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中对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如何理解和把握

工伤认定中对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如何理解和把握

[案情简介]:

甲某系某水运企业一船长,在工作期间身体状况一直良好,未发现有较大的疾病。某日早晨7点,甲某受单位指派驾船前往外地某市运货。当晚9点15分,该船中途停靠外地某码头,准备第二天继续航行。船靠岸后,船员各自在船上休息,甲某休息的时间是9点30分,休息前无吃饭饮酒等情形。第二天上午,甲某迟迟未起床,一直到10点30分其他船员去房间催他起床时,才发现甲某已死在床上。其他船员马上将此情况通知用人单位,经家属同意,该船空驶回渝并立即通知警方出警。经警方和法医检查,排除了甲某死亡有他杀、自杀情形,警方对甲某死亡的原因结论是“突发性疾病猝死”。因家属不愿作尸检,甲某死亡的病因未查明。随后,甲某家属向劳动保障部门提起工伤认定申请,要求认定甲某死亡性质为因工死亡。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经过调查后,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作出认定甲某死亡性质为视同因工死亡的具体行政行为。

[争论问题焦点]:

一种观点认为:甲某的死亡性质不能认定为视同因工死亡。主要理由:一是甲某死亡时间不是工作时间。从其死亡的情形推断,其死亡的时间应在出发日当晚9点30分以后至次日早晨10点之间,在此期间甲某处于睡觉休息状态,其死亡不属在工作时间内死亡。二是甲某死亡的地点不是工作岗位。甲某死亡地点是在其休息的房间内,而且是在床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必须具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两个条件,才能认定甲某死亡视同因工死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这两个条件都不存立的情况下,就认定赵某死亡视同工伤,属适用依据错误。

另一种观点是应认定甲某死亡视同工伤。主要理由是甲某身为船长受指派驾船从重庆前往外地运货是履行工作职责。甲某作为船长的特殊身份,从驾船离开出发地,整个船上的任何部位都应视为甲某的工作岗位。甲某在船上的每一分钟,都要对船和船员的安全负责,都应视为工作时间。船在某码头泊锚以后,甲某并未离船且马上安排大家休息,在船泊锚及船员休息期间,甲某对该船及船员仍身负其责。因此,甲某因突发疾病在船上死亡,应认定其是在“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死亡。故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应认定甲某死亡视同工伤。

[分析思路]:

一、适用依据是否正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形,必须同时满足在工作岗位、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死亡三个基本条件,才能认定为视同因工死亡。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甲某死亡性质为视同因工死亡的具体行政行为,在适用依据上必须同时满足这三个基本条件。

二、如何认定甲某的工作性质。甲某的职务是船长,工作性质属流动性作业。一般的理解船长的工作职责就是要对船及船员的安全等方面负责。

三、甲某的工作岗位如何确定。所谓工作岗位是指劳动者劳动所处的位置。由工种、职务、工作地点诸因素构成。因为甲某的职务是船长,其驾船外出运货是为完成工作任务,其工作性质决定了该船外出运货期间,就要求甲某对该船以及船员的安全履行船长的职责,他处于持续履行船长的职责的工作状态。所以,只要甲某未离开该船,那么该船就是甲某的工作岗位。甲某死亡发生在运货的船上,就应当认定其是死在工作岗位上。

四、甲某的工作时间如何确定。所谓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劳动的时间,以工日或者工时为计量单位。由于工作性质和职责的限制,不宜实行定时工作制的职工,经过批准,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

制。由于甲某工作性质的流动性和其船长的职责的特性,甲某的工作时间应属不定时工作制。甲某在船上是处于持续履行船长的职责的工作状态,就是一直处于工作时间内。甲某在船上死亡,其死亡时间应当认定是在工作时间内死亡。

五、甲某死亡的原因是什么。甲某驾船在外地某码头泊锚以后立即就休息了,没有暴食暴饮或醉酒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情形。警方对甲某死亡原因作出“突发性疾病猝死”的结论,虽然病因不明,但警方对甲某死亡原因作出的结论是认定甲某因“突发疾病死亡”的主要依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甲某的死亡情形,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情形,同时满足了在工作岗位、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死亡三个基本条件。因此,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甲某死亡为视同工伤的具体行政行为是正确的。

[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对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的理解和把握,不能过于狭隘,要结合其工作性质、职务、工作方式作全面准确的理解,才能恰当地把握。

二、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作出因突发疾病死亡视同工伤时,必须同时满足在工作岗位、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死亡三个基本条件,才能适用。

三、认定事实时,必须排除他杀或自杀情形,或者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情形。

工伤认定中对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如何理解和把握

[案情简介]:

甲某系某水运企业一船长,在工作期间身体状况一直良好,未发现有较大的疾病。某日早晨7点,甲某受单位指派驾船前往外地某市运货。当晚9点15分,该船中途停靠外地某码头,准备第二天继续航行。船靠岸后,船员各自在船上休息,甲某休息的时间是9点30分,休息前无吃饭饮酒等情形。第二天上午,甲某迟迟未起床,一直到10点30分其他船员去房间催他起床时,才发现甲某已死在床上。其他船员马上将此情况通知用人单位,经家属同意,该船空驶回渝并立即通知警方出警。经警方和法医检查,排除了甲某死亡有他杀、自杀情形,警方对甲某死亡的原因结论是“突发性疾病猝死”。因家属不愿作尸检,甲某死亡的病因未查明。随后,甲某家属向劳动保障部门提起工伤认定申请,要求认定甲某死亡性质为因工死亡。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经过调查后,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作出认定甲某死亡性质为视同因工死亡的具体行政行为。

[争论问题焦点]:

一种观点认为:甲某的死亡性质不能认定为视同因工死亡。主要理由:一是甲某死亡时间不是工作时间。从其死亡的情形推断,其死亡的时间应在出发日当晚9点30分以后至次日早晨10点之间,在此期间甲某处于睡觉休息状态,其死亡不属在工作时间内死亡。二是甲某死亡的地点不是工作岗位。甲某死亡地点是在其休息的房间内,而且是在床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必须具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两个条件,才能认定甲某死亡视同因工死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这两个条件都不存立的情况下,就认定赵某死亡视同工伤,属适用依据错误。

另一种观点是应认定甲某死亡视同工伤。主要理由是甲某身为船长受指派驾船从重庆前往外地运货是履行工作职责。甲某作为船长的特殊身份,从驾船离开出发地,整个船上的任何部位都应视为甲某的工作岗位。甲某在船上的每一分钟,都要对船和船员的安全负责,都应视为工作时间。船在某码头泊锚以后,甲某并未离船且马上安排大家休息,在船泊锚及船员休息期间,甲某对该船及船员仍身负其责。因此,甲某因突发疾病在船上死亡,应认定其是在“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死亡。故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应认定甲某死亡视同工伤。

[分析思路]:

一、适用依据是否正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形,必须同时满足在工作岗位、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死亡三个基本条件,才能认定为视同因工死亡。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甲某死亡性质为视同因工死亡的具体行政行为,在适用依据上必须同时满足这三个基本条件。

二、如何认定甲某的工作性质。甲某的职务是船长,工作性质属流动性作业。一般的理解船长的工作职责就是要对船及船员的安全等方面负责。

三、甲某的工作岗位如何确定。所谓工作岗位是指劳动者劳动所处的位置。由工种、职务、工作地点诸因素构成。因为甲某的职务是船长,其驾船外出运货是为完成工作任务,其工作性质决定了该船外出运货期间,就要求甲某对该船以及船员的安全履行船长的职责,他处于持续履行船长的职责的工作状态。所以,只要甲某未离开该船,那么该船就是甲某的工作岗位。甲某死亡发生在运货的船上,就应当认定其是死在工作岗位上。

四、甲某的工作时间如何确定。所谓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劳动的时间,以工日或者工时为计量单位。由于工作性质和职责的限制,不宜实行定时工作制的职工,经过批准,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

制。由于甲某工作性质的流动性和其船长的职责的特性,甲某的工作时间应属不定时工作制。甲某在船上是处于持续履行船长的职责的工作状态,就是一直处于工作时间内。甲某在船上死亡,其死亡时间应当认定是在工作时间内死亡。

五、甲某死亡的原因是什么。甲某驾船在外地某码头泊锚以后立即就休息了,没有暴食暴饮或醉酒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情形。警方对甲某死亡原因作出“突发性疾病猝死”的结论,虽然病因不明,但警方对甲某死亡原因作出的结论是认定甲某因“突发疾病死亡”的主要依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甲某的死亡情形,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情形,同时满足了在工作岗位、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死亡三个基本条件。因此,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甲某死亡为视同工伤的具体行政行为是正确的。

[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对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的理解和把握,不能过于狭隘,要结合其工作性质、职务、工作方式作全面准确的理解,才能恰当地把握。

二、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作出因突发疾病死亡视同工伤时,必须同时满足在工作岗位、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死亡三个基本条件,才能适用。

三、认定事实时,必须排除他杀或自杀情形,或者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情形。


相关文章

  • 原民办代课教师养老补助发放问题
  • 原民办代课教师身份与教龄认定 有关问题培训 一.关于认定机构的组成问题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为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发放教龄补助实施方案的通知>(冀政办函[2012]37号)明确了&q ...查看


  • HR如何成为企业内劳动争议的"法务裁判"
  • -----HR如何成为企业内劳动争议的"法务裁判" 一.富士康"12跳".南海本田罢工事件后,引发新一轮的劳资博弈:部分地区和特定行业还出现劳资纠 纷"井喷"现象: 二.当前劳动关 ...查看


  • 2016安徽省直事业单位招聘有关问题解答
  • 2016安徽省直事业单位招聘有关问题解答 欢迎来到时代教育为您整理2016安徽省直事业单位招聘有关问题解答,并为您提供免费备考资料.备考视频.试题真题等资料,更多安徽省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信息详见网站www.sdlbedu.com ,迎大家关 ...查看


  • 新刑诉法24小时传讯时间适用标准初探
  • 新刑诉法24小时传讯时间适用标准初探 作者:郭飞 李彬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8期 [摘要]新刑诉法已经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二款将原来的传唤.拘传时间由12小时修改为了有条件的24小时,这 ...查看


  • 如何做好县域农行的综合管理部工作
  • 浅谈如何做好县域农行的综合管理部工作 县域支行的内设综合管理部是集后台监管支撑.中台业务管理和前台业务指导的综合职能部门,在具体的职能上涉及到贷款评审.风险资产管理和零售业务的管理.这样一个综合性部门,既具有管理信贷审查职能,又有具体操作职 ...查看


  • 特殊情形的工伤认定
  • 根据最新的<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这类案件往往和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有一定关系,这一 ...查看


  • 如何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 企业推行内部控制开始,从最初对重点业务的流程化管理逐步发展至今,已形成风险管理.业务流程设计.岗位分工.权限设置.检查评价等内容的全方位.全覆盖地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笔者结合所从事的内控管理工作,对 ...查看


  • [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
  • <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 实操应对策略与有效调岗调薪.解雇辞退及违纪问题员工处理技巧 课程大纲: 一.劳动合同订立.变更技巧 1.用人单位不使用劳动部门的合同范本自行拟定劳动合同文 ...查看


  • 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思考
  •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到各类企业务工的人员增多,因务工人员的伤亡问题不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的行政诉讼案件也呈上升趋势.由于目前对工伤认定问题仅有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作为依据,而其规定较为原则.抽象,缺乏一定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