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我常常想: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能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呢?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时“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那么能否将二者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只有靠学生内在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小学生作文源于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人或事。小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无需太多的加工润色,更无需这样或那样的删改,这就是在他眼中的事情的本来面目。从他们的作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具体看法。由此我想到把作文教学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是可以起到教、育两不误的作用的。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的实践。
这一实践的宗旨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教、育共长。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小学生学习写作文,主要以生活为基础。写作文的过程既是培养、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丰富学生情感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内在动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记录。因此,抓住这一切入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把对整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个别学生的心理教育相结合。
在实施过程中,我注意抓住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利用作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力求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如在一次家长会中,有些家长反映学生受不了委屈,因为一点小事便弄得大哭小闹不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于是我布置了作文《当我受了委屈的时候》。在作文中,有的孩子写道:“当我受委屈的时候,我会非常生气,有时候我会哭,有时候会静静的坐着不理睬他们,自已做自己的事,有时,我会打架,有时会骂人,还有时会摔东西。”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的处理方式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还有的孩子写道:“会和好朋友说一说,让她们说谁的对,如果是我的错,我会向那个人说声对不起,让她原谅我,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很显然这样的作法具有很强的理智性,且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师就不能一味的按原有的方式进行批改了,而是需要加进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如我给第一例学生的评语是:“你和我受委屈时的反映很像,而且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充分的发泄一下,但这很不好,是吗?我常想,其实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或解释,或走开,或不去想,都可以,对吗?”类似的评语,可以指导学生的行为,使他们知道再发生类似的情况时,怎样可以做得更好些。在《我要做个好学生》这篇作文中,有学生这样写道:“小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在我们班里差不多,我真想超过学习成绩一直比我好的同学,我就每天都刻苦努力学习,终于超过了比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我认为学习要放在第一位,我要做一个好学生。”她是这样写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这篇作文也使我找到了她为什么一直对班里的事情漠不关心的原因。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你说的非常不错,其实,我觉得你不仅要认真学习,更应投入到集体当中,这样你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有更多的快乐!此后我有意识的在班级生活中安排一些公益性的事让她做,逐渐改变了她狭隘的学习观。还有一名学生的作文更令人吃惊:“做一名好学生,不但要学习好,更要在老师和同学以及别的领导眼里留一个好印象。”我一直对这名学生的印象不错,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孩子的内心竟有着如此”成人化”的想法。于是我在评语中语重心肠的写道:“做一名好学生的标准很多,其实最终一点就是你的健康成长,你明白吗?”
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有效的发现、纠正了一些学生的观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学习写作文和提高认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高年级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字和词汇,视野逐渐扩大,能主动地观察周围的变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对于生活中可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的收获
事实证明:经常写作文会使一个人勤于动脑,感情丰富,思想活跃,促进认识事物能力的提高。生活中,孩子们会遇到许多人和事,要求他们写下来,喜欢的、好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赞扬它;憎恶的、坏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批评它。久而久之,便会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一个衡量好坏、美丑、善恶的标准,使其用这种标准衡量生活,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辨别力,丰富了感情,对于优美和高尚的人和事敢于赞颂,对于肮脏和丑恶的人和事敢于鞭挞,提高了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勇于负责,培养了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已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进入新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我常常想: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能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呢?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时“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那么能否将二者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只有靠学生内在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小学生作文源于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人或事。小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无需太多的加工润色,更无需这样或那样的删改,这就是在他眼中的事情的本来面目。从他们的作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具体看法。由此我想到把作文教学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是可以起到教、育两不误的作用的。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的实践。
这一实践的宗旨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教、育共长。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小学生学习写作文,主要以生活为基础。写作文的过程既是培养、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丰富学生情感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内在动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记录。因此,抓住这一切入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把对整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个别学生的心理教育相结合。
在实施过程中,我注意抓住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利用作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力求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如在一次家长会中,有些家长反映学生受不了委屈,因为一点小事便弄得大哭小闹不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于是我布置了作文《当我受了委屈的时候》。在作文中,有的孩子写道:“当我受委屈的时候,我会非常生气,有时候我会哭,有时候会静静的坐着不理睬他们,自已做自己的事,有时,我会打架,有时会骂人,还有时会摔东西。”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的处理方式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还有的孩子写道:“会和好朋友说一说,让她们说谁的对,如果是我的错,我会向那个人说声对不起,让她原谅我,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很显然这样的作法具有很强的理智性,且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师就不能一味的按原有的方式进行批改了,而是需要加进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如我给第一例学生的评语是:“你和我受委屈时的反映很像,而且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充分的发泄一下,但这很不好,是吗?我常想,其实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或解释,或走开,或不去想,都可以,对吗?”类似的评语,可以指导学生的行为,使他们知道再发生类似的情况时,怎样可以做得更好些。在《我要做个好学生》这篇作文中,有学生这样写道:“小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在我们班里差不多,我真想超过学习成绩一直比我好的同学,我就每天都刻苦努力学习,终于超过了比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我认为学习要放在第一位,我要做一个好学生。”她是这样写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这篇作文也使我找到了她为什么一直对班里的事情漠不关心的原因。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你说的非常不错,其实,我觉得你不仅要认真学习,更应投入到集体当中,这样你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有更多的快乐!此后我有意识的在班级生活中安排一些公益性的事让她做,逐渐改变了她狭隘的学习观。还有一名学生的作文更令人吃惊:“做一名好学生,不但要学习好,更要在老师和同学以及别的领导眼里留一个好印象。”我一直对这名学生的印象不错,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孩子的内心竟有着如此”成人化”的想法。于是我在评语中语重心肠的写道:“做一名好学生的标准很多,其实最终一点就是你的健康成长,你明白吗?”
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有效的发现、纠正了一些学生的观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学习写作文和提高认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高年级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字和词汇,视野逐渐扩大,能主动地观察周围的变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对于生活中可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的收获
事实证明:经常写作文会使一个人勤于动脑,感情丰富,思想活跃,促进认识事物能力的提高。生活中,孩子们会遇到许多人和事,要求他们写下来,喜欢的、好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赞扬它;憎恶的、坏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批评它。久而久之,便会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一个衡量好坏、美丑、善恶的标准,使其用这种标准衡量生活,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辨别力,丰富了感情,对于优美和高尚的人和事敢于赞颂,对于肮脏和丑恶的人和事敢于鞭挞,提高了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勇于负责,培养了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已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