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
姓名 得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骈文pi án 解剖渎xi è 心无旁骛..b ō 亵..w ù
B 、容赦不舍gu ō .sh è 静谧.m ì 风骚.sh üo 强聒.
C 、睿智ru ì 灵柩立zh ù 老牛舐犊sh ì ..ji û 伫..
D 、谀词y ú 留滞凿ru ì 恪尽职守g è ..zh ì 枘..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繁衍 狼藉 挫折 刻骨铭心
B 、诅咒 署光 浩瀚 自知之民
C 、秘决 摘起 喑哑 销声匿迹
D 、赋于 栖息 襁褓 目不暇接
3、下列句子最恰当的一组( )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
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____;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____;可
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___;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是_____。
(1) 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2) 走了火的霹雳雷霆
(3) 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 (4) 不停的絮絮叨叨
A. (2)(4)(1)(3) B (1)(2)(3)(4) C. (3)(21)(1)(4) D .(1)(3)(4)(2)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
B .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
C .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
D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是一项是( )
A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冠英中学的语文教师。
B 、教师肩负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重任。
C 、对于不文明守纪的同学,难道应该受到责备吗?
D 、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力量。
二、文言文阅读
报怨以德
梁①) 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
梁之边亭人劬②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③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
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往夜窃搔梁亭之反,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
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 就曰:“恶是何可? 构怨祸之道也。
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梁
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
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④然愧,以意自闵也。告
使曰:“征搔瓜者, 得无有他罪乎? 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
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
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刘向《新序·杂事四》)
[注]①梁:即战国时的魏国。②劬(qú) :劳。③窳(yōn) :懒惰、④惄(nì) :忧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往夜窃搔梁亭之瓜 窃:盗窃 B .楚亭怪而察之 怪:感到奇怪 ..
C .因具以闻楚王 闻:听说 D .梁王以为信 信:相信 ..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 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 ..
尉以请宋就 乃谢以重币 ..
A .两个“其”相同,两个“以”不同 B .两个“其”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C .两个“其”不同,两个“以”相同 D .两个“其”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3、“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 .人家做可恶的事,你也跟着做可恶的事,为什么心胸狭窄得这样厉害呢?
B .别人可恶我们也可恶,为什么都干出这么偏激的事呢?
C .人家可恶,你也做可恶的事,为什么做出这么严重的事呢?
D .别人可恶,我们也可恶,我们的错误是何等严重啊
4、下列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宋就做边区县令时,教导属下的人不要破坏楚国人的瓜,使魏楚的关系得以重新修好,
受到了世人称赞。
B .楚国县令对自己边区人种的瓜不如魏国很不满意,当魏国人浇灌楚国人种的瓜后,他
又感到非常高兴。
C .宋就不仅教导属下的人为楚人浇灌瓜田,而且还叫他们在夜里偷偷地浇灌,不要让楚
国人知道。
D .本文通过魏人浇灌楚瓜的故事,赞美了以德报怨的美好情操。
三、现代文阅读
(一)两元五角搭的士 张萍
父亲好不容易进了一回城,我陪他看过高楼大厦,又打的去了一处风景区。
下车时,父亲看见我给司机20元,就说:“坐一次车,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
我说:“不多,这是比较便宜的。”
父亲嘟哝说:“还不多?20元要买一堆鸡蛋呢。”
说着,我去买门票,父亲问:“又要多少钱?”
门票100元一张,我怕父亲心疼,忙说:“每人50元。”
父亲惊叫起来:“两担稻谷又飞了。”
我说:“门票都买好了,还是进去吧。”
从风景区出来,父亲无论如何不肯坐车,他要和我走回去。从这里到家,最少也有
10公里,不但累人,还耽误时间。
我叫了一辆的士,父亲有些生气,径直走了。我问司机要多少钱,他说,最少25元。
我把钱递过去,说:“等一会儿,你就说只要2.5元。”
司机问为什么。
我说:“我父亲刚从乡下来,心疼钱,死活不肯坐车。”
司机愣了一下,说:“好吧。”
我坐上车,一会儿就赶上父亲,司机停下来,我叫父亲上车,他却要我下车。
司机说:“大叔,您快上来吧,我是顺路捎你们,只收2.5元。”父亲这才上车,一
个劲地谢司机。
一路上,司机跟我父亲说着话,把我们送到家门口,他还先下去打开车门。
等我父亲进了家门,司机把我叫到旁边,将那25元还给我,说:“你拿去买一瓶酒
给大伯喝吧。”
我惊奇地问:“你为什么不要钱?”
司机说:“你的父亲太像我的父亲了,进城后,他也是心疼钱,不肯坐出租车。”
我问:“你父亲还好吧?”
司机说:“他走路回家时,出了车祸。”
他的眼里噙满泪水,默默地开车走了。
那25元钱,我至今保存着。 (摘自《生活之友》2005年第1期)
1、亮点品味--你觉得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色?
2、情感体验--结合全文,揣摩加点处司机“愣了一下”时的心里活动。
3、内容探究——司机为什么把25元钱还给“我”?
4、美点赏析——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本文写两句赏析的话。
(二)花儿的启示 程双红
有一个花商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少芬芳。”
他的结论是:人也一样,越朴素单纯的人,越有内在的芳香。
还有一个花商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他的结论是:
“白天,人的心太浮,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静,就会发现
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
又有一个花商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他的结论是:“早上是
莲花开放的最好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我们看人也一
样, 。” 还有一个花商告诉我:“每一株玫瑰都有刺。”他的结论是:“正如每一个人的性格
中,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分。”爱护一朵玫瑰,并不是非要努力把他的刺拔去,只能学习
如何不被它的 刺伤害;还有,如何不让自己的刺伤了别人。 摘自《扬子晚报》
1、想一想:你觉得本文段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看一看:各段有什么共同特点?
3、填一填:在横线上应补充一句什么话?
4、说一说:你从中受到的最深刻的启示是什么?
5、品一品:自选角度,对文章作简要赏析。
(三)测 谎 仪
测谎仪,英文为polyFaph ,准确汉译是多道生理心理描记器或多道心理生物记录仪。 这是一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它检测的实质是嫌疑人有无与案件相关的犯罪心理痕迹,如果有,那他可能是涉案人。测谎结果只提供辅助参考,而不能作为定案的标准证据使..
用。
测谎仪之能“测谎”,并不是能测试犯罪嫌疑人在口供中有没有说谎,说谎率是百分之多少,而是“测真”,测的是犯罪嫌疑人真实的心理痕迹。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测试犯罪嫌疑人发案时是不是在现场。在测试过程中,不,管犯罪分子说不说谎,他甚至可以不说话,但他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会把他“供”出来。这是因为做过特殊事件的人(比如,杀人放火,投毒,特大盗窃,拐卖人口等等) 对自己案前、案中、案后的经历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在他的记忆中,特别是在长时记忆当中,会保持终生不忘的信息。作案人被问及与案件相关的问题时,他的内心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测谎仪记录三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皮肤电阻。第二个指标是呼吸。我们知道,人在紧张的时候呼吸就会变得急促,当作案人被问及作案的情景和细节时,他的呼吸会发生变化。第三个指标是血压,也就是脉搏。这三者中,血压占的比重不及前两个指标,学过气功的人,很容易对脉搏进行调节,但是他对前两个指标就调节不了,尤其是皮肤电阻指标调节不了。
在实践中,测试人员在准确把握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后,要经过以下六个阶段:对作案人的犯罪心理进行动态分析描绘阶段,运用综合测试法编制测试题目阶段,对被测人进行测前访谈阶段,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阶段,测试图谱综合评判阶段,测后谈话和讯问阶段。这六大阶段是保证案件测试成功的一个基本技术程序,每一个阶段都是以心理科学、侦察科学等为基础支撑,涉及的知识层面很多。
由于测试题指向的是心理事实而不是某一个嫌疑人,所以,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采用同一个标准来测试。这样,无辜者将会被排除,而真正的作案人将会被找出来。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测谎仪记录的有哪三个指标,各有什么特点?
3.第1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要对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采用同一套标准来测试?
四、 理解性默写
1、同样是表达思念之苦的,李清照在《醉花阴》中的名句是:
2、《渔家傲》中,描写塞外自然景致的语句是:
3、《沁园春 雪》中:
4、陈胜最能表达他的雄心壮志的名句是:
5、《出师表》中,写国势危急时,朝廷内外为“追先帝,报陛下”而竭尽忠诚的两句是:
五、语言的实际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电视报道了一则成都一女人虐待殴打母亲而遭到周围群众强烈谴责的新闻。当记
者采访她时,她居然说:“来拍嘛,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比李宇春都还要出名。”
②据报载,一学生在做值日时,积极劳动,不料招来“假积极”的讥讽,让其觉得“很受伤”。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由此看来,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中学生面对上面材料中的妇女和学生,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注意说话对象,语言要得体,易于对方接受。)
(1)面对虐待母亲的女人,你会对她说: 。
(2)面对受到讥讽的学生,你会对他说: 。
2、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1)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
(2)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紧扣班级活动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段话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①读报是每天都要做的事,积累报纸资料也要有恒心,否则往往事半功倍。②一疏忽,一间断,就有可能把有价值的资料白白遗漏。③陈毅同志在给儿女的诗中告戒道,“应知学问难,在于点滴勤。”④积累报纸资料,就要发挥这种“点滴勤”的精神。 ⑴、文中有一个标点符号错误,是 句中的 号,应改为 号。
⑵、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
⑶、文中有一个成语使用不当,是 ,应改为 。
⑷、文中第 句是病句,应改为
六、诗歌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2.“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3.“鬓微霜,又何妨!”一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七、作文
题目:想做你的朋友 提示:这里的“你”,可以是亲近的、仰慕的人,可以是大自然的一景一物,还可以是内心深处的理解、尊重、快乐
答题卡 姓名
三、(一)1、
2、
3、
4、
(二)1、
2、
3、
4、
5、
(三)1、
2、
3、
4、
四 1、 2、
3、4、
5、
六 1、
2、
3、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
姓名 得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骈文pi án 解剖渎xi è 心无旁骛..b ō 亵..w ù
B 、容赦不舍gu ō .sh è 静谧.m ì 风骚.sh üo 强聒.
C 、睿智ru ì 灵柩立zh ù 老牛舐犊sh ì ..ji û 伫..
D 、谀词y ú 留滞凿ru ì 恪尽职守g è ..zh ì 枘..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繁衍 狼藉 挫折 刻骨铭心
B 、诅咒 署光 浩瀚 自知之民
C 、秘决 摘起 喑哑 销声匿迹
D 、赋于 栖息 襁褓 目不暇接
3、下列句子最恰当的一组( )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
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____;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____;可
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___;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是_____。
(1) 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2) 走了火的霹雳雷霆
(3) 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 (4) 不停的絮絮叨叨
A. (2)(4)(1)(3) B (1)(2)(3)(4) C. (3)(21)(1)(4) D .(1)(3)(4)(2)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
B .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
C .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
D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是一项是( )
A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冠英中学的语文教师。
B 、教师肩负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重任。
C 、对于不文明守纪的同学,难道应该受到责备吗?
D 、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力量。
二、文言文阅读
报怨以德
梁①) 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
梁之边亭人劬②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③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
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往夜窃搔梁亭之反,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
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 就曰:“恶是何可? 构怨祸之道也。
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梁
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
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④然愧,以意自闵也。告
使曰:“征搔瓜者, 得无有他罪乎? 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
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
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刘向《新序·杂事四》)
[注]①梁:即战国时的魏国。②劬(qú) :劳。③窳(yōn) :懒惰、④惄(nì) :忧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往夜窃搔梁亭之瓜 窃:盗窃 B .楚亭怪而察之 怪:感到奇怪 ..
C .因具以闻楚王 闻:听说 D .梁王以为信 信:相信 ..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 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 ..
尉以请宋就 乃谢以重币 ..
A .两个“其”相同,两个“以”不同 B .两个“其”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C .两个“其”不同,两个“以”相同 D .两个“其”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3、“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 .人家做可恶的事,你也跟着做可恶的事,为什么心胸狭窄得这样厉害呢?
B .别人可恶我们也可恶,为什么都干出这么偏激的事呢?
C .人家可恶,你也做可恶的事,为什么做出这么严重的事呢?
D .别人可恶,我们也可恶,我们的错误是何等严重啊
4、下列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宋就做边区县令时,教导属下的人不要破坏楚国人的瓜,使魏楚的关系得以重新修好,
受到了世人称赞。
B .楚国县令对自己边区人种的瓜不如魏国很不满意,当魏国人浇灌楚国人种的瓜后,他
又感到非常高兴。
C .宋就不仅教导属下的人为楚人浇灌瓜田,而且还叫他们在夜里偷偷地浇灌,不要让楚
国人知道。
D .本文通过魏人浇灌楚瓜的故事,赞美了以德报怨的美好情操。
三、现代文阅读
(一)两元五角搭的士 张萍
父亲好不容易进了一回城,我陪他看过高楼大厦,又打的去了一处风景区。
下车时,父亲看见我给司机20元,就说:“坐一次车,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
我说:“不多,这是比较便宜的。”
父亲嘟哝说:“还不多?20元要买一堆鸡蛋呢。”
说着,我去买门票,父亲问:“又要多少钱?”
门票100元一张,我怕父亲心疼,忙说:“每人50元。”
父亲惊叫起来:“两担稻谷又飞了。”
我说:“门票都买好了,还是进去吧。”
从风景区出来,父亲无论如何不肯坐车,他要和我走回去。从这里到家,最少也有
10公里,不但累人,还耽误时间。
我叫了一辆的士,父亲有些生气,径直走了。我问司机要多少钱,他说,最少25元。
我把钱递过去,说:“等一会儿,你就说只要2.5元。”
司机问为什么。
我说:“我父亲刚从乡下来,心疼钱,死活不肯坐车。”
司机愣了一下,说:“好吧。”
我坐上车,一会儿就赶上父亲,司机停下来,我叫父亲上车,他却要我下车。
司机说:“大叔,您快上来吧,我是顺路捎你们,只收2.5元。”父亲这才上车,一
个劲地谢司机。
一路上,司机跟我父亲说着话,把我们送到家门口,他还先下去打开车门。
等我父亲进了家门,司机把我叫到旁边,将那25元还给我,说:“你拿去买一瓶酒
给大伯喝吧。”
我惊奇地问:“你为什么不要钱?”
司机说:“你的父亲太像我的父亲了,进城后,他也是心疼钱,不肯坐出租车。”
我问:“你父亲还好吧?”
司机说:“他走路回家时,出了车祸。”
他的眼里噙满泪水,默默地开车走了。
那25元钱,我至今保存着。 (摘自《生活之友》2005年第1期)
1、亮点品味--你觉得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色?
2、情感体验--结合全文,揣摩加点处司机“愣了一下”时的心里活动。
3、内容探究——司机为什么把25元钱还给“我”?
4、美点赏析——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本文写两句赏析的话。
(二)花儿的启示 程双红
有一个花商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少芬芳。”
他的结论是:人也一样,越朴素单纯的人,越有内在的芳香。
还有一个花商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他的结论是:
“白天,人的心太浮,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静,就会发现
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
又有一个花商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他的结论是:“早上是
莲花开放的最好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我们看人也一
样, 。” 还有一个花商告诉我:“每一株玫瑰都有刺。”他的结论是:“正如每一个人的性格
中,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分。”爱护一朵玫瑰,并不是非要努力把他的刺拔去,只能学习
如何不被它的 刺伤害;还有,如何不让自己的刺伤了别人。 摘自《扬子晚报》
1、想一想:你觉得本文段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看一看:各段有什么共同特点?
3、填一填:在横线上应补充一句什么话?
4、说一说:你从中受到的最深刻的启示是什么?
5、品一品:自选角度,对文章作简要赏析。
(三)测 谎 仪
测谎仪,英文为polyFaph ,准确汉译是多道生理心理描记器或多道心理生物记录仪。 这是一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它检测的实质是嫌疑人有无与案件相关的犯罪心理痕迹,如果有,那他可能是涉案人。测谎结果只提供辅助参考,而不能作为定案的标准证据使..
用。
测谎仪之能“测谎”,并不是能测试犯罪嫌疑人在口供中有没有说谎,说谎率是百分之多少,而是“测真”,测的是犯罪嫌疑人真实的心理痕迹。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测试犯罪嫌疑人发案时是不是在现场。在测试过程中,不,管犯罪分子说不说谎,他甚至可以不说话,但他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会把他“供”出来。这是因为做过特殊事件的人(比如,杀人放火,投毒,特大盗窃,拐卖人口等等) 对自己案前、案中、案后的经历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在他的记忆中,特别是在长时记忆当中,会保持终生不忘的信息。作案人被问及与案件相关的问题时,他的内心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测谎仪记录三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皮肤电阻。第二个指标是呼吸。我们知道,人在紧张的时候呼吸就会变得急促,当作案人被问及作案的情景和细节时,他的呼吸会发生变化。第三个指标是血压,也就是脉搏。这三者中,血压占的比重不及前两个指标,学过气功的人,很容易对脉搏进行调节,但是他对前两个指标就调节不了,尤其是皮肤电阻指标调节不了。
在实践中,测试人员在准确把握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后,要经过以下六个阶段:对作案人的犯罪心理进行动态分析描绘阶段,运用综合测试法编制测试题目阶段,对被测人进行测前访谈阶段,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阶段,测试图谱综合评判阶段,测后谈话和讯问阶段。这六大阶段是保证案件测试成功的一个基本技术程序,每一个阶段都是以心理科学、侦察科学等为基础支撑,涉及的知识层面很多。
由于测试题指向的是心理事实而不是某一个嫌疑人,所以,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采用同一个标准来测试。这样,无辜者将会被排除,而真正的作案人将会被找出来。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测谎仪记录的有哪三个指标,各有什么特点?
3.第1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要对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采用同一套标准来测试?
四、 理解性默写
1、同样是表达思念之苦的,李清照在《醉花阴》中的名句是:
2、《渔家傲》中,描写塞外自然景致的语句是:
3、《沁园春 雪》中:
4、陈胜最能表达他的雄心壮志的名句是:
5、《出师表》中,写国势危急时,朝廷内外为“追先帝,报陛下”而竭尽忠诚的两句是:
五、语言的实际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电视报道了一则成都一女人虐待殴打母亲而遭到周围群众强烈谴责的新闻。当记
者采访她时,她居然说:“来拍嘛,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比李宇春都还要出名。”
②据报载,一学生在做值日时,积极劳动,不料招来“假积极”的讥讽,让其觉得“很受伤”。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由此看来,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中学生面对上面材料中的妇女和学生,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注意说话对象,语言要得体,易于对方接受。)
(1)面对虐待母亲的女人,你会对她说: 。
(2)面对受到讥讽的学生,你会对他说: 。
2、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1)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
(2)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紧扣班级活动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段话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①读报是每天都要做的事,积累报纸资料也要有恒心,否则往往事半功倍。②一疏忽,一间断,就有可能把有价值的资料白白遗漏。③陈毅同志在给儿女的诗中告戒道,“应知学问难,在于点滴勤。”④积累报纸资料,就要发挥这种“点滴勤”的精神。 ⑴、文中有一个标点符号错误,是 句中的 号,应改为 号。
⑵、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
⑶、文中有一个成语使用不当,是 ,应改为 。
⑷、文中第 句是病句,应改为
六、诗歌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2.“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3.“鬓微霜,又何妨!”一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七、作文
题目:想做你的朋友 提示:这里的“你”,可以是亲近的、仰慕的人,可以是大自然的一景一物,还可以是内心深处的理解、尊重、快乐
答题卡 姓名
三、(一)1、
2、
3、
4、
(二)1、
2、
3、
4、
5、
(三)1、
2、
3、
4、
四 1、 2、
3、4、
5、
六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