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传统文化与师德新论]讲座心得体会

2016《传统文化与师德新论》讲座心得体会

9

《传统文化与师德新论》讲座心得体会

2016年12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十二五”第一批骨干教师培训。并聆听了由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书记、副馆长马晓雄老师关于《传统文化与师德新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佛更要金装》的专题报告。深受启发,受益匪浅。马晓雄老师以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及深刻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很多指导、引领和启发,使我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马老师从当前传统文化现象谈起。并从以下切入点进行详尽分析:1.认识现代教育之特点是开放而非封闭的。因此务必要实现从培养劳动者、建设者到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转身;2.鼓励教师自由发展、自我提升,倡导依靠岗位实现个人价值和利益最大化;3.尊重、关爱教师而非强化约束和控制。4.帮助教师享受职业乐趣而非增加职业和心理压力。5.帮助教师塑造“师道尊严”而非销蚀和诋毁“师道尊严”。6.帮助教师实现家庭文化的传承和提升。

马老师的报告中,着重强调的六个方面的问题,目的是要求教师要认真把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要认清人的发展关键,在教育实践中,应当努力使“个性化教育”要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并通过学生教育之成功重塑“自身师德建设与师道尊严”。马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同身受。现从下列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从传统文化中认清当前教育的弊端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教育在培养模式上采用小班化,个别化教育,并在教育中注重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培养。例如孔子在教育两个不同学生时针对同一问题给出的不同答案,不仅说明个性培养之重要,更强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而在反思现行教育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高分低能”,作文千##第1篇律,缺乏创造性。他们甚至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规格统一的产品,缺乏自己独特的个性。究其原因,是工业化大生产的模式被引进到教育中,学校成了“智慧的工场”,而学生则成了批量生产、规格统一的标准件,教师则成了机械操作的教书匠。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与我们长期“以知识和分数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高考指挥棒”有直接关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过分重视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创造精神的培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上课老师讲知识,下课学生背知识,考试考知识。我国现在通行的“排名次”方法正是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异的表现。其实,大量现实现象表明,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差学生”。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不一样,有的学生成绩不好,但是他努力了,也确实进步了,或者是他在其他方面有了发展,这样的学生应该算好学生(虽然他对老师本人的教学评价确实没有好处)。我们只能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全面完美(根本不可能)。

因此,作为教师,务必应当成为教育智者,教育的行家里手。切不可在教育中出现“病人不吃药,非病者反就医”之乱象。我们应当在教育中着力培养学生个性与创造性。

二、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师道自悟与师道尊严”

马老师在报告中指出:当前的教育一方面正在被人们政治化、另一方面只重规范教师行为而不重教师发展。教师节来临,整个社会好像突然发现,自己还都是老师教过的学生,鲜花、掌声、恭维,扑面而来,叫我们这些教书匠们受宠若惊。不过,9月8日《中国青年报》一则报道,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出教师们的真实想法。这则新闻的标题是:《教师节,老师们更希望社会以维护师道尊严作为节日礼物》。这种节日效应正是一种政治主义。在人们心中,教师应当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完神”。为了让教师成为“完神”,

诸如“名角可以收钱,名师不可提薪”之思潮随之而来。这一现象不但违背了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律,而且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样是劳动,同样是职业,为什么出现截然不同的要求?

所以,相对于提高教师待遇,如何维护教师的尊严可能更为教育从业人员所看重。毕竟,这是一份特殊的职业,教师并非如推销洋葱、白菜一样是知识销售员,“教书”、“育人”在某种程度上是教育无法短缺的两个车轮,而对于教师如我,也许“育人”常常比“教书”更为重要。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位大学教授与一位成绩优秀的毕业生聊天,谈到大学四年的教育,她说,所学知识已经全忘,所受教育感觉最重要在于世界观和理解问题的方法。对这个学生的说法,这位教授深以为然,他不由感叹:一个没有尊严的老师,如何谈得上“育人”二字呢?

那么,师道尊严从何而来,如何保障?相对寄希望于提高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以及立法保证老师可以批评学生,有人认为是:“身为教师,不可忘记师道尊严更为重要的一面——师道自尊。师道自尊是师道尊严的基础,因为,没有这个自尊,即便老师的待遇比公务员还高,整天生活在社会艳羡的目光之中,是否真有师道尊严,依然要打上一个问号”。

当然,保证师道自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做了17年老师,常有感觉师道尊严全无的时候。但这些时候,既非面对学生,也非面对家长,却是面对庞大的教育行政体系,以及他们制定的明显荒谬的游戏规则:从学科教学评估到职称评定,从课题教学规范到要求教师积极申报具有官方色彩的课题,从用金钱多少钱衡量论文质量高低以及没有时间空间保障的形式主义教研„„每每遇到此类情况,我感受到自己作为教师,只能随波逐流的无力,我觉得这才是教师尊严的最严重缺失。

所以,今天建设师道尊严,要以师道自尊为基础。正如有专家所说:而师道自尊,则应建立在保持心灵自由的个体人格基础上,建立在对于人类普世伦理价值的坚持之上,建立在对真理的坚守上,建立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上。其实所有这些,不过是些常识性的东西。比如,不作假,不说谎,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寻找真理,真诚思考,善待他人。其实教育行内人心里恐怕都清楚,若做不到这些,既无师道自尊,更无法奢望师道尊严。

三、教师应该注重自身师德建设与师道塑造

1.我们必须承认个性与差异性的存在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发展都是存在差异的。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只有在承认个性并注重培养个性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这种差异。同一个班的学生中,学业成绩参差不齐,这是必然的。差异性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结果。

2.不要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

当前,有的教师为了个人利益,歧视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单一地用分数衡量,把学生能否考好分数作为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像拟GDp一样抓升学率。让高智商学生重复做低层次的试题。等等。不仅扼杀了学生发展创新,浪费学生宝贵时间,更是将师德建设与师道塑造消磨得荡然无存。

3.教师应当清楚认识:教育的核心是爱而不是分数;教育不是填塞,而是激活;教育不是出产品,而是出人品;教育不是产业,不能作政绩。

总之,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让我在今后我工作中,对自身师德建设与师道塑造,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就算身边“众人”皆醉,我也应该清楚明白地认识并把握教育之根本,同时应当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唤醒为分数和眼前利益所醉之“众人”,还学生一个真正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自我。

9

2016《传统文化与师德新论》讲座心得体会

9

《传统文化与师德新论》讲座心得体会

2016年12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十二五”第一批骨干教师培训。并聆听了由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书记、副馆长马晓雄老师关于《传统文化与师德新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佛更要金装》的专题报告。深受启发,受益匪浅。马晓雄老师以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及深刻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很多指导、引领和启发,使我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马老师从当前传统文化现象谈起。并从以下切入点进行详尽分析:1.认识现代教育之特点是开放而非封闭的。因此务必要实现从培养劳动者、建设者到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转身;2.鼓励教师自由发展、自我提升,倡导依靠岗位实现个人价值和利益最大化;3.尊重、关爱教师而非强化约束和控制。4.帮助教师享受职业乐趣而非增加职业和心理压力。5.帮助教师塑造“师道尊严”而非销蚀和诋毁“师道尊严”。6.帮助教师实现家庭文化的传承和提升。

马老师的报告中,着重强调的六个方面的问题,目的是要求教师要认真把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要认清人的发展关键,在教育实践中,应当努力使“个性化教育”要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并通过学生教育之成功重塑“自身师德建设与师道尊严”。马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同身受。现从下列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从传统文化中认清当前教育的弊端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教育在培养模式上采用小班化,个别化教育,并在教育中注重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培养。例如孔子在教育两个不同学生时针对同一问题给出的不同答案,不仅说明个性培养之重要,更强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而在反思现行教育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高分低能”,作文千##第1篇律,缺乏创造性。他们甚至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规格统一的产品,缺乏自己独特的个性。究其原因,是工业化大生产的模式被引进到教育中,学校成了“智慧的工场”,而学生则成了批量生产、规格统一的标准件,教师则成了机械操作的教书匠。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与我们长期“以知识和分数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高考指挥棒”有直接关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过分重视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创造精神的培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上课老师讲知识,下课学生背知识,考试考知识。我国现在通行的“排名次”方法正是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异的表现。其实,大量现实现象表明,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差学生”。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不一样,有的学生成绩不好,但是他努力了,也确实进步了,或者是他在其他方面有了发展,这样的学生应该算好学生(虽然他对老师本人的教学评价确实没有好处)。我们只能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全面完美(根本不可能)。

因此,作为教师,务必应当成为教育智者,教育的行家里手。切不可在教育中出现“病人不吃药,非病者反就医”之乱象。我们应当在教育中着力培养学生个性与创造性。

二、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师道自悟与师道尊严”

马老师在报告中指出:当前的教育一方面正在被人们政治化、另一方面只重规范教师行为而不重教师发展。教师节来临,整个社会好像突然发现,自己还都是老师教过的学生,鲜花、掌声、恭维,扑面而来,叫我们这些教书匠们受宠若惊。不过,9月8日《中国青年报》一则报道,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出教师们的真实想法。这则新闻的标题是:《教师节,老师们更希望社会以维护师道尊严作为节日礼物》。这种节日效应正是一种政治主义。在人们心中,教师应当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完神”。为了让教师成为“完神”,

诸如“名角可以收钱,名师不可提薪”之思潮随之而来。这一现象不但违背了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律,而且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样是劳动,同样是职业,为什么出现截然不同的要求?

所以,相对于提高教师待遇,如何维护教师的尊严可能更为教育从业人员所看重。毕竟,这是一份特殊的职业,教师并非如推销洋葱、白菜一样是知识销售员,“教书”、“育人”在某种程度上是教育无法短缺的两个车轮,而对于教师如我,也许“育人”常常比“教书”更为重要。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位大学教授与一位成绩优秀的毕业生聊天,谈到大学四年的教育,她说,所学知识已经全忘,所受教育感觉最重要在于世界观和理解问题的方法。对这个学生的说法,这位教授深以为然,他不由感叹:一个没有尊严的老师,如何谈得上“育人”二字呢?

那么,师道尊严从何而来,如何保障?相对寄希望于提高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以及立法保证老师可以批评学生,有人认为是:“身为教师,不可忘记师道尊严更为重要的一面——师道自尊。师道自尊是师道尊严的基础,因为,没有这个自尊,即便老师的待遇比公务员还高,整天生活在社会艳羡的目光之中,是否真有师道尊严,依然要打上一个问号”。

当然,保证师道自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做了17年老师,常有感觉师道尊严全无的时候。但这些时候,既非面对学生,也非面对家长,却是面对庞大的教育行政体系,以及他们制定的明显荒谬的游戏规则:从学科教学评估到职称评定,从课题教学规范到要求教师积极申报具有官方色彩的课题,从用金钱多少钱衡量论文质量高低以及没有时间空间保障的形式主义教研„„每每遇到此类情况,我感受到自己作为教师,只能随波逐流的无力,我觉得这才是教师尊严的最严重缺失。

所以,今天建设师道尊严,要以师道自尊为基础。正如有专家所说:而师道自尊,则应建立在保持心灵自由的个体人格基础上,建立在对于人类普世伦理价值的坚持之上,建立在对真理的坚守上,建立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上。其实所有这些,不过是些常识性的东西。比如,不作假,不说谎,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寻找真理,真诚思考,善待他人。其实教育行内人心里恐怕都清楚,若做不到这些,既无师道自尊,更无法奢望师道尊严。

三、教师应该注重自身师德建设与师道塑造

1.我们必须承认个性与差异性的存在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发展都是存在差异的。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只有在承认个性并注重培养个性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这种差异。同一个班的学生中,学业成绩参差不齐,这是必然的。差异性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结果。

2.不要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

当前,有的教师为了个人利益,歧视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单一地用分数衡量,把学生能否考好分数作为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像拟GDp一样抓升学率。让高智商学生重复做低层次的试题。等等。不仅扼杀了学生发展创新,浪费学生宝贵时间,更是将师德建设与师道塑造消磨得荡然无存。

3.教师应当清楚认识:教育的核心是爱而不是分数;教育不是填塞,而是激活;教育不是出产品,而是出人品;教育不是产业,不能作政绩。

总之,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让我在今后我工作中,对自身师德建设与师道塑造,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就算身边“众人”皆醉,我也应该清楚明白地认识并把握教育之根本,同时应当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唤醒为分数和眼前利益所醉之“众人”,还学生一个真正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自我。

9


相关文章

  • 2016年教师个人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 篇一:2015-2016年度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2015--2016学年度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为了进一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我特制定本学年度个人继续教育成长计划: 一.总体目标: "一德四新一心理& ...查看


  • 2016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 XX教师德育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在德育的目标.内容 ...查看


  • 2016师德师风方案
  • 2016-2017年度学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和要求,我校决定深入开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为使整个活动开展有章有序,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 ...查看


  • 2015--2016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 晓道小学2015--2016学年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的精神,按照岚皋县教体局的统一要求,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 ...查看


  • 荆爱华德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 德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界首市砖集中心校 荆爱华 2016年4月18日上午8点, 一年一度的芜湖师德培训拉开了序幕,在为期一周的培训期间,安师大的教授向我们讲授了创新精神及师德,创新精神及中小学生应对挫折心理辅导和班主任工作中的法律风险规避与 ...查看


  • 新教师培训方案
  • 惠安县东岭中心小学新教师成长培养方案 (2016-2017学年度) 2016年9月 一.指导思想 2016年秋季,对东岭辖区内14所小学而言,是真正到了一个充满期待.充满希望的发展拐点,因为有大量新鲜血液的注入:编内统招15名,编外县聘8名 ...查看


  • 2016年学校德育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 2016年学校德育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2016年学校德育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总结一:2016年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 ...查看


  • 回军小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16-2017
  • 回军小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2016--2017学年度)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纲要>,参照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拟定本年度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为 ...查看


  • 2016年影子校长研修报告
  • 2016年沪喀"影子校长培训" 研修报告 我有幸参加了期限为2016年3月20日- 6月-17日的90天2016年沪喀"影子培训"的研修学习.集体学习中聆听了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感受颇多,让我更进一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