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青枯病病害防治机理讲析

辣椒青枯病病害防治机理讲析

一、辣椒青枯病病害症状

该病多在辣椒开花期间发生,发病初期植株顶部几张叶片开始萎蔫,中午前后极为明显;傍晚至天明和阴雨天顶部叶片恢复正常,反复多日后,田间病株增多,萎蔫逐渐加剧,叶片萎蔫自上而下蔓延,造成全株萎蔫。叶片变黄不及枯萎病严重(这些有别于枯萎病),从发病至整株死亡一般5~7天,雨天多时延长至10天左右。病茎维管束变褐色,病重的植株如将病茎作横切面检查,略加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溢出(即菌脓),病株茎下部常有不定根出现。

检查青枯病的简易方法是,切取一小段病茎,撕去表皮,放于玻璃管或小杯中,注入清水,静置几分钟后,可见有污浊物(细菌)从病茎下方切口涌出,逐渐扩散于水中,即可确定为青枯病。这有别于枯萎病。

二、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春越冬病菌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经过较长时间的潜伏和繁殖,至成株期遇高温高湿条件,向上扩展,在维管束的导管内繁殖,以致堵塞导管或细胞中毒,致使叶片萎蔫。病菌也可透过导管,进入邻近的薄壁细胞内,使茎上出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当土壤温度达到20℃时,出现发病中心,

25℃时出现发病高峰。久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病情加重。

三、辣椒青枯病防治思路

1、标本兼治:疑难病害的防治仅靠见症治症,特别是仅靠杀菌是不可行的,往往已经造成严重的损失,只有复壮树(株)体,增强抗逆性,解决病菌侵染途径,在生理健壮的基础上辅之以杀菌,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早防重治 菌源一旦入园难于根除,真菌病源能够远距离传播,生理性病害(枝干流胶及日灼)一旦形成在树势较弱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难以根除。所以要加强日常管理从极早杀菌和复壮树体入手,解决侵染菌源的数量和侵染条件(伤口、气孔)问题。在发病条件来临(具备)前、在症状初显时,采用得力的方案尽最大可能杀灭病菌解除病患,起到早防无病、病轻,重治是速效、省钱、省工的效果。

3:中西结合中(草)药制剂具有多种成份复方而成、调理生长、提高作物免疫力、杀菌广谱、持效期长、由内而外防病治病的优势,单一成份的常规用药具有速效(抗药性较大)的特性,中西结合、复配使用有利于优势互补,在重症治疗时保障效果。

4:营养复壮常规生产规程中所采用的化学药,大多具有抑制生长甚至伤害作物的特征,其作用机理只能通过杀菌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不具有营养复壮的作用。而中(草)药制剂是药食同源、药肥双效,营养复壮,有利于展叶,叶绿体创造的叶绿素多,创造的有机质多,树(株)体必然健壮。

四、病害防治理念

中(草)药制剂生物农药具有内吸性治疗和保护作用,具有药效高、杀菌广谱、持效期长等优点,具体杀菌机理如下: 1)对真菌的主要作用机理

(1)中药有效成份生物碱(如小檗碱)、黄芩素、绿原酸及薄荷酮等,对许多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熬合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合物可破坏病原菌的氧化还原过程,起到杀菌作用。

(3)中药中的嘧啶类物质能够抑制真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麦角甾醇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如果甾醇合成受阻,将引起真菌细胞膜功能异常,甚至发生细胞破裂,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同时,甾醇也是一些甾体激素的前体,在真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含量和组分的改变将影响真菌的繁殖。中草药中的碱基嘌呤和嘧啶类似物,可以作为核苷酸地下拮抗物而抑制病菌核酸前体的合成。

(4)原药的PH值一般为7-9。药液的弱碱性,一是与真菌侵染植物过程中产生的酸类、毒类等有害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缓解植物病害症状、修复微循环;二是有效成份的渗透性较强,能直接渗入作物叶肉组织,接触病原菌,进而杀死病菌。

(5)皂苷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物表面活性,提高药液在植物表面的渗透、乳化功能,可改变药液理化性状,提高药效。对细菌、真菌有抑菌作用,抗真菌能力强,主要机理是破坏病菌细胞膜,即在膜上形成小孔从而破坏膜的完整性,致其死亡。

2)对细菌的主要作用机理

(1)中药成份中的黄柏碱等生物碱,除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外,还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主要作用于病原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和脂多糖,破坏其细胞壁、使其原生质裸露、继而瓦解。同时还破坏细菌鞭毛的蛋白结构,使其失去活性,降低侵染能力。此外,黄柏碱的抗菌原理还与其对细菌呼吸及RNA合成的强烈抑制有关。试验证明,生物碱对立枯

丝核菌、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菌、茄科蔬菜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

(2) 中草药黄连中的小檗碱能破坏细菌结构;抑制细菌糖代谢的中间环节丙酮酸的氧化脱羧过程;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

(3)中草药黄芪中的黄芪多糖对细菌及其毒性产物有直接抑杀和解毒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营养复壮树体,调动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而发挥扶正祛邪、抑菌杀菌作用。

(4)中药中的黄酮类物质可通过破坏细胞壁及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微生物细胞释放胞内成分引起膜的电子传递、营养吸收、核苷酸合成及ATP活性等功能障碍,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菌作用。能够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抑制细菌细胞质膜的功能,抑制细菌能量代谢等方面发挥抑菌功效。

(5)熬合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合物可破坏病原菌的氧化还原过程,起到杀菌作用。

五、防治方案

青枯立克150-25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ml+有机硅兑水30斤进行均匀喷雾,病害严重的同时灌根。

辣椒青枯病病害防治机理讲析

一、辣椒青枯病病害症状

该病多在辣椒开花期间发生,发病初期植株顶部几张叶片开始萎蔫,中午前后极为明显;傍晚至天明和阴雨天顶部叶片恢复正常,反复多日后,田间病株增多,萎蔫逐渐加剧,叶片萎蔫自上而下蔓延,造成全株萎蔫。叶片变黄不及枯萎病严重(这些有别于枯萎病),从发病至整株死亡一般5~7天,雨天多时延长至10天左右。病茎维管束变褐色,病重的植株如将病茎作横切面检查,略加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溢出(即菌脓),病株茎下部常有不定根出现。

检查青枯病的简易方法是,切取一小段病茎,撕去表皮,放于玻璃管或小杯中,注入清水,静置几分钟后,可见有污浊物(细菌)从病茎下方切口涌出,逐渐扩散于水中,即可确定为青枯病。这有别于枯萎病。

二、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春越冬病菌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经过较长时间的潜伏和繁殖,至成株期遇高温高湿条件,向上扩展,在维管束的导管内繁殖,以致堵塞导管或细胞中毒,致使叶片萎蔫。病菌也可透过导管,进入邻近的薄壁细胞内,使茎上出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当土壤温度达到20℃时,出现发病中心,

25℃时出现发病高峰。久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病情加重。

三、辣椒青枯病防治思路

1、标本兼治:疑难病害的防治仅靠见症治症,特别是仅靠杀菌是不可行的,往往已经造成严重的损失,只有复壮树(株)体,增强抗逆性,解决病菌侵染途径,在生理健壮的基础上辅之以杀菌,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早防重治 菌源一旦入园难于根除,真菌病源能够远距离传播,生理性病害(枝干流胶及日灼)一旦形成在树势较弱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难以根除。所以要加强日常管理从极早杀菌和复壮树体入手,解决侵染菌源的数量和侵染条件(伤口、气孔)问题。在发病条件来临(具备)前、在症状初显时,采用得力的方案尽最大可能杀灭病菌解除病患,起到早防无病、病轻,重治是速效、省钱、省工的效果。

3:中西结合中(草)药制剂具有多种成份复方而成、调理生长、提高作物免疫力、杀菌广谱、持效期长、由内而外防病治病的优势,单一成份的常规用药具有速效(抗药性较大)的特性,中西结合、复配使用有利于优势互补,在重症治疗时保障效果。

4:营养复壮常规生产规程中所采用的化学药,大多具有抑制生长甚至伤害作物的特征,其作用机理只能通过杀菌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不具有营养复壮的作用。而中(草)药制剂是药食同源、药肥双效,营养复壮,有利于展叶,叶绿体创造的叶绿素多,创造的有机质多,树(株)体必然健壮。

四、病害防治理念

中(草)药制剂生物农药具有内吸性治疗和保护作用,具有药效高、杀菌广谱、持效期长等优点,具体杀菌机理如下: 1)对真菌的主要作用机理

(1)中药有效成份生物碱(如小檗碱)、黄芩素、绿原酸及薄荷酮等,对许多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熬合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合物可破坏病原菌的氧化还原过程,起到杀菌作用。

(3)中药中的嘧啶类物质能够抑制真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麦角甾醇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如果甾醇合成受阻,将引起真菌细胞膜功能异常,甚至发生细胞破裂,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同时,甾醇也是一些甾体激素的前体,在真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含量和组分的改变将影响真菌的繁殖。中草药中的碱基嘌呤和嘧啶类似物,可以作为核苷酸地下拮抗物而抑制病菌核酸前体的合成。

(4)原药的PH值一般为7-9。药液的弱碱性,一是与真菌侵染植物过程中产生的酸类、毒类等有害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缓解植物病害症状、修复微循环;二是有效成份的渗透性较强,能直接渗入作物叶肉组织,接触病原菌,进而杀死病菌。

(5)皂苷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物表面活性,提高药液在植物表面的渗透、乳化功能,可改变药液理化性状,提高药效。对细菌、真菌有抑菌作用,抗真菌能力强,主要机理是破坏病菌细胞膜,即在膜上形成小孔从而破坏膜的完整性,致其死亡。

2)对细菌的主要作用机理

(1)中药成份中的黄柏碱等生物碱,除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外,还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主要作用于病原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和脂多糖,破坏其细胞壁、使其原生质裸露、继而瓦解。同时还破坏细菌鞭毛的蛋白结构,使其失去活性,降低侵染能力。此外,黄柏碱的抗菌原理还与其对细菌呼吸及RNA合成的强烈抑制有关。试验证明,生物碱对立枯

丝核菌、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菌、茄科蔬菜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

(2) 中草药黄连中的小檗碱能破坏细菌结构;抑制细菌糖代谢的中间环节丙酮酸的氧化脱羧过程;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

(3)中草药黄芪中的黄芪多糖对细菌及其毒性产物有直接抑杀和解毒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营养复壮树体,调动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而发挥扶正祛邪、抑菌杀菌作用。

(4)中药中的黄酮类物质可通过破坏细胞壁及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微生物细胞释放胞内成分引起膜的电子传递、营养吸收、核苷酸合成及ATP活性等功能障碍,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菌作用。能够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抑制细菌细胞质膜的功能,抑制细菌能量代谢等方面发挥抑菌功效。

(5)熬合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合物可破坏病原菌的氧化还原过程,起到杀菌作用。

五、防治方案

青枯立克150-25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ml+有机硅兑水30斤进行均匀喷雾,病害严重的同时灌根。


相关文章

  • 细菌性病害大全
  • 挪威86.2%铜大师 防治细菌有特效 细菌性病害名录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 ...查看


  • 噻呋酰胺的用法(有106位专家分享了答案)
  • 提问:烟草可以打 嘧菌酯或噻呋酰胺么 回答: 可以的,杀菌效果很好的. 提问:24%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稻瘟病效果好吗? 回答: 效果不好.防治纹枯病效果好.水稻稻瘟病.用三环唑.稻瘟灵(富士一号).咪鲜胺.稻瘟酰胺.甲基硫菌灵.嘧菌酯.春雷 ...查看


  • 辣椒的种植
  • 辣椒的种植 辣椒根系不发达,主要表现为主根粗,根量少,根系生长缓慢,直到2-3真叶时才有较多二次侧根.根群主要分布在植株周围45厘米.深度10-15厘米的土层中.露地栽培时株高多为40-60厘米.辣椒花为两性花,自花授粉,天然杂交率在10% ...查看


  • 茄果类蔬菜的栽培技术
  • 山東農業大學 <蔬菜栽培学> 题目: BF020065) 课程论文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二〇一〇 年11 月 5 日 ( 茄果类蔬菜的栽培技术 陈洁(园艺 07级三班) 指导教师 张自坤 摘要:本文以番茄.茄子. ...查看


  • 胡萝卜栽培技术
  • 胡萝卜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征 胡萝卜为半耐寒性蔬菜,发芽适宜温度为20-25℃,生长适宜温度为昼18-23℃,夜温13-18℃,温度过高.过低均对生长不利. 胡萝卜根系发达,因此,深翻土地对促进根系旺盛生长和肉质根肥大起重要作用.要求土层深厚 ...查看


  •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 (1)
  •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807-810 doi:10.3969J,j.issn.1002-2481.2012.07.30 如I'm应ofShamdAgriculturalSciences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 李 凯.袁 鹤 (山 ...查看


  • 丙环唑药害及对策
  • 丙环唑药害及对策 全球第一个商品化的丙环唑杀菌剂是20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瑞士汽巴_加基公司生产的.因为其具有杀菌谱广.活性高.杀菌速度快.持效期长.内吸传导强等特点,问世之后的发展及应用非常迅猛,是欧洲自1990-1999年近10年使用量 ...查看


  • 五行温室辣椒套种甜瓜
  • 五行温室辣椒套种甜瓜 辣椒套种甜瓜是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栽培技术如下: 一.辣椒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辣椒品种可选大牛角椒.线椒等普通品种即可. 2.育苗 育苗可在7月5号左右开始,直播与32孔穴盘,幼苗出土前,保持苗床土面温度25-2 ...查看


  • 桉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 桉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目 录 摘要„„„„„„„„„„„„„„„„„„„„„„„„„„„„„„„„2 关键词„„„„„„„„„„„„„„„„„„„„„„„„„„„„„„„2 前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