动性组织成分,特别是远端尿道的神经肌肉组织成分,同时也可以抑制肛提肌功能,肛提肌对正常女性在张力下起提高和稳定膀胱尿道连接处的作用。

典型的张力性尿失禁在压力传导上的改变,尤其是在近端尿道,可以理解为阴道前壁和盆腔内筋膜从肛提肌的侧壁分离所致,因而肛提肌对近端尿道有效的提升与稳定作用也一并削弱。

4)“吊床假说”:尿道的关闭是通过前部分的耻尾肌收缩,前拉阴道的耻骨尿道韧带后部分形成“吊床”来关闭尿道腔隙,松弛的阴道壁使尿道关闭不良而发生尿失禁。

依据张力性尿失禁的程度可分轻、中、重度:

轻度为仅发生在咳嗽和打喷嚏时;

中度为发生在日常活动中(如行走或突然由坐位站立时);

重度为站立位时即发生尿失禁。

Colombo等根据尿失禁发生的状态、频率和发生尿失禁时尿垫使用的数量来评价张力性尿失禁的程度。累计总分1~3分为轻度,4~7分为中度,≥8分为重度。

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和详细的病史询问。脊柱、盆底神经检查正常有助于除外神经源性膀胱及尿道功能异常造成尿失禁的可能。尿液常规检查和尿培养结果可除外因感染原因引发的尿频、尿急和尿失禁情况。

患者的排尿日记、症状问卷和尿垫试验不仅能够对尿失禁的诊断有帮助,而且对于术后疗效的判定也是可靠的评估方法。由于张力性尿失禁最易与紧迫性尿失禁混淆,而诊断上的失误将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术前应除外紧迫性尿失禁,证实尿失禁是由于腹压增加引起的张力性尿失禁。

女性张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在中老年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实际发病率高于临床统计,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多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经产妇尿失禁发生率高于未产妇,且其发生率会随着产次增加而增高。许多患者在围绝经期发生尿失禁。

文献报道尿失禁发生率各不相同,这与研究人群及尿失禁定义不同有关。wolin曾观察400个健康青年妇女,其中有51.7%的妇女有不同程度溢尿现象,若此现象频繁出现则属病理现象。因此,张力性尿失禁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困扰众多女性,同时涉及妇科与泌尿外科的疾病,应引起重视。

尿失禁定义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断或持续性不自主漏尿现象。张力性尿失禁的定义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盆底肌肉筋膜组织松弛,膀胱和尿道解剖位置改变及尿道阻力降低导致腹压突然增加时排尿失去控制,不自觉的尿液漏出。张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测无逼尿肌收缩,漏尿是膀胱内压高于最大尿道压的结果。

临床上有60%以上的尿失禁患者症状上兼有张力性与紧迫性两种尿失禁,二者易于混淆,后者是由膀胱逼尿肌无法抑制的收缩引起,它的发生与膀胱内尿量的多少没有关系,不受意识控制,往往在患者准备排尿前已将尿液排出。

因此国际排尿控制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规定,张力性尿失禁是由腹压增加引起的,无任何来自逼尿肌压力方面的影响。而紧迫性尿失禁是由于不受意识控制的逼尿肌收缩引起。 引起张力性尿失禁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损伤

1)分娩损伤,难产或第二产程延长、产钳操作等,造成盆底损伤。

2)阴道、尿道曾施手术,伤及尿道周围组织,缩短尿道生理长度,改变尿道后角。

3)其他原因引起会阴及尿道损伤,导致排尿功能疾患。

2.功能性疾患

1)先天发育不良,见于幼年及青年。

2)多次妊娠致尿道及周围组织薄弱或松弛。

3)由于营养状况、疾病所致体质衰弱或由于平时缺乏锻炼致盆底组织薄弱。

4)性激素减退,致使盆底组织松弛薄弱。文献报道,女性生殖道、泌尿道、盆底结缔组织中均有大量的雌激素受体,雌激素水平降低将使盆底组织张力下降,尿道收缩力下降,盆腔脏器正常位置发生改变。这是妇女更年期之后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3.压迫盆腔肿物致腹压增高,膀胱颈位置降低,引发尿失禁。

此外,习惯性便秘、下尿路梗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脊髓病变、帕金森病等疾病也可引发不同程度的尿失禁。

张力性尿失禁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正常情况下,腹压突然增加不会导致尿失禁是因为在膀胱尿道之间有一个正常角度一膀胱尿道后角,约90度~100度,此时,尿道轴与立位垂直线形成约30度的尿道倾斜角,这些正常角度的维系是由于阴道能够依赖盆腔内筋膜组织稳定地悬吊于盆腔侧壁上。

同时,阴道前壁与尿道下筋膜支持着近端尿道,膀胱颈、尿道口位置相对稳定。腹压突然增加时这种压力同时作用于膀胱与尿道近端2/3处,两处压力互相抵消,尿液不会外溢。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盆底支持组织的损伤、削弱,使膀胱底部下垂,近端尿道下降,膀胱尿道后角发生改变,尿道缩短,尿道壁本身紧张度也降低,使尿道内的压力下降。当腹压增加时,压力只传向膀胱,不传向尿道,使尿道阻力小于膀胱的压力而尿液外流。其他原因还有:

1)部分严重的尿失禁患者不仅尿道后角发生改变,尿道轴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向下、向后旋转,使正常时10—30度的倾斜角变成大于90度。

Green依据尿道后角变化程度将尿道角分为两型,如果尿道后角消失不伴尿道倾斜角变化或变化45度称为尿道角Ⅱ型,在x线造影片上可以测量此角度,尿道角的分型影响张力性尿失禁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

2)女性骨盆出口前部宽大、盆底肌肉平坦,使张力性尿失禁易于发生。

3)近年从神经生理和组织化学的角度研究证明,张力性尿失禁是神经损伤所致,肛提肌在女性张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机制上意义重大。

以阴道分娩创伤为主,因慢性咳嗽或严重便秘致使会阴部的一再下降,促使神经损伤加剧,神经肌肉的损伤能降低神经肌肉的活动性组织成分,特别是远端尿道的神经肌肉组织成分,同时也可以抑制肛提肌功能,肛提肌对正常女性在张力下起提高和稳定膀胱尿道连接处的作用。

典型的张力性尿失禁在压力传导上的改变,尤其是在近端尿道,可以理解为阴道前壁和盆腔内筋膜从肛提肌的侧壁分离所致,因而肛提肌对近端尿道有效的提升与稳定作用也一并削弱。

4)“吊床假说”:尿道的关闭是通过前部分的耻尾肌收缩,前拉阴道的耻骨尿道韧带后部分形成“吊床”来关闭尿道腔隙,松弛的阴道壁使尿道关闭不良而发生尿失禁。

依据张力性尿失禁的程度可分轻、中、重度:

轻度为仅发生在咳嗽和打喷嚏时;

中度为发生在日常活动中(如行走或突然由坐位站立时);

重度为站立位时即发生尿失禁。

Colombo等根据尿失禁发生的状态、频率和发生尿失禁时尿垫使用的数量来评价张力性尿失禁的程度。累计总分1~3分为轻度,4~7分为中度,≥8分为重度。

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和详细的病史询问。脊柱、盆底神经检查正常有助于除外神经源性膀胱及尿道功能异常造成尿失禁的可能。尿液常规检查和尿培养结果可除外因感染原因引发的尿频、尿急和尿失禁情况。

患者的排尿日记、症状问卷和尿垫试验不仅能够对尿失禁的诊断有帮助,而且对于术后疗效的判定也是可靠的评估方法。由于张力性尿失禁最易与紧迫性尿失禁混淆,而诊断上的失误将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术前应除外紧迫性尿失禁,证实尿失禁是由于腹压增加引起的张力性尿失禁。


相关文章

  • 天津中医药大学妇科
  • [盆腔炎性疾病](PID) 1. 盆腔炎性疾病: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 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妇女很少发生盆腔炎性疾病. 2. 女性生殖道的自然 ...查看


  • 第五章 老年人常见营养.排泄问题的护理
  • 第五章 老年人常见营养.排泄问题的护理 第一节 老年期解剖生理及病理改变 营养与排泄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消化.泌尿.内分泌系统也同其它系统一样,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着一系列退行性改变.营养不良.营养过剩.便秘 ...查看


  • 尿失禁须及早治疗
  • 5个月前,29岁的张小姐顺利地产下一个大胖儿子,一切都很顺利,只有一件烦心事让张小姐难于启齿.原来,自从生产过后,她发现在咳嗽.喷嚏甚至大笑时,小便会不由自主地流出一点,由于害怕别人闻到尿臊味,每次她都不得不偷偷换裤子.本以为随着身体的恢复 ...查看


  • 常见疾病大全
  • 常见疾病大全 妇科 功血 盆腔炎 月经不调 细菌性阴道炎 更年期综合征 更多 >>> 男科 遗精 早泄 阳痿 小阴茎 前列腺炎 更多 >>> 儿科 手足口病 尿布疹 儿童遗尿症 儿童睡眠障碍 小儿惊厥 更 ...查看


  • 老年护理学重点完整版
  • 老年护理学重点完整版 填空题: 1.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有(精神症状).(体位性低血压).(耳毒性).(尿潴留).(药物中毒). 2.老年人五大用药原则:(受益).(五种用药).(小剂量).(择时).(暂停用药). 3.<中国人口老 ...查看


  •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初晓艺 林鑫) 第一部分 概述 老年人一般指年龄超过65岁以上的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普遍提高,人类的寿命也随之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我国巳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预 ...查看


  • 2013年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库(母题探秘精神病学)
  • 1.在各种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称为 A精神分裂症 B情感性精神障碍 C神经症 D心身疾病 E精神疾病 E 2.精神病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学科来说 ...查看


  • 尿潴留资料
  • 尿潴留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按其病史.特点分急性尿潴留和慢性尿潴留两类.急性尿潴留起病急骤,膀胱内突然充满尿液不能排出,病人十分痛苦.常需急诊处理:慢性尿潴留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下腹部可触及充满尿液的膀胱,但病人不能排空 ...查看


  • 填 空 题
  • 填 空 题 1. .急性宫颈炎的治疗原则为--,--. (抗生素全身治疗 不用局部药物) 2. .慢性宫颈炎临床多无--过程的表现,其病原体主要为--.--.--.--. 3. (急性 葡萄球菌 链球菌 大肠杆菌 厌氧菌).葡萄胎清除后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