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摘要:汇率市场化已是一种趋势,而且目前我国 金融 业已经开始推行,汇率风险客观存在,关系到广大人民利益。因此,对市场化条件下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这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和完善市场条件下我国汇率作用发挥与风险防范控制的环境与条件;二是重构我国商业银行在汇率市场化与风险防范控制进程中的内部运作机制;三是建立完善我国市场条件下汇率内生性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市场化外汇汇率体系,防范和控制汇率风险。
关键词:市场化 汇率 风险 防范控制
建立和完善与 经济 发展 水平相适应的人民币汇率体系,是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强市场条件下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问题的研究,是金融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
一、建立和完善市场条件下我国汇率作用发挥与风险防范控制的环境与条件
在 现代 市场经济中,汇率发挥作用与风险防范控制的效果会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并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市场化的汇率决定机制
市场化的汇率决定机制指汇率不是由少数银行寡头协定或政府人为决定,而是通过市场和价值 规律 机制,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上外汇供不应求,汇率就会上扬;外汇环境相对宽松,汇率就会下降。因此,由市场因素决定的汇率能够真实灵敏地反映社会外汇供求状况,通过汇率机制促使外汇合理流动。
(二)灵活的汇率联动机制
汇率体系中,各种汇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其中的一种汇率发生变动时,另一些汇率也会随之上升或下降,进而引起整个汇率体系的变动,这就是汇率之间的联动机制。各种汇率当中,尤以基准汇率变动引起的变化最为明显。例如,近年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曾多次针对经济形势,调高或降低其基准汇率一再贴现汇率,由于美国具有灵活的汇率联动机制,因而再贴现率的升降引起了商业银行汇率、市场汇率的迅速变动,从而起到了紧缩信用或扩张信用的作用。可见,汇率对经济调节作用的发挥和风险防范与控制离不开灵活的汇率联动机制。
(三)适当的汇率水平
过高或过低汇率水平都不利于汇率作用的发挥。汇率水平过高,会抑制投资,阻碍经济的发展与增长;汇率水平过低,又不利于发挥汇率对经济的杠杆调节作用。因此,各国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都十分重视汇率水平的确定,尤其对发展 中国 家来说,在市场化汇率决定机制形成的过程中,应逐步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一方面能真实反映社会外汇供求状况;另一方面使外汇借贷双方都有利可图,从而促进汇率对社会总需求、物价,收入等因素作用的发挥,推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合理的汇率结构
汇率水平的变动只能影响社会总供求的总体水平,而不能调整总供求的结构和趋向,也不能调整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发展比例等。合理的汇率结构包括汇率的期限结构、汇率的行业结构以及汇率的地区结构,可以体现经济发展的时期、区域、产业及风险差别,弥补汇率水平变动作用的局限性,通过汇率结构的变动引起一连串的资产调整,从而引起投资结构、投资趋向的改变,使经济环境产生相应的结构性变化,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汇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二、重构我国商业银行在汇率市场化与风险防范控制进程中的内部运作机制
汇率市场化与风险防范控制的过程实质是商业银行获得自身产品定价权力,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的过程,这一过程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造成全方位的冲击,并对商业银行市场地位和份额进行重新分类和组合。随着汇率市场化的深入,汇率风险显现出来,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将进行重新整合,并不得不调整其总体经营目标、风险管理机制组织结构、经营模式和客户结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将渐次演变成为产品、服务和价格之间的综合竞争。
(一)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总体目标的转变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目标与市场化运作目标是商业银行今后一定时期内工作的双重目标,尽管四大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已经开始了多年,但迄今为止这几家银行还没能摆脱多目标的经营约束,包括服务和服从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化减地方金融风险和国企脱困等等,而利润最大化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反而被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在汇率市场化进程的挤压下,商业银行多目标的经营管理趋向转变为确保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基础之上的利润最大化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
(二)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组织结构的转变
从短期看,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中的第一个问题是商业银行汇率管理部门的调整。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市场化运作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结构来进行操作,为其服务和保证。在目前的汇率管制情况下,商业银行汇率管理的核心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银行的有关规定以确保合规经营,或者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打打擦边球,日常工作主要是一些解释职能,一般由计划财务部门行使管理权限。汇率市场化与风险控制并重之后,商业银行的汇率管理就不仅仅是汇率政策的解释,更重要的工作是日常的汇率制定(汇率风险管理在后文详述),也就是商业银行的对外报价。商业银行的汇率必须根据市场外汇供求和本行外汇运用途径等方面综合考虑,而前者是瞬息万变的,后者是相对稳定的。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来看,汇率市场化后汇率管理(报价)职能只是由外汇部门(交易部)来行使。
从长期看,汇率风险防范控制和汇率市场化运作不仅仅意味着汇率管理在商业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它对商业银行内部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确立灵活机动、责权利明确的管理模式、形成更为合理的权力结构、分工结构和沟通结构(包括组织结构扁平化、决策层次减少和决策分散化),实现有效的激励机制。
1 内部机构设置
强调组织的灵活性,能够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强调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融合,以提高决策的效率:强调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作,以便决策能够得到顺利的执行;重视决策层次的减少;重视决策的分散化与民主化。逐步建立以产品为核心,市场开发、研究发展、服务支持垂直分工和综合管理全面协调的管理模式。
2 人力资源管理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汇率市场化运作对商业银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包括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挖掘人才和保护人才等各个层面。关键是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员工才能的环境,并且让员工得到应该得到的薪酬,核心在于如何度量员工的工作的绩效,并在员工绩效与激励之间建立合适的联系。
在商业银行核心领导层面,目前实行的行长个人负责制(行长管理商业银行的方方面面)将不得不改变,cfo(首席财务官),cto(首席技术执行官)将浮出水面,而后勤服务将趋向中介化、货币化。
在普通员工层面,应注意适应于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汇率市场化运作需要的金融创新性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比如熟悉以汇率运作为核心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各种金融工具的金融工程人员。
(三)汇率风险防范控制和创新机制的转变
2 注重汇率收益与风险正方向运作的产品创新。一是抢在竞争对手前推出适应于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实现领先优势;二是对同业推出的,也适应本行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要及时跟进。值得注意的是,产品创新不仅要注意开发新品种,而且要善于挖掘现有产品潜力。例如,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推出的中信借记卡理财宝业务,就是将客户存款账户按实际存款期限自动 计算 相应定期存款利息,从而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这种产品创新实际上是原有业务的改良。
4 注重以防范与控制汇率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有两层含义,一是商业银行要形成一整套适应于上述创新的组织基础;二是商业银行的各种制度包括组织机构在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应变化,特别要求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业务模式的转变
1 经营重点向收益与风险匹配的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转移。
目前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其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实质都是负债业务。原因是商业银行必须以其外汇来源制约外汇运用,而商业银行除传统负债业务之外,又缺乏通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诸如发行金融债券或大额存单等获取外汇来源的方式。
当汇率市场化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之后,商业银行的外汇来源就大大扩张,既可以通过传统的负债管理,也可通过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获取外汇,或者将资产出售。也就是说,只要商业银行发现适当的有汇率收益的资产业务,就可以在不同市场上寻找在可承受的风险之内的与其资产收益水平相匹配的负债。这样,商业银行的经营重心就必然是重视风险与收益匹配和平衡的资产业务,表外业务和无风险的中间业务。
2 建立以贡献与风险相对应的汇率弹性运作机制,促进客户结构多样化。
随着汇率市场化运作的深入,目前商业银行种类繁多,相差无几的产品结构将根本改变。不同商业银行将形成不同的业务品种和市场定位,客户结构也趋向不同,原因是客户结构要体现商业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对称情况。
由于汇率市场化运作将首先从贷款汇率开始,故商业银行将首先面临资产业务客户市场结构的转变。在这场客户结构转变过程中,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商业银行将趋向形成不同的客户结构群,而规模、经营特点大体相同的商业银行将展开资产负债业务方面全方位的竞争。 商业银行方面:四大国有银行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大客户、大项目上;对于零售实力雄厚的银行,由于其可以获得比较稳定且成本较低的储蓄存款,其外汇运用方面可以考虑期限较长、汇率较高的住房贷款等消费性贷款;而全国性的中小商业银行将在自身的成本控制和
风险约束基础上,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树立特色和品牌,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汇率要求参差不齐的某些特定领域和特定客户;数量众多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可能需要考虑以一个合理的汇率水平如何使自己的命运与当地的经济紧密结合。
客户方面:大客户将倾向于与大银行紧密合作,以获取较低产外汇成本,同时有效利用中小商业银行的特色服务;中等规模的客户倾向于主要与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往来;零售业务客户在获取外汇方面更加倾向于同地方商业银行合作,在金融资产持有方面同各种类型商业银行合作。此外,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业务客户也可能被市场所接受,这就是所谓中小 企业 贷款问题——只要定价合理,中小企业就可能从商业银行获取外汇。
3 要在银行汇率收益与风险正相关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促进市场营销正常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尚停留在一个较低层次,各家银行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同小异,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共关系或其他方面的非正常竞争。一旦各家商业银行获得了对自己产品的定价权,则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就必然发生转变,突出表现在竞争逐渐从非正常竞争转移到正常的产品、服务和价格之间的竞争。例如国内市场化发育相当完善的家电市场,各个家电厂商竞争的内容是产品的差异、服务和价格,从而取得不同的目标客户和市场份额。这样,汇率市场化之后,经典市场营销学中的各种策略就会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例如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品牌策略和促销渠道策略等等。
(五)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风险管理机构的转变
1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汇率管理。
在汇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存贷利差收入,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风险。汇率市场化运作之后,由于市场汇率的波动是商业银行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银行也难以对市场汇率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这就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并使得汇率风险成为银行的基本金融风险之一,汇率风险管理也成为银行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关键是建立适当的风险监控、预警和资产负债调整机制。
一般认为,汇率风险传导机制,而汇率风险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对自身的存贷结构进行管理,以及运用一些新的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或设法从风险中获益。
一个可以作为参照的例子是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竞争。目前我国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在商业银行通常是按照贷款进行管理,一般贷款的汇率最大的浮动范围是下限10%,上限30%。商业银行有关部门在评估贷款时一般并不过分考虑贷款的汇率因素,但汇票贴现的汇率是在再贴现汇率基础上按不超过同期贷款汇率加点(含浮动),汇率下限和上限之间的差距超过100%。这样,在进行贴现业务时,不仅传统贷款管理部门会对贴现进行信用评估,商业银行有关部门特别是外汇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部门就会从汇率风险角度对贴现进行汇率风险评估。
2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信贷风险管理。
信贷风险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加强传统授信业务的管理,比如实施对全行所有授信业务的全程监控和集中管理,建立健全授信业务数据库,定期和不定期提交授信业务结构调整及未来授信业务投向、期限、种类指引分析报告,建立行业和企业风险预警系统,保证在既定的汇率水平上实现利息和本金收回的效益目标;二是着力改变银行资产结构,减少授信收益在银行总收益中的比重,加大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份额,防范因信贷资产业务过大,形成部分客户因市场条件下经营管理不善所带来的本息均不能归还造成的汇率收益风险。 3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不良资产处置。
银行要在汇率走高时,及时贷出外汇,在汇率下行时,及时收回外汇。而银行大量不良资产存在,严重地影响银行外汇供需平衡能力,造成外汇调度不畅所形成市场汇率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因此不良资产的及时消化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措施,这里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界定不良资产,二是采用什么措施消化不良资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是一般按照逾期期限来划分的,如果按照五级分类管理,则不良资产的客观评定更加难以掌握,但若建立一套主客观合一的分类方法,则这种划分方式是理有利于风险管理和防范。消化不良资产包括已有不良资产的消化和对新增不良资产的防范。前者是不良资产的具体处置,后者是如何防范经营和道德风险。从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需要加大资产证券化步伐,加大资产保全力度,根据审慎性原则计提利息收入和加大呆滞贷款核销力度等手段,但这些措施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利息收入计提、呆账核销直接涉及税收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
(六)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资源投入
汇率市场化运作的过程涉及到商业银行方方面面的改革,核心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反映汇率波动的防范与控制汇率风险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机制。这要求适当的组织形式、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领先的科技水平,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并且机制的形成本身是渐进的,一般不能表现出当期收益,这就需要商业银行的决策层在资源分配时采取前瞻性的动态策略。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投入、研究与发展投入、固定资产投入(含科技投入)和各项费用投入。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在即将到来的汇率市场化运作进程中,应在确保常规业务投入需要的基础上,着力加大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投入、r&d投入和科技投入,力争抢在竞争对手前面完成内部机制的改造。
我国已经具备实施汇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下,在逐渐形成市场化汇率的过程之中,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同时也承受越来越大的汇率风险。在汇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竞争强势地位的有效获得必须依靠提供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质量,这需要一套适应于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动力机制,这将迫使商业银行进行从经营目标、经营策略、客户选择到风险管理机制的全方位改革。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市场化条件下汇率内生性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
(一)要加强经营核算,为 科学 制定汇率奠定基础
实施汇率改革后,商业银行面临着一个技术问题,即如何确定存贷款汇率。准确预测和核算外汇成本是选择外汇来源、决定贷款汇率、判断业务盈利与否等经营决策的前提。所以为了适应汇率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强成本管理,防止发生“不利选择”行为。在方法上,要利用西方银行已设计出的不同的定价方法,如:用银行外汇的预测加权平均成本法、边际成本法、市场渗透汇率定价法给存款定价,对自身的经营成本、收益进行精确的核算。在手段上,要依靠科技手段,扩大信息来源,在提高经营核算水平的同时,不断降低经营成本,为准确地制定汇率打好基础。另外,银行自身在严格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竞争力的同时,还必须对每个贷款户进行细致的成本核算,看它能否按期归还贷款,能承受多高的汇率水平。总之,要通过加强核算,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切实提高银行自身实力,以达到商业银行与社会的双赢。
(二)积极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由于市场汇率的波动是商业银行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在很多情况下,银行也难以对市场汇率变化做出准确预测,所以汇率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于银行对自身资产负债结构进行管理。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汇率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需要有一套严密、科学、权威性的组织体系和决策机制。
1 要通过资产组合实现分散管理,抵消汇率风险。汇率市场化带来的汇率风险,要求银行资产和负债结构多元化和证券化。只有改变资产负债品种单一的局面,才有可能实施资产
负债表内管理策略,通过改变资产负债表内的不同组成部分来改变汇率敏感程度,达到控制汇率风险的目的。
2 要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汇率变动频率的增加,使存款的稳定性减弱,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随之加大,资产流动性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银行应及时分析资产结构并适时进行调整,增加资信级别高的债券投资等流动性强的资产比例,注意持有可随时变现的资产,以避免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
3 要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汇率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不断拓宽视野,深入、及时地研究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正视风险来源的多维性,在吸纳风险、管理风险和利用风险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要利用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契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大力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在掌握客户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以此分析汇率敏感度和风险程度,形成预警机制;要建立起科学的分级授权体制和严格的监管机制,并结合专项稽核等传统手段,规避道德风险;要重视对客户信用和外汇运用状况的风险分析,并对不同地区、不同贷款期限、不同信用等级的贷款客户实行汇率差别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汇率风险控制机制,及时提出汇率市场走势、汇率风险的防范、汇率风险应急方案等各种情况的综合分析,着力提高汇率风险分析、预测和规避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如:汇率期货、汇率期权、汇率掉期等金融产品来避免和减少汇率风险。
内容摘要:
摘要:汇率市场化已是一种趋势,而且目前我国 金融 业已经开始推行,汇率风险客观存在,关系到广大人民利益。因此,对市场化条件下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这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和完善市场条件下我国汇率作用发挥与风险防范控制的环境与条件;二是重构我国商业银行在汇率市场化与风险防范控制进程中的内部运作机制;三是建立完善我国市场条件下汇率内生性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市场化外汇汇率体系,防范和控制汇率风险。
关键词:市场化 汇率 风险 防范控制
建立和完善与 经济 发展 水平相适应的人民币汇率体系,是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强市场条件下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问题的研究,是金融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
一、建立和完善市场条件下我国汇率作用发挥与风险防范控制的环境与条件
在 现代 市场经济中,汇率发挥作用与风险防范控制的效果会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并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市场化的汇率决定机制
市场化的汇率决定机制指汇率不是由少数银行寡头协定或政府人为决定,而是通过市场和价值 规律 机制,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上外汇供不应求,汇率就会上扬;外汇环境相对宽松,汇率就会下降。因此,由市场因素决定的汇率能够真实灵敏地反映社会外汇供求状况,通过汇率机制促使外汇合理流动。
(二)灵活的汇率联动机制
汇率体系中,各种汇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其中的一种汇率发生变动时,另一些汇率也会随之上升或下降,进而引起整个汇率体系的变动,这就是汇率之间的联动机制。各种汇率当中,尤以基准汇率变动引起的变化最为明显。例如,近年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曾多次针对经济形势,调高或降低其基准汇率一再贴现汇率,由于美国具有灵活的汇率联动机制,因而再贴现率的升降引起了商业银行汇率、市场汇率的迅速变动,从而起到了紧缩信用或扩张信用的作用。可见,汇率对经济调节作用的发挥和风险防范与控制离不开灵活的汇率联动机制。
(三)适当的汇率水平
过高或过低汇率水平都不利于汇率作用的发挥。汇率水平过高,会抑制投资,阻碍经济的发展与增长;汇率水平过低,又不利于发挥汇率对经济的杠杆调节作用。因此,各国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都十分重视汇率水平的确定,尤其对发展 中国 家来说,在市场化汇率决定机制形成的过程中,应逐步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一方面能真实反映社会外汇供求状况;另一方面使外汇借贷双方都有利可图,从而促进汇率对社会总需求、物价,收入等因素作用的发挥,推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合理的汇率结构
汇率水平的变动只能影响社会总供求的总体水平,而不能调整总供求的结构和趋向,也不能调整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发展比例等。合理的汇率结构包括汇率的期限结构、汇率的行业结构以及汇率的地区结构,可以体现经济发展的时期、区域、产业及风险差别,弥补汇率水平变动作用的局限性,通过汇率结构的变动引起一连串的资产调整,从而引起投资结构、投资趋向的改变,使经济环境产生相应的结构性变化,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汇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二、重构我国商业银行在汇率市场化与风险防范控制进程中的内部运作机制
汇率市场化与风险防范控制的过程实质是商业银行获得自身产品定价权力,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的过程,这一过程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造成全方位的冲击,并对商业银行市场地位和份额进行重新分类和组合。随着汇率市场化的深入,汇率风险显现出来,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将进行重新整合,并不得不调整其总体经营目标、风险管理机制组织结构、经营模式和客户结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将渐次演变成为产品、服务和价格之间的综合竞争。
(一)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总体目标的转变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目标与市场化运作目标是商业银行今后一定时期内工作的双重目标,尽管四大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已经开始了多年,但迄今为止这几家银行还没能摆脱多目标的经营约束,包括服务和服从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化减地方金融风险和国企脱困等等,而利润最大化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反而被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在汇率市场化进程的挤压下,商业银行多目标的经营管理趋向转变为确保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基础之上的利润最大化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
(二)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组织结构的转变
从短期看,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中的第一个问题是商业银行汇率管理部门的调整。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市场化运作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结构来进行操作,为其服务和保证。在目前的汇率管制情况下,商业银行汇率管理的核心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银行的有关规定以确保合规经营,或者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打打擦边球,日常工作主要是一些解释职能,一般由计划财务部门行使管理权限。汇率市场化与风险控制并重之后,商业银行的汇率管理就不仅仅是汇率政策的解释,更重要的工作是日常的汇率制定(汇率风险管理在后文详述),也就是商业银行的对外报价。商业银行的汇率必须根据市场外汇供求和本行外汇运用途径等方面综合考虑,而前者是瞬息万变的,后者是相对稳定的。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来看,汇率市场化后汇率管理(报价)职能只是由外汇部门(交易部)来行使。
从长期看,汇率风险防范控制和汇率市场化运作不仅仅意味着汇率管理在商业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它对商业银行内部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确立灵活机动、责权利明确的管理模式、形成更为合理的权力结构、分工结构和沟通结构(包括组织结构扁平化、决策层次减少和决策分散化),实现有效的激励机制。
1 内部机构设置
强调组织的灵活性,能够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强调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融合,以提高决策的效率:强调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作,以便决策能够得到顺利的执行;重视决策层次的减少;重视决策的分散化与民主化。逐步建立以产品为核心,市场开发、研究发展、服务支持垂直分工和综合管理全面协调的管理模式。
2 人力资源管理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汇率市场化运作对商业银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包括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挖掘人才和保护人才等各个层面。关键是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员工才能的环境,并且让员工得到应该得到的薪酬,核心在于如何度量员工的工作的绩效,并在员工绩效与激励之间建立合适的联系。
在商业银行核心领导层面,目前实行的行长个人负责制(行长管理商业银行的方方面面)将不得不改变,cfo(首席财务官),cto(首席技术执行官)将浮出水面,而后勤服务将趋向中介化、货币化。
在普通员工层面,应注意适应于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汇率市场化运作需要的金融创新性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比如熟悉以汇率运作为核心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各种金融工具的金融工程人员。
(三)汇率风险防范控制和创新机制的转变
2 注重汇率收益与风险正方向运作的产品创新。一是抢在竞争对手前推出适应于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实现领先优势;二是对同业推出的,也适应本行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要及时跟进。值得注意的是,产品创新不仅要注意开发新品种,而且要善于挖掘现有产品潜力。例如,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推出的中信借记卡理财宝业务,就是将客户存款账户按实际存款期限自动 计算 相应定期存款利息,从而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这种产品创新实际上是原有业务的改良。
4 注重以防范与控制汇率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有两层含义,一是商业银行要形成一整套适应于上述创新的组织基础;二是商业银行的各种制度包括组织机构在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应变化,特别要求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业务模式的转变
1 经营重点向收益与风险匹配的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转移。
目前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其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实质都是负债业务。原因是商业银行必须以其外汇来源制约外汇运用,而商业银行除传统负债业务之外,又缺乏通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诸如发行金融债券或大额存单等获取外汇来源的方式。
当汇率市场化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之后,商业银行的外汇来源就大大扩张,既可以通过传统的负债管理,也可通过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获取外汇,或者将资产出售。也就是说,只要商业银行发现适当的有汇率收益的资产业务,就可以在不同市场上寻找在可承受的风险之内的与其资产收益水平相匹配的负债。这样,商业银行的经营重心就必然是重视风险与收益匹配和平衡的资产业务,表外业务和无风险的中间业务。
2 建立以贡献与风险相对应的汇率弹性运作机制,促进客户结构多样化。
随着汇率市场化运作的深入,目前商业银行种类繁多,相差无几的产品结构将根本改变。不同商业银行将形成不同的业务品种和市场定位,客户结构也趋向不同,原因是客户结构要体现商业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对称情况。
由于汇率市场化运作将首先从贷款汇率开始,故商业银行将首先面临资产业务客户市场结构的转变。在这场客户结构转变过程中,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商业银行将趋向形成不同的客户结构群,而规模、经营特点大体相同的商业银行将展开资产负债业务方面全方位的竞争。 商业银行方面:四大国有银行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大客户、大项目上;对于零售实力雄厚的银行,由于其可以获得比较稳定且成本较低的储蓄存款,其外汇运用方面可以考虑期限较长、汇率较高的住房贷款等消费性贷款;而全国性的中小商业银行将在自身的成本控制和
风险约束基础上,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树立特色和品牌,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汇率要求参差不齐的某些特定领域和特定客户;数量众多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可能需要考虑以一个合理的汇率水平如何使自己的命运与当地的经济紧密结合。
客户方面:大客户将倾向于与大银行紧密合作,以获取较低产外汇成本,同时有效利用中小商业银行的特色服务;中等规模的客户倾向于主要与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往来;零售业务客户在获取外汇方面更加倾向于同地方商业银行合作,在金融资产持有方面同各种类型商业银行合作。此外,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业务客户也可能被市场所接受,这就是所谓中小 企业 贷款问题——只要定价合理,中小企业就可能从商业银行获取外汇。
3 要在银行汇率收益与风险正相关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促进市场营销正常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尚停留在一个较低层次,各家银行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同小异,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共关系或其他方面的非正常竞争。一旦各家商业银行获得了对自己产品的定价权,则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就必然发生转变,突出表现在竞争逐渐从非正常竞争转移到正常的产品、服务和价格之间的竞争。例如国内市场化发育相当完善的家电市场,各个家电厂商竞争的内容是产品的差异、服务和价格,从而取得不同的目标客户和市场份额。这样,汇率市场化之后,经典市场营销学中的各种策略就会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例如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品牌策略和促销渠道策略等等。
(五)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风险管理机构的转变
1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汇率管理。
在汇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存贷利差收入,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风险。汇率市场化运作之后,由于市场汇率的波动是商业银行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银行也难以对市场汇率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这就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并使得汇率风险成为银行的基本金融风险之一,汇率风险管理也成为银行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关键是建立适当的风险监控、预警和资产负债调整机制。
一般认为,汇率风险传导机制,而汇率风险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对自身的存贷结构进行管理,以及运用一些新的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或设法从风险中获益。
一个可以作为参照的例子是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竞争。目前我国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在商业银行通常是按照贷款进行管理,一般贷款的汇率最大的浮动范围是下限10%,上限30%。商业银行有关部门在评估贷款时一般并不过分考虑贷款的汇率因素,但汇票贴现的汇率是在再贴现汇率基础上按不超过同期贷款汇率加点(含浮动),汇率下限和上限之间的差距超过100%。这样,在进行贴现业务时,不仅传统贷款管理部门会对贴现进行信用评估,商业银行有关部门特别是外汇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部门就会从汇率风险角度对贴现进行汇率风险评估。
2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信贷风险管理。
信贷风险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加强传统授信业务的管理,比如实施对全行所有授信业务的全程监控和集中管理,建立健全授信业务数据库,定期和不定期提交授信业务结构调整及未来授信业务投向、期限、种类指引分析报告,建立行业和企业风险预警系统,保证在既定的汇率水平上实现利息和本金收回的效益目标;二是着力改变银行资产结构,减少授信收益在银行总收益中的比重,加大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份额,防范因信贷资产业务过大,形成部分客户因市场条件下经营管理不善所带来的本息均不能归还造成的汇率收益风险。 3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不良资产处置。
银行要在汇率走高时,及时贷出外汇,在汇率下行时,及时收回外汇。而银行大量不良资产存在,严重地影响银行外汇供需平衡能力,造成外汇调度不畅所形成市场汇率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因此不良资产的及时消化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措施,这里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界定不良资产,二是采用什么措施消化不良资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是一般按照逾期期限来划分的,如果按照五级分类管理,则不良资产的客观评定更加难以掌握,但若建立一套主客观合一的分类方法,则这种划分方式是理有利于风险管理和防范。消化不良资产包括已有不良资产的消化和对新增不良资产的防范。前者是不良资产的具体处置,后者是如何防范经营和道德风险。从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需要加大资产证券化步伐,加大资产保全力度,根据审慎性原则计提利息收入和加大呆滞贷款核销力度等手段,但这些措施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利息收入计提、呆账核销直接涉及税收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
(六)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资源投入
汇率市场化运作的过程涉及到商业银行方方面面的改革,核心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反映汇率波动的防范与控制汇率风险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机制。这要求适当的组织形式、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领先的科技水平,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并且机制的形成本身是渐进的,一般不能表现出当期收益,这就需要商业银行的决策层在资源分配时采取前瞻性的动态策略。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投入、研究与发展投入、固定资产投入(含科技投入)和各项费用投入。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在即将到来的汇率市场化运作进程中,应在确保常规业务投入需要的基础上,着力加大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投入、r&d投入和科技投入,力争抢在竞争对手前面完成内部机制的改造。
我国已经具备实施汇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下,在逐渐形成市场化汇率的过程之中,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同时也承受越来越大的汇率风险。在汇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竞争强势地位的有效获得必须依靠提供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质量,这需要一套适应于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动力机制,这将迫使商业银行进行从经营目标、经营策略、客户选择到风险管理机制的全方位改革。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市场化条件下汇率内生性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
(一)要加强经营核算,为 科学 制定汇率奠定基础
实施汇率改革后,商业银行面临着一个技术问题,即如何确定存贷款汇率。准确预测和核算外汇成本是选择外汇来源、决定贷款汇率、判断业务盈利与否等经营决策的前提。所以为了适应汇率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强成本管理,防止发生“不利选择”行为。在方法上,要利用西方银行已设计出的不同的定价方法,如:用银行外汇的预测加权平均成本法、边际成本法、市场渗透汇率定价法给存款定价,对自身的经营成本、收益进行精确的核算。在手段上,要依靠科技手段,扩大信息来源,在提高经营核算水平的同时,不断降低经营成本,为准确地制定汇率打好基础。另外,银行自身在严格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竞争力的同时,还必须对每个贷款户进行细致的成本核算,看它能否按期归还贷款,能承受多高的汇率水平。总之,要通过加强核算,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切实提高银行自身实力,以达到商业银行与社会的双赢。
(二)积极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由于市场汇率的波动是商业银行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在很多情况下,银行也难以对市场汇率变化做出准确预测,所以汇率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于银行对自身资产负债结构进行管理。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汇率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需要有一套严密、科学、权威性的组织体系和决策机制。
1 要通过资产组合实现分散管理,抵消汇率风险。汇率市场化带来的汇率风险,要求银行资产和负债结构多元化和证券化。只有改变资产负债品种单一的局面,才有可能实施资产
负债表内管理策略,通过改变资产负债表内的不同组成部分来改变汇率敏感程度,达到控制汇率风险的目的。
2 要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汇率变动频率的增加,使存款的稳定性减弱,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随之加大,资产流动性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银行应及时分析资产结构并适时进行调整,增加资信级别高的债券投资等流动性强的资产比例,注意持有可随时变现的资产,以避免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
3 要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汇率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不断拓宽视野,深入、及时地研究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正视风险来源的多维性,在吸纳风险、管理风险和利用风险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要利用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契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大力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在掌握客户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以此分析汇率敏感度和风险程度,形成预警机制;要建立起科学的分级授权体制和严格的监管机制,并结合专项稽核等传统手段,规避道德风险;要重视对客户信用和外汇运用状况的风险分析,并对不同地区、不同贷款期限、不同信用等级的贷款客户实行汇率差别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汇率风险控制机制,及时提出汇率市场走势、汇率风险的防范、汇率风险应急方案等各种情况的综合分析,着力提高汇率风险分析、预测和规避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如:汇率期货、汇率期权、汇率掉期等金融产品来避免和减少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