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与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
一、建筑节能背景
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增大室内外能量交换热阻,以减少供热系统、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因大量热消耗而产生的能耗。
JGJT177-200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是对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非透光/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采暖空调水系统性能、空调风系统性能、采暖空调能耗及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等性能检测。此标准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
JG132-2009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是对室内平均温度、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外围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外窗窗口气密性能、耗电输热比、外窗外遮阳设施、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补水率、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锅炉运行效率、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等进行节能检测。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2005版发布的节能水平为基准,结合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分布情况,明确了本次修订后我国公共建筑整体节能量的提升水平。这种基于动态基准的节能率评价方法也符合目前国际习惯做法。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针对居住建筑节能目标和室内设计参数、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计算、建筑热工设计、采暖/空调与通风的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判定等实现节能。
二、建筑节能现状
1、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将上升至35%。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重的占比,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2、97%以上高耗能建筑,加剧能源危机。截至2013年底,中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达500亿平方米以上,其中城镇既有建筑面积从2001年的110亿平方米增加至2013年的270亿平方米。以如此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每年建成的建筑面积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且97%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因此,如果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3、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亟待改善。在70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说明,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至4.5倍,外窗为2至3倍,屋面为3至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至6倍。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
例如与北京气候条件大体上接近的德国,1984年以前建筑采暖能耗标准和北京目前水平差不多,每平方米每年消耗24.6至30.8公斤标准煤,但到了2001年,德国的这一数字却降低至每平方米3.7至8.6公斤标准煤,其建筑能耗降低至原有的1/3左右,而北京却一直是22.45。
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中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据统计,我国每年老旧建筑拆除量已占新增建筑量的40%,其中因规划调整、经济利益驱动、追求GDP等因素,对远未到使用寿命限制的道路、桥梁、大楼拆除的现象多有发生。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
三、建筑节能四阶段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开展30多年,根据建设部制定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设部分)》,我国建筑节能目标来源是:
1.第一阶段是指在1980-1981年的建筑能耗基础上节能30%。
2.第二阶段(2000年)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再节能30%,简称为节能50%标准。现已进入节能
50%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使用功能、建筑质量和室内热环境符合小康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全国城镇建筑夏季室温低于30℃,采暖区冬季室温达到18℃左右的基本要求,非采暖区室内热环境明显改善。采取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和管理措施,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辅助以必要的供热、降温设施,提高用能设备的效率和居住的热舒适性,把新建房屋的能耗较大幅度地降下来;对原有建筑物有计划地进行节能改造,以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3.第三阶段(2005年起)是指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再节能30%,达到节能65%的标准。北京、
天津等地方在居住建筑方面已经开始执行节能65%的标准。到2010年,全国新建建筑争取1/3以上要达到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标准。到2020年,通过进一步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使全社会建筑的总能耗能够达到节能65%的总目标。
4.2015年至今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行第四阶段节能标准,即在65%的基础上再节能30%,达到
75%节能效果。
四、部分省市施行居住建筑75%节能标准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居住建筑执行65%节能标准。从现行的65%节能标准提升到75%节能标准后,以乌鲁木齐为例,每平方米建筑的年采暖能耗可在现有基础上降低2.8千克标煤、折合天然气
2.4立方米。以乌鲁木齐每年新增70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为例,执行新标准每年可节约天然气1680万立方米,节省燃气费用2301.6万元,减排氮氧化物98吨。节约的天然气可为新增236万平方米新建居住建筑供热,即三分之一的新建居住建筑供热负荷可由当年节约的天然气供应。
为加快降低建筑能耗的效率,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各省市纷纷响应,部分省市施行75%节能标准。
1.山东发布新版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75%节能标准
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确定全面实施75%节能标准。聊城市将全面执行新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单位面积采暖能耗将比1980-1981年住宅通用设计采暖能耗降低75%。德州落实新标准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居住建筑节能75%。
2.河北省省住建厅发布《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自2015年5月1日起,河北省开始实施《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7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保定、唐山两市已率先实施75%居住建筑节能标准,为河北省探索了经验,打下了基础。为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促进秦皇岛市建筑行业转型发展,高标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秦皇岛市执行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75%标准。石家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介绍,2016年起,石家庄市开始执行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标准提高主要表现在建筑能耗降低,提高建筑保温和隔热等方面。
3.浙江省发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了新修订的《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自201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4.《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标准提高到75%
北京从2015年开始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能75%、公共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
5.新疆推进居住建筑节能75%工作目标
为进一步推进新疆建筑节能工作,新疆建设标准服务中心组织编制了《严寒(C)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项标准已于2015年起正式实施,为自治区推进居住建筑节能75%工作目标提供了技术依据。根据自治区住建厅最近下发的《严寒(C)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乌鲁木齐于2015年1月1日起在全疆率先实施建筑节能75%标准,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将按75%以上节能指标建设。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后,从设计、图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增强对调整后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贯彻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标准得到全面执行,促进建筑节能工作深入持续开展。近两年,将会有更多省市加入试点实施75%节能标准;目前公共建筑节能继续施行65%设计标准。
五、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实现节能
建筑能耗主要指民用建筑运行能耗,即在住宅、办公建筑、学校、商场、宾馆、交通枢纽、文体娱乐设施等非工业建筑内,为居住者或使用者提供采暖、空调、照明、炊事、生活热水等,以及其他为了实现建筑的各项服务功能所使用的能源。瑞斯康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在建筑节能方面有多年的经验,特别是在照明、供暖及空调方面的智慧节能控制系统,可远程实时控制/定时开关终端设备、不同季节/时段调整参数、采集终端设备数据进行曲线分析,降低设备损耗延长终端设备寿命,故障或异常信息提示等功能。为用户提供节能化、智能化、数据化、网络化为一体的解决方案。当然仅靠控制系统还不够,还需从建筑的设计、材料等各种技术处理上双管齐下,实现降低建筑能耗及节能效果更佳。
绿色建筑与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
一、建筑节能背景
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增大室内外能量交换热阻,以减少供热系统、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因大量热消耗而产生的能耗。
JGJT177-200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是对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非透光/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采暖空调水系统性能、空调风系统性能、采暖空调能耗及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等性能检测。此标准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
JG132-2009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是对室内平均温度、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外围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外窗窗口气密性能、耗电输热比、外窗外遮阳设施、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补水率、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锅炉运行效率、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等进行节能检测。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2005版发布的节能水平为基准,结合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分布情况,明确了本次修订后我国公共建筑整体节能量的提升水平。这种基于动态基准的节能率评价方法也符合目前国际习惯做法。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针对居住建筑节能目标和室内设计参数、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计算、建筑热工设计、采暖/空调与通风的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判定等实现节能。
二、建筑节能现状
1、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将上升至35%。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重的占比,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2、97%以上高耗能建筑,加剧能源危机。截至2013年底,中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达500亿平方米以上,其中城镇既有建筑面积从2001年的110亿平方米增加至2013年的270亿平方米。以如此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每年建成的建筑面积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且97%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因此,如果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3、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亟待改善。在70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说明,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至4.5倍,外窗为2至3倍,屋面为3至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至6倍。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
例如与北京气候条件大体上接近的德国,1984年以前建筑采暖能耗标准和北京目前水平差不多,每平方米每年消耗24.6至30.8公斤标准煤,但到了2001年,德国的这一数字却降低至每平方米3.7至8.6公斤标准煤,其建筑能耗降低至原有的1/3左右,而北京却一直是22.45。
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中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据统计,我国每年老旧建筑拆除量已占新增建筑量的40%,其中因规划调整、经济利益驱动、追求GDP等因素,对远未到使用寿命限制的道路、桥梁、大楼拆除的现象多有发生。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
三、建筑节能四阶段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开展30多年,根据建设部制定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设部分)》,我国建筑节能目标来源是:
1.第一阶段是指在1980-1981年的建筑能耗基础上节能30%。
2.第二阶段(2000年)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再节能30%,简称为节能50%标准。现已进入节能
50%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使用功能、建筑质量和室内热环境符合小康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全国城镇建筑夏季室温低于30℃,采暖区冬季室温达到18℃左右的基本要求,非采暖区室内热环境明显改善。采取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和管理措施,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辅助以必要的供热、降温设施,提高用能设备的效率和居住的热舒适性,把新建房屋的能耗较大幅度地降下来;对原有建筑物有计划地进行节能改造,以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3.第三阶段(2005年起)是指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再节能30%,达到节能65%的标准。北京、
天津等地方在居住建筑方面已经开始执行节能65%的标准。到2010年,全国新建建筑争取1/3以上要达到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标准。到2020年,通过进一步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使全社会建筑的总能耗能够达到节能65%的总目标。
4.2015年至今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行第四阶段节能标准,即在65%的基础上再节能30%,达到
75%节能效果。
四、部分省市施行居住建筑75%节能标准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居住建筑执行65%节能标准。从现行的65%节能标准提升到75%节能标准后,以乌鲁木齐为例,每平方米建筑的年采暖能耗可在现有基础上降低2.8千克标煤、折合天然气
2.4立方米。以乌鲁木齐每年新增70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为例,执行新标准每年可节约天然气1680万立方米,节省燃气费用2301.6万元,减排氮氧化物98吨。节约的天然气可为新增236万平方米新建居住建筑供热,即三分之一的新建居住建筑供热负荷可由当年节约的天然气供应。
为加快降低建筑能耗的效率,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各省市纷纷响应,部分省市施行75%节能标准。
1.山东发布新版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75%节能标准
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确定全面实施75%节能标准。聊城市将全面执行新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单位面积采暖能耗将比1980-1981年住宅通用设计采暖能耗降低75%。德州落实新标准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居住建筑节能75%。
2.河北省省住建厅发布《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自2015年5月1日起,河北省开始实施《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7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保定、唐山两市已率先实施75%居住建筑节能标准,为河北省探索了经验,打下了基础。为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促进秦皇岛市建筑行业转型发展,高标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秦皇岛市执行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75%标准。石家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介绍,2016年起,石家庄市开始执行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标准提高主要表现在建筑能耗降低,提高建筑保温和隔热等方面。
3.浙江省发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了新修订的《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自201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4.《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标准提高到75%
北京从2015年开始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能75%、公共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
5.新疆推进居住建筑节能75%工作目标
为进一步推进新疆建筑节能工作,新疆建设标准服务中心组织编制了《严寒(C)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项标准已于2015年起正式实施,为自治区推进居住建筑节能75%工作目标提供了技术依据。根据自治区住建厅最近下发的《严寒(C)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乌鲁木齐于2015年1月1日起在全疆率先实施建筑节能75%标准,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将按75%以上节能指标建设。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后,从设计、图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增强对调整后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贯彻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标准得到全面执行,促进建筑节能工作深入持续开展。近两年,将会有更多省市加入试点实施75%节能标准;目前公共建筑节能继续施行65%设计标准。
五、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实现节能
建筑能耗主要指民用建筑运行能耗,即在住宅、办公建筑、学校、商场、宾馆、交通枢纽、文体娱乐设施等非工业建筑内,为居住者或使用者提供采暖、空调、照明、炊事、生活热水等,以及其他为了实现建筑的各项服务功能所使用的能源。瑞斯康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在建筑节能方面有多年的经验,特别是在照明、供暖及空调方面的智慧节能控制系统,可远程实时控制/定时开关终端设备、不同季节/时段调整参数、采集终端设备数据进行曲线分析,降低设备损耗延长终端设备寿命,故障或异常信息提示等功能。为用户提供节能化、智能化、数据化、网络化为一体的解决方案。当然仅靠控制系统还不够,还需从建筑的设计、材料等各种技术处理上双管齐下,实现降低建筑能耗及节能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