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介专业术语解释

▲有关到达率

(1)到达率(Reach%)

到达率(Reach%)是指在特定时段内的符合到达条件的接触总人数占总体电视推及人口的百分比。其中到达条件一般是“至少收看了1分钟”,用户可以改变收看的最小分钟数或收看时间在整个时段中的最小百分比来自行定义到达条件。。

(2)到达率(Reach(000))

到达率(Reach(000))是指在特定时段内的符合到达条件的接触总人数, 一般以千人来表示。

(3)覆盖率(Cov%)

覆盖率(Cov%)是指特定的媒介计划(广告投放计划)实施时所能到达的不重复观众人数占总体电视推及人口的百分比。与到达率一样,用户可以改变收看的最小分钟数或收看时间在整个时段中的最小百分比来自行定义到达条件。

(4)覆盖率(Cov (000))

覆盖率(Cov (000))是指特定的媒介计划(广告投放计划)实施时所能到达的不重复观众人数,以千人表示。

到达率和覆盖率都是时间上的纵向累积指标,考察特定时间段内观众收看某一频道或栏目(或某一广告计划所能覆盖)的不重复的人数(或占观众总规模的百分比),反映了接触媒介的受众规模和媒介计划传播的广泛性。

到达率与覆盖率虽然在本质上含义是相同的,但称谓的不同反映了概念表达的主客体关系的不同,到达率的主体是受众,即反映受众接触某一频道或栏目的规模;覆盖率的主体是媒介计划,反映了广告计划的执行所覆盖受众的广泛性。

(5)有效到达率(EffRch%, EffRch(000))

对于一现广告插播计划而言,到达率(覆盖率)一般设定的到达条件是看过1次就算到达。在实际的广告投放效果评估中,人们通常认为,如果观众仅看过1次并不能对广告形成有效的认识和印象,这样就提出了有效到达的概念。

有效到达率被表示为“n+到达率”,指至少看过n 次某广告的目标观众的百分比(或千人)。对于不同的广告,“n ”的设定是不同的,在实际工作中,“3+到达率”是被经常用到的有效到达率。

(6)平均到达率(AvRch%)

平均到达率(AvRch%)是指在特定时段内平均每天的符合到达条件的接触总人数占总体电视推及人口的比例。到达条件一般是“至少收看了1分钟”,用户可以改变收看的最小分钟数或收看时间在整个时段中的最小百分比来自行定义到达条件。

(7)平均到达率(AvRch000)

平均到达率(AvRch000)是指在特定时段内平均每天的符合到达条件的接触总人数,以千人表示。

平均到达率与到达率的区别在于,平均到达率将每天到达的人数之和平均分配给了所计算日期的每一天,不区分每天的到达人口是否有重复;而到达率则是所计算日期长度内的完全累计,剔除了天与天之间的重叠部分。

(8)边际到达率(ExcRch%)

边际到达率(ExcRch%)是指在媒介计划中,去掉某条广告插播或某个载体而损失的到达率(000)占总体推及人口的百分比。

(9)边际到达率(ExcRch000)

边际到达率(ExcRch000)是指在媒介计划中,去掉某条广告插播或某个载体而损失的到达率,以千人表示。

边际到达率的意义与经济学上边际贡献的意义类似,从损失的角度反映了指定载体(广告插播)对整个媒介计划的作用和贡献。

▲有关收视率

(1)收视率(000)

收视率(000)是针对某特定时段(或节目),平均每分钟的收视人数(千人)

(2)收视率(Rtg%)

收视率(Rtg%)是指针对某特定时段(或节目),平均每分钟的收视人数占推及人口总体的百分比。

收视率反映的是在特定时段收看某一频道或某一节目的人数在总体推及人口中的百分比。当观众被锁定为总体推及人口的一部分时(如4-14岁的儿童),收视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目标观众收视率。

▲观众构成(TgSat%)

观众构成(TgSat%)是指对于特定频道(或节目),目标观众平均每分钟的收视人数(千人)占参照观众平均每分钟收视人数(千人)的百分比。参照观众一般为4岁以上所有人。 该指标考察的是特定频道(或时段/节目)的收视观众结构,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节目), 平均看了多长时间”的问题。

▲市场占有率(Shr%)

市场占有率(Shr%)是指特定时段内收看某一频道或某一节目的人数占同一时段所有收看电视的人数的百分比。也即是特定时段内某一频道的收视率占所有频道的总收视率的百分比。

该指标考察的是收看某一频道(节目)的人数占当时所有收看电视的人数,数值越大,表明该频道(节目)在该时段的市场竞争力就越强。

▲观众集中度(TgAfin%)

观众集中度(TgAfin%)是指对于特定时段(或节目),目标观众(如15-34岁人群)收视率(百分比)与参照观众(如4岁以上所有人)收视率(百分比)的比值。目标观众收视率

和参照观众收视率对应同一时段和同一频道,两组观众均可自定义。

观众集中度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参照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以此来反映目标观众对特定频道(节目)的收视倾向,回答“谁更爱看这个频道(节目)”的问题。

▲观众忠实度

(1)忠实度

忠实度是指特定频道(时段/节目)的收视率与到达率的百分比值。

(2)平均忠实度

平均忠实度是指特定频道(时段/节目)收视率与平均到达率的百分比值。

上述两个指标的区别在于忠实度以考察日期内总到达率为参照,而平均忠实度则以平均每天的到达率为参照。两指标值的变化幅度都在0-100%之间,数值越大,则表明观众对该频道(时段/节目)的忠诚程度越高。

▲人均接触分钟数(Min )

人均接触分钟数(Min )是观众日平均收视时间(分钟)与总体电视推及人口的比值,可针对特定频道或时段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人均接触分钟数是把收视观众的总收视时间平均分配给了总体推及人口,而不是分配给总体收视人口。

▲有关毛评点(GRP)

毛评点(GRP)即总收视点(Gross Rating Point),是指在广告媒介计划中,特定时期内某一广告数次插播的收视率之和。

毛评点 = 到达率% * 平均暴露频次

毛评点是衡量广告媒介计划最主要的量化测评指标之一。

▲千人成本(CPM)

千人成本(CPM)是指在广告媒介计划中,载体每到达一千人次的受众量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以货币单位表示。

千人成本可用于评估广告投放的经济效益,适用于不同市场广告投放成本效益的比较

▲时段指数(TBIndex%)

时段指数(TBIndex%)是指同一频道的特定时段的市场占有率与同一频道参考时段的市场占有率的百分比值。

通常,所考察的特定时段包含在参考时段内。该指标描述了特定时段的市场竞争力对参考时段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时段频道贡献(CTTV%)

时段频道贡献(CTTV%)是指特定频道特定时段观众收视时间与该市场所有频道在参考时段观众总收视时间的百分比值。

时段频道贡献表明了特定频道特定时段的观众收视花费(收视时长)对同期电视观众总体收视花费的贡献,数值越大,贡献越大。

▲时段贡献(Cchn%)

时段贡献(Cchn%)是指特定频道特定时段的观众收视时间与该频道观众总收视时间的百分比值。

时段贡献反映了某一特定时段(节目)对本频道总收视时间的贡献,数值越大,贡献越大。

▲接触度

(1)接触度(Cont000)

接触度(Cont000)是指特定载体所到达的人次,以千人次表示。“接触”的条件从属于到达率的设定条件,一般设定为“接触1分钟以上”为到达。

“载体”可以对应为特定的时段,特定的节目,以及广告插播计划中的特定载体。

(2)累计接触度(AcCont(000))

累计接触度(AcCont(000))是指多个载体所到达的总人次,以千人次表示,也即多个载体的接触度之和。“接触”的条件与接触度(000)的定义一致。

▲平均暴露频次(OTS )或(A V/F)

平均暴露频次(OTS )或(A V/F)是指在广告排期或载体计划中每条插播被观众平均收看的次数。

平均暴露频次经常用于广告投放计划传播深度的评估。

▲有关收视点成本(CPRP )

收视点成本(Cost per rating point,CPRP )是指每得到一个收视率百分点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也称为每毛评点成本,以货币单位表示。

该指标与千人成本一样,也是反映广告成本效益的指标,适用于同一市场广告成本效益的比较。

▲媒体占有比重(SOV )、媒体投资比重(SOS )

媒体占有比重(Share of Voice ,SOV )是指某品牌商品广告的总收视点占该类商品广告的总收视点的比重;

媒体投资比重(Share of Spending ,SOS )是指某品牌广告的媒体投资额占该类商品广告的媒体投资总额的比重

SOS 用于评估广告投资情况,SOV 则量化广告投放传播的效果,这两个指标可以提供广告投放策略制定的重要参考。

▲观众重叠率(Duplication)

观众重叠率(000)是指两个载体之间的重复观众人数,观众重叠率%则是指两个载体中重复的观众人数占所考察载体观众总量的百分比。

观众重叠率反映了两个载体(时段/节目)之间观众群的相似程度,也是反映观众忠诚程度的指标。

▲观众流动净值(流入/流出)

观众流动净值是指从其他频道流入参照频道的观众数与从参照频道流出至其他频道的观众数之差。

观众流动净值=流入至参照频道的观众数-从参照频道流出的观众数

观众流动净值可用于考察在一定时间内观众的流向,在收看参照频道的观众之中,有多少是从其他频道转为收看参照频道的,又有多少观众放弃收看参照频道而转为收看其他频道。观众流动净值是从动态角度反映频道竞争状况的重要指标。

▲播出比重与收视比重

播出比重是指某类型节目的播出时间占该类节目的总播出时间的比例。收视比重是指某类型节目的收视时间占该类节目的总收视时间的比例。

这两个指标主要是用于考察各类型节目播出比重与收视比重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而反映各类节目的供需平衡状况。

▲有关到达率

(1)到达率(Reach%)

到达率(Reach%)是指在特定时段内的符合到达条件的接触总人数占总体电视推及人口的百分比。其中到达条件一般是“至少收看了1分钟”,用户可以改变收看的最小分钟数或收看时间在整个时段中的最小百分比来自行定义到达条件。。

(2)到达率(Reach(000))

到达率(Reach(000))是指在特定时段内的符合到达条件的接触总人数, 一般以千人来表示。

(3)覆盖率(Cov%)

覆盖率(Cov%)是指特定的媒介计划(广告投放计划)实施时所能到达的不重复观众人数占总体电视推及人口的百分比。与到达率一样,用户可以改变收看的最小分钟数或收看时间在整个时段中的最小百分比来自行定义到达条件。

(4)覆盖率(Cov (000))

覆盖率(Cov (000))是指特定的媒介计划(广告投放计划)实施时所能到达的不重复观众人数,以千人表示。

到达率和覆盖率都是时间上的纵向累积指标,考察特定时间段内观众收看某一频道或栏目(或某一广告计划所能覆盖)的不重复的人数(或占观众总规模的百分比),反映了接触媒介的受众规模和媒介计划传播的广泛性。

到达率与覆盖率虽然在本质上含义是相同的,但称谓的不同反映了概念表达的主客体关系的不同,到达率的主体是受众,即反映受众接触某一频道或栏目的规模;覆盖率的主体是媒介计划,反映了广告计划的执行所覆盖受众的广泛性。

(5)有效到达率(EffRch%, EffRch(000))

对于一现广告插播计划而言,到达率(覆盖率)一般设定的到达条件是看过1次就算到达。在实际的广告投放效果评估中,人们通常认为,如果观众仅看过1次并不能对广告形成有效的认识和印象,这样就提出了有效到达的概念。

有效到达率被表示为“n+到达率”,指至少看过n 次某广告的目标观众的百分比(或千人)。对于不同的广告,“n ”的设定是不同的,在实际工作中,“3+到达率”是被经常用到的有效到达率。

(6)平均到达率(AvRch%)

平均到达率(AvRch%)是指在特定时段内平均每天的符合到达条件的接触总人数占总体电视推及人口的比例。到达条件一般是“至少收看了1分钟”,用户可以改变收看的最小分钟数或收看时间在整个时段中的最小百分比来自行定义到达条件。

(7)平均到达率(AvRch000)

平均到达率(AvRch000)是指在特定时段内平均每天的符合到达条件的接触总人数,以千人表示。

平均到达率与到达率的区别在于,平均到达率将每天到达的人数之和平均分配给了所计算日期的每一天,不区分每天的到达人口是否有重复;而到达率则是所计算日期长度内的完全累计,剔除了天与天之间的重叠部分。

(8)边际到达率(ExcRch%)

边际到达率(ExcRch%)是指在媒介计划中,去掉某条广告插播或某个载体而损失的到达率(000)占总体推及人口的百分比。

(9)边际到达率(ExcRch000)

边际到达率(ExcRch000)是指在媒介计划中,去掉某条广告插播或某个载体而损失的到达率,以千人表示。

边际到达率的意义与经济学上边际贡献的意义类似,从损失的角度反映了指定载体(广告插播)对整个媒介计划的作用和贡献。

▲有关收视率

(1)收视率(000)

收视率(000)是针对某特定时段(或节目),平均每分钟的收视人数(千人)

(2)收视率(Rtg%)

收视率(Rtg%)是指针对某特定时段(或节目),平均每分钟的收视人数占推及人口总体的百分比。

收视率反映的是在特定时段收看某一频道或某一节目的人数在总体推及人口中的百分比。当观众被锁定为总体推及人口的一部分时(如4-14岁的儿童),收视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目标观众收视率。

▲观众构成(TgSat%)

观众构成(TgSat%)是指对于特定频道(或节目),目标观众平均每分钟的收视人数(千人)占参照观众平均每分钟收视人数(千人)的百分比。参照观众一般为4岁以上所有人。 该指标考察的是特定频道(或时段/节目)的收视观众结构,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节目), 平均看了多长时间”的问题。

▲市场占有率(Shr%)

市场占有率(Shr%)是指特定时段内收看某一频道或某一节目的人数占同一时段所有收看电视的人数的百分比。也即是特定时段内某一频道的收视率占所有频道的总收视率的百分比。

该指标考察的是收看某一频道(节目)的人数占当时所有收看电视的人数,数值越大,表明该频道(节目)在该时段的市场竞争力就越强。

▲观众集中度(TgAfin%)

观众集中度(TgAfin%)是指对于特定时段(或节目),目标观众(如15-34岁人群)收视率(百分比)与参照观众(如4岁以上所有人)收视率(百分比)的比值。目标观众收视率

和参照观众收视率对应同一时段和同一频道,两组观众均可自定义。

观众集中度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参照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以此来反映目标观众对特定频道(节目)的收视倾向,回答“谁更爱看这个频道(节目)”的问题。

▲观众忠实度

(1)忠实度

忠实度是指特定频道(时段/节目)的收视率与到达率的百分比值。

(2)平均忠实度

平均忠实度是指特定频道(时段/节目)收视率与平均到达率的百分比值。

上述两个指标的区别在于忠实度以考察日期内总到达率为参照,而平均忠实度则以平均每天的到达率为参照。两指标值的变化幅度都在0-100%之间,数值越大,则表明观众对该频道(时段/节目)的忠诚程度越高。

▲人均接触分钟数(Min )

人均接触分钟数(Min )是观众日平均收视时间(分钟)与总体电视推及人口的比值,可针对特定频道或时段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人均接触分钟数是把收视观众的总收视时间平均分配给了总体推及人口,而不是分配给总体收视人口。

▲有关毛评点(GRP)

毛评点(GRP)即总收视点(Gross Rating Point),是指在广告媒介计划中,特定时期内某一广告数次插播的收视率之和。

毛评点 = 到达率% * 平均暴露频次

毛评点是衡量广告媒介计划最主要的量化测评指标之一。

▲千人成本(CPM)

千人成本(CPM)是指在广告媒介计划中,载体每到达一千人次的受众量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以货币单位表示。

千人成本可用于评估广告投放的经济效益,适用于不同市场广告投放成本效益的比较

▲时段指数(TBIndex%)

时段指数(TBIndex%)是指同一频道的特定时段的市场占有率与同一频道参考时段的市场占有率的百分比值。

通常,所考察的特定时段包含在参考时段内。该指标描述了特定时段的市场竞争力对参考时段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时段频道贡献(CTTV%)

时段频道贡献(CTTV%)是指特定频道特定时段观众收视时间与该市场所有频道在参考时段观众总收视时间的百分比值。

时段频道贡献表明了特定频道特定时段的观众收视花费(收视时长)对同期电视观众总体收视花费的贡献,数值越大,贡献越大。

▲时段贡献(Cchn%)

时段贡献(Cchn%)是指特定频道特定时段的观众收视时间与该频道观众总收视时间的百分比值。

时段贡献反映了某一特定时段(节目)对本频道总收视时间的贡献,数值越大,贡献越大。

▲接触度

(1)接触度(Cont000)

接触度(Cont000)是指特定载体所到达的人次,以千人次表示。“接触”的条件从属于到达率的设定条件,一般设定为“接触1分钟以上”为到达。

“载体”可以对应为特定的时段,特定的节目,以及广告插播计划中的特定载体。

(2)累计接触度(AcCont(000))

累计接触度(AcCont(000))是指多个载体所到达的总人次,以千人次表示,也即多个载体的接触度之和。“接触”的条件与接触度(000)的定义一致。

▲平均暴露频次(OTS )或(A V/F)

平均暴露频次(OTS )或(A V/F)是指在广告排期或载体计划中每条插播被观众平均收看的次数。

平均暴露频次经常用于广告投放计划传播深度的评估。

▲有关收视点成本(CPRP )

收视点成本(Cost per rating point,CPRP )是指每得到一个收视率百分点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也称为每毛评点成本,以货币单位表示。

该指标与千人成本一样,也是反映广告成本效益的指标,适用于同一市场广告成本效益的比较。

▲媒体占有比重(SOV )、媒体投资比重(SOS )

媒体占有比重(Share of Voice ,SOV )是指某品牌商品广告的总收视点占该类商品广告的总收视点的比重;

媒体投资比重(Share of Spending ,SOS )是指某品牌广告的媒体投资额占该类商品广告的媒体投资总额的比重

SOS 用于评估广告投资情况,SOV 则量化广告投放传播的效果,这两个指标可以提供广告投放策略制定的重要参考。

▲观众重叠率(Duplication)

观众重叠率(000)是指两个载体之间的重复观众人数,观众重叠率%则是指两个载体中重复的观众人数占所考察载体观众总量的百分比。

观众重叠率反映了两个载体(时段/节目)之间观众群的相似程度,也是反映观众忠诚程度的指标。

▲观众流动净值(流入/流出)

观众流动净值是指从其他频道流入参照频道的观众数与从参照频道流出至其他频道的观众数之差。

观众流动净值=流入至参照频道的观众数-从参照频道流出的观众数

观众流动净值可用于考察在一定时间内观众的流向,在收看参照频道的观众之中,有多少是从其他频道转为收看参照频道的,又有多少观众放弃收看参照频道而转为收看其他频道。观众流动净值是从动态角度反映频道竞争状况的重要指标。

▲播出比重与收视比重

播出比重是指某类型节目的播出时间占该类节目的总播出时间的比例。收视比重是指某类型节目的收视时间占该类节目的总收视时间的比例。

这两个指标主要是用于考察各类型节目播出比重与收视比重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而反映各类节目的供需平衡状况。


相关文章

  • 知识扫盲:iPhone专业名词解释大全
  • 手机知识 作为专业发烧友,不了解手机术语说出去会让人贻笑大方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做一些手机常用术语的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iPhone 专业名词] 一.基带(baseband) 基带其实就是手机里起到调制解调功能的一个电路,但是对于 ...查看


  • 世界著名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
  • 世界著名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 丹尼斯·麦奎尔,英国传播学家.世界著名传播学者,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播学终身教授,"欧洲传媒研究小组"成员,<欧洲传播学杂志>三位创始人之一. 麦奎尔曾经就读于牛 ...查看


  • 1大众社会理论OK
  • 对理论的界定方法: 对关键概念下定义 + 详细说明概念间的关系 + 使用概念描述一些现象 + 提出对现象的预测 + 对现象的发生做出解释. 每个理论:特定的媒介 + 受众 + 时期 + 条件 + 理论家 大众传播:(04年名词解释) 大众传 ...查看


  • 编导.文管专业考试名词解释试题
  • 编导.文管专业考试名词解释试题 影视类: 电影: 根据是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等技术手段,将外界运动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上,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内以声音和画面为媒介,再现和反应生活的一门艺术. 电视: 电视指利用电子设备传送活动图像的技 ...查看


  • 传播学术语中英对照
  • 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 象征符:symbol 内省式思考:reflective thinking 人际传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 ...查看


  • 广告业常用英文术语
  • AAAA America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美国/广告代理商协会 advertising 广告.广告活动 advocacy advertising 倡导型广告 Account Executive 客户主管 ...查看


  •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13章大众传播的效果
  • 第13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 多年以来,大众传播理论和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就是评估大众传播的效果.这可能是出于下列原因: 1.公众关心大众媒介对于受众的效果过去,关注点集中在漫画书.电影,以及电视暴力.更近一段时间,又增加了薪的关注点--互联网 ...查看


  • 大众传播及特点
  • 大众传播及特点 大众传播概念首次出现在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 大众传播的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 ...查看


  • 平面设计的论文
  •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平面广告设计(一)课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告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对学生进行平面广告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艺术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