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在远方
我知道,每一个人
都有故乡
每一个故乡,都有远方
云在天上,小河在村口
蜿蜒、悠长
这是心里的,故乡
有很多的土坯房冬暖夏凉
沾满稻花香的田埂,细窄的
样子,仿佛——
“扛着牛牵着耙——一生不说颠倒话!”
而每一个故乡,都有满头白发的妈妈
大白鹅一样,被生活压弯的曲项
失去了槐花正开的清香,一枚
惊鸿零落,远去的时光
被灶前的炊烟,轻轻描画
一根柴枝炸燃了干咳憋红的脸膛
父亲的腰背压弯了,一座山
风浸雨蚀,卧在村后老榆树下
再也不能结成榆钱,喂养村庄和故乡
留一抔荒坟
像是光阴走出的一个大大的牛脚凼
故乡
虽在心中
却在远方
过 年
这一刻,万众一心
目的地
红鞭炮炸响亲情、乡音
那么多沉默的日子
繁忙的日子
记不起性别的日子啊
这一刻都被提起
在问候祝福以及絮叨之中
还有来自远方的短信
团圆的饺子和十五的元宵
往事深陷其中
温情深陷其中
大西洋、太平洋也深陷其中
而我们正以最欢快的姿势开启智齿
咬破冬天,以一枚雪花
打开去路和来年
一片绿叶
一朵桃花
——我们不抬头
也能看到心中的焰火
在高处绽放
油菜花地
被三月风温柔的一抚
油菜花地便饱满得像个男人
敞着黄亮亮阔远的胸膛
心中藏着田埂的弯弓
胯下骑着明黄的骏马
驰骋着大片大片奔放的自由
稻草人意欲放弃守卫
细饮灶前炊烟
雁鸣声由远而近传递躁动的音讯
柳枝把网线忽悠到水渠那边
几只红掌,将清波拨弄得涟漪绵绵
倒影的都是花黄柳绿的心事
和一枝桃花斜倚的身影
狗吠越过田塍和低矮的屋檐
拖拉机重整暂时的偃旗息鼓
准备卯足劲对峙
要彻底掀翻整个冻土的阵营
蛙在夜间警惕地鸣口令:
一个微小的蚱蜢式跳跃
一滴清脆的夜露滑落
逃不过
连一个冬季远远躲在青山背后的,雷声
也按耐不住目光如电
鹧鸪紧着用高音,一声一声
掩盖春心的惊慌
被田间实沉沉的脚步驱赶
扑腾着翅膀泄露于浅滩
如同剥开的一棵茅衣草
白嫩的心事,清新而甜蜜
蒲公英的小绒伞 飞来飞去
依然降落这片黄艳艳的土地……
——这整片整片醉人的,黄菜花
为那些不曾离开土地的人们
丰蕴着辽阔的灿烂
村口那一株老槐树
一株老槐树,站在落日的余晖里
将走不近的庄子守望
凝视的时间一晃,一生仿佛一天
先骑自行车,后骑摩托车
村村通公路经过脚边
鸡儿啄食落地的甜槐花
灯苗忽闪着像槐花飘在风中的眼
有雨的日子,老槐树
为躲雨的人撑一把碎花伞……
——村口第一家盖起瓦房
一家一家瓦房越盖越远
亮起的电灯不再忽闪
电话的大嗓门,是村东头小店
二婶子家大黄狗,汪汪着
守着路口,二婶对打工儿女的声声期盼
和他们不留心
把城里恋爱故事说给了槐树听……
老槐树啊
村庄离你远了
新楼房超过你佝偻的身高
可是如果没有你
归巢的花喜鹊,去哪里
寻找每一天的黄昏?
“村村通”1、2、3
1,
水泥路越过五里桥,那片
荒坟,沸腾
笃笃的汽车、摩托车喇叭
仿佛祭奠时短响的爆竹声
脆生生响得更多的是自行车铃铛
孩子们放学,骑着欢蹦的歌唱……
老榆树轻轻一震,坟茔上榆钱飘飘
安静在这里的留守老人细心叮咛:
“别怕——别怕——”,冷锅冷灶的
小孙女,一个鹞子翻身
快去七里桥二姨家!”
2,
要求不多的是电话,一个话机一根线
一根线要走进深山并不简单
要走进村庄的心里也并容易
减掉农业税了,还要减轻刀耕火种劳累
一个愿望,几千年越来越急迫
仿佛就在眼前,年轻人只身进城
来自于梦,也来自于田间收割机的轻便
水田抛秧,老槐树不再佝偻弯腰
光阴,有了喘息的空间
在地场,晒太阳、闹家常
念叨最多的——
娃们在外不知啥摸样
想听一听他们的声音
想让孙子对着话筒喊:
“爸爸妈妈,早一点回家!”
3,
诗情画意,都不住村里
住在村里的,都不懂诗情画意
风景总在远方,远方总在电视机里
遥远的山里,只要一口“锅”
就能缩短山和山的距离,邻与邻的间隔
(城里没有“锅”,城里门对门的距离
比乡下娃们走到城里的距离更远、更难)
寒冷的天气,只要有一架发射塔
非洲的热浪,扑面滚滚
诗人简介: 王晓琴,女,安徽省作协会员,有诗歌、散文、小说等见于《诗刊》《诗探索》《诗选刊》《西北军事文学》《安徽文学》《青年文学》《上海诗人》《中国诗人》《中国诗歌》《中国文学》《网络文学》《翠苑》《椰城》《绿风》《现代青年》《芜湖文艺》等数十家报刊杂志;有诗歌入选《2008中国诗歌年选》(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编)《21世纪诗歌精选》等多种选本;诗歌、散文曾获“华东地区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组诗)、安徽省作协举办的“‘印象雾里青’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及“安徽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三等奖”(散文)及其他奖项。
故乡,在远方
我知道,每一个人
都有故乡
每一个故乡,都有远方
云在天上,小河在村口
蜿蜒、悠长
这是心里的,故乡
有很多的土坯房冬暖夏凉
沾满稻花香的田埂,细窄的
样子,仿佛——
“扛着牛牵着耙——一生不说颠倒话!”
而每一个故乡,都有满头白发的妈妈
大白鹅一样,被生活压弯的曲项
失去了槐花正开的清香,一枚
惊鸿零落,远去的时光
被灶前的炊烟,轻轻描画
一根柴枝炸燃了干咳憋红的脸膛
父亲的腰背压弯了,一座山
风浸雨蚀,卧在村后老榆树下
再也不能结成榆钱,喂养村庄和故乡
留一抔荒坟
像是光阴走出的一个大大的牛脚凼
故乡
虽在心中
却在远方
过 年
这一刻,万众一心
目的地
红鞭炮炸响亲情、乡音
那么多沉默的日子
繁忙的日子
记不起性别的日子啊
这一刻都被提起
在问候祝福以及絮叨之中
还有来自远方的短信
团圆的饺子和十五的元宵
往事深陷其中
温情深陷其中
大西洋、太平洋也深陷其中
而我们正以最欢快的姿势开启智齿
咬破冬天,以一枚雪花
打开去路和来年
一片绿叶
一朵桃花
——我们不抬头
也能看到心中的焰火
在高处绽放
油菜花地
被三月风温柔的一抚
油菜花地便饱满得像个男人
敞着黄亮亮阔远的胸膛
心中藏着田埂的弯弓
胯下骑着明黄的骏马
驰骋着大片大片奔放的自由
稻草人意欲放弃守卫
细饮灶前炊烟
雁鸣声由远而近传递躁动的音讯
柳枝把网线忽悠到水渠那边
几只红掌,将清波拨弄得涟漪绵绵
倒影的都是花黄柳绿的心事
和一枝桃花斜倚的身影
狗吠越过田塍和低矮的屋檐
拖拉机重整暂时的偃旗息鼓
准备卯足劲对峙
要彻底掀翻整个冻土的阵营
蛙在夜间警惕地鸣口令:
一个微小的蚱蜢式跳跃
一滴清脆的夜露滑落
逃不过
连一个冬季远远躲在青山背后的,雷声
也按耐不住目光如电
鹧鸪紧着用高音,一声一声
掩盖春心的惊慌
被田间实沉沉的脚步驱赶
扑腾着翅膀泄露于浅滩
如同剥开的一棵茅衣草
白嫩的心事,清新而甜蜜
蒲公英的小绒伞 飞来飞去
依然降落这片黄艳艳的土地……
——这整片整片醉人的,黄菜花
为那些不曾离开土地的人们
丰蕴着辽阔的灿烂
村口那一株老槐树
一株老槐树,站在落日的余晖里
将走不近的庄子守望
凝视的时间一晃,一生仿佛一天
先骑自行车,后骑摩托车
村村通公路经过脚边
鸡儿啄食落地的甜槐花
灯苗忽闪着像槐花飘在风中的眼
有雨的日子,老槐树
为躲雨的人撑一把碎花伞……
——村口第一家盖起瓦房
一家一家瓦房越盖越远
亮起的电灯不再忽闪
电话的大嗓门,是村东头小店
二婶子家大黄狗,汪汪着
守着路口,二婶对打工儿女的声声期盼
和他们不留心
把城里恋爱故事说给了槐树听……
老槐树啊
村庄离你远了
新楼房超过你佝偻的身高
可是如果没有你
归巢的花喜鹊,去哪里
寻找每一天的黄昏?
“村村通”1、2、3
1,
水泥路越过五里桥,那片
荒坟,沸腾
笃笃的汽车、摩托车喇叭
仿佛祭奠时短响的爆竹声
脆生生响得更多的是自行车铃铛
孩子们放学,骑着欢蹦的歌唱……
老榆树轻轻一震,坟茔上榆钱飘飘
安静在这里的留守老人细心叮咛:
“别怕——别怕——”,冷锅冷灶的
小孙女,一个鹞子翻身
快去七里桥二姨家!”
2,
要求不多的是电话,一个话机一根线
一根线要走进深山并不简单
要走进村庄的心里也并容易
减掉农业税了,还要减轻刀耕火种劳累
一个愿望,几千年越来越急迫
仿佛就在眼前,年轻人只身进城
来自于梦,也来自于田间收割机的轻便
水田抛秧,老槐树不再佝偻弯腰
光阴,有了喘息的空间
在地场,晒太阳、闹家常
念叨最多的——
娃们在外不知啥摸样
想听一听他们的声音
想让孙子对着话筒喊:
“爸爸妈妈,早一点回家!”
3,
诗情画意,都不住村里
住在村里的,都不懂诗情画意
风景总在远方,远方总在电视机里
遥远的山里,只要一口“锅”
就能缩短山和山的距离,邻与邻的间隔
(城里没有“锅”,城里门对门的距离
比乡下娃们走到城里的距离更远、更难)
寒冷的天气,只要有一架发射塔
非洲的热浪,扑面滚滚
诗人简介: 王晓琴,女,安徽省作协会员,有诗歌、散文、小说等见于《诗刊》《诗探索》《诗选刊》《西北军事文学》《安徽文学》《青年文学》《上海诗人》《中国诗人》《中国诗歌》《中国文学》《网络文学》《翠苑》《椰城》《绿风》《现代青年》《芜湖文艺》等数十家报刊杂志;有诗歌入选《2008中国诗歌年选》(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编)《21世纪诗歌精选》等多种选本;诗歌、散文曾获“华东地区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组诗)、安徽省作协举办的“‘印象雾里青’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及“安徽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三等奖”(散文)及其他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