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_诺瑟姆曲线_的我国城市化进程分析_刘亚臣

2009年1月第11卷第1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SocialScience)

Jan.2009

Vol.11,No.1

文章编号:1673-1387(2009)01-0037-04

基于“诺瑟姆曲线”的我国

城市化进程分析

刘亚臣,周健

(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摘要:基于“诺瑟姆曲线”的规律和特点,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探

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存在的城市“红利”和城市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实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关键词:“诺瑟姆曲线”;城市化;城市问题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志码:A

同时,也会带来许多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的转变不协调。

(1)城市化进程加速时期所面临的“红利”。这一阶段城市发展自身蕴含着巨大的“红利”,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城市的“红利”主要来源于城市聚集效应和产业升级。

①城市的聚集效应主要包括:产业聚集和人才聚集。

产业聚集。由于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吸引企业投资,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企业在城市聚集,他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会产生正的外部效应,其成本随着彼此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进而形成规模经济,提高效益。增加城市经济反过来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人才聚集。城市通过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人才的聚集会给城市建设实现了对人才的聚集。

带来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3]。

②产业结构的高移。这个时期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就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由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向低能耗,低投入,低

一、“诺瑟姆曲线”公理

1.“诺瑟姆曲线”概述

“诺瑟姆曲线”是世界城市化进程公理性曲线,它是1979年由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Ray.美等国家100~200年M.Northam)通过对英、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规律的总结提出了“诺瑟姆曲线”公理,该公理指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过程的轨迹是一条被拉长的S型曲线。它将城市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初期,城市化率30%以下,城市化速度比较缓慢;第二阶段是中期,城市化率在30%~70%,城市化加速发展;最后一个阶段是后期,城市化水平超过70%,城市规模在达到90%以后趋于饱和[1]。“诺瑟姆曲线”的原始模型“标准的S型曲线”的模型可以表示如下:

Y=1/(1+Ce-rt)

其中:Y为城市化水平;C为积分常数,表明城市化起步早晚;r为积分常数,表明城市化发t为时间[2]。展速度快慢;

2.“诺瑟姆曲线”公理中城市化进程加速期的规律特点

当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期时,城市的发展是“双刃剑”,它在给城市发展带来良好契机的一柄

收稿日期:2008-10-15

基金项目:2007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07BJY041)作者简介:刘亚臣(1963—),男,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

38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

污染,高产出的产业转变,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4]。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时期由于城市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机动性的增加,在英国出现了乡村景观旅游的热潮,1993—2000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数增加了50%。韩国、日本在城市化进程这种现象应该给予一定的重中也出现类似热潮。

视,使之在我国也能得以充分的利用[5]。

(2)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时期所面临的问题。第一,城市快速而无序扩张。其负面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用地大量减少。往往是由于城市规划部门没有正确地引导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法律条文,致使农业用地被严重蚕食。二是城市环境城市人口急剧上升污染。由于城市的无序扩张,

而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又不能及时地与之相配套。城市的污染既得不到控制也得不到及时的治理。三是交通拥挤。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原先对城市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第二产业开始由市中心向郊区疏散但并不能与人口迁移同步,大部分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商业,仍在市中心。这产业结构转变不协就造成交通日益拥挤。第二,

调。首先是就业问题。这一阶段城市的工业部门会持续萎靡,从产业上分流下来的人员不能马上得到培训,在新兴的第三产业找不到适当的岗位,这就会导致大量的人口失业。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持续拉大。工业城市转型过程一般比较缓慢,负担很重,加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因而工业基础大的城市发展比较缓慢,这就会造成工业城市与新兴高新技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来越大[5]。

理性的曲线[6]。我国城市化进程属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范畴内,所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应该符合这个公理性的曲线。

其二,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轨迹来看。从我国历年城市化率统计表(见表1)可以看出我国“S”曲线形状(见图1),符城市化进程曲线具备

“S”曲线变化的特点,并沿着“S”型继续发展。合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也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期。

表1我国1979—2006年城市化率

年份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

城市化率/%

18.9619.3920.1621.1321.6223.0123.7124.5225.3225.8126.2126.4126.9427.46

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城市化率/%

27.9928.5129.0430.4831.9133.3534.7836.2237.6639.0940.5341.7642.9943.90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整理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诺瑟姆曲线”

1.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诺瑟姆曲线”是一条公理性曲线,也就是说只要城市化进程曲线与之大体上一致,就可以认为其符合“诺瑟姆曲线”。我国相关专家通过对我国50多年来的城市率的线性回归提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符合诺瑟姆“S”型曲线的假设。笔者认为从1978年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符合“诺瑟姆曲线”阶段性的变化规律,具体原因如下:

其一,从“诺瑟姆曲线”性质上说。“诺瑟姆曲线”是通过实证分析得来的,它是通过统计若干个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得到的一条曲线,并且被日后绝大多数国家城市发展所印证,它是一条公

图1我国城市化进程回归图

其三,从产业结构变化上来说。按“诺瑟姆曲线”的说法在城市化初期第一产业资料不丰富,第二产业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本短缺,但仍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在加速时期,该阶段城市经济全面第三产业相续上崛起,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升;后期,第三产业大规模发展,成为主导产业。我国城市化发展各阶段的产业变化也符合“诺瑟姆曲线”的变化规律(见图2)。

第1期刘亚臣等:基于“诺瑟姆曲线”的我国城市化进程分析

39

但是,我国城市化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我由1978年占绝对优势的70.5%下降到1989年再下降到2001年的一半左右;第三产的60%,

业从业人员比重由1978年的12.2%上升到1989年的18.3%,再上升为2001年的27.7%;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也有所上升。自1994年产起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业结构在城市化进程中已经平稳地实现了产业高移。

(2)我国城市进程中城市问题现象。①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一是农业用地问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凸显。

图2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

耕地大量流失、浪费严重。据调查,全国耕地从1996年到2004年短短8年时间净减少耕地7595万hm2(114亿亩),而同期人口增加7599万人,使人均耕地下降达114%。全国已有666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国际警戒线,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地二是环境污染问题触目矛盾最突出的国家之一。

惊心。仅以城市水污染为例,1998年与1990年相比,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了85.5%;1999年全国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首次超过工业废水。三是交通拥挤日益加重。以北京为例,北京的堵车是闻名遐迩的。2004年7月10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城区内绝大部分道路积水,造成城市交通大面积瘫痪,这暴露出北京城市建设和交通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

②产业结构转变不协调所带来的问题。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虽然和江浙地区同属东部沿海城市,建国初期城市经济领先于江浙一带,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变逐渐落后,而且差由于距越拉越大。即使同一省份的沈阳和大连,其城市产业结构的侧重点不同,也存在此类问题。

国完成城市化的时间将会缩短。英、法等欧洲发达国家用了约180年的时间;美国也是从19世纪的70年代到20世纪的70年代,用了100年的时间;日本用了50年的时间。可以看出世界城我国城市化进程按市化进程是一个加速的过程。

城市化率从30%增加到现在每年1%左右计算,

70%大约会用40多年。可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它的加速期曲线可能是一条被压缩的S型曲线,

可能会更陡,其中暗含的不稳定因素也会更多。

从曲线图中还能看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两个分水岭,第一个是1978年,之前我国城市经济以计划经济为主,城市发展受政策引导比较严重,曲线波动比较大。另一个是1995年,1995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30%,自此以后城市化水平以每年大约1%的速度加速增长,到2006年为止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4%。说明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期,在我国城市化中已经出现了城市红利和城市问题。

[7]

2.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红利和城市问题现象

(1)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红利现象。①产业聚集与人才聚集。据统计,2001年我国已有城市662座,城市面积约为81.3万km2,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8.5%,但城市容纳了约30%~40%的全国人口,创造了约60%~70%的GDP。集中了约90%以上的科技力量和高等院我国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产业聚集和人才聚校。

集,又将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加速城市的发展。

②产业结构高移。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关系由1978年的28.1∶48.2∶23.7变为1989年的25∶43∶32,再变为2001年的15∶51∶34。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三、结论与建议

1.结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化进程隶属于世界城市化进程范围,遵循”诺瑟姆曲线”公理变化规律。但我国城市化进程又具有我国的特色,我国完成城市化进程的时间会缩短,曲线的斜率会增加,曲线会变陡;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比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化过程复杂,所面临的问题繁多。

此外,解决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不在于城市化,它不是实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根本途径。盲目地以城市化为途径来解决此类问

40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

题,只是表面功夫,根本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反而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应注意农村自身的建设。2.建

(1)关于应对产业结构的不协调方面的建议。一是改善人的知识技能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增加创新方面的投资;三是政府应控制银行建立良好的投资机制,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促进企业的发育与成长;四是建立更加强有力的区域与社区经济基础。

(2)关于应对城市无序扩张方面的建议。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保护农业用地方面,可以在城市边缘建立绿化带,这样既保护了城市环境,又会在控制城市土地规模的扩张方面起到有效的作用。起初可以在城与乡之间建立,以保护耕地,之后推广到市与市之间,防止城市的无序合并扩张。在治理环境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控制城市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科技创新,从技术上预防和治理工业污染[7]。在疏导交通方面,通过金融政策鼓励和降低公共交通工具的费用,促使人们充分利用公共交通,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提高

铁路的服务质量,充分利用铁路资源[8]。参考文献:

[1][2]

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44.

张佰瑞.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对我国2020年城市化水平的预测[J].理论界,2007(4):48-51.[3][4]

张凯.城市聚集效应与城市化战略研究[J].前沿,2006(4):85-90.

SukkooKim.Industrializationandurbanization:didthesteamenginecontributetothegrowthofcitiesintheUnitedStates[J].ExplorationsinEconomicHistory,2005(5):586-589.[5][6][7][8]

胡细银.英国城市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及对深圳的借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张贡生.世界城市化规律:文献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2):101-109.

刘亚臣.市场导向的新城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市场,2008(4):10-11.

王郁.城市理论创新:世界城市东京的发展战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TheAnalysisBasedon " Northam Curve"at the Present

StageofChina’sUrbanizationProcess

LIUYachen,ZHOUJian

(SchoolofManagement,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Shenyang110168,China)

Abstract:Basedonthelawandcharacteristicsof“NorthamCurve”,thisarticle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

ofChina’surbanizationprocessatthisstage,discussesthe“dividend”andtheurbanproblemsofintheur-banizationprocessandputsforwardreasonablesuggestions.Alltheseanalysesprovideasupportofdeci-sionforthestrategyoftheinteractionofurbanandruralareasandthemutualdevelopmentofworkersandpeasants.

“NorthamCurve”;urbanization;urbanproblemKeywords:

2009年1月第11卷第1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SocialScience)

Jan.2009

Vol.11,No.1

文章编号:1673-1387(2009)01-0037-04

基于“诺瑟姆曲线”的我国

城市化进程分析

刘亚臣,周健

(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摘要:基于“诺瑟姆曲线”的规律和特点,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探

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存在的城市“红利”和城市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实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关键词:“诺瑟姆曲线”;城市化;城市问题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志码:A

同时,也会带来许多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的转变不协调。

(1)城市化进程加速时期所面临的“红利”。这一阶段城市发展自身蕴含着巨大的“红利”,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城市的“红利”主要来源于城市聚集效应和产业升级。

①城市的聚集效应主要包括:产业聚集和人才聚集。

产业聚集。由于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吸引企业投资,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企业在城市聚集,他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会产生正的外部效应,其成本随着彼此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进而形成规模经济,提高效益。增加城市经济反过来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人才聚集。城市通过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人才的聚集会给城市建设实现了对人才的聚集。

带来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3]。

②产业结构的高移。这个时期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就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由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向低能耗,低投入,低

一、“诺瑟姆曲线”公理

1.“诺瑟姆曲线”概述

“诺瑟姆曲线”是世界城市化进程公理性曲线,它是1979年由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Ray.美等国家100~200年M.Northam)通过对英、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规律的总结提出了“诺瑟姆曲线”公理,该公理指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过程的轨迹是一条被拉长的S型曲线。它将城市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初期,城市化率30%以下,城市化速度比较缓慢;第二阶段是中期,城市化率在30%~70%,城市化加速发展;最后一个阶段是后期,城市化水平超过70%,城市规模在达到90%以后趋于饱和[1]。“诺瑟姆曲线”的原始模型“标准的S型曲线”的模型可以表示如下:

Y=1/(1+Ce-rt)

其中:Y为城市化水平;C为积分常数,表明城市化起步早晚;r为积分常数,表明城市化发t为时间[2]。展速度快慢;

2.“诺瑟姆曲线”公理中城市化进程加速期的规律特点

当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期时,城市的发展是“双刃剑”,它在给城市发展带来良好契机的一柄

收稿日期:2008-10-15

基金项目:2007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07BJY041)作者简介:刘亚臣(1963—),男,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

38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

污染,高产出的产业转变,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4]。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时期由于城市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机动性的增加,在英国出现了乡村景观旅游的热潮,1993—2000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数增加了50%。韩国、日本在城市化进程这种现象应该给予一定的重中也出现类似热潮。

视,使之在我国也能得以充分的利用[5]。

(2)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时期所面临的问题。第一,城市快速而无序扩张。其负面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用地大量减少。往往是由于城市规划部门没有正确地引导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法律条文,致使农业用地被严重蚕食。二是城市环境城市人口急剧上升污染。由于城市的无序扩张,

而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又不能及时地与之相配套。城市的污染既得不到控制也得不到及时的治理。三是交通拥挤。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原先对城市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第二产业开始由市中心向郊区疏散但并不能与人口迁移同步,大部分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商业,仍在市中心。这产业结构转变不协就造成交通日益拥挤。第二,

调。首先是就业问题。这一阶段城市的工业部门会持续萎靡,从产业上分流下来的人员不能马上得到培训,在新兴的第三产业找不到适当的岗位,这就会导致大量的人口失业。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持续拉大。工业城市转型过程一般比较缓慢,负担很重,加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因而工业基础大的城市发展比较缓慢,这就会造成工业城市与新兴高新技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来越大[5]。

理性的曲线[6]。我国城市化进程属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范畴内,所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应该符合这个公理性的曲线。

其二,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轨迹来看。从我国历年城市化率统计表(见表1)可以看出我国“S”曲线形状(见图1),符城市化进程曲线具备

“S”曲线变化的特点,并沿着“S”型继续发展。合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也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期。

表1我国1979—2006年城市化率

年份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

城市化率/%

18.9619.3920.1621.1321.6223.0123.7124.5225.3225.8126.2126.4126.9427.46

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城市化率/%

27.9928.5129.0430.4831.9133.3534.7836.2237.6639.0940.5341.7642.9943.90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整理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诺瑟姆曲线”

1.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诺瑟姆曲线”是一条公理性曲线,也就是说只要城市化进程曲线与之大体上一致,就可以认为其符合“诺瑟姆曲线”。我国相关专家通过对我国50多年来的城市率的线性回归提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符合诺瑟姆“S”型曲线的假设。笔者认为从1978年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符合“诺瑟姆曲线”阶段性的变化规律,具体原因如下:

其一,从“诺瑟姆曲线”性质上说。“诺瑟姆曲线”是通过实证分析得来的,它是通过统计若干个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得到的一条曲线,并且被日后绝大多数国家城市发展所印证,它是一条公

图1我国城市化进程回归图

其三,从产业结构变化上来说。按“诺瑟姆曲线”的说法在城市化初期第一产业资料不丰富,第二产业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本短缺,但仍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在加速时期,该阶段城市经济全面第三产业相续上崛起,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升;后期,第三产业大规模发展,成为主导产业。我国城市化发展各阶段的产业变化也符合“诺瑟姆曲线”的变化规律(见图2)。

第1期刘亚臣等:基于“诺瑟姆曲线”的我国城市化进程分析

39

但是,我国城市化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我由1978年占绝对优势的70.5%下降到1989年再下降到2001年的一半左右;第三产的60%,

业从业人员比重由1978年的12.2%上升到1989年的18.3%,再上升为2001年的27.7%;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也有所上升。自1994年产起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业结构在城市化进程中已经平稳地实现了产业高移。

(2)我国城市进程中城市问题现象。①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一是农业用地问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凸显。

图2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

耕地大量流失、浪费严重。据调查,全国耕地从1996年到2004年短短8年时间净减少耕地7595万hm2(114亿亩),而同期人口增加7599万人,使人均耕地下降达114%。全国已有666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国际警戒线,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地二是环境污染问题触目矛盾最突出的国家之一。

惊心。仅以城市水污染为例,1998年与1990年相比,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了85.5%;1999年全国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首次超过工业废水。三是交通拥挤日益加重。以北京为例,北京的堵车是闻名遐迩的。2004年7月10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城区内绝大部分道路积水,造成城市交通大面积瘫痪,这暴露出北京城市建设和交通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

②产业结构转变不协调所带来的问题。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虽然和江浙地区同属东部沿海城市,建国初期城市经济领先于江浙一带,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变逐渐落后,而且差由于距越拉越大。即使同一省份的沈阳和大连,其城市产业结构的侧重点不同,也存在此类问题。

国完成城市化的时间将会缩短。英、法等欧洲发达国家用了约180年的时间;美国也是从19世纪的70年代到20世纪的70年代,用了100年的时间;日本用了50年的时间。可以看出世界城我国城市化进程按市化进程是一个加速的过程。

城市化率从30%增加到现在每年1%左右计算,

70%大约会用40多年。可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它的加速期曲线可能是一条被压缩的S型曲线,

可能会更陡,其中暗含的不稳定因素也会更多。

从曲线图中还能看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两个分水岭,第一个是1978年,之前我国城市经济以计划经济为主,城市发展受政策引导比较严重,曲线波动比较大。另一个是1995年,1995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30%,自此以后城市化水平以每年大约1%的速度加速增长,到2006年为止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4%。说明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期,在我国城市化中已经出现了城市红利和城市问题。

[7]

2.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红利和城市问题现象

(1)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红利现象。①产业聚集与人才聚集。据统计,2001年我国已有城市662座,城市面积约为81.3万km2,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8.5%,但城市容纳了约30%~40%的全国人口,创造了约60%~70%的GDP。集中了约90%以上的科技力量和高等院我国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产业聚集和人才聚校。

集,又将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加速城市的发展。

②产业结构高移。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关系由1978年的28.1∶48.2∶23.7变为1989年的25∶43∶32,再变为2001年的15∶51∶34。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三、结论与建议

1.结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化进程隶属于世界城市化进程范围,遵循”诺瑟姆曲线”公理变化规律。但我国城市化进程又具有我国的特色,我国完成城市化进程的时间会缩短,曲线的斜率会增加,曲线会变陡;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比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化过程复杂,所面临的问题繁多。

此外,解决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不在于城市化,它不是实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根本途径。盲目地以城市化为途径来解决此类问

40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

题,只是表面功夫,根本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反而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应注意农村自身的建设。2.建

(1)关于应对产业结构的不协调方面的建议。一是改善人的知识技能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增加创新方面的投资;三是政府应控制银行建立良好的投资机制,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促进企业的发育与成长;四是建立更加强有力的区域与社区经济基础。

(2)关于应对城市无序扩张方面的建议。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保护农业用地方面,可以在城市边缘建立绿化带,这样既保护了城市环境,又会在控制城市土地规模的扩张方面起到有效的作用。起初可以在城与乡之间建立,以保护耕地,之后推广到市与市之间,防止城市的无序合并扩张。在治理环境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控制城市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科技创新,从技术上预防和治理工业污染[7]。在疏导交通方面,通过金融政策鼓励和降低公共交通工具的费用,促使人们充分利用公共交通,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提高

铁路的服务质量,充分利用铁路资源[8]。参考文献:

[1][2]

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44.

张佰瑞.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对我国2020年城市化水平的预测[J].理论界,2007(4):48-51.[3][4]

张凯.城市聚集效应与城市化战略研究[J].前沿,2006(4):85-90.

SukkooKim.Industrializationandurbanization:didthesteamenginecontributetothegrowthofcitiesintheUnitedStates[J].ExplorationsinEconomicHistory,2005(5):586-589.[5][6][7][8]

胡细银.英国城市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及对深圳的借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张贡生.世界城市化规律:文献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2):101-109.

刘亚臣.市场导向的新城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市场,2008(4):10-11.

王郁.城市理论创新:世界城市东京的发展战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TheAnalysisBasedon " Northam Curve"at the Present

StageofChina’sUrbanizationProcess

LIUYachen,ZHOUJian

(SchoolofManagement,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Shenyang110168,China)

Abstract:Basedonthelawandcharacteristicsof“NorthamCurve”,thisarticle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

ofChina’surbanizationprocessatthisstage,discussesthe“dividend”andtheurbanproblemsofintheur-banizationprocessandputsforwardreasonablesuggestions.Alltheseanalysesprovideasupportofdeci-sionforthestrategyoftheinteractionofurbanandruralareasandthemutualdevelopmentofworkersandpeasants.

“NorthamCurve”;urbanization;urbanproblemKeywords:


相关文章

  • 我国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实证分析_吕飞
  • ●财经分析我国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实证分析 吕飞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数据和总体居民收入差距数据的回归分析,对总体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呈现出"倒U形"特 ...查看


  • 数学建模2007全国一等奖
  • 第5章 关于中国人口预测问题的模型(2007A ) 5.1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 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 ...查看


  •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特点与问题
  • 人口与发展2013年第19卷第4期 POPULATION&DEVELOPMENTV01.19No.42013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特点与问题 童玉芬,武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70) 摘要:主要基于第六次 ...查看


  • 适应新形势的大城市停车需求预测方法
  • 第29卷第1期2012年3月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JournalofCivilEngineeringandManagementVol.29No.1Mar.2012 适应新形势的大城市停车需求预测方法 甘勇华,陈先龙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广东 ...查看


  • 中国城镇化趋势预测研究
  • 2013年7月第35卷第4期当代经济科学ModernEconomicScienceJul. 2013Vol.35No.4 中国城镇化趋势预测研究 1,22 高春亮,魏后凯 (1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都市圈发展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03:2中国 ...查看


  • 户籍制度的变迁
  • 我国于1958年开始确立的户籍制度是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产物,该制度的"出炉",既是建国之初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和保障公共安全,也是在资源稀缺背景下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国家 ...查看


  • 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文献综述
  • 城镇化中的土地集约利用文献综述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基础:城镇化衍变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经过程.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资源供需不平衡问题的更为突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也促使了学者加大了土地集 ...查看


  •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_许抄军
  • 第33卷第11期经济地理Vol.33,No.11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 2 许抄军1,,赫广义2,江群※3 (1.青岛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山东青岛266071:2.湛江师范学院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基地,中国广东湛江524048: 512005 ...查看


  •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 作者:施建刚王哲 中国人口科学 2012年07期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近1%,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5-2005年的城市化数据显示,中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