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资料:端午节驱毒习俗

  在古人的意识看来,端午节是一个百毒的日子,这种思想在民间流传比较广泛。其实这些都与夏天的闷热天气有关,细菌易滋生,瘟疫也容易流行。诸如蚊虫叮咬较多,所以人们都十分小心。看似迷信的行为例如用雄黄酒洒墙壁门窗,却是对健康有利的。其实这些迷信行为,民众求的只是一种安心。同时也可以算是传承医药卫生的一个好节日。

  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端午的卫生习俗①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

  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②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③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④采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在古人的意识看来,端午节是一个百毒的日子,这种思想在民间流传比较广泛。其实这些都与夏天的闷热天气有关,细菌易滋生,瘟疫也容易流行。诸如蚊虫叮咬较多,所以人们都十分小心。看似迷信的行为例如用雄黄酒洒墙壁门窗,却是对健康有利的。其实这些迷信行为,民众求的只是一种安心。同时也可以算是传承医药卫生的一个好节日。

  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端午的卫生习俗①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

  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②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③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④采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相关文章

  •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端午节画额习俗
  • 画额这个词比较新鲜,其实这是古代端午节的一个民间习俗,这种办法在现代来看会有点难以接受,但是在古代封建迷信社会里,这种习俗还是很受欢迎的.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qu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端午节避五毒习俗
  •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端午节佩饰习俗
  • 端午节又名粽子节,很多人可能只记得是吃粽子的节日,可是在古代,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其中就有妇女在这个节日里头戴上佩饰,例如钟.铃.钗头等等.形成节日里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端午节竞渡习俗
  • 端午节少不了的一项活动就是划龙舟,很多人都会趁热闹,顶着烈日看这一年一度的赛龙舟盛况,其实赛龙舟的习俗早在先秦就已经有记载.而且赛况并不亚于现代的龙舟的比赛.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端午节食俗
  •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 ...查看


  • 端午节主题班会 1
  • <端午节>主题班会 五年级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体验端午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 ...查看


  • 中国传统节日之端午节
  •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教学设计 见龙亭小学 高培婷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习俗以及关于端午诗词歌谣有更全面的了解. 2.能力目标: 通过搜集.分析.整理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提高学生 ...查看


  •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7)
  •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 六年级班主任 胡谢平 2016/5/ [设计意图]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在这个传统佳节--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引导 ...查看


  •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端午节诗句大全
  • 吃粽子是端午节饮食习俗的,而各地吃的粽子口味不同,粽子制作过程中的方法用用料也不一样,包粽子的米加工精细程度也会各有不同. 作为节令食物的粽子是经过多方融合和历朝历代的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不断丰富.逐渐成俗.晋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食品,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