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建筑的特点

家乡建筑的特点

我的家住在陕西宁陕,地处秦岭中段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省会西安市南枕的绿色屏障,安康市的北大门,距西安最近距离仅72公里,是关中通往川渝的交通要塞。东接柞水、镇安,南连石泉、汉阴、安康,西邻佛坪,北靠长安、周至、户县。自清朝设“宁陕厅”,取其“安宁陕西”之意。地域南北长130公里,东西宽110公里,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在国土面积中,山地占96.41%,耕地占2.73%,水域占0.86%,地貌特点是“九山半水半分田”。森林覆盖率82%,气候宜人,年平均日照1668.4小时,平均温度12。3度,极端最高气温36.2度,最低—13.1度。无霜期215天。平均降雨量9221.2mm,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

此处,年代稍远一点的建筑是用泥土筑起的,以木材为梁,筑以人字形的屋顶。门是木质双开门,窗多为矩形,分南北开启,多邻山而建。

在建筑布局上,陕南山多地少,虽然许多民居采用四合院形式,但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考 虑气候因素,布局上灵活处理的情况较多。在空间序列上则通过收和放、抑或扬、隐和露等对比转换手法,增加前后变化和环境效果。江南人多地少,又受浙东学派“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也显示出布局的多变性,大户人家宅院往往是包括几个天井院的大院落,把若干个“三间两搭厢”和“对合”组合连通,形成环环相套的序列空间。在山地居住区,两地建筑都顺势而造,避免开山凿石大兴土木,并利用山势和树木与建筑相互掩映,将建筑与环境完美结合,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

在建筑构造上,陕南民居多数采用了典型的南方民居穿斗式建筑结构,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在适应性上采用许多相似的手法。首先,陕南多雨,夏秋两季常常连续阴雨甚至有大暴雨,因此这里的建筑和南方的许多建筑一样更多地考虑到其排水功能。从格局上讲,院落的格局基本为四面坡向中央的天井,天井中有暗管将雨水排出室外,被称为“四水归堂”。排水沟有明有暗,明的叫“阳沟”,暗的叫“阴沟”,雨水顺着地势排入涝池或村外沟渠。在建筑外围护上,常见的土墙是在墙的底部用砖或石砌成墙基,以防雨水浸泡而坍塌,俗称“根脚”, 墙基上面修成土墙,顶部覆瓦或苫上截齐的树枝,再抹一层草筋泥,以保护墙面不受雨水冲刷。民间把这种墙的墙基比做“靴”,把墙顶的覆盖物比做“帽”,故称它为“穿靴戴帽墙”。从屋顶形式看,陕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屋脊高耸、屋顶呈人字形,曲线幅度大,以利于疏导雨水,充分体现了“上溜急而出水远”的物理学原理,避免地基遭雨水的腐蚀。屋檐前采用滴水瓦,防止雨水散布。楼房常在分层处作腰檐,以保护墙面不受雨淋。建筑地面用青石平铺以抬高地坪,卧室内部多铺设地板架起与地面之间的防潮层。院内甬道有砖铺的,有鹅卵石砌的,对于雨天的防滑和透水都十分有益。其次,陕南夏季闷热,建筑的防暑通风也汲取了很多江南民居建筑 的作法。江南传统民居的室内能在夏季自然降温,并保持使用者的热舒适度的奥妙就在于民居是通过特有的天井构造、小热容的围护结构、狭窄的巷道、双层座砖屋顶隔热、高大的外墙遮阳等建筑构造技术来达到日间抑制风压自然通风、夜间促进热压自然通风,迅速降温。这些技术的运用形成了“自然空调”效应。传统民居的屋顶通常主要由盖瓦与瓦下望砖构成,望砖与盖瓦之间有一空气夹层也加强了保温隔热的性能,通过这一措施,据夏季直射阳光下的 现场测试数据,同时间内盖瓦与望砖的达10 ℃左右。此外室内空间一般设计得比 较高旷,天花常采用“撤上明造”的技术,不仅加强了通风效果还获得一层空气夹层,并且屋顶结构完全暴露能加强通风以延长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大面积的门窗与房屋空间的高敞相配合,最大限度造成风压形成穿堂风来获得通风降温的效果。陕南民居檐下休闲空间在陕南的民居建筑中也在这些方面有类似的处理手法。为了便于通风,陕南的四合院既不像关中 院落那样封闭严密,也不像陕北院落那样大门偏设,有的庭院作半开敞式,有的农宅不设围墙, 设有围墙的也将院门开在居中,以便南来的穿堂风吹走闷热的暑气。有些富裕人家的围墙也 采用江南的常见做法,外墙体采用空心的砖墙即“空斗墙”。其建造方法是将砖竖起来,砖的

侧面着地,墙的外侧一块,内侧一块,在两块砖的端部,再砌一块直摆的砖,当然也是竖放,

然后再

接两块横摆的砖,一内一外,如此重的也将院门开在居中,以便南来的穿堂风吹走闷热的暑气。有些富裕人家的围墙也采用江南的常见做法,外墙体采用空心的砖墙即“空斗墙”。其建造方法是将砖竖起来,砖的侧面着地,墙的外侧一块,内侧一块,在两块砖的端部,再砌一块直摆的砖,当然也是竖放,然后再接两块横摆的砖,一内一外,如此重做成一排。砌好后再在上面以同样的方式砌第二排,只是直摆的砖要与下面一排的直摆砖错开,如此一排排往上砌,砌五排左右,须将砖块平放地砌一排,以加强墙的坚固性。那么,这种墙的厚度,就等于一块砖的长度。这种“空斗墙”不但用砖省、墙身轻,其隔热与隔声性能也比实心墙好。院内居住主体建筑无论高低,都有一层阁楼,不但可以储物,还有隔热的效用。有的民居上部阁楼裸露木构架,填以竹笆

或木板,在竹笆上抹草泥刷白灰浆。在屋面构造上,陕南的瓦片比其他北方地区轻薄,阴瓦直接放置在椽上,明瓦覆盖其上,便于通风导热。房屋檐口挑出深远,

不但防止落水腐

蚀房屋,还形成一个建筑与外部空间之间半开敞的过度区域,夏天烈日当头,人们还可在屋檐下纳凉消暑(图4) ,展现出与陕西其他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院落布局特色。第三,在色彩上,江南建筑的一大特色就是“粉墙黛瓦”,陕南地区建筑外观也有明显的白墙青瓦的特征。所谓粉墙就是白墙面,选择白墙不仅有美学与封建等级制度影响的原因,还有色彩对太阳光的反射率的差异,据研究测算,白色表面(设定太阳能吸收率为012) 与深色表面相比(设定太阳能吸收率为018) 在夏季平均能降低室温1 —2

℃。

关于现在的砖混结构,现代建筑多为5、6层的多层建筑。采用砖混结构,以楼板作为结构层。底边多为储藏室或是地下室,一层为住宅,采用单元式的组合。都采用南北向。坐北朝南。进深多都不大,阳台采用挑廊式,楼梯为单跑式,层高多为3.0m———3.8m

家乡建筑的特点

我的家住在陕西宁陕,地处秦岭中段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省会西安市南枕的绿色屏障,安康市的北大门,距西安最近距离仅72公里,是关中通往川渝的交通要塞。东接柞水、镇安,南连石泉、汉阴、安康,西邻佛坪,北靠长安、周至、户县。自清朝设“宁陕厅”,取其“安宁陕西”之意。地域南北长130公里,东西宽110公里,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在国土面积中,山地占96.41%,耕地占2.73%,水域占0.86%,地貌特点是“九山半水半分田”。森林覆盖率82%,气候宜人,年平均日照1668.4小时,平均温度12。3度,极端最高气温36.2度,最低—13.1度。无霜期215天。平均降雨量9221.2mm,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

此处,年代稍远一点的建筑是用泥土筑起的,以木材为梁,筑以人字形的屋顶。门是木质双开门,窗多为矩形,分南北开启,多邻山而建。

在建筑布局上,陕南山多地少,虽然许多民居采用四合院形式,但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考 虑气候因素,布局上灵活处理的情况较多。在空间序列上则通过收和放、抑或扬、隐和露等对比转换手法,增加前后变化和环境效果。江南人多地少,又受浙东学派“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也显示出布局的多变性,大户人家宅院往往是包括几个天井院的大院落,把若干个“三间两搭厢”和“对合”组合连通,形成环环相套的序列空间。在山地居住区,两地建筑都顺势而造,避免开山凿石大兴土木,并利用山势和树木与建筑相互掩映,将建筑与环境完美结合,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

在建筑构造上,陕南民居多数采用了典型的南方民居穿斗式建筑结构,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在适应性上采用许多相似的手法。首先,陕南多雨,夏秋两季常常连续阴雨甚至有大暴雨,因此这里的建筑和南方的许多建筑一样更多地考虑到其排水功能。从格局上讲,院落的格局基本为四面坡向中央的天井,天井中有暗管将雨水排出室外,被称为“四水归堂”。排水沟有明有暗,明的叫“阳沟”,暗的叫“阴沟”,雨水顺着地势排入涝池或村外沟渠。在建筑外围护上,常见的土墙是在墙的底部用砖或石砌成墙基,以防雨水浸泡而坍塌,俗称“根脚”, 墙基上面修成土墙,顶部覆瓦或苫上截齐的树枝,再抹一层草筋泥,以保护墙面不受雨水冲刷。民间把这种墙的墙基比做“靴”,把墙顶的覆盖物比做“帽”,故称它为“穿靴戴帽墙”。从屋顶形式看,陕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屋脊高耸、屋顶呈人字形,曲线幅度大,以利于疏导雨水,充分体现了“上溜急而出水远”的物理学原理,避免地基遭雨水的腐蚀。屋檐前采用滴水瓦,防止雨水散布。楼房常在分层处作腰檐,以保护墙面不受雨淋。建筑地面用青石平铺以抬高地坪,卧室内部多铺设地板架起与地面之间的防潮层。院内甬道有砖铺的,有鹅卵石砌的,对于雨天的防滑和透水都十分有益。其次,陕南夏季闷热,建筑的防暑通风也汲取了很多江南民居建筑 的作法。江南传统民居的室内能在夏季自然降温,并保持使用者的热舒适度的奥妙就在于民居是通过特有的天井构造、小热容的围护结构、狭窄的巷道、双层座砖屋顶隔热、高大的外墙遮阳等建筑构造技术来达到日间抑制风压自然通风、夜间促进热压自然通风,迅速降温。这些技术的运用形成了“自然空调”效应。传统民居的屋顶通常主要由盖瓦与瓦下望砖构成,望砖与盖瓦之间有一空气夹层也加强了保温隔热的性能,通过这一措施,据夏季直射阳光下的 现场测试数据,同时间内盖瓦与望砖的达10 ℃左右。此外室内空间一般设计得比 较高旷,天花常采用“撤上明造”的技术,不仅加强了通风效果还获得一层空气夹层,并且屋顶结构完全暴露能加强通风以延长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大面积的门窗与房屋空间的高敞相配合,最大限度造成风压形成穿堂风来获得通风降温的效果。陕南民居檐下休闲空间在陕南的民居建筑中也在这些方面有类似的处理手法。为了便于通风,陕南的四合院既不像关中 院落那样封闭严密,也不像陕北院落那样大门偏设,有的庭院作半开敞式,有的农宅不设围墙, 设有围墙的也将院门开在居中,以便南来的穿堂风吹走闷热的暑气。有些富裕人家的围墙也 采用江南的常见做法,外墙体采用空心的砖墙即“空斗墙”。其建造方法是将砖竖起来,砖的

侧面着地,墙的外侧一块,内侧一块,在两块砖的端部,再砌一块直摆的砖,当然也是竖放,

然后再

接两块横摆的砖,一内一外,如此重的也将院门开在居中,以便南来的穿堂风吹走闷热的暑气。有些富裕人家的围墙也采用江南的常见做法,外墙体采用空心的砖墙即“空斗墙”。其建造方法是将砖竖起来,砖的侧面着地,墙的外侧一块,内侧一块,在两块砖的端部,再砌一块直摆的砖,当然也是竖放,然后再接两块横摆的砖,一内一外,如此重做成一排。砌好后再在上面以同样的方式砌第二排,只是直摆的砖要与下面一排的直摆砖错开,如此一排排往上砌,砌五排左右,须将砖块平放地砌一排,以加强墙的坚固性。那么,这种墙的厚度,就等于一块砖的长度。这种“空斗墙”不但用砖省、墙身轻,其隔热与隔声性能也比实心墙好。院内居住主体建筑无论高低,都有一层阁楼,不但可以储物,还有隔热的效用。有的民居上部阁楼裸露木构架,填以竹笆

或木板,在竹笆上抹草泥刷白灰浆。在屋面构造上,陕南的瓦片比其他北方地区轻薄,阴瓦直接放置在椽上,明瓦覆盖其上,便于通风导热。房屋檐口挑出深远,

不但防止落水腐

蚀房屋,还形成一个建筑与外部空间之间半开敞的过度区域,夏天烈日当头,人们还可在屋檐下纳凉消暑(图4) ,展现出与陕西其他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院落布局特色。第三,在色彩上,江南建筑的一大特色就是“粉墙黛瓦”,陕南地区建筑外观也有明显的白墙青瓦的特征。所谓粉墙就是白墙面,选择白墙不仅有美学与封建等级制度影响的原因,还有色彩对太阳光的反射率的差异,据研究测算,白色表面(设定太阳能吸收率为012) 与深色表面相比(设定太阳能吸收率为018) 在夏季平均能降低室温1 —2

℃。

关于现在的砖混结构,现代建筑多为5、6层的多层建筑。采用砖混结构,以楼板作为结构层。底边多为储藏室或是地下室,一层为住宅,采用单元式的组合。都采用南北向。坐北朝南。进深多都不大,阳台采用挑廊式,楼梯为单跑式,层高多为3.0m———3.8m


相关文章

  • 美术六年级下第20课[家乡的老房子1]
  • 课 时 教 学 笔 记 第 周 第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家乡的老房子 1> 内容 P32.P33 课型 综合探索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教 学 目标 2.培养初步的探 ...查看


  • 老房子教学设计
  • 学科名称:美术 教学内容:<老房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老房子,使学生对江西婺源老房子的徽派建筑风格有所了解. 知道建筑与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 2.能力目标:体验并掌握线描画老房子的基本方 ...查看


  • 二年级地方课程备课
  • 二年级地方课程备课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4个班共有学生100名.其中大部分为外地生,对温州地域特色的地方及风俗民情不了解.所以地方课程的设置正是对他们这些新温州人最好的介绍.改革开放的浪潮,把温州推到了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沿 ...查看


  •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 1.凝固的音乐-建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学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2.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学建筑的 ...查看


  • 2015新版三年吉林省家乡教案
  • 第1课.绘地图 授课内容:绘地图 教学目标: 1. 了解家乡的位置图,及学校的位置图. 2. 通过绘制地图让学生了解到居住地有哪些隐患. 3.经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体验归纳总结的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家乡或学校的地形图并标出有 ...查看


  • 家乡的老房子
  • 家乡的老房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1. ...查看


  • "我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六年级
  • MINGSHUIXIAOXUE 2009--2010学年(一) 我 爱 家 乡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我爱家乡 活动对象: 六年级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的家乡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这里有着一大批古建筑.为了进一步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 ...查看


  • [家乡的桥]设计说明
  • <家乡的桥>设计说明 张云蕾 <家乡的桥>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主要通过故乡情思主题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篇课文主要从家乡桥的造型.桥名字体和家乡的桥是孩子们的乐 ...查看


  •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作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怎样抓住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难点:对"特征"的理解. 教学设想: 接着出示两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