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黑板报: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迎新年黑板报: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相关文章

  • 福建春节习俗2016介绍
  • 各地春节习俗--福建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 ...查看


  • 迎新年黑板报:福清春节的民俗
  • 福清春节的民俗 福清春节的民俗活动就从"筅堂"(拂尘)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间择吉选一单日,捆扎新砍的竹枝为帚,拂去房子内顶棚的灰尘,洒扫庭院,洗涤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扫得干干净净.筅堂日全家吃一餐猪血" ...查看


  • 迎新年黑板报内容:大年初二的习俗
  • 大年初二,按照福安的民俗惯例,基本上不去亲朋好友家逛门,如果一定要去,初一那天就要先去报到一下,第二天才能再去.许多外地的朋友不知道这个民俗,如果冒昧在初二这一天前往福安朋友的家里,虽不至于吃闭门羹,但是主人脸上却少了过年应有的热情和福安人 ...查看


  • 迎新年黑板报资料:祭灶歌谣
  • 祭灶歌谣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 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 ...查看


  • 迎新年黑板报内容:腊月二十五习俗
  • 腊月二十五习俗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 ...查看


  • 中秋节黑板报:秋博饼
  •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 ...查看


  • 中秋节黑板报:中秋习俗之中秋博饼
  •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 ...查看


  • 迎新年黑板报:年夜饭
  • 春节食俗:年夜饭 年三十除夕,家家团聚吃年夜饭.北方人离不开水饺,南方人不能没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谐音"年高",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年夜饭的饺子各有讲究:北京人讲实惠,肉多菜少;天津人喜欢拌水馅;东北人将肉剁碎后,用 ...查看


  • 迎新年黑板报内容:年夜饭来源
  • 春节食俗:年夜饭 年三十除夕,家家团聚吃年夜饭.北方人离不开水饺,南方人不能没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谐音"年高",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年夜饭的饺子各有讲究:北京人讲实惠,肉多菜少;天津人喜欢拌水馅;东北人将肉剁碎后,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