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尽天下书

读尽天下书

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

身为当代大学生读书是必不可少,但借此机会,我们看一下伟大领袖毛泽东是怎样看待读书的。

毛泽东一生嗜书如命, 手不释卷。他书以伴行, 书以伴眠, 一生读过的书籍难以数计, 直至临终前夕仍在读书。毛泽东的读书生涯中, 他积累了渊博的学识, 并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与方法, 坚持 “活到老、 学到老” 。他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 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 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从古代的经史子集到近代的鸿文巨篇, 从中国的图书到国外的图书, 各种书籍均在他涉猎范围内。迄今为止, 纵观中外领袖人物, 极少有像毛泽东这样能够兼读“有字之书” 和 “无字之书” , 并在博览深读“有字之书” 的过程中融会贯通, 见解独到的。由此可见, 读书方法不可小觑, 就像走路一样, 若能得法, 则如行路有车、 涉水得舟,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今知识网络化的时代毛泽东的读书观对今天的求知者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无目标而读书, 犹如没有指南针而航行。毛泽东曾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 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 如在暗沟里走路, 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比常人站得高一些, 看得远一些, 战略眼光宽广一些,成为一个杰出的革命家、 战略家、 政治家和思想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知识, 这些都是从他博览群书而来的。

早在韶山读私塾期间, 毛泽东除了阅读私塾老师规定的“四书” 、“五经” 等必读书目外, 还 “瞒着老师” 读了当时被 “说成是邪书”的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水浒传》 等传奇小说。童年时代的毛泽东读书的动力一方面来源于从书本中获取的知识;另一方面是被那些 “造反的故事” 所吸引。父亲希望他通过 “读一些像经书那样 ‘有用的’ 东西, 可以帮助他打赢官司。” 可见, 当时毛泽东读书的目的还不是太明确的。毛泽东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他读书的目的在于批判和改造旧世界, 创造新世界。在 13 岁时, 毛泽东离开私塾,辍学在家, 读了一本郑观应的 《盛世危言》 的书, 激起了他恢复学业的愿望。此时的毛泽东便意识到“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遂萌发了立志救国救

民的思想。他给自己取笔名为“子任”, 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从书本中寻求真理和启迪, 从而去认识中国、 改造中国, 为建设新中国, 为国家、 为民族、 为社会、 为人民做出一番有益的事业。从毛泽东早年的读书生活中, 我们可清晰地看到他立志读书,并从书本中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思想发展脉络。他读书的目的已经不是一般层面上的获取知识和追求故事情节, 而是升华为振兴中华而求知的信念。这为他以后的读书学习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从而使他有强烈而持久的学习热情, 真正做到了 “活到老, 学到老”。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多读书、 读好书, 提升自己、 完善自己?毛泽东反复思考这一问题, 认为读书要有 “方法意识”, 善于利用读书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持之以恒。 毛泽东认为读书贵在有恒心和毅力, 再活一天就能再学一天。读书做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在延安时期曾经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 “一天不读是缺点, 三天不读是错误。”他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 1976年9 月 8 日, 也就是临终前的 55 分钟, 是在医生的抢救下读的, 共读了 7 分钟。据刘思齐回忆: “他说老了也一样要学习嘛, 这个是你的课外喜好嘛。他说人活一辈子就要看一辈子书。” 毛泽东用他一生的学习实践过程践行着他的诺言, 可谓是 “活到老, 学到老”的典范。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慢慢积累。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古今中外, 成大器者必十分注重积累。毛泽东在女儿李讷读大学时曾给她写过一封信:“要读浅近书, 由浅入深, 慢慢积累。大部头书少读一点, 十年八年循序渐进多读,学问就一定可以搞通了。”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的读书方法是务实的, 是一种踏实做学问的途径。

3.广采博纳。 三人行, 必有我师。 读书应广采博纳, 凡是能够借鉴的, 皆采纳, 根据自己需要加以择拣。毛泽东读书不设禁区,博览群书, 读书量之大可见一斑, 几乎无书不读, 但并非全盘接受, 而是加以思考,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悟出自己所需。

4.勤于思考。 毛泽东认为读书不要盲从, 要善于独立思考。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同志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 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 恩

格斯、 列宁、 斯大林的个别词句, 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 方法, 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 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 他在 《整顿党的作风》 中强调:“我们党校的同志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要能够精通它、 运用它,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5.注重实践。读“无字之书” ,向社会学习,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 毛泽东早年求学时, 就表示:“闭门求学, 其学无用。 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则汗漫九垓, 遍游四宇尚已。”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毛泽东同志,读尽天下书,他的行为告诉我们读书的必要性。我们要传承他老人家的读书观点和读书习惯,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珍惜现在的时间,走进图书的海洋!

读尽天下书

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

身为当代大学生读书是必不可少,但借此机会,我们看一下伟大领袖毛泽东是怎样看待读书的。

毛泽东一生嗜书如命, 手不释卷。他书以伴行, 书以伴眠, 一生读过的书籍难以数计, 直至临终前夕仍在读书。毛泽东的读书生涯中, 他积累了渊博的学识, 并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与方法, 坚持 “活到老、 学到老” 。他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 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 从马列主义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从古代的经史子集到近代的鸿文巨篇, 从中国的图书到国外的图书, 各种书籍均在他涉猎范围内。迄今为止, 纵观中外领袖人物, 极少有像毛泽东这样能够兼读“有字之书” 和 “无字之书” , 并在博览深读“有字之书” 的过程中融会贯通, 见解独到的。由此可见, 读书方法不可小觑, 就像走路一样, 若能得法, 则如行路有车、 涉水得舟,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今知识网络化的时代毛泽东的读书观对今天的求知者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无目标而读书, 犹如没有指南针而航行。毛泽东曾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 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 如在暗沟里走路, 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比常人站得高一些, 看得远一些, 战略眼光宽广一些,成为一个杰出的革命家、 战略家、 政治家和思想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知识, 这些都是从他博览群书而来的。

早在韶山读私塾期间, 毛泽东除了阅读私塾老师规定的“四书” 、“五经” 等必读书目外, 还 “瞒着老师” 读了当时被 “说成是邪书”的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水浒传》 等传奇小说。童年时代的毛泽东读书的动力一方面来源于从书本中获取的知识;另一方面是被那些 “造反的故事” 所吸引。父亲希望他通过 “读一些像经书那样 ‘有用的’ 东西, 可以帮助他打赢官司。” 可见, 当时毛泽东读书的目的还不是太明确的。毛泽东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他读书的目的在于批判和改造旧世界, 创造新世界。在 13 岁时, 毛泽东离开私塾,辍学在家, 读了一本郑观应的 《盛世危言》 的书, 激起了他恢复学业的愿望。此时的毛泽东便意识到“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遂萌发了立志救国救

民的思想。他给自己取笔名为“子任”, 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从书本中寻求真理和启迪, 从而去认识中国、 改造中国, 为建设新中国, 为国家、 为民族、 为社会、 为人民做出一番有益的事业。从毛泽东早年的读书生活中, 我们可清晰地看到他立志读书,并从书本中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思想发展脉络。他读书的目的已经不是一般层面上的获取知识和追求故事情节, 而是升华为振兴中华而求知的信念。这为他以后的读书学习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从而使他有强烈而持久的学习热情, 真正做到了 “活到老, 学到老”。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多读书、 读好书, 提升自己、 完善自己?毛泽东反复思考这一问题, 认为读书要有 “方法意识”, 善于利用读书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持之以恒。 毛泽东认为读书贵在有恒心和毅力, 再活一天就能再学一天。读书做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在延安时期曾经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 “一天不读是缺点, 三天不读是错误。”他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 1976年9 月 8 日, 也就是临终前的 55 分钟, 是在医生的抢救下读的, 共读了 7 分钟。据刘思齐回忆: “他说老了也一样要学习嘛, 这个是你的课外喜好嘛。他说人活一辈子就要看一辈子书。” 毛泽东用他一生的学习实践过程践行着他的诺言, 可谓是 “活到老, 学到老”的典范。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慢慢积累。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古今中外, 成大器者必十分注重积累。毛泽东在女儿李讷读大学时曾给她写过一封信:“要读浅近书, 由浅入深, 慢慢积累。大部头书少读一点, 十年八年循序渐进多读,学问就一定可以搞通了。”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的读书方法是务实的, 是一种踏实做学问的途径。

3.广采博纳。 三人行, 必有我师。 读书应广采博纳, 凡是能够借鉴的, 皆采纳, 根据自己需要加以择拣。毛泽东读书不设禁区,博览群书, 读书量之大可见一斑, 几乎无书不读, 但并非全盘接受, 而是加以思考,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悟出自己所需。

4.勤于思考。 毛泽东认为读书不要盲从, 要善于独立思考。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同志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 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 恩

格斯、 列宁、 斯大林的个别词句, 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 方法, 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 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 他在 《整顿党的作风》 中强调:“我们党校的同志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要能够精通它、 运用它,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5.注重实践。读“无字之书” ,向社会学习,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 毛泽东早年求学时, 就表示:“闭门求学, 其学无用。 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则汗漫九垓, 遍游四宇尚已。”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毛泽东同志,读尽天下书,他的行为告诉我们读书的必要性。我们要传承他老人家的读书观点和读书习惯,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珍惜现在的时间,走进图书的海洋!


相关文章

  • 3.走遍天下书为侣导学稿
  • 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语文日导学稿 班级: 姓名: 编制人: 五年级语文组 编号: 004 日期: 9月10日 自学促能力形成! 展示让魅力飞扬! 课题: <走遍天下书为侣> [自研课导学] 晨读课:(30分钟) 目标: 1.字词认 ...查看


  • 3走遍天下书为侣导学案1
  • 执笔人:王红丽 年级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 难 点 知识 链接 五 学科 五年级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导学案 备课组长: 审核人: 班级: 语文 教师 课型 预习课 授课时间 学生姓名: 课时 1 3.走遍天下书为侣 1.会读. ...查看


  • 读[走遍天下书为侣]有感
  •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是<走遍天下书为侣>里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课文讲的是环游世界时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百音盒.扑克牌.一幅图画 ...查看


  • 走遍天下书为侣反思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奎洋中心所在校 林丽芬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它用比较的手法阐述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 文章中有这样几个地方学生开始很难理解:"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 ...查看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1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学习目标 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查看


  • 演讲稿-走遍天下书为侣
  •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走遍天下书为侣" 众所周知,书是人类的灵魂,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在书中,我们可以读李白的潇洒飘逸,读苏轼的洒脱豪放,悟鲁迅的冷峻深邃,悟冰心的意切情长.历经苦难的高尔基说:&q ...查看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 ...查看


  • [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读后感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从我读了<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本书时,我被深深吸引住了,我连续读了几遍,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副生动的画面:一个小女孩把一本书抱在手上,坐在小船上,蓝蓝的天空,海鸥在蓝天飞翔,多美啊?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听课评课记录
  • <走遍天下书为侣> 评课记录 一.王玉伟老师:本文的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课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以及反复读书的方法."通过本节课,基本上达成了目标 ...查看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1
  •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并爱到启发.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