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第一框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
沂水二中 张建美
一、内容标准
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的本义
2.理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3.运用: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增强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从而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从大量的生活中的哲学思想入手,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哲学这个概念,真切体验到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生活处处有哲学。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生活事例、名言警句、小故事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道理,为我们学习本课提供了基础。为了说明本课的问题,课本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二是哲学是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两个问题来解决:哲学产生于哪里(实践),为何人们在实践中就产生了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是学生明白哲学是思、是辩、是追问。“哲学是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通过学生对典型事例的讨论和分析,使学生体验到在认识和处理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法中运用智慧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维给与我们智慧,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看待人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的准备:老师的准备: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音像、图片资料和文字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检查、了解学生的预习、准备情况。
2. 学生的准备:(1)根据老师设计的导学案,预习完本框。(2)自动分为四组:模拟小组、资料小组、策划小组、倡议小组等以备课堂用。
六、教学活动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禅海珍言》中“哭婆变笑婆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老婆婆总是不停地在一座寺庙前哭泣,她下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年累月神情懊丧,面容愁苦。人们都叫她哭婆。
一天有个老和尚问她:“你怎么总是哭呢?”
她边哭边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鞋的,小女儿嫁给了卖伞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的天气,我又想到大女儿的鞋一定没有人去买。你说,我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
老和尚劝她:“天晴时,你应去想大女儿的鞋一定生意兴隆;下雨时,你该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多。”
老婆婆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劝告。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哭婆变成了笑婆。
问题:
1.这位老婆婆的生活内容未变,为什么思想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2.这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需要哲学,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三)讲授新课: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情境展示一)生活典故欣赏
(多媒体展示一一展示,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成果)
生活场景一:
1.为什么男生女生对下雨的感受
会不一样呢?
2.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
立场不同,感受不一定相同。
生活场景二:
揠苗助长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
启示?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客观规律会受到惩罚。
生活场景三:
哲学启示: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生活场景四:“成语典故中的哲学寓意”
【问题探究一:】
人们的这些哲学思想、哲学智慧是生来就有的么?如果不是,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
(多媒体展示,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释疑,成果共享)略
【知识点拨归纳一】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问题探究二:】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那么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能自发地产生哲学吗?
你在抬头望天空时,你都思考了哪些问题?为什么?
【分享体验与感悟:】
有关自然界的问题:天会塌下来吗?地会陷下去吗?世界末日到来
了吗?„„
思考 有关人类社会的问题:“怎样才能和同学相处好点?”“日本为什么
要侵占我们的钓鱼岛?”„„
有关于人自身的问题:“我是谁?” “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
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知识点拨归纳二:】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情境展示二)烛光照亮小屋
一位先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
先生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说:“你们
立刻买样东西,把这间黑暗的房子完全装满。”
一个学生买了许多干草,满满地塞满了
一屋子。先生摇摇头,叹了口气。
另外一个学生买了一支蜡烛,点燃蜡烛,
整个屋子一片光明。先生笑了:“这是装满屋
子的最好的方法。”
【问题探究三:】
(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合作释疑,交流展示,成果共享:】
第一个同学运用了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的不同、指导思想的不同。
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知识点拨归纳三】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名人轶事:】
1.牛顿、门捷列夫的悲剧
众所周知,伟大的科学巨人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明人,是一位划时代的科学集大成者。他为创立科学的天文学、光学、数学、力学所作出的丰功伟绩,是有口皆碑、光照青史的。但,由于他灵魂深处受到错误的哲学思想的支配,却跌入了唯心论和有神论的深渊而不能自拔。晚年的牛顿认为“上帝”是一个永恒、无限、绝对完美的主宰者,并写了130万字的神学著作,以证明上帝的存在。 门捷列夫晚年竟然反对自然界存在飞跃,否认原子可分为电子,否认元素的复杂性。然而,他竭力反对的原子结构的新发现,恰恰是对发展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
2.哲学是灵魂——李四光
李四光在英国时就反复阅读《自然辩证法》等哲学著作并自觉运用到地质研究工作中去,构建起自己的地质力学理论。
3.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
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
【问题探究四:】
为什么牛顿、门捷列夫晚年陷入悲剧?李四光、李瑞环的言行又说明了什么? 结合“哭婆变笑婆的故事”、“ 烛光照亮小屋的故事”说说学习哲学的意义。
【知识点拨归纳四:】
2.学习哲学的意义: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旅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重要提示:】
哲学有正确和错误、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哲学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科学的。 所以,只有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课堂小结:】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的本义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学习哲学的意义
【达标训练:】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长”“塞翁失马”等,这些寓
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 )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产生于人们的惊奇、困惑 D.其内容来源于哲学家的头脑
2.“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
A.内涵 B.起源 C.任务 D.性质
3.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这句话主要批判那些把哲学( )
A.神秘化的倾向 B.简单化的倾向
C.庸俗化的倾向 D.体系化的倾向
4.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这说明
A.惊讶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
B.惊讶是人的一种情绪和心理活动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惊讶和困惑也是一种哲学
5.“哲学是智慧的源泉”是说 (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一切智慧都源于对哲学的学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哲学在其本质上并非“概念哲学”或“意识哲学”,而应成为“实践哲学”或“生活哲学”。纯粹思辨的哲学体系就像不接“地气”的空中楼阁,是难以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哲学应成为“实践哲学”或“生活哲学”表明
A.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哲学是生活的基础
7.2012年11月15日即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是第十一个“世界哲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哲学日”的发起人说:哲学就是要让人认识自己,回到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这表明
A.哲学源于社会生活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只能让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8.2012年5月25日,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全面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强调发展哲学是因为( )
A.哲学产生于实践 B.哲学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C.人们总是自觉地用哲学指导实践 D.哲学对生活和实践起指导作用
9.据《列子•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所寄,废寝食者。” 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七、课外作业
1.播放《田忌赛马》和《三个和尚》的动画片。
问题:请在课下总结动画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并自己搜集一些体现哲理的故事、典故等与大家分享。
(目的:使学生领悟生活中我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应用哲学思想,它离我们并不遥远,使学生增强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从而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完成下一节课的预习学案。
考答案
达标训练:1、B 2、B 3、A 4、C 5、A 6、C 7、D 8、D
9.答:(1)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地的运动有自己特有的规律,不会随时崩坠。杞人不懂这一哲学道理,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学习反思
课外作业:(略)
第一课 第一框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
沂水二中 张建美
一、内容标准
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的本义
2.理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3.运用: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增强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从而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从大量的生活中的哲学思想入手,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哲学这个概念,真切体验到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生活处处有哲学。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生活事例、名言警句、小故事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道理,为我们学习本课提供了基础。为了说明本课的问题,课本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二是哲学是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两个问题来解决:哲学产生于哪里(实践),为何人们在实践中就产生了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是学生明白哲学是思、是辩、是追问。“哲学是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通过学生对典型事例的讨论和分析,使学生体验到在认识和处理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法中运用智慧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维给与我们智慧,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看待人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的准备:老师的准备: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音像、图片资料和文字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检查、了解学生的预习、准备情况。
2. 学生的准备:(1)根据老师设计的导学案,预习完本框。(2)自动分为四组:模拟小组、资料小组、策划小组、倡议小组等以备课堂用。
六、教学活动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禅海珍言》中“哭婆变笑婆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老婆婆总是不停地在一座寺庙前哭泣,她下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年累月神情懊丧,面容愁苦。人们都叫她哭婆。
一天有个老和尚问她:“你怎么总是哭呢?”
她边哭边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鞋的,小女儿嫁给了卖伞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的天气,我又想到大女儿的鞋一定没有人去买。你说,我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
老和尚劝她:“天晴时,你应去想大女儿的鞋一定生意兴隆;下雨时,你该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多。”
老婆婆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劝告。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哭婆变成了笑婆。
问题:
1.这位老婆婆的生活内容未变,为什么思想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2.这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需要哲学,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三)讲授新课: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情境展示一)生活典故欣赏
(多媒体展示一一展示,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成果)
生活场景一:
1.为什么男生女生对下雨的感受
会不一样呢?
2.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
立场不同,感受不一定相同。
生活场景二:
揠苗助长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
启示?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客观规律会受到惩罚。
生活场景三:
哲学启示: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生活场景四:“成语典故中的哲学寓意”
【问题探究一:】
人们的这些哲学思想、哲学智慧是生来就有的么?如果不是,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
(多媒体展示,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释疑,成果共享)略
【知识点拨归纳一】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问题探究二:】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那么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能自发地产生哲学吗?
你在抬头望天空时,你都思考了哪些问题?为什么?
【分享体验与感悟:】
有关自然界的问题:天会塌下来吗?地会陷下去吗?世界末日到来
了吗?„„
思考 有关人类社会的问题:“怎样才能和同学相处好点?”“日本为什么
要侵占我们的钓鱼岛?”„„
有关于人自身的问题:“我是谁?” “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
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知识点拨归纳二:】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情境展示二)烛光照亮小屋
一位先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
先生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说:“你们
立刻买样东西,把这间黑暗的房子完全装满。”
一个学生买了许多干草,满满地塞满了
一屋子。先生摇摇头,叹了口气。
另外一个学生买了一支蜡烛,点燃蜡烛,
整个屋子一片光明。先生笑了:“这是装满屋
子的最好的方法。”
【问题探究三:】
(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合作释疑,交流展示,成果共享:】
第一个同学运用了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的不同、指导思想的不同。
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知识点拨归纳三】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名人轶事:】
1.牛顿、门捷列夫的悲剧
众所周知,伟大的科学巨人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明人,是一位划时代的科学集大成者。他为创立科学的天文学、光学、数学、力学所作出的丰功伟绩,是有口皆碑、光照青史的。但,由于他灵魂深处受到错误的哲学思想的支配,却跌入了唯心论和有神论的深渊而不能自拔。晚年的牛顿认为“上帝”是一个永恒、无限、绝对完美的主宰者,并写了130万字的神学著作,以证明上帝的存在。 门捷列夫晚年竟然反对自然界存在飞跃,否认原子可分为电子,否认元素的复杂性。然而,他竭力反对的原子结构的新发现,恰恰是对发展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
2.哲学是灵魂——李四光
李四光在英国时就反复阅读《自然辩证法》等哲学著作并自觉运用到地质研究工作中去,构建起自己的地质力学理论。
3.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
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
【问题探究四:】
为什么牛顿、门捷列夫晚年陷入悲剧?李四光、李瑞环的言行又说明了什么? 结合“哭婆变笑婆的故事”、“ 烛光照亮小屋的故事”说说学习哲学的意义。
【知识点拨归纳四:】
2.学习哲学的意义: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旅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重要提示:】
哲学有正确和错误、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哲学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科学的。 所以,只有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课堂小结:】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的本义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学习哲学的意义
【达标训练:】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长”“塞翁失马”等,这些寓
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 )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产生于人们的惊奇、困惑 D.其内容来源于哲学家的头脑
2.“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
A.内涵 B.起源 C.任务 D.性质
3.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这句话主要批判那些把哲学( )
A.神秘化的倾向 B.简单化的倾向
C.庸俗化的倾向 D.体系化的倾向
4.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这说明
A.惊讶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
B.惊讶是人的一种情绪和心理活动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惊讶和困惑也是一种哲学
5.“哲学是智慧的源泉”是说 (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一切智慧都源于对哲学的学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哲学在其本质上并非“概念哲学”或“意识哲学”,而应成为“实践哲学”或“生活哲学”。纯粹思辨的哲学体系就像不接“地气”的空中楼阁,是难以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哲学应成为“实践哲学”或“生活哲学”表明
A.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哲学是生活的基础
7.2012年11月15日即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是第十一个“世界哲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哲学日”的发起人说:哲学就是要让人认识自己,回到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这表明
A.哲学源于社会生活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只能让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8.2012年5月25日,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全面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强调发展哲学是因为( )
A.哲学产生于实践 B.哲学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C.人们总是自觉地用哲学指导实践 D.哲学对生活和实践起指导作用
9.据《列子•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所寄,废寝食者。” 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七、课外作业
1.播放《田忌赛马》和《三个和尚》的动画片。
问题:请在课下总结动画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并自己搜集一些体现哲理的故事、典故等与大家分享。
(目的:使学生领悟生活中我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应用哲学思想,它离我们并不遥远,使学生增强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从而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完成下一节课的预习学案。
考答案
达标训练:1、B 2、B 3、A 4、C 5、A 6、C 7、D 8、D
9.答:(1)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地的运动有自己特有的规律,不会随时崩坠。杞人不懂这一哲学道理,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学习反思
课外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