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综合资料之一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综合资料之一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②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③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与我们《语文课程标准(试用)》提出的古诗文背诵不谋而合。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2)对词语的理解。

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一百单八将: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建议

1.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综合资料之一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②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③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与我们《语文课程标准(试用)》提出的古诗文背诵不谋而合。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2)对词语的理解。

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一百单八将: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建议

1.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


相关文章

  • 2[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 ...查看


  • [小苗与大树]教学设计
  • <小苗与大树>教学设计 冬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 ...查看


  •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就]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3 个生字,相互交流识记方法,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 ...查看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doc反思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1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 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 ...查看


  • 2013-2014五年级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 窃读记 学习目标: 1. 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 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 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难点.重点: 1. 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q ...查看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 关于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读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以访谈录的形式写的,主要写了苗苗向季羡林爷爷讲述自己喜欢读的书和自己偏科的情况,季羡林爷爷让苗苗多读书,多读课外书,早学外语多背古文 ...查看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反思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 录", 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 口语化.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 ...查看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1 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查看


  • 2.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案
  • 杭州市萧山区阳光学校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杭州市萧山区阳光学校 年级组集体备课 共6页第1页 杭州市萧山区阳光学校 年级组集体备课 共6页第2页 杭州市萧山区阳光学校 年级组集体备课 共6页第3页 杭州市萧山区阳光学校 年级组集体备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