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第八章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第一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女儿墙自重,半层墙体自重。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楼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一、第五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3.9m,屋面板厚h=120mm (一)半层柱自重

(b ×h=500mm×500mm ):4×25×0.5×0.5×3.9/2=48.75KN 柱自重:48.75KN (二)屋面梁自重

3. 16kN /m ⨯(7. 6m -0. 3m )⨯2+1. 495kN /m ⨯(3m +0. 3m ) +3. 16⨯(6. 6-0. 5)⨯4+1. 495kN /m ⨯(6. 6m -0. 25m ) ⨯2=147. 16kN

屋面梁自重:147.16KN (三)半层墙自重

⎛3. 9⎫

顶层无窗墙(190厚):(14. 25⨯0. 19+20⨯0. 02⨯2)⨯ -0. 6⎪⨯6. 6=31. 25KN

⎝2⎭

带窗墙(190厚):

⎡⎤⎛3. 9⎫

()14. 25⨯0. 19+20⨯0. 02⨯2⨯-0. 6⨯6. 6- ⎪⎢⎥2⎝⎭⎢⎥⨯3=82. 98KN ⎢1. 5⨯1. 8⎥

()⨯14. 25⨯0. 19+20⨯0. 02-0. 45⎢⎥2⎣⎦

墙自重:114.23 KN

女儿墙:(14. 25⨯0. 19+20⨯0. 02⨯2)⨯1. 6⨯6. 6=37. 04KN

(四)屋面板自重

6. 5kN /m 2⨯6. 6m ⨯(7. 6m ⨯2+3m ) =780. 78kN

(五)第五层重量

48.75+147.16+114.23+37.04+780.78=1127.96 KN

(六)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 5 =1127.96 KN

二、第二至四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3.9m,楼面板厚h=100mm

(一)半层柱自重:同第五层,为48.75 KN则整层为48.75×2=97.5 KN (二)楼面梁自重:

3. 3kN /m ⨯(7. 6m -0. 3m )⨯2+1. 6kN /m ⨯(3m +0. 3m ) +3. 3⨯(6. 6-0. 5)⨯4+1. 6kN /m ⨯(6. 6m -0. 25m ) ⨯2=154. 3kN

(三)半墙自重:同第五层,为27.66KN 则整层为2×27.66×4=221.28 KN (四)楼面板自重:4×6.6×(7.6+3+7.6)=480.48 KN

(五)第二至四层各层重量=97.5+154.3+221.28+480.48=953.56 KN (六)第二至四层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 2-4=953. 56+50%⨯(2. 5⨯6. 6⨯7. 6⨯2+3. 5⨯6. 6⨯3)=1113. 61KN

(2. 5⨯6. 6⨯7. 6⨯2+3. 5⨯6. 6⨯3)⨯50%=160. 05KN 活载:Q2-4=

三、第一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4.2m,柱高H 2=4.2+0.45+0.55=5.2m,楼面板厚h=100mm (一)半层柱自重:

(b ×h=500mm×500mm ):4×25×0.5×0.5×5.2/2=65 KN 则柱自重:65+48.75=113.75 KN

(二)楼面梁自重:同第2层,为154.3 KN (三)半层墙自重(190mm ):

4. 2⎫(14. 25⨯0. 19+20⨯0. 02⨯2)⨯⎛-0. 6⎪⨯6. 6-

⎝2

1. 5⨯1. 8

⨯(14. 25⨯0. 19+20⨯0. 02-0. 45)=31. 14KN 2

二层半墙自重(190mm ):27.66 KN

则墙自重为:(31.14+27.66)×4=235.2 KN

(四)楼面板自重:同第2层,为480.48KN 第1层重量=113.75+154.3+235.2+480.48=983.73KN 第1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 1=983.73+50%×(2.5×6.6×7.6×2+3.5×6.6×3)=1143.78 KN 活载:Q=50%×(2.5×6.6×7.6×2+3.5×6.6×3)=160.05 KN 综上所述,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 eq =0.85G E =0.85⨯(G 1+G 2+G 3+G 4+G 5)=0.85⨯(1013.46+917.37⨯3+1106.65)=4141.39KN

G eq =0.85GE =0.85×(G1+G2+G3+G4+G5)=0.85×(1127.96+1113.61×3+1143.78)

=4770.68KN

第二节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位移计算

一、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计算

1)框架梁柱的抗侧刚度计算见表6-1、表6-2、表6-3. 表6-1 横梁、框架柱线刚度计算

考虑梁柱线刚度比,用D 值法计算各楼层框架柱的侧向刚度。

表6-2 各层柱侧向刚度计算

结构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假想顶点位移计算详见表6-3. 表6-3

采用假想顶点位移法近似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考虑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影响,取周期折减系数T =0.7,则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为: T1 = 1.7

= 1.7=0.7877s

第三节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该建筑的质量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高度不超过40m ,并以剪切变形为主(房屋高宽比小于4),故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横向水平地震作用。

场地影响系数:本工程所在场地为7度设防,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为Ⅱ类,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采用经验公式计算,T 1=0.7877s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查表5.1.4-1得αmax =0.08,查表5.1.4-2得,T g =0.35s。

因T g =0.35s

⎛T g ⎫⎛0. 35⎫γ=0.9, η2=1.0) ⎪α1= ηα=⨯1. 0⨯0. 08=0. 0386(其中 ⎪2max T ⎪

⎝0. 7877⎭⎝⎭

γ

0. 9

各个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楼层地震剪力及楼层层间位移计算 对于多质点体系,根据式

F EK =G eq α1

F EK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 eq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n

G eq =χG E =χ∑G j

j =1

χ----等效重力荷载系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χ=0.85;

G j

----集中于质点j 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F EK =4770.68×0.0386=184.15KN

根据表5.2.1可知,T 1=0.7877s>1.4Tg =0.49s,故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的影响,即δn =0.08×0.7877+0.07=0.13

由式∆F n =δn F EK =0. 13⨯184. 15=23. 94KN 由式F i =

G i H i

∑G H

j

j =1

n

(1-δn ) F EK 计算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进而求出各楼层地

j

震剪力及楼层层间位移,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楼层地震剪力及楼层层间位移计算,计算过程详见表8.1。

表8.1

楼层最大位移与楼层层高之比: ∆u 0. 006111==

第四节内力计算

横向框架在水平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D 值法。

一、反弯点高度计算

反弯点高度比的计算结果如下表8.2

表8.2

二、弯矩、剪力计算

V ij =

D ij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柱端剪力按下式计算,即:式中

V j

V ij

D

V j

ij

----第j 层第i 柱的层间剪力;

----第j 层的总剪力标准值;

ij

∑D

D ij

-----第j 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

----第j 层第i 柱的抗侧刚度。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柱端弯矩按下式计算,即

M c 上=V ij (1-y ) h M c 下=V ij yh

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柱端剪力和柱端弯矩计算方法与风荷载作用下的柱端弯矩、柱端剪力计算方法相同。水平地震作用下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具体计算过程如下表8.3。

表8.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计算列于表8.4和表8.5。 梁端弯矩M AB 、M DC 计算:

表8.4

梁端弯矩M BA =MCD 、M BC =MCB 计算:

表8.5

依据表8.4—表8.5,画出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8.6所示。

图8.6 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图(单位:kN m )

地震作用下的梁端剪力计算见详表8.7:

表8.7

依据表8.7,画出框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图,如图8.8所示:

图8.8 框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图(单位:kN )

三、柱轴力计算

由梁柱节点的平衡条件计算地震作用下的柱轴力,计算中要注意剪力的实际方向,计算过程详见表8.9

地震作用下轴力计算(单位:KN ):

表8.9

依据表8.9,画出框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轴力图,如图8.10所示:

图8.10 框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轴力图(单位:KN )

第八章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第一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女儿墙自重,半层墙体自重。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楼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一、第五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3.9m,屋面板厚h=120mm (一)半层柱自重

(b ×h=500mm×500mm ):4×25×0.5×0.5×3.9/2=48.75KN 柱自重:48.75KN (二)屋面梁自重

3. 16kN /m ⨯(7. 6m -0. 3m )⨯2+1. 495kN /m ⨯(3m +0. 3m ) +3. 16⨯(6. 6-0. 5)⨯4+1. 495kN /m ⨯(6. 6m -0. 25m ) ⨯2=147. 16kN

屋面梁自重:147.16KN (三)半层墙自重

⎛3. 9⎫

顶层无窗墙(190厚):(14. 25⨯0. 19+20⨯0. 02⨯2)⨯ -0. 6⎪⨯6. 6=31. 25KN

⎝2⎭

带窗墙(190厚):

⎡⎤⎛3. 9⎫

()14. 25⨯0. 19+20⨯0. 02⨯2⨯-0. 6⨯6. 6- ⎪⎢⎥2⎝⎭⎢⎥⨯3=82. 98KN ⎢1. 5⨯1. 8⎥

()⨯14. 25⨯0. 19+20⨯0. 02-0. 45⎢⎥2⎣⎦

墙自重:114.23 KN

女儿墙:(14. 25⨯0. 19+20⨯0. 02⨯2)⨯1. 6⨯6. 6=37. 04KN

(四)屋面板自重

6. 5kN /m 2⨯6. 6m ⨯(7. 6m ⨯2+3m ) =780. 78kN

(五)第五层重量

48.75+147.16+114.23+37.04+780.78=1127.96 KN

(六)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 5 =1127.96 KN

二、第二至四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3.9m,楼面板厚h=100mm

(一)半层柱自重:同第五层,为48.75 KN则整层为48.75×2=97.5 KN (二)楼面梁自重:

3. 3kN /m ⨯(7. 6m -0. 3m )⨯2+1. 6kN /m ⨯(3m +0. 3m ) +3. 3⨯(6. 6-0. 5)⨯4+1. 6kN /m ⨯(6. 6m -0. 25m ) ⨯2=154. 3kN

(三)半墙自重:同第五层,为27.66KN 则整层为2×27.66×4=221.28 KN (四)楼面板自重:4×6.6×(7.6+3+7.6)=480.48 KN

(五)第二至四层各层重量=97.5+154.3+221.28+480.48=953.56 KN (六)第二至四层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 2-4=953. 56+50%⨯(2. 5⨯6. 6⨯7. 6⨯2+3. 5⨯6. 6⨯3)=1113. 61KN

(2. 5⨯6. 6⨯7. 6⨯2+3. 5⨯6. 6⨯3)⨯50%=160. 05KN 活载:Q2-4=

三、第一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4.2m,柱高H 2=4.2+0.45+0.55=5.2m,楼面板厚h=100mm (一)半层柱自重:

(b ×h=500mm×500mm ):4×25×0.5×0.5×5.2/2=65 KN 则柱自重:65+48.75=113.75 KN

(二)楼面梁自重:同第2层,为154.3 KN (三)半层墙自重(190mm ):

4. 2⎫(14. 25⨯0. 19+20⨯0. 02⨯2)⨯⎛-0. 6⎪⨯6. 6-

⎝2

1. 5⨯1. 8

⨯(14. 25⨯0. 19+20⨯0. 02-0. 45)=31. 14KN 2

二层半墙自重(190mm ):27.66 KN

则墙自重为:(31.14+27.66)×4=235.2 KN

(四)楼面板自重:同第2层,为480.48KN 第1层重量=113.75+154.3+235.2+480.48=983.73KN 第1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 1=983.73+50%×(2.5×6.6×7.6×2+3.5×6.6×3)=1143.78 KN 活载:Q=50%×(2.5×6.6×7.6×2+3.5×6.6×3)=160.05 KN 综上所述,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 eq =0.85G E =0.85⨯(G 1+G 2+G 3+G 4+G 5)=0.85⨯(1013.46+917.37⨯3+1106.65)=4141.39KN

G eq =0.85GE =0.85×(G1+G2+G3+G4+G5)=0.85×(1127.96+1113.61×3+1143.78)

=4770.68KN

第二节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位移计算

一、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计算

1)框架梁柱的抗侧刚度计算见表6-1、表6-2、表6-3. 表6-1 横梁、框架柱线刚度计算

考虑梁柱线刚度比,用D 值法计算各楼层框架柱的侧向刚度。

表6-2 各层柱侧向刚度计算

结构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假想顶点位移计算详见表6-3. 表6-3

采用假想顶点位移法近似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考虑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影响,取周期折减系数T =0.7,则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为: T1 = 1.7

= 1.7=0.7877s

第三节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该建筑的质量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高度不超过40m ,并以剪切变形为主(房屋高宽比小于4),故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横向水平地震作用。

场地影响系数:本工程所在场地为7度设防,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为Ⅱ类,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采用经验公式计算,T 1=0.7877s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查表5.1.4-1得αmax =0.08,查表5.1.4-2得,T g =0.35s。

因T g =0.35s

⎛T g ⎫⎛0. 35⎫γ=0.9, η2=1.0) ⎪α1= ηα=⨯1. 0⨯0. 08=0. 0386(其中 ⎪2max T ⎪

⎝0. 7877⎭⎝⎭

γ

0. 9

各个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楼层地震剪力及楼层层间位移计算 对于多质点体系,根据式

F EK =G eq α1

F EK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 eq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n

G eq =χG E =χ∑G j

j =1

χ----等效重力荷载系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χ=0.85;

G j

----集中于质点j 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F EK =4770.68×0.0386=184.15KN

根据表5.2.1可知,T 1=0.7877s>1.4Tg =0.49s,故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的影响,即δn =0.08×0.7877+0.07=0.13

由式∆F n =δn F EK =0. 13⨯184. 15=23. 94KN 由式F i =

G i H i

∑G H

j

j =1

n

(1-δn ) F EK 计算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进而求出各楼层地

j

震剪力及楼层层间位移,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楼层地震剪力及楼层层间位移计算,计算过程详见表8.1。

表8.1

楼层最大位移与楼层层高之比: ∆u 0. 006111==

第四节内力计算

横向框架在水平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D 值法。

一、反弯点高度计算

反弯点高度比的计算结果如下表8.2

表8.2

二、弯矩、剪力计算

V ij =

D ij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柱端剪力按下式计算,即:式中

V j

V ij

D

V j

ij

----第j 层第i 柱的层间剪力;

----第j 层的总剪力标准值;

ij

∑D

D ij

-----第j 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

----第j 层第i 柱的抗侧刚度。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柱端弯矩按下式计算,即

M c 上=V ij (1-y ) h M c 下=V ij yh

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柱端剪力和柱端弯矩计算方法与风荷载作用下的柱端弯矩、柱端剪力计算方法相同。水平地震作用下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具体计算过程如下表8.3。

表8.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计算列于表8.4和表8.5。 梁端弯矩M AB 、M DC 计算:

表8.4

梁端弯矩M BA =MCD 、M BC =MCB 计算:

表8.5

依据表8.4—表8.5,画出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8.6所示。

图8.6 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图(单位:kN m )

地震作用下的梁端剪力计算见详表8.7:

表8.7

依据表8.7,画出框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图,如图8.8所示:

图8.8 框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图(单位:kN )

三、柱轴力计算

由梁柱节点的平衡条件计算地震作用下的柱轴力,计算中要注意剪力的实际方向,计算过程详见表8.9

地震作用下轴力计算(单位:KN ):

表8.9

依据表8.9,画出框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轴力图,如图8.10所示:

图8.10 框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轴力图(单位:KN )


相关文章

  • 毕业设计说明稿及设计流程图
  • 目 录 目 录 . ..................................................................... 1 第一章 绪论 . ............................. ...查看


  • 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PKPM设计软件应用
  • 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 之PKPM系列软件应用 灰灰~~ QQ:387908337 [email protected] 2013年9月25日 内容说明 本篇文章内容,主要讲的是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在应用PKPM系列软件(10版2012年6月30 ...查看


  • PKPM参数设置
  • 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 概念:地震沿着不同的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应的大小一般也不同.结构地震反 应是地震作用方向角的函数,存在某个角度使得结构地震反应取极大,那么这个方向我们就称为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逆时针方向为正. 使用:TAT .SATW ...查看


  • SATWE 计算参数
  • PKPM 设计 SATWE 计算参数 一.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一般情况下取0度,平面复杂(如L 型.三角型)或抗侧力结构非正交时,理应分别按各抗侧力构件方向角算一次,但实际上按0.45度各算一次即可:当程序给出最大地震力作用 ...查看


  • 自学考试-混凝土结构设计02440-修正版
  • 自学考试混凝土结构设计(02440)知识点汇总修正版 第一章 一.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 答:1.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 2.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 4.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 ...查看


  • 抗震课程设计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课程设计成果 班 级: 土木111 姓 名: 学 号: [1**********]21 指导教师: 王 爱 云 日 期: 2013年 12 月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建筑工程系 ...查看


  • 毕业论文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
  • 题 目 毕 业 论 文 (设 计) 英文题目 院 系 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 专 业 姓 名 黄 海 年 级 2010级土A1014 指导教师 戴 嘉 兴 二零一四年六月 摘 要 本工程为华宇办公楼的结构设计,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 该办公楼 ...查看


  • 抗震结构设计计算问题
  • 抗震结构设计计算问题(2006.06) 黄警顽 (83201728, [1**********], E-mail:[email protected]) ****高规1.0.5条 :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注重概念设计 重点: (1)抗震概念; (2)规范 ...查看


  • 混凝土结构设计 2
  • 混凝土结构设计 一.基本题型及分值分布 1.单项选择题 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40分 2.填空题 共10小题 每空1分 共10分 3.问答题 共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0分 4.计算题 共5小题 每小题6分 共30分 本课程的考试方法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