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歌:蓟中作

  《蓟中作》原文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蓟中作》鉴赏

  诗一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三、四句,则写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开始四句叙事写景,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境界阔大,人物虽尚未出场,但通过“策马”“长驱”的壮烈之举,落日黄云的苍茫之色,特别是“落日何萧条”句中的“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这两句既是由前面的叙事写景到下文议论抒情的转折,又是具体揭示前文“边城何萧条”的原因: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同时也暗示对安禄山以“边功市宠”,引起战端。据《通鉴·玄宗天宝四载》记载: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逼得“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可见天宝时期东北边境的“边患”,主要是安禄山进行不义战争造成的。尽管当时安禄山手握三镇雄兵,是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的显赫人物,而高适“栖迟一尉”,人微言轻,对此倒行逆施却已难捺愤怒,因此感情的激流勇掀波澜,以一强烈的反诘:“岂无安边书?”对统治者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高度自信心。

  史言高适“喜言王霸大略”,“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对给国家、人民带来苦难的不义战争,高适坚决反对。但现实却是贤者沉沦,奸邪得志。“诸将已承恩”一句回答,包含着诗人多少深沉的愤慨!这一起一伏之中,诗人的感情又由激越转向沉痛。这样自然引出末尾两句,“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此二句含蕴的情感十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不过,第二句的“闭门”之说,是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反语,其实高适对现实是十分关注的,对政治是极为热中的。正如钟惺所评:“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归咎于君;‘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成恩’,归咎于臣。”“‘已承恩’三字偷惰欺蔽二意俱在其中,可为边事之戒。”。

  《蓟中作》作者简介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蓟中作》原文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蓟中作》鉴赏

  诗一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三、四句,则写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开始四句叙事写景,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境界阔大,人物虽尚未出场,但通过“策马”“长驱”的壮烈之举,落日黄云的苍茫之色,特别是“落日何萧条”句中的“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这两句既是由前面的叙事写景到下文议论抒情的转折,又是具体揭示前文“边城何萧条”的原因: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同时也暗示对安禄山以“边功市宠”,引起战端。据《通鉴·玄宗天宝四载》记载: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逼得“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可见天宝时期东北边境的“边患”,主要是安禄山进行不义战争造成的。尽管当时安禄山手握三镇雄兵,是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的显赫人物,而高适“栖迟一尉”,人微言轻,对此倒行逆施却已难捺愤怒,因此感情的激流勇掀波澜,以一强烈的反诘:“岂无安边书?”对统治者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高度自信心。

  史言高适“喜言王霸大略”,“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对给国家、人民带来苦难的不义战争,高适坚决反对。但现实却是贤者沉沦,奸邪得志。“诸将已承恩”一句回答,包含着诗人多少深沉的愤慨!这一起一伏之中,诗人的感情又由激越转向沉痛。这样自然引出末尾两句,“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此二句含蕴的情感十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不过,第二句的“闭门”之说,是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反语,其实高适对现实是十分关注的,对政治是极为热中的。正如钟惺所评:“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归咎于君;‘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成恩’,归咎于臣。”“‘已承恩’三字偷惰欺蔽二意俱在其中,可为边事之戒。”。

  《蓟中作》作者简介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相关文章

  • 对杜甫和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对比研究
  • 摘要:杜甫和陆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虽然他们生活的朝代不同,但是他们无论是从诗歌的类型还是个人的性格特征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我们通过对他们二人爱国主义诗歌的比较,能够对其诗歌特色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开辟崭新的途 ...查看


  • 2013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活动方案及总结
  • 吟诵诗词 走进经典 --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安排 为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学校决定举办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普通话的口语表达能力,享受阅读的 ...查看


  • 论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
  • 论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 字数:6375 目 录 一.闻一多诗歌爱国主义精神的来源: 1.中国的旧式教育和西式教育影响了他的思想: 2.闻一多所处时代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爱国主义精神在其诗歌作品中的体现: 1.早期诗歌作 ...查看


  • 闻一多诗歌论文爱国主义论文:谈闻一多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 闻一多论文:谈闻一多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摘要]闻一多不仅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和英勇无畏的斗士.本文通过对闻一多诗歌的解读,谈谈其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关键词]闻一多 诗歌 爱国主义思想 闻一多(1899-1946), ...查看


  • "诗圣"杜甫的爱国忧民情怀
  • 浅谈"诗圣"杜甫的爱国忧民情怀 [摘要] 在唐代诗坛上,杜甫和李白双峰并峙,人们称杜甫为"诗圣".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透过他的诗作,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真挚的爱国忧民情怀.他 ...查看


  • 浅谈"诗圣"杜甫的爱国忧民情怀
  • [摘要] 在唐代诗坛上,杜甫和李白双峰并峙,人们称杜甫为"诗圣".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透过他的诗作,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真挚的爱国忧民情怀.他的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还原.在其跌宕起伏的人生中, ...查看


  • 爱国诗歌诵读比赛活动方案123456
  • 2015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吟诵诗词 走进经典 --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安排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学校决定举办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 ...查看


  • 9.古诗四首
  • 九课 古诗四首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 ...查看


  • [黄河颂]教学设计
  • <黄河颂> 一.教学内容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以爱国为主题,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 ...查看


  • [黄河颂]说课稿
  • <黄河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体裁不同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母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