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任务措施时,提出了: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这就要求我们要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来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具备胜任工作的职业能力。根据企业一般账务核算中心工作任务和《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特点,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会计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会计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具备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激发学生对会计职业的浓厚兴趣,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基于会计工作流程,以日常会计核算流程为驱动,以会计岗位胜任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与企业进行深入交流,明确企业
需求,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 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的理念,将会计基本原理分解、重组,建立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重构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使会计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结合。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表1 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五、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通过项目学习和实训练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能设置账簿、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核对会计账簿、结清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完成相关岗位工作任务。
1.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能理解会计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能了解会计核算原则; (3)能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 (4)能理解复式记账原理; (5)能掌握借贷记账法;
(6)能掌握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7)能掌握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对账与结账; (8)能理解财产清查;
(9)能掌握简单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 (10)能熟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2.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会初始建账;
(2)会正确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
(3)会根据账务处理程序熟练登记明细账、日记账和总账; (4)会完成期末对账、结账;
(5)会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6)会辅助完成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规程的建立与实施。 3. 素质目标
(1)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2)具有谨慎的工作态度;
(3)具有诚信的职业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六、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按会计工作流程设计,将基础会计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技能中,分项目组织教学。首先进行会计认知的引导,使学生对会计工作及会计职业有初步认识;然后进行会计基本理论的讲授,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其次按照建账、填制审核会计凭证、记账、对账、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日常会计工作流程进行讲授,将会计知识、技能融入工作案例,使学生在工作情景中学习会计的基本技能;最后介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工作进行统一规范。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建议任课教师集中安排学期末最后两周进行实训教学,要求学生在老师的辅助下独立完成一套微型企业的会计核算。
本课程按照“项目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组织教学活动,分9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真实企业案例为载体,以实践能力为核心,导入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会计的基本技能。本课程建议为90课时,其中实践教学12课时。
表2 项目或学习情境设计
注:课内实训在上述课时中穿插完成。
表3 实训项目设计
注:任课老师可以安排最后两周完成实训项目;若教学时间紧张,可将实训项目穿插在学习情境中完成。
七、课程实施条件
1. 教师基本要求
专任教师:具有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背景,具备会计课程教学经验和会计工作经验,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担任主讲教师。
兼职教师:具有多年财务会计工作经历、中级会计师以上职称、熟悉全盘会计工作。
2. 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求: 具备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有会计实训室。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有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
3.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自编教材或十二五规划教材等;
参考资料:《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
网络资源建设:精品课程网站;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等;
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训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八、其它说明
《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任务措施时,提出了: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这就要求我们要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来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具备胜任工作的职业能力。根据企业一般账务核算中心工作任务和《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特点,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会计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会计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具备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激发学生对会计职业的浓厚兴趣,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基于会计工作流程,以日常会计核算流程为驱动,以会计岗位胜任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与企业进行深入交流,明确企业
需求,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 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的理念,将会计基本原理分解、重组,建立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重构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使会计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结合。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表1 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五、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通过项目学习和实训练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能设置账簿、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核对会计账簿、结清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完成相关岗位工作任务。
1.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能理解会计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能了解会计核算原则; (3)能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 (4)能理解复式记账原理; (5)能掌握借贷记账法;
(6)能掌握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7)能掌握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对账与结账; (8)能理解财产清查;
(9)能掌握简单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 (10)能熟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2.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会初始建账;
(2)会正确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
(3)会根据账务处理程序熟练登记明细账、日记账和总账; (4)会完成期末对账、结账;
(5)会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6)会辅助完成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规程的建立与实施。 3. 素质目标
(1)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2)具有谨慎的工作态度;
(3)具有诚信的职业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六、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按会计工作流程设计,将基础会计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技能中,分项目组织教学。首先进行会计认知的引导,使学生对会计工作及会计职业有初步认识;然后进行会计基本理论的讲授,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其次按照建账、填制审核会计凭证、记账、对账、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日常会计工作流程进行讲授,将会计知识、技能融入工作案例,使学生在工作情景中学习会计的基本技能;最后介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工作进行统一规范。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建议任课教师集中安排学期末最后两周进行实训教学,要求学生在老师的辅助下独立完成一套微型企业的会计核算。
本课程按照“项目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组织教学活动,分9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真实企业案例为载体,以实践能力为核心,导入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会计的基本技能。本课程建议为90课时,其中实践教学12课时。
表2 项目或学习情境设计
注:课内实训在上述课时中穿插完成。
表3 实训项目设计
注:任课老师可以安排最后两周完成实训项目;若教学时间紧张,可将实训项目穿插在学习情境中完成。
七、课程实施条件
1. 教师基本要求
专任教师:具有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背景,具备会计课程教学经验和会计工作经验,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担任主讲教师。
兼职教师:具有多年财务会计工作经历、中级会计师以上职称、熟悉全盘会计工作。
2. 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求: 具备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有会计实训室。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有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
3.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自编教材或十二五规划教材等;
参考资料:《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
网络资源建设:精品课程网站;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等;
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训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八、其它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