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清明节的来历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  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  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相关文章

  • 清明节手抄报:我的清明节手抄报
  • 放假前,赵老师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回家后办一张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这几天,我一直想着我的手抄报该怎么画?昨天晚上,我的手抄报终于开始动工了. 因为是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所以题目一定要有清明两个字.清明节?有点太笼统了!清明手抄报?不行不 ...查看


  • 清明节手抄报:寒食节的来历
  • 关于寒食节的来历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 ...查看


  • 清明节手抄报:清明节的来历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 ...查看


  • 德育工作每月活动安排
  • 德育工作每月活动安排 学校德育活动围绕"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丰厚的人生基础."为主题,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目标,逐月安排教育内容,多角度的组织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系列活动,将 ...查看


  •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赵敏 一.设计背景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查看


  • 植树节手抄报:3.12植树节的来历
  • 中南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而近代植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 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 ...查看


  • 民族精神代代传
  • 民族精神代代传家乡英雄知多少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清明节是祖国传统文化节日,经学校研究决定,将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家乡英雄知多少"主题活动,切实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增加学生修养.提升素质.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主题教 ...查看


  • 节日主题活动交流材料1
  • 善应镇南平小学 节日主题活动交流材料 一.活动提出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蕴涵着人们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需求.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了解不多,对于节日,更多的是追求热闹.好吃好玩,而对于节日背后的文化内 ...查看


  • 清明节手抄报:清明佳节
  • 清明节即使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在每年4月4号或者4月5号,作为节气它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有两句农谚是这样说的:清明节前,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节的天气也很有特点.唐朝大诗人杜牧是这样写的: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