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手抄报:商朝的都城变迁历史

  统治阶级贪婪本性,决定了王室内部为权力和利益斗争的局面不可避免。《史记·殷本纪》中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从仲丁算起,经九世正好到盘庚时期,说明这一期间商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致使外患不断。

  这期间,商王朝曾多次迁都。《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迁于相”、祖乙迁邢(今邢台市)、南庚“自邢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关于商朝的另一个都城——耿都,史学界一直把祖乙迁耿和迁邢混淆在一起,其实耿都和邢都是两个都城,耿都在今天的山西省河津市柴家乡一带。

  公元前1525年,祖乙不满相都(今河南内黄)把国都迁到了耿地(今山西河津)。次年,由于河患,才把国都迁到了邢(今邢台市)。并封弟弟祖丙于耿,建立了耿国。至今在河津市仍存有遗址。

  从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商代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有各种职官、常备的武装(左中右三师),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等。但上述这几个都城,它们与文献中记载的名字是甚么关系,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看法比较一致。

  对商代历史上多次迁都的原因,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尚书·盘庚篇》中看到,迁都与内部的政治斗争有一定关系。如盘庚虽然声称“视民利用迁”(为人民的利益而决定迁都),但对那些不听命令的人,他发出了“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我要将他们斩尽杀绝,不让孽种留在新邑)的威胁,反映了内部争斗的激烈。

  盘庚迁殷以后,王室内部的矛盾得到缓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武丁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统治阶级贪婪本性,决定了王室内部为权力和利益斗争的局面不可避免。《史记·殷本纪》中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从仲丁算起,经九世正好到盘庚时期,说明这一期间商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致使外患不断。

  这期间,商王朝曾多次迁都。《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迁于相”、祖乙迁邢(今邢台市)、南庚“自邢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关于商朝的另一个都城——耿都,史学界一直把祖乙迁耿和迁邢混淆在一起,其实耿都和邢都是两个都城,耿都在今天的山西省河津市柴家乡一带。

  公元前1525年,祖乙不满相都(今河南内黄)把国都迁到了耿地(今山西河津)。次年,由于河患,才把国都迁到了邢(今邢台市)。并封弟弟祖丙于耿,建立了耿国。至今在河津市仍存有遗址。

  从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商代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有各种职官、常备的武装(左中右三师),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等。但上述这几个都城,它们与文献中记载的名字是甚么关系,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看法比较一致。

  对商代历史上多次迁都的原因,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尚书·盘庚篇》中看到,迁都与内部的政治斗争有一定关系。如盘庚虽然声称“视民利用迁”(为人民的利益而决定迁都),但对那些不听命令的人,他发出了“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我要将他们斩尽杀绝,不让孽种留在新邑)的威胁,反映了内部争斗的激烈。

  盘庚迁殷以后,王室内部的矛盾得到缓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武丁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历史手抄报:商朝的都城变迁
  • 统治阶级贪婪本性,决定了王室内部为权力和利益斗争的局面不可避免.<史记·殷本纪>中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从仲丁算起,经九世正好到盘庚时期,说明这一期间 ...查看


  • 历史手抄报:商朝的简介有哪些
  •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 ),因契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将自己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的王朝称为"商".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今河南安阳),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此建都长达二百七十三年, ...查看


  • 历史手抄报:商朝的简介
  •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 ),因契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将自己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的王朝称为"商".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今河南安阳),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此建都长达二百七十三年, ...查看


  • 历史手抄报:夏朝的文化
  • 文字 原始文字的雏形,从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等文化遗存看已经出现,并在逐步发展中.在河南安阳商都殷墟等处发现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中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从殷墟时代上溯到夏初,不过八九百年,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献记录,是无可怀 ...查看


  • 中国古代都城
  •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 16世纪 都城尚未确定,一般认为在洛阳附近: 商:约公元前 16世纪-约公元前 11世纪 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附近),后7次迁都,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附近),最后迁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沫邑.武乙. 帝 ...查看


  • 历史手抄报:甲骨文与殷墟的发现
  • 三千多年前的晚商都城殷虚(古人称高丘为"虚",建都之地多为丘虚之处),是一片"车行酒,马行炙"的繁忙景象和"酒池肉林"的不夜天.但自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大战牧野以后,商纣王兵 ...查看


  • 北京城历史变迁
  • 张忻怡 外院俄语 1132022018 北京城历史变迁 1132022018首师大外院俄语 张忻怡 摘要 本篇从北京导游课四个题目中挑选其一,概述北京城的历史变迁.主要从城址的角度出发,欲按时间顺序从先秦到明清讲述北京城的大致发展变化,将其 ...查看


  •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和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史实及更替的顺序. (2)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 2.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 ...查看


  •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 [教案一]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独立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