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手抄报:重阳登高的由来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两九相叠,故名“重阳”,又名“重九”。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 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时,正是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风霜高洁之际,宜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在我国,早在战国时代就形成此节。到汉代,逐渐盛行。《西京杂记》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死后,她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逐出宫,嫁给平民为妻。一次她谈起每年九月九日,在皇宫中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事情。《续齐谐纪》则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唐代则正式由朝廷批准民间以中和、上巳、重阳为节令。明代皇宫初一吃花糕,九月重阳,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此风一直流传到近世。每到这一天,人们出游登高,赏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时至今日,一些地区仍保存着这种风俗。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汉代此俗当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

  到了魏晋时代,登高的日期已专定在九月九日。《荆楚岁时记》说,九月九日,士农工商各行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千金月令》也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菊以畅秋志。”东晋诗人谢灵运为了登高的方便,还自制了一种前后装有铁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人称“谢公屐”。在唐代,一些著名诗人都以诗篇记载了重阳节的活动。如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说;“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杜甫《九日》诗中也写道:“去年登高 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等等。在宋代,登高之风依然风行。《东京梦华录》载:“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在南宋,据《武林旧事》载,宫廷于八日作重阳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清代,皇宫御花园内设有供皇帝重阳登高的假山。在民间,早期以登阜城门外五塔寺和左安门内法藏寺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蓟门烟树(德外土城)、八大处等为多。据《燕京岁时记》载:凡登高,必 “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两九相叠,故名“重阳”,又名“重九”。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 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时,正是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风霜高洁之际,宜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在我国,早在战国时代就形成此节。到汉代,逐渐盛行。《西京杂记》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死后,她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逐出宫,嫁给平民为妻。一次她谈起每年九月九日,在皇宫中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事情。《续齐谐纪》则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唐代则正式由朝廷批准民间以中和、上巳、重阳为节令。明代皇宫初一吃花糕,九月重阳,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此风一直流传到近世。每到这一天,人们出游登高,赏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时至今日,一些地区仍保存着这种风俗。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汉代此俗当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

  到了魏晋时代,登高的日期已专定在九月九日。《荆楚岁时记》说,九月九日,士农工商各行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千金月令》也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菊以畅秋志。”东晋诗人谢灵运为了登高的方便,还自制了一种前后装有铁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人称“谢公屐”。在唐代,一些著名诗人都以诗篇记载了重阳节的活动。如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说;“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杜甫《九日》诗中也写道:“去年登高 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等等。在宋代,登高之风依然风行。《东京梦华录》载:“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在南宋,据《武林旧事》载,宫廷于八日作重阳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清代,皇宫御花园内设有供皇帝重阳登高的假山。在民间,早期以登阜城门外五塔寺和左安门内法藏寺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蓟门烟树(德外土城)、八大处等为多。据《燕京岁时记》载:凡登高,必 “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


相关文章

  •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的由来
  •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来历可追溯到战国时代,"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 ...查看


  • 重阳节祝福语: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 重阳怎么乐呵,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天我自个儿花钱,发条信息陪你唠嗑,送你一点秋波:祝你重阳快乐! 重阳夜,九月九,备美酒,会老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唯一的遗憾是你在远方没有回来,在这怀恋之夜我想对你说 ...查看


  •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资料集锦
  •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农历九月九日.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 ...查看


  • 重阳节手抄报:关于重阳节资料大全
  • On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Sourcebook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农历九月九日.习俗有登 ...查看


  •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菊花酒的由来
  • 重阳佳节,我国人民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溥杰先生曾为菊花白酒赋诗:"媲莲花白,蹬邻竹叶青.菊英夸寿世,药估庆延龄.醇肇新风味,方传旧禁廷.长征携作伴,跃进莫 ...查看


  •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赵敏 一.设计背景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查看


  •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糕的文化寓意
  • 重阳糕,也叫花糕或重阳花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糕点;顾名思义,乃夏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节物.此糕的制作方式和食用习俗,因地而异,关于它的源起和民俗文化的寓意,也有多种说法. 一般认为重阳糕源起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 ...查看


  • 重阳节手抄报:九九重阳节佳作
  • 九日言怀 唐·令狐楚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 ...查看


  •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诗词
  • 1.重阳席上赋白菊 作者: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2.重阳日陪韦卿宴 作者:朱湾 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 清规陈侯事,雅兴谢公题. 入座青峰近,当轩远树齐. 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3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