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案

【学法指导】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写于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时,那时的北大,虽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腐朽守旧,了无生气。作者作为一个锐意改革的新任校长,在演讲时开门见山,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目的明确,脉络清楚,一气呵成。

本文是一篇演讲辞,全文用简洁凝练的浅易文言文写成,很适合学生品味与揣摩。文中的一些观点至今能启发智慧,鼓舞人心,教学中采用讲解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可帮学生疏通文章大意,又让学生结合背景知识悟其精髓。

【知识广角】

关于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中国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2年与蒋观云等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04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被举为会长。次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留学。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反对清末学部奏定的教育宗旨,认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主张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而以达到“实体世界”(即观念世界)为最终目的。并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是造成现世幸福的教育,世界观教育是追求实体世界的教育,美感教育则为达到实体世界之手段。这种教育观点成为临时政府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任职期间,主持制定“壬紫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1915年在法国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倡办留法勤工俭学会。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同时实行教授治校,宣传劳工神圣,“以美育代宗教”。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被迫辞职。1927年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又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著作编有《蔡元培全集》等。

——《辞海》(1999年版)

【阅读导航】

(一)整体感知

1、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①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②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③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2、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由此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

明确: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因此,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郑重地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青年学子在学业上,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孜孜求学;在品行上,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时的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二)疑点探究

研读课文,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②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③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

明确:①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②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言的。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失范,新的又没有树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人很少能不为所染者。这也是作者寄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自己洁身自好,而且能担当起为社会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③这句话讲的是青年学子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劝勉,在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寄予了蔡元培对北大学生的深切厚望。

【含英咀华】

作为一篇演说词,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独出心裁,别具一格。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文言文语汇和句式,但造语浅显,带着许多口语口语成份,这就比古文容易接受理解。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特点,又有口语明快易懂、容易接受的好处。

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南京一考生蒋昕捷用浅易文言文写的《赤兔之死》。当年阅卷组是这样评价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以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像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一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得分:60分。‛

看来,采用文言文的形式写作,不仅能显示出考生深厚的古文修养,扎实的古汉语知识,而且能显示作者驾驶语言的功力和写作功底。当然,要写好这种浅近的文言文,仅靠课本上几篇文言文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平日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文学积累作基础,对自己喜爱的一部或几部“经典名著”应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没有一定的古文修养,单靠临场时的超常发挥是不行的。

【艺林折枝】

蔡元培办学忍痛舍爱子

清光绪二十八年,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校,培养反清爱国人才。凡租屋、盖房、招生等一切筹备资金由乌目山僧等人向各界募捐。开学后,200个男女学生都要上新式课,并练兵式体操。学校规定不收学费,并供膳宿。起先还能维持,可过了不久,师生们的吃饭问题便发生了恐慌。蔡元培不忍心让学生们挨饿,决定亲自去南京向人借贷。

谁知动身之日,他的儿子突然患病,病势凶猛。蔡元培因公务在身,不得不忍痛离开了儿子身边。当他抵达轮船码头时,只见乌目山僧急匆匆追赶来,泣告他的爱子已病亡,要他立即回去料理丧事。蔡元培闻讯大恸,但他不愿为了私事而耽误学校大事,仍咬牙挥泪登船而去。

到南京后,蔡元培赶紧拜访知友蒯光典,告知借贷之事。不料蒯某自己也有难处,故婉言拒绝。蔡元培大失所望,想到无颜回去见正面临饥饿的学生,便忍不住失声恸哭。旁人告知蒯某:蔡元培为了救助学生,连自己儿子的生死都不顾。蒯某闻言后大为感动,竟将家中所有白银倾囊相赠,并言明不必偿还。

蔡元培捧着白银回到上海,先不回家,而是急匆匆赶到爱国学社,以救学生燃眉之急。他坐车抵达学校门口,忽见全校师生一齐跪倒在地,向他叩头不已。男女学生呜咽哀告:愿代替蔡校长的亡儿,作为孝子孝女,终身追随侍奉。

【能力生成】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没有错的一项是( )

A、亘古(gân) 绊脚石(bàn) 细水常流(cháng) 以逸待劳(dài) ....

B、木讷(nâ) 压轴戏(zhú) 兴高采烈(cǎi) 铩羽而归(shà) ....

C、剽悍(piāo) 炒鱿鱼(yóu) 不绝如缕(lǚ) 咬文嚼字(jiáo) ....

D、渲染(xuàn) 爆冷门(bào) 推本溯源(shuò) 秘而不宣(mì) ....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同来的二十多人只剩下他一人,这时已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

B、小张,我劝你不要挖空心思赚黑钱,俗话说输钱只为赢钱起,你就不怕报应? .......

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件丑事即使不宣传,也会有人知道的。 ........

D、做生意应讲诚信。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的投机取巧的做法,靠蒙骗..........

顾客赚钱是极其愚蠢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倡导在共产党员中开展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B、南水北调工程将建立良好的运营管理和筹资机制,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从而形成水利建设和用水的良性循环。

C、由“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出访舰艇编队,24日上午结束了对巴基斯坦为期3天的友好访问。

D、每年9月至10月的米亚罗,气候宜人,撩人情思的红叶、古尔沟的温泉使人留恋的藏羌风情,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5、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另写一句话,要注意句中加点的字。

例句: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

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

仿

句:

【妙笔生花】

最近,学校学生会要竞聘学生会学习部长,请你以“如果让我当学生会学习部长”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要符合演讲辞的要求,要写得富有感召力,不要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常”应为“长”;B“轴”的读音应为“zhòu”;D“溯”的读音应为“sù”)

2、D〔此题考查顿号、冒号、书名号的应用。A项中顿号多余,因为约数间无须停顿。B项中分号用得不妥,因为在这句子中,分号前后两层并非并列关系,将分号改为冒号(冒号后面的一句是对前文的总结)。C项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讲习班》的书名号用错,因为书名号只是用于标明书名、刊名、篇名的,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3、B(A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事情的成败、好坏完全出于一个人的策划。B项“输钱只为赢钱起”比喻被别人算计是由于算计别人所引起的。C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D项“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意思是商品必须讲究包装,做生意必须重视宣传。这里用作贬义词不当。)

4、C(A. 病因:成分残缺、暗换主语。应为:开展„„的活动,这体现了„„;B. 逻辑顺序有误,应为筹资、管理和运营;D. “红叶、温泉、藏羌风情”是„„黄金季节,主谓搭配不当)

5、示例:一个学生苟不好好去学习,则必不能为将来的道路铺就坦途,则必不能为建设美好的明天积蓄力量。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案

【学法指导】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写于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时,那时的北大,虽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腐朽守旧,了无生气。作者作为一个锐意改革的新任校长,在演讲时开门见山,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目的明确,脉络清楚,一气呵成。

本文是一篇演讲辞,全文用简洁凝练的浅易文言文写成,很适合学生品味与揣摩。文中的一些观点至今能启发智慧,鼓舞人心,教学中采用讲解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可帮学生疏通文章大意,又让学生结合背景知识悟其精髓。

【知识广角】

关于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中国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2年与蒋观云等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04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被举为会长。次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留学。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反对清末学部奏定的教育宗旨,认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主张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而以达到“实体世界”(即观念世界)为最终目的。并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是造成现世幸福的教育,世界观教育是追求实体世界的教育,美感教育则为达到实体世界之手段。这种教育观点成为临时政府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任职期间,主持制定“壬紫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1915年在法国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倡办留法勤工俭学会。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同时实行教授治校,宣传劳工神圣,“以美育代宗教”。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被迫辞职。1927年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又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著作编有《蔡元培全集》等。

——《辞海》(1999年版)

【阅读导航】

(一)整体感知

1、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①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②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③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2、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由此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

明确: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因此,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郑重地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青年学子在学业上,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孜孜求学;在品行上,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时的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二)疑点探究

研读课文,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②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③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

明确:①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②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言的。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失范,新的又没有树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人很少能不为所染者。这也是作者寄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自己洁身自好,而且能担当起为社会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③这句话讲的是青年学子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劝勉,在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寄予了蔡元培对北大学生的深切厚望。

【含英咀华】

作为一篇演说词,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独出心裁,别具一格。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文言文语汇和句式,但造语浅显,带着许多口语口语成份,这就比古文容易接受理解。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特点,又有口语明快易懂、容易接受的好处。

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南京一考生蒋昕捷用浅易文言文写的《赤兔之死》。当年阅卷组是这样评价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以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像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一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得分:60分。‛

看来,采用文言文的形式写作,不仅能显示出考生深厚的古文修养,扎实的古汉语知识,而且能显示作者驾驶语言的功力和写作功底。当然,要写好这种浅近的文言文,仅靠课本上几篇文言文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平日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文学积累作基础,对自己喜爱的一部或几部“经典名著”应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没有一定的古文修养,单靠临场时的超常发挥是不行的。

【艺林折枝】

蔡元培办学忍痛舍爱子

清光绪二十八年,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校,培养反清爱国人才。凡租屋、盖房、招生等一切筹备资金由乌目山僧等人向各界募捐。开学后,200个男女学生都要上新式课,并练兵式体操。学校规定不收学费,并供膳宿。起先还能维持,可过了不久,师生们的吃饭问题便发生了恐慌。蔡元培不忍心让学生们挨饿,决定亲自去南京向人借贷。

谁知动身之日,他的儿子突然患病,病势凶猛。蔡元培因公务在身,不得不忍痛离开了儿子身边。当他抵达轮船码头时,只见乌目山僧急匆匆追赶来,泣告他的爱子已病亡,要他立即回去料理丧事。蔡元培闻讯大恸,但他不愿为了私事而耽误学校大事,仍咬牙挥泪登船而去。

到南京后,蔡元培赶紧拜访知友蒯光典,告知借贷之事。不料蒯某自己也有难处,故婉言拒绝。蔡元培大失所望,想到无颜回去见正面临饥饿的学生,便忍不住失声恸哭。旁人告知蒯某:蔡元培为了救助学生,连自己儿子的生死都不顾。蒯某闻言后大为感动,竟将家中所有白银倾囊相赠,并言明不必偿还。

蔡元培捧着白银回到上海,先不回家,而是急匆匆赶到爱国学社,以救学生燃眉之急。他坐车抵达学校门口,忽见全校师生一齐跪倒在地,向他叩头不已。男女学生呜咽哀告:愿代替蔡校长的亡儿,作为孝子孝女,终身追随侍奉。

【能力生成】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没有错的一项是( )

A、亘古(gân) 绊脚石(bàn) 细水常流(cháng) 以逸待劳(dài) ....

B、木讷(nâ) 压轴戏(zhú) 兴高采烈(cǎi) 铩羽而归(shà) ....

C、剽悍(piāo) 炒鱿鱼(yóu) 不绝如缕(lǚ) 咬文嚼字(jiáo) ....

D、渲染(xuàn) 爆冷门(bào) 推本溯源(shuò) 秘而不宣(mì) ....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同来的二十多人只剩下他一人,这时已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

B、小张,我劝你不要挖空心思赚黑钱,俗话说输钱只为赢钱起,你就不怕报应? .......

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件丑事即使不宣传,也会有人知道的。 ........

D、做生意应讲诚信。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的投机取巧的做法,靠蒙骗..........

顾客赚钱是极其愚蠢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倡导在共产党员中开展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B、南水北调工程将建立良好的运营管理和筹资机制,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从而形成水利建设和用水的良性循环。

C、由“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出访舰艇编队,24日上午结束了对巴基斯坦为期3天的友好访问。

D、每年9月至10月的米亚罗,气候宜人,撩人情思的红叶、古尔沟的温泉使人留恋的藏羌风情,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5、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另写一句话,要注意句中加点的字。

例句: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

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

仿

句:

【妙笔生花】

最近,学校学生会要竞聘学生会学习部长,请你以“如果让我当学生会学习部长”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要符合演讲辞的要求,要写得富有感召力,不要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常”应为“长”;B“轴”的读音应为“zhòu”;D“溯”的读音应为“sù”)

2、D〔此题考查顿号、冒号、书名号的应用。A项中顿号多余,因为约数间无须停顿。B项中分号用得不妥,因为在这句子中,分号前后两层并非并列关系,将分号改为冒号(冒号后面的一句是对前文的总结)。C项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讲习班》的书名号用错,因为书名号只是用于标明书名、刊名、篇名的,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3、B(A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事情的成败、好坏完全出于一个人的策划。B项“输钱只为赢钱起”比喻被别人算计是由于算计别人所引起的。C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D项“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意思是商品必须讲究包装,做生意必须重视宣传。这里用作贬义词不当。)

4、C(A. 病因:成分残缺、暗换主语。应为:开展„„的活动,这体现了„„;B. 逻辑顺序有误,应为筹资、管理和运营;D. “红叶、温泉、藏羌风情”是„„黄金季节,主谓搭配不当)

5、示例:一个学生苟不好好去学习,则必不能为将来的道路铺就坦途,则必不能为建设美好的明天积蓄力量。


相关文章

  •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课件
  •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课件 注:直接按Ctrl 键点击你所要下载的课件即可. 文言文常见句式总汇.rar 文化常识.rar 名篇名句填空练习.rar 16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3.rar 16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2.rar ...查看


  •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学案
  •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职演讲 导学案 学习目标: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预习案 学法指导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 ...查看


  • 蔡元培年表
  • 1868年1 月11日,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 1871年,同治辛未十年4岁的蔡元培入家塾. 1878年,光绪戊寅四年,蔡元培11岁,父亲蔡光普因病早逝时,长兄元金13岁,小弟元坚9岁. 1879年,光绪五年蔡元 ...查看


  • 语文教学---这堂课,你"教什么"?
  • 这堂课,你"教什么"?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 浙江省天台平桥中学 何丹丹 [摘要]就选进教材的文章而言,它的被选择性就决定了其本身作为教学内容的指向性.因此,按照一定的指向确定课堂的教学内容,才能使课堂教学不随 ...查看


  • 大学语文自考大纲复习资料
  • 一<议论文的总体考核要求> 归纳文章的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认知文中所用论据的类别及其所证明的论点.辨识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主要表达作用. 一<寡人之于国也> 1. 慨括本文 ...查看


  • 读[蔡元培传]有感
  • 怀着敬佩的心情,我有幸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这位著名教育家的风采.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 ...查看


  • 中外教育史的论文OK
  •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20 学年第 学期) 课号: 032Y09AA2 课程名称: <中外教育史> 改卷教师: 学号: 106110139 姓 名: 王莹 得 分: 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摘要: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理念家 ...查看


  • 蔡元培与北大精神--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 他曾三顾茅庐,将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请进北大. 他更海纳百川,将众多才子学者汇聚一堂. 1940年3月5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逝世.国民党总裁蒋中正在陪都重庆主持公祭:红都延安则举行各界追悼大会,中共领袖毛泽东发唁电:"孑民先生,学 ...查看


  • 一代名师马寅初
  • <一代名师>:马寅初(1882-1982)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24日 19:13 主持人:人口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而早在1957年,马寅初先生就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