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生观""儿童观"的知识点归纳

《综合素质》中“学生观”“儿童观”的知识点归纳

作者:刘珍珍 来源:巨智教育

在《综合素质》笔试大纲中,对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考试内容模块和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今天我们安徽巨智教育给大家归纳下《综合素质》(中小学)和《综合素质》(幼儿园) 中在教学对象方面的不同要求。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具备的是“儿童观”,注重地是“育人为本”,而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要具备的是“学生观”,注重地是“以人为本”。

在《综合素质》(中小学)笔试大纲中,教师主要了解的“学生观”主要有四个知识点:第一,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第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第三,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第四,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综合素质》(幼儿园)笔试大纲中,教师主要了解的“儿童观”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第二,理解“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第三,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第四,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教育观和儿童观的考点主要有:

1. 学生观的含义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2. 人全面发展的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全面而充分发展,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有均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体力与智力的协调发展、社会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

2. “以人为本”的性质和含义

(1) 性质: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2)具体含义是

●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 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 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 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4.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 ●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5.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 学生加油个性差异;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尊重与信任学生;

● 相信学生的潜力。

6. 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1)儿童是人

(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7. 不同的教育家有不同的儿童观:

(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 儿童作为精神实体,通过真实生活和秩序寻求自身的完美发展。

● 儿童天生具有“吸引性心智”,“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能自己教育自己”。 ●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敏感期。

●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该为儿童提供不同的教育。 ● 儿童的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2)杜威的进步主义的儿童观

杜威的儿童中心观是以儿童为中心,即以儿童的本能及其活动为中心。杜威对童年生活价值的确认丰富了儿童观的内涵,促使人们更加注重儿童现实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注重发展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陈鹤琴的儿童观

陈鹤琴从1920年起,他以自己的儿子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从其出生开始,作了两年多的详细记录,以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他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的踪影,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他认为儿童心理的七个基本特点是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

8“育人为本”的含义: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

(3)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

(4)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

(5)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

9.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巨智教育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儿童观”“学生观”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在考试中都有可能会出现,同学们要认真仔细的阅读,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综合素质》中“学生观”“儿童观”的知识点归纳

作者:刘珍珍 来源:巨智教育

在《综合素质》笔试大纲中,对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考试内容模块和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今天我们安徽巨智教育给大家归纳下《综合素质》(中小学)和《综合素质》(幼儿园) 中在教学对象方面的不同要求。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具备的是“儿童观”,注重地是“育人为本”,而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要具备的是“学生观”,注重地是“以人为本”。

在《综合素质》(中小学)笔试大纲中,教师主要了解的“学生观”主要有四个知识点:第一,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第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第三,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第四,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综合素质》(幼儿园)笔试大纲中,教师主要了解的“儿童观”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第二,理解“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第三,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第四,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教育观和儿童观的考点主要有:

1. 学生观的含义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2. 人全面发展的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全面而充分发展,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有均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体力与智力的协调发展、社会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

2. “以人为本”的性质和含义

(1) 性质: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2)具体含义是

●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 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 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 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4.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 ●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5.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 学生加油个性差异;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尊重与信任学生;

● 相信学生的潜力。

6. 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1)儿童是人

(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7. 不同的教育家有不同的儿童观:

(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 儿童作为精神实体,通过真实生活和秩序寻求自身的完美发展。

● 儿童天生具有“吸引性心智”,“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能自己教育自己”。 ●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敏感期。

●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该为儿童提供不同的教育。 ● 儿童的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2)杜威的进步主义的儿童观

杜威的儿童中心观是以儿童为中心,即以儿童的本能及其活动为中心。杜威对童年生活价值的确认丰富了儿童观的内涵,促使人们更加注重儿童现实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注重发展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陈鹤琴的儿童观

陈鹤琴从1920年起,他以自己的儿子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从其出生开始,作了两年多的详细记录,以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他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的踪影,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他认为儿童心理的七个基本特点是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

8“育人为本”的含义: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

(3)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

(4)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

(5)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

9.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巨智教育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儿童观”“学生观”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在考试中都有可能会出现,同学们要认真仔细的阅读,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相关文章

  • 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幼儿园)考试大纲
  • 辽宁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最新考试资讯尽在辽宁中公教师考试网 <综合素质>(幼儿园)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 ...查看


  •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职业理念"考点归纳
  • <综合素质>之"职业理念"知识点 季中强 1. 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得基本要求 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 ...查看


  • 幼儿综合素质
  • <综合素质>(幼儿园)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 ...查看


  • 幼儿园综合素质考试大纲_13
  • <综合素质>(幼儿园)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 ...查看


  • 综合素质与保育能力考试重点巨细(幼儿园)
  • <综合素质(幼儿)>知识要点: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 ...查看


  •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常考知识
  • 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常考知识点100条 教育学 1.小学教育的性质:小学教育既是基础教育,又是普及教育还是义务教育. 2.义务教育的性质:我国义务教育的免费性.普及性.强制性. 3.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者: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 ...查看


  •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 <综合素质>知识点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能不同,因而给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 的教育机会. 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 ...查看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考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重点:学校教育制度,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与杜威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凡是增进人 ...查看


  • 教师资格证总结
  • 三.名词解释(教学法) 1.教学氛围: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2.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3.启发式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