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登楼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诗文解释】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直译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

  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

  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

  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

  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

  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解释】

  锦江: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

  主:指刘禅。

  1.客心:客居者之心。

  2.一、二句因果倒置。登临而想到万方多难,因此而伤心。

  3.锦江:岷江的支流,流经成都。

  4.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5.北极:北极星,比喻朝廷中枢。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6.西山寇盗:吐蕃。这两句所写史实是: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入侵长安,代宗出奔陕州。吐蕃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作傀儡),改元,大赦,置百官,留十五日而退。十二月,代宗还长安,承宏逃匿草野,赦不诛。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东部松潘、理县一带)及云山新筑二城。"终不改"、"莫相侵"均因此而言。

  7.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还祠庙:还有祠庙。这句是说,象蜀后主这样一个昏馈的亡国之君,本不配有祠庙,然而由于刘备和诸葛亮对蜀地人民做过一些好事,人心不忘,所以还是为他建了祠庙。大唐立国百有余年,即使万方多难,也决不会就此亡国。但另一方面,杜甫又有借古讽今之意:蜀后主宠信宦官黄皓,唐代宗信任宦官程元振和鱼朝恩。

  8.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甫吟》:情调哀伤的曲子。《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quot;好为《梁甫吟》"。

  【赏析】

  这首诗是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个年头。上一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发生了吐蕃攻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逃陕州的事;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攻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尤其值得读者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论说:“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诗文解释】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直译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

  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

  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

  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

  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

  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解释】

  锦江: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

  主:指刘禅。

  1.客心:客居者之心。

  2.一、二句因果倒置。登临而想到万方多难,因此而伤心。

  3.锦江:岷江的支流,流经成都。

  4.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5.北极:北极星,比喻朝廷中枢。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6.西山寇盗:吐蕃。这两句所写史实是: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入侵长安,代宗出奔陕州。吐蕃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作傀儡),改元,大赦,置百官,留十五日而退。十二月,代宗还长安,承宏逃匿草野,赦不诛。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东部松潘、理县一带)及云山新筑二城。"终不改"、"莫相侵"均因此而言。

  7.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还祠庙:还有祠庙。这句是说,象蜀后主这样一个昏馈的亡国之君,本不配有祠庙,然而由于刘备和诸葛亮对蜀地人民做过一些好事,人心不忘,所以还是为他建了祠庙。大唐立国百有余年,即使万方多难,也决不会就此亡国。但另一方面,杜甫又有借古讽今之意:蜀后主宠信宦官黄皓,唐代宗信任宦官程元振和鱼朝恩。

  8.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甫吟》:情调哀伤的曲子。《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quot;好为《梁甫吟》"。

  【赏析】

  这首诗是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个年头。上一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发生了吐蕃攻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逃陕州的事;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攻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尤其值得读者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论说:“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相关文章

  • 九下古诗词默写(人教版)
  • 九下古诗词默写 (一)<诗经·关雎>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 这两句就是佐证. 2.<蒹葭>中能印证& ...查看


  •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鉴赏
  •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鉴赏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 ...查看


  • [登岳阳楼]
  •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 ...查看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附录古诗词专项练习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附录古诗词专项练习 1. <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 ---------------------------------- ...查看


  •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赏析
  •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 ...查看


  •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 寒 食 主备人:刘超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 ...查看


  • 杜甫的诗:登兖州城楼
  • <登兖州城楼>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人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注释]: (时甫父闲为兖州司马) ★这是开元二十五年落第后,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 ...查看


  • 杜甫诗歌鉴赏练习答案
  • 诗歌鉴赏练习 (一)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查看


  • 九上[登岳阳楼]导学案
  • 九上<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 岳 阳 楼 1.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 2.通过背景的了解,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3.背诵诗歌,感受诗歌雄浑阔大的意境.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