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名句:桧风·羔裘

  桧风·羔裘

  朝代:先秦

  原文: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译文:

  穿着羊羔皮袄去逍遥,穿着狐皮袍子去坐朝。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忧心忡忡整日把心操。

  穿着羊羔皮袄去游逛,穿着狐皮袍子去朝堂。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想起国家时时心忧伤。

  羊羔皮袄色泽如脂膏,太阳一照闪闪金光耀。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心事沉沉无法全忘掉。

  注释:

  ⑴羔裘:羊羔皮袄。逍遥:悠闲地走来走去。

  ⑵朝(cháo):上朝。

  ⑶不尔思:即“不思尔”。

  ⑷忉(dāo)忉:忧愁状。

  ⑸翱翔:鸟儿回旋飞,比喻人行动悠闲自得。

  ⑹在堂:站在朝堂上。

  ⑺膏(gào):动词,涂上油。

  ⑻曜(音耀):照耀。

  ⑼悼:悲伤。

  鉴赏:

  《羔裘》一诗的主旨,《毛诗序》曰:“大夫以道去其君也。国小而迫,君不用道。好洁其衣服,逍遥游燕,而不能自强于政治,故作是诗也。”验之于诗,庶几可信。桧为周初分封于溱洧之间的一个小国,在今河南省密县东北,平王东迁后不久,即被郑武公所灭。从诗意推测,此诗当为桧国大臣因桧君治国不以其道被迫离去后所作。

  全诗共分三章,章四句。

  诗首章“羔裘逍遥,狐裘以朝”两句看似叙述国君服饰,但言语间充满感情色彩。钱澄之分析说:“《论语》:狐貉之厚以居。则狐裘燕服也。逍遥而以羔裘,则法服为逍遥之具矣。视朝而以狐裘,是临御为亵媟之场矣。先言逍遥,后言以朝,是以逍遥为急务,而视朝在所缓矣。”(《田间诗学》)这段分析为读者更深一层地理解诗旨提供了门径。即便是大国之君,身处盛世,不以仪礼视朝,不以国事为务,犹为不可,更何况当时桧国“国小而迫”,周边大国正虎视眈眈,存亡生死危在旦夕,处境如此而不自知,不能不让人心存焦虑。“岂不尔思,劳心忉忉”,这是身处末世的臣子深切而无奈的心痛感觉。

  第二章诗意与第一章相同,但在回环往复中更让人感受到诗作者对国之将亡而桧君仍以逍遥游宴为急务的昏庸行为的幽远绵长之恨。

  诗末章一改平铺直叙的路子,选取羔裘在日光照耀下柔润发亮犹如膏脂的细节性情景,扩展了读者的视觉感受空间,使诗人的心理感受有了感染读者的物象基础。在通常情况下,面对如此纯净而富有光泽的羔裘,人们会赞叹它的雍容华美和富丽堂皇之气,但在诗人为读者提供的独特的情景上下文中,如膏脂一样在日光下熠熠发亮的羔裘是这样的刺眼,令人过目之后便难以忘怀,这难以忘怀之中又无法抹去那份为国之将亡而产生的忧愤之情。“岂不尔思,中心是悼。”意思是:不为你费尽思虑,怎么会离君而去心中却时时闪现那如脂羔裘呢?思君便是思国,作为国之大夫,无法选择国之君主,只能“以道去其君”,但身可离去,思绪却无法一刀两断,这便是整首诗充满“劳心忉忉”、“我心忧伤”、“中心是悼”层层推进式的忧伤和愁苦的历史原因。

  全诗没有风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叙事也显得急切且繁复,但从这近乎祥林嫂式的絮叨中确实可以感受出诗作者的深切思虑。

  桧风·羔裘

  朝代:先秦

  原文: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译文:

  穿着羊羔皮袄去逍遥,穿着狐皮袍子去坐朝。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忧心忡忡整日把心操。

  穿着羊羔皮袄去游逛,穿着狐皮袍子去朝堂。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想起国家时时心忧伤。

  羊羔皮袄色泽如脂膏,太阳一照闪闪金光耀。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心事沉沉无法全忘掉。

  注释:

  ⑴羔裘:羊羔皮袄。逍遥:悠闲地走来走去。

  ⑵朝(cháo):上朝。

  ⑶不尔思:即“不思尔”。

  ⑷忉(dāo)忉:忧愁状。

  ⑸翱翔:鸟儿回旋飞,比喻人行动悠闲自得。

  ⑹在堂:站在朝堂上。

  ⑺膏(gào):动词,涂上油。

  ⑻曜(音耀):照耀。

  ⑼悼:悲伤。

  鉴赏:

  《羔裘》一诗的主旨,《毛诗序》曰:“大夫以道去其君也。国小而迫,君不用道。好洁其衣服,逍遥游燕,而不能自强于政治,故作是诗也。”验之于诗,庶几可信。桧为周初分封于溱洧之间的一个小国,在今河南省密县东北,平王东迁后不久,即被郑武公所灭。从诗意推测,此诗当为桧国大臣因桧君治国不以其道被迫离去后所作。

  全诗共分三章,章四句。

  诗首章“羔裘逍遥,狐裘以朝”两句看似叙述国君服饰,但言语间充满感情色彩。钱澄之分析说:“《论语》:狐貉之厚以居。则狐裘燕服也。逍遥而以羔裘,则法服为逍遥之具矣。视朝而以狐裘,是临御为亵媟之场矣。先言逍遥,后言以朝,是以逍遥为急务,而视朝在所缓矣。”(《田间诗学》)这段分析为读者更深一层地理解诗旨提供了门径。即便是大国之君,身处盛世,不以仪礼视朝,不以国事为务,犹为不可,更何况当时桧国“国小而迫”,周边大国正虎视眈眈,存亡生死危在旦夕,处境如此而不自知,不能不让人心存焦虑。“岂不尔思,劳心忉忉”,这是身处末世的臣子深切而无奈的心痛感觉。

  第二章诗意与第一章相同,但在回环往复中更让人感受到诗作者对国之将亡而桧君仍以逍遥游宴为急务的昏庸行为的幽远绵长之恨。

  诗末章一改平铺直叙的路子,选取羔裘在日光照耀下柔润发亮犹如膏脂的细节性情景,扩展了读者的视觉感受空间,使诗人的心理感受有了感染读者的物象基础。在通常情况下,面对如此纯净而富有光泽的羔裘,人们会赞叹它的雍容华美和富丽堂皇之气,但在诗人为读者提供的独特的情景上下文中,如膏脂一样在日光下熠熠发亮的羔裘是这样的刺眼,令人过目之后便难以忘怀,这难以忘怀之中又无法抹去那份为国之将亡而产生的忧愤之情。“岂不尔思,中心是悼。”意思是:不为你费尽思虑,怎么会离君而去心中却时时闪现那如脂羔裘呢?思君便是思国,作为国之大夫,无法选择国之君主,只能“以道去其君”,但身可离去,思绪却无法一刀两断,这便是整首诗充满“劳心忉忉”、“我心忧伤”、“中心是悼”层层推进式的忧伤和愁苦的历史原因。

  全诗没有风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叙事也显得急切且繁复,但从这近乎祥林嫂式的絮叨中确实可以感受出诗作者的深切思虑。


相关文章

  • 诗经名句:诗经名句精选大全
  • 001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00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003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 004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查看


  • 诗经名句:诗经名句精选全集
  •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国风 秦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查看


  • 诗经名句:诗经名句精选及翻译
  •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 ...查看


  • 诗经名句:诗经中的爱情名句
  • 001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00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003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 004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查看


  • 诗经中关于爱情的名句
  •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点评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点评 第一 诗经·国风·邶风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 ...查看


  • 诗经名句:诗经名句精选
  •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 ...查看


  • 诗经名句:诗经名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诗经名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①"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 ...查看


  • 论语诗经重要名句
  • <论语> 关于儒家思想的经典名句: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篇>) 2.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查看


  • 诗经名句:诗经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全诗赏析!
  • 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作品赏析: 此篇由于只是表现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而没有具体内容,所以旧说随意性很大,如<毛诗序>以为是"惧 ...查看


  • 2015年高考论语40句_诗经20句名句默写及答案
  • <论语>40句 一 组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③ ,小人喻于利. ④子曰:"<诗>三百, ,曰:'思无邪'.&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