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八大失败案例

海外并购八大失败案例

中投投资黑石和摩根士丹利 2007年5月,中投公司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黑石近10%的股票。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恶化,直至2008年10月,中投公司在黑石集团上的投资浮亏已经达到25亿美元,浮亏为初始投资额的2/3。2007年底,中投公司又购买了摩根士丹利56亿美元面值的到期强制转股债券,占摩根士丹利当时股本的9.86%。由于金融危机不断升级,摩根士丹利股价大幅下跌,交易账面浮亏30亿美元左右。此外,中投还投资雷曼兄弟发行的衍生债券,2008年9月受其拖累被冻结资金高达54亿美元。

中铝收购力拓

经过三个多月的拉锯战,中国铝业以195亿美元注资力拓,打算将力拓的股份增加至19%的计划终于以分手告终。2009年6月5日力拓集团董事会宣布撤销对2月12日宣布的双方合作推荐,力拓并为此而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分手费。中铝注资力拓的计划一直成为国际财经圈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澳洲以及西方国家是否放行,是观察西方社会如何对待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次重要指标。中铝显然是低估了政治干预的影响力,没有汲取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失败教训。

平安投资富通

2008年11月,中国平安宣布斥资约18.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38.7亿元购买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4.18%,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由于前期缺少对富通净资产预判的经验特别是缺少对于金融危机对西方金融机构影响的估计,这笔曾经让人兴奋的海外投资,却让平安遭遇滑铁卢。就在平安收购富通后不久,富通集团轰然倒塌。中国平安的投资最少的时候仅剩下不到30%。

TCL收购汤姆逊

2004年7月,TCL多媒体(TMT)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双方合资成立TCL汤姆逊公司(TTE)。同一年,TCL集团还闪电般地并购了法国阿尔卡特的移动电话业务。结果前者持续亏损,后者在合资仅一年后就以失败告终。导致TCL集团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欧洲的运营成本高、尤其是员工成本很高,而彩电行业一直处于低利润时期;另外在欧洲,液晶电视的销售量增长快于其他任何地方,但是TCL集团却继续大量生产普通显像管电视机,欧洲市场已经为TCL集团带来了24亿港元的损失。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 2005年6月23日,中海油宣布以要约价185亿美元收购美国老牌石油企业优尼科石

油公司。单笔投资额大是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一大特点,这跟它们拥有比较好的金融支持甚至政府支持相关,它们把这一优势发挥得也比较充分。当然,这也为它们的某些并购增添了麻烦:有时候,仅仅因为“钱的颜色”就让交易泡汤: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

此前投资1.29亿美元、购得美国联合银行9.9%股份的民生银行,2008年3月提出收购要约,股份提至19.9%,以保护其初始投资,并扩大在美国市场的地盘。但根据当地法律,并购方无论怎么增持,都无法取得控股权。一般到20%之下还行,20%之上的困难就比较大。民生银行行长洪琦后来总结说:“首先是他们的政治性太强。投行跟你说,律师跟你说,人家是想把业务做成,成不成是你的事,他要拿手续费。”

腾中收购悍马

2009年6月初,正当美国百年企业通用汽车公司遭遇破产危机之时,地处中国西部四川一家名为腾中重工的民营企业宣布,已与通用公司达成了收购悍马的初步协议。2010年2月25日,通用与腾中先后发表声明证实,收购交易失败。至此,自去年以来炒得沸沸扬扬的腾中重工“驭马”事件,终于尘埃落定。失败原因众说纷纭,中国首位研究汽车产业的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员乔梁表示,购买一个品牌无非三个目的:技术、管理经验、市场。很明显,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主流发展方向的悍马早已不具备这些要素了。

上汽控股双龙

2004年上汽集团出资5亿美元控股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然而上汽对韩国国内复杂的法律环境、劳资纠纷估计不足,又缺乏管理韩国企业的国际性人才,结果导致当初设想中的技术合作、技术引进毫无踪影,“韩国公司中国化”的计划也成为泡影。付出的代价就是双龙破产,并为它的债务承担责任。同时双龙汽车的主打产品是SUV和中高端轿车,且市场主要偏重于西欧和北美地区,因此受全球金融风暴冲击明显。5年赔20多亿,就是上汽最后的收获。

中化国际收购韩泰炼油公司

2003年10月,泰国国家石油公司曾许诺向中化集团转让泰国最大、利润最高的石油精炼厂35%的股份。但最终泰国方面没有履行诺言,中化集团则将目光从泰国转向韩国。2004年6月和韩国仁川炼油公司签署一份排他性谅解备忘录,2005年国务院原则同意,最后却遭到仁川炼油厂的最大债权人———花旗银行海外资产管理公司的反对。花旗开出7.7亿美元收购仁川炼厂的价格,比中化集团的5.6亿美元高出2.2亿美元。中化国际管理人员将失败归结于韩国市场的限制。

海外并购八大失败案例

中投投资黑石和摩根士丹利 2007年5月,中投公司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黑石近10%的股票。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恶化,直至2008年10月,中投公司在黑石集团上的投资浮亏已经达到25亿美元,浮亏为初始投资额的2/3。2007年底,中投公司又购买了摩根士丹利56亿美元面值的到期强制转股债券,占摩根士丹利当时股本的9.86%。由于金融危机不断升级,摩根士丹利股价大幅下跌,交易账面浮亏30亿美元左右。此外,中投还投资雷曼兄弟发行的衍生债券,2008年9月受其拖累被冻结资金高达54亿美元。

中铝收购力拓

经过三个多月的拉锯战,中国铝业以195亿美元注资力拓,打算将力拓的股份增加至19%的计划终于以分手告终。2009年6月5日力拓集团董事会宣布撤销对2月12日宣布的双方合作推荐,力拓并为此而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分手费。中铝注资力拓的计划一直成为国际财经圈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澳洲以及西方国家是否放行,是观察西方社会如何对待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次重要指标。中铝显然是低估了政治干预的影响力,没有汲取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失败教训。

平安投资富通

2008年11月,中国平安宣布斥资约18.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38.7亿元购买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4.18%,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由于前期缺少对富通净资产预判的经验特别是缺少对于金融危机对西方金融机构影响的估计,这笔曾经让人兴奋的海外投资,却让平安遭遇滑铁卢。就在平安收购富通后不久,富通集团轰然倒塌。中国平安的投资最少的时候仅剩下不到30%。

TCL收购汤姆逊

2004年7月,TCL多媒体(TMT)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双方合资成立TCL汤姆逊公司(TTE)。同一年,TCL集团还闪电般地并购了法国阿尔卡特的移动电话业务。结果前者持续亏损,后者在合资仅一年后就以失败告终。导致TCL集团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欧洲的运营成本高、尤其是员工成本很高,而彩电行业一直处于低利润时期;另外在欧洲,液晶电视的销售量增长快于其他任何地方,但是TCL集团却继续大量生产普通显像管电视机,欧洲市场已经为TCL集团带来了24亿港元的损失。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 2005年6月23日,中海油宣布以要约价185亿美元收购美国老牌石油企业优尼科石

油公司。单笔投资额大是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一大特点,这跟它们拥有比较好的金融支持甚至政府支持相关,它们把这一优势发挥得也比较充分。当然,这也为它们的某些并购增添了麻烦:有时候,仅仅因为“钱的颜色”就让交易泡汤: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

此前投资1.29亿美元、购得美国联合银行9.9%股份的民生银行,2008年3月提出收购要约,股份提至19.9%,以保护其初始投资,并扩大在美国市场的地盘。但根据当地法律,并购方无论怎么增持,都无法取得控股权。一般到20%之下还行,20%之上的困难就比较大。民生银行行长洪琦后来总结说:“首先是他们的政治性太强。投行跟你说,律师跟你说,人家是想把业务做成,成不成是你的事,他要拿手续费。”

腾中收购悍马

2009年6月初,正当美国百年企业通用汽车公司遭遇破产危机之时,地处中国西部四川一家名为腾中重工的民营企业宣布,已与通用公司达成了收购悍马的初步协议。2010年2月25日,通用与腾中先后发表声明证实,收购交易失败。至此,自去年以来炒得沸沸扬扬的腾中重工“驭马”事件,终于尘埃落定。失败原因众说纷纭,中国首位研究汽车产业的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员乔梁表示,购买一个品牌无非三个目的:技术、管理经验、市场。很明显,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主流发展方向的悍马早已不具备这些要素了。

上汽控股双龙

2004年上汽集团出资5亿美元控股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然而上汽对韩国国内复杂的法律环境、劳资纠纷估计不足,又缺乏管理韩国企业的国际性人才,结果导致当初设想中的技术合作、技术引进毫无踪影,“韩国公司中国化”的计划也成为泡影。付出的代价就是双龙破产,并为它的债务承担责任。同时双龙汽车的主打产品是SUV和中高端轿车,且市场主要偏重于西欧和北美地区,因此受全球金融风暴冲击明显。5年赔20多亿,就是上汽最后的收获。

中化国际收购韩泰炼油公司

2003年10月,泰国国家石油公司曾许诺向中化集团转让泰国最大、利润最高的石油精炼厂35%的股份。但最终泰国方面没有履行诺言,中化集团则将目光从泰国转向韩国。2004年6月和韩国仁川炼油公司签署一份排他性谅解备忘录,2005年国务院原则同意,最后却遭到仁川炼油厂的最大债权人———花旗银行海外资产管理公司的反对。花旗开出7.7亿美元收购仁川炼厂的价格,比中化集团的5.6亿美元高出2.2亿美元。中化国际管理人员将失败归结于韩国市场的限制。


相关文章

  • 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
  • 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 班级: 学号: 姓名: 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趋势下,企业为了加强其国际竞争地位和推行全球经营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并购浪潮,然而中国企业若想成功走出去 ...查看


  • 海外并购驱动因素分析-以上市公司为例
  • 海外并购驱动因素分析-以上市公司为例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海外并购作为一种促进企业自身发展,扩展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已经被广泛使用.然而海外并购的驱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通过两种类 ...查看


  • 海外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防范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海外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防范研究 作者:叶明等 来源:<会计之友>2015年第09期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海外并购成为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查看


  •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 2008年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趋势研究与策略分析报告 [关 键 字]:石油企业跨国并购趋势 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策略 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发展分析 [出版日期]:2008年7月 [报告页码]:227页 [图表数量]:40个 [报告格式]:(PDF) ...查看


  • 关于完善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研究报告
  • 关于完善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研究报告 法学 2011210131 魏鹏洋 引言:中国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应该重视对交易风险的研究,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企业历来忽视的.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缺乏风险意识,容易出现盲目性,这就需要我国政府的保 ...查看


  • 吉利.上汽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案例分析 郑墩 12125173 一.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 我认为以下几点是这次并购案例的成功原因: (1)并购战略与目的明确.吉利拥有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能依据自己的战略规划目标制定合理的战略举措,尤其是制定通过并购 ...查看


  • 解析并购高估值背后
  • 所谓并购估值高与低的数字表象背后玄机重重,有时看似高估值的背后可能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并购,而相反,低估值也可能带来一个持续惨痛的陷阱. 普华永道在2007年底发布的<企业并购岁末回顾与前瞻>报告中称:2007年中国并购市场中内资交 ...查看


  • 上市公司海外投资的策略分析
  • 上市公司海外投资的策略分析 核心内容:海外投资的策略主要包括投资方式.投资产业.投资区位及融资策略的选择等,本文主要介绍两种投资策略并结合企业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一.绿地投资策略 绿地投资即新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 ...查看


  • 中国海外成功案例
  • 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投资直接环境的分析 摘要: 随着美国经济危机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各国的经济遭受着不同的影响.中国在此次危机中实现"走出去"战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