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诗句:扫花游·秋声

  扫花游·秋声

  朝代:宋代

  作者:王沂孙

  原文: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鉴赏

  欧阳修在《秋声赋》云“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发端三句即由此化来。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写秋风乍起,秋声随作的声势。古代用五音和方位配春夏秋冬四时,商声主西方属秋,秋风故云商飙。概括了欧阳修洋洋洒洒几十字所作的描写。“乍发、渐、初闻、还住”一系列支作,将秋声散在的听觉形象写得起伏宛然、张弛有致,将秋风秋声写得姿态卓立、声势宛然。“顿惊倦旅”,写词人闻秋声感羁旅之苦,词人的境遇较为凄惨。“顿惊”与“乍发”呼应,将秋声与情怀拍合一处。笔势转折。秋声是人惊起时所闻,倦旅之怀是闻秋声所发。咏秋声意在于其情,故意境顿深。“惊”字承前之秋声,熔铸行旅之梦被打断的缘起与惊醒后的神态;启后之倦旅,它又是对秋声触目惊心的心态。“背青灯吊影”,写词人身受漂泊不定、孤寂不堪的羁旅之苦,和一种凄凉的心境:形单影只,独影孤灯,本已情伤。灯影的幽冷摇曳动荡不定,秋声相和。使人倦旅之心顿生,只好借赋咏,抒发心中愁绪。

  下面由心情又转写秋声。“断续无凭”这里则写有意追寻秋声。“试立荒庭听取。”一句以“听取”的方式追寻时断时续终于悄然无息的秋声,通过客舍到荒庭的转换,为从听觉转至视觉作了巧妙而又自然的过渡。以下秋声已住,无处追寻,仿佛秋声留下的足迹。“无凭”是感觉,“但有”是视觉,树叶落后更觉峥嵘。在秋声中徒增冷寂和凋零。此段写法独到,即见无处寻声,却有迹可见的水尽云生,在凝重质实中见出清刚流转。

  上片秋声是所闻、所感、所见。“迢递归梦阻”是上片“顿惊倦旅”的进一步铺陈。“归梦”为秋声所断,在“倦旅”中,思乡之情段段。“归梦阻”之“阻”,一表归梦为秋声所断,二表时间渺渺,空间遥遥,梦醒后也有家难归。有家不能归,是为不幸,归梦都难成,又何幸焉。客居的孤寂中闻秋声且见落叶飘零之形色,愈益感发他老病交加的凄楚,比之倦旅之情,悲苦过之矣。“阻”所隐含的秋声惊梦,“老耳难禁”暗示的凄楚秋声,均处处遥遥切合题旨,含蓄而曲折,想象较为丰裕自如。

  既然归期遥遥,就只有异乡的秋夜遥想故乡,自我慰藉,词人在秋声中展开对故乡的想象:孤雁唳鸣,寒蛩哀吟,雨打芭蕉,透露出凄惶孤寂的意味。比之异乡所闻秋声,愁苦交织,令人肠断心碎。思乡或归家能解脱愁怀,岂料客居愁,归家更愁。“避无处”,这愁又是与秋声相感发的,秋声无处不在,此愁也无有已时,这是秋声所感发的愁怀的第三层曲折。将秋声与愁怀推至悲苦不堪的极致,笔致极为拙重含蓄。“这闲愁,夜深尤苦”,愁而曰“闲”,是以轻淡之笔写郁结之情。绾合种种愁思一处,在夜深人静、无可诉说的背景之中,显得格外“尤苦”。

  这首词有很新颖之处,无论在咏物赋情,还是在布局构思上。在词中表达了一种倦旅思归、欲归不能、老病缠身的难言之痛、亡国之恨和身世之悲。

  扫花游·秋声

  朝代:宋代

  作者:王沂孙

  原文: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鉴赏

  欧阳修在《秋声赋》云“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发端三句即由此化来。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写秋风乍起,秋声随作的声势。古代用五音和方位配春夏秋冬四时,商声主西方属秋,秋风故云商飙。概括了欧阳修洋洋洒洒几十字所作的描写。“乍发、渐、初闻、还住”一系列支作,将秋声散在的听觉形象写得起伏宛然、张弛有致,将秋风秋声写得姿态卓立、声势宛然。“顿惊倦旅”,写词人闻秋声感羁旅之苦,词人的境遇较为凄惨。“顿惊”与“乍发”呼应,将秋声与情怀拍合一处。笔势转折。秋声是人惊起时所闻,倦旅之怀是闻秋声所发。咏秋声意在于其情,故意境顿深。“惊”字承前之秋声,熔铸行旅之梦被打断的缘起与惊醒后的神态;启后之倦旅,它又是对秋声触目惊心的心态。“背青灯吊影”,写词人身受漂泊不定、孤寂不堪的羁旅之苦,和一种凄凉的心境:形单影只,独影孤灯,本已情伤。灯影的幽冷摇曳动荡不定,秋声相和。使人倦旅之心顿生,只好借赋咏,抒发心中愁绪。

  下面由心情又转写秋声。“断续无凭”这里则写有意追寻秋声。“试立荒庭听取。”一句以“听取”的方式追寻时断时续终于悄然无息的秋声,通过客舍到荒庭的转换,为从听觉转至视觉作了巧妙而又自然的过渡。以下秋声已住,无处追寻,仿佛秋声留下的足迹。“无凭”是感觉,“但有”是视觉,树叶落后更觉峥嵘。在秋声中徒增冷寂和凋零。此段写法独到,即见无处寻声,却有迹可见的水尽云生,在凝重质实中见出清刚流转。

  上片秋声是所闻、所感、所见。“迢递归梦阻”是上片“顿惊倦旅”的进一步铺陈。“归梦”为秋声所断,在“倦旅”中,思乡之情段段。“归梦阻”之“阻”,一表归梦为秋声所断,二表时间渺渺,空间遥遥,梦醒后也有家难归。有家不能归,是为不幸,归梦都难成,又何幸焉。客居的孤寂中闻秋声且见落叶飘零之形色,愈益感发他老病交加的凄楚,比之倦旅之情,悲苦过之矣。“阻”所隐含的秋声惊梦,“老耳难禁”暗示的凄楚秋声,均处处遥遥切合题旨,含蓄而曲折,想象较为丰裕自如。

  既然归期遥遥,就只有异乡的秋夜遥想故乡,自我慰藉,词人在秋声中展开对故乡的想象:孤雁唳鸣,寒蛩哀吟,雨打芭蕉,透露出凄惶孤寂的意味。比之异乡所闻秋声,愁苦交织,令人肠断心碎。思乡或归家能解脱愁怀,岂料客居愁,归家更愁。“避无处”,这愁又是与秋声相感发的,秋声无处不在,此愁也无有已时,这是秋声所感发的愁怀的第三层曲折。将秋声与愁怀推至悲苦不堪的极致,笔致极为拙重含蓄。“这闲愁,夜深尤苦”,愁而曰“闲”,是以轻淡之笔写郁结之情。绾合种种愁思一处,在夜深人静、无可诉说的背景之中,显得格外“尤苦”。

  这首词有很新颖之处,无论在咏物赋情,还是在布局构思上。在词中表达了一种倦旅思归、欲归不能、老病缠身的难言之痛、亡国之恨和身世之悲。


相关文章

  • 秋天的诗句:关于秋天的诗句全首
  •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出自宋末诗人张炎的<清平乐>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此词见于<山中白云词>卷四.原是张炎赠给他的 ...查看


  • 秋天的诗句:声声慢·秋声
  • 声声慢·秋声 朝代:宋代 作者:蒋捷 原文: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 ...查看


  • 秋天的诗句:秋声
  • <秋声>原文 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快鹰下韝爪觜健,壮士抚剑精神生. 我亦奋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兴,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 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 <秋声&g ...查看


  • 秋天的诗句: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 出自宋末诗人张炎的<清平乐>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赏析 此词见于<山中白云词>卷四.原是张炎赠给他的学生陆行直(又称陆辅之) ...查看


  • 秋天的诗句: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 ...查看


  • 秋天的诗句:秋天诗句赏析
  •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出自盛唐诗人李颀的<望秦川>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这首诗,是李颀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写的.诗由"望" ...查看


  • 秋天的诗句: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 ...查看


  • 秋天的诗句:清平乐·候蛩凄断
  • <清平乐·候蛩凄断>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清平乐·候蛩凄断>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清平乐·候蛩凄断>原文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 ...查看


  • 秋事诗人彻底知:那些与秋天有关的诗句
  • 叶落,知秋.炎炎夏日还未走远,秋天就已经悄悄地来了.多愁善感的诗人们,总能被这浪漫的秋季唤起他们浓浓的情思,或是离别的感伤,或是思念的忧愁,抑或是人生的感悟.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一叶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