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功名情结与浪子习性

第25卷第11期2009年11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GQIUTEACHERS

V01.25

COLLEGE

No.11

November.2009

柳永的功名情结与浪子习性

张今歌

(南阳师范学院《南都学坛》编辑部,河南南阳473061")

摘要:柳永放浪风流的生活态度与宋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格格不入,他寄意世俗的审美趣味更是与典正高雅的士大夫情调迥然相别,这使得他无论是人品还是词品都很难得到当时士大夫阶层的认同。然而表面放荡不羁的柳永,胸中跃动着的是一颗向往功名的心。无法割舍的功名情结和难以改变的浪子习性,构成了柳永充满矛盾的悲剧人生。

关键词:柳永;功名情结;浪子习性;悲剧人生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09)11—0048—04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词作家,也是北宋词坛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伟大词人。他的词,在当时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传播性。“凡有井

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

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但是

柳永的一生,却是充满了坎坷。科途不顺,仕宦卑微,心怀用世之志,而终生沉沦下潦。他一直都处在浓重的功名情结与放任自我的浪子习性的矛盾纠结之中。

一、浓重的功名情结

中国古代文人几乎群体性地具有浓重的功名情结,出身仕宦之家的柳永当然也不例外。他在早年所作的《劝学文》中称:“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表现出对通过“学”而致“公卿”的人生之路的热情向往,或者说,流露出积极的用世之志。

成长于一个具有深厚儒学传统的家庭环境中,柳永的心一直被一种根深蒂固的封建功名思想所束缚。初出茅庐时的自负,又使他对自己有着过高的估计,对统治阶级也有着过高的期望和热情。初试落第时,tl恃极高的柳永觉得是生活和他开了个玩笑。在三次落第之后,他在愤慨之下作了一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

收稿日期:2009—07一16

唱!”…‘脯’这首词,一方面显示出柳永对自我才情

的充分自信和高度张扬,另一方面,也是柳永的一种自我解嘲,在看似旷达的自我安慰中,表现出自己怀

才而不遇的无可奈何嵋J。同时,从“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不难看出,柳永落第后虽牢骚满腹,

但对科举还是抱有希望的。而一个“忍”字,又传达

出了他内心多少遗憾和不甘!

虽然如此,在柳永的内心深处,功名情结仍然着挥之不去。从26岁应考,到51岁考中进士,期间经过了漫漫的25年。在这25年中,他从未放弃过对功名的追求和任何一次可能出仕的机会,可见其用世之心的持之以恒。为了仕途的进取,他曾经写过许多干谒权贵和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如《望海潮》是干谒杭州地方官吏,歌咏太平盛世的;

《一寸金》是写给成都地方官吏的投献之作,极力称

赞蜀地地方官的文治武功;《永遇乐》是献给苏州太

守的,希望博得青睐,获取升迁;《送征衣》更是为宋

仁宗贺寿而作,称颂天帝格外赐福,使当今皇上得到

作者简介:张今歌(1984一),女,河南南阳人,助理编辑,主要从事文学、编辑学研究。

万方数据

第1l期

张今歌:柳永的功名情结与浪子习性

4.9

天、地、人三界神灵的保佑帮助,英明圣哲,超过了前代的君王。溢美之情,用世之心,可见一斑。

考中进士后,柳永虽不免“及第已老、游宦更迟”的感慨,却仍然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和干劲。一首《柳初新》:“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陌、相将游治。聚香尘,宝鞍骄马。”[1]‘肿’道出了柳永内心掩饰不住的狂喜。只可惜他的官运不济,只担任了一些小的官职,而且总是辗转各地。直到老年,阴能几许,这巧宦、不许多取”(《思归乐》)‘1]‘肼1),“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风流才子占词场,

真乃白衣卿相”(《西江月》)‘3]‘呦’的豪迈和洒脱,

留下了“游宦区区成何事”(《满江红》)¨](蝴’的疑

问与困惑,也留下了“利牵名惹逡巡过”(《看花

回》)…‘肌’的感伤和叹息。

二、放任自我的浪子习性

余秋雨在《西湖梦》中说:“社会污浊中也会隐

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难以容忍。”这句话的合理性“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无奈等等。中国文人山水,要么愤世嫉俗;而柳永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排“卿相”的,他希望能博取功名、施展抱负。北宋末万方数据

光。

柳永是一个玩世不恭,追求独立人格和个性自由的人,是一个放任性情,以俗艳之词闻名于世的风流才子。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到汴京游学。大都市的繁华,和他自身放荡不羁的性格,使他混迹于青楼舞馆。不可否认,柳永对歌舞酒色的迷恋受到了一定时代风尚的影响。作为一个封建文人,他脱不出时代的局限。因此,在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时候,烟花柳巷就成为了他温暖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柳永初步了解了歌妓们无奈而悲惨的生活遭遇和内心潜藏的善良人性,这些都深深地打动和震憾了他。而这些青楼女子作为他的红颜知己,也成为了他的一种情感的寄托。当受到挫折时他可以在她们这里宣泄自己的痛苦,他以得到她们的尊重和喜欢求得自身的一种心理平衡。他和那些比他地位更低并经常饱受屈辱的妓女们有着某种精神上的共鸣。和她们在一起时,他才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于是,柳永纵情于声色酒乐之中,和人生的真谛。这种思想在《传花枝》一词中表现的十分明显:

……每遏着,饮席歌宴,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

美景,追欢买笑。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

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著到…(P1㈣。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柳永的人生观,那就是“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刺激和快感。这首词其实也暗藏着丰富的内涵,它表现出了一个流落在社会下层的失意文人的思想感间还表露出老大落魄的牢骚,以及对传统的禁欲主对于柳永自身而言,他生来就有一种浪漫的天柳永才开始对仕途产生了些许厌倦,感叹“晚岁光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对功名情结的否定。留下了并渴望到“醉乡”和“罗绮”中寻求理想自我的归宿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似乎在中国的文人身上得以见证。历史上不入仕途或最终决意放弃仕途的人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和娱乐方式。陶渊明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严子陵是垂钓富春江的高洁,林逋是“梅妻鹤子”的恬淡,唐寅是寄情于山水人物画的浪漫,曹雪芹是在不得志的时候大都郁郁寡欢、自我欣赏,要么寄情解方式。柳永在心底是一直把自己看作“贤”,看作严有翼撰《艺苑雌黄》:“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日:‘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日:‘然。’上日:‘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儇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4】‘P172’在孤傲和自信被残酷的现实挫败后,他变得更加孤芳自赏,选择了消极的反抗。他迈进了市井庭院,红粉青楼。“恣游狂荡”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因为金榜题名的无望,他便以“及时行乐”为借口,将自己的热情寄托于男女的爱恋之中,在夜夜笙歌中消磨自己的才气和时

笑。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这里的他,把“追欢买笑”看作是人生美好的事,他的理想是希望能够长期“颠倒”于声色酒乐之中,尽情享受精神上的情和人生态度。从中不仅可以看到词人风流自负、乐观旷达的精神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且从字里行义思想的冲击和对封建道德观念的不屑。

性和音乐的才能,天性促使他为俗曲作词。他填词时一点也不考虑“温柔敦厚”和“发乎情,止乎礼义”,只是顺着自己的心情,他的作品完全是自己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9矩

性至情的真实流露。本来他完全可以也有才能去写一些正统的诗文,可他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排斥反抗的态度。“浅斟低唱”正是柳永浪子本性的显现。这既是柳永悲剧的起因,也是他证明自身价值和努力挣脱悲剧命运的一种方式。

三、功名情结与浪子习性纠结而致的悲剧人生长期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在追求着各种完美:现实的完美,理念的完美,人格的完美,治国方略的完美等等。这种主观上对完美世界的追求却往往引发出并不完美的客观结果,导致对作为个体的人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柳永即是其中的代表之

’。一0

柳永出生在歌舞升平的北宋,这是一个社会较为繁荣,政治相对稳定的朝代,也是一个文人墨客颇受重用的朝代。通过诗赋文章入仕是当时潜在的趋势和流行的规则。文人们可以以正统的写诗作文敲开仕途的大门,也可以以“风雅比兴”来议论政治。

而对于词这种新兴的文体,他们却是比较小心谨慎

的。在宋朝的文人看来,诗雅而词俗,词是一种自我情感享受的表露,是一种游戏之作,不能承担经世治国的责任,在社会中也是不能作为主要的文化品格的MJ。因此他们小心恪守着这个原则,用典雅的诗歌自觉不自觉地来美化和神圣自己,并且对所有不符合文人规范的行为都给以本能的拒绝和排斥。

从源流上看,柳永作词主要传承于敦煌民间词。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自创了许多新曲新词,在内容和音律上都更加贴近平民阶层,更加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他以普通人的眼光来观物言情,用直白浅俗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大众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叙写世俗的儿女情长,有着浓厚的市民情调和趣味。其中不乏一些大胆冲击儒家传统,离经叛道的直率艳俗之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柳永的仕途。一方面,对于柳词为文坛所注入的轻松舒畅之气和耳目一新之感,统治阶级与儒臣们在本能上是喜爱的;另一方面,为了维护正统的温柔敦厚,他们又必须把柳永的词作视为异类,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从而使柳永无官可做,扬名济世的思想既无法实现,又不得不接受自己特殊的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柳永屡试

不第后,曾去找过执政的宰相晏殊,希望和他一样喜

万方数据

好写词的晏殊能给予他伸展抱负的机会,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日:‘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日:‘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日: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6]‘P1㈤。“俗”,既是柳永流浪于秦楼楚馆的必然结果,也是直接影响他获得功名的最大障碍。晏殊等人好词而又讥讽柳永,关键在此。“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71(P135)这段史料记载了仁宗天

仁二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时的情景。“务本向道”的仁宗是一个正统的帝王,作为统治阶级的最高统治

者,为了维护道德权威,皇上绝对不会让柳永——这个他认为品行不高而又自负轻狂的人来担当朝廷重

任。于是,柳永一生的命运由此改变。

即便如此,柳永在一次次的落第后仍然不能放弃自己的文人理想,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的处境和命运。他无法真正摆脱封建藩篱的束缚,也无法走出源于自身的心理障碍。其实,烟花柳巷对于柳永来说,既是一个反抗的阵地,也是一种心灵的归宿。一个人在仕途上倍受打击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地方逃避。所谓的烟花之地,正是柳永逃避仕途失意的避风港,是他展现才华的舞台。放纵青楼,也只是他求官不得的偏激行为和发泄排遣,漂泊天涯和沦落烟花,都更接近于一种宿命的寻觅。而

当他置身于风月之中时,他从内心深处并不能真正

放下正统文化所赋予他的理想,不能真正挣脱功名之念的牵绊,去寻找真正的超脱现实的理想自我。这是一个在封建社会中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在无奈中的挣扎与沉浮,这种生活也并不能带给他真正的解脱。

柳永这种封建浪子式的反抗意识,带有一定消极的因素。他在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时,用的是一种偏激的极端的方式,即用纵欲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与传统禁欲主义思想,乃至整个封建意识抗争,这样容易引导人走向消沉颓废甚至堕落,更不可能激起人们对封建制度的愤慨和怀疑,而是导致了自己欲求仕宦的用世之志,受到了终身的挫折

第11期

张今歌:柳永的功名情结与浪子习性

5l

和羞辱。

从另一方面说,对于柳永而言,作词不仅仅是语言笔墨的游戏,更是一种人生价值的选择,一种生存方式的表现。当理想与现实、理性与情欲、功名事业与浪漫生活等发生严重的冲突时,这种悲怆性的心理体验便溶入了柳永的创作实践当中。于是,比之

苏辛词的经世纬国之志,晏欧词的富贵闲雅之态,秦

周词的学士俊雅之气,柳词便多了抑郁、落寞、孤寂、惆怅的本色天然生活之感【8】。凄凉、感伤、哀怨成

了他晚年许多词作的感情基调,其中《八声甘州》可

以作为代表。《八声甘州》这首词从上阕的写景到下阕的写情,把作者长期漂泊、失意思归的生活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其实,离别对于柳永来

说,注定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一种命中注定的

生存状态。因为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功名之念一次次的冲击着柳永的心和感情,使他不能在这一温情中平静彻底地安顿生命。如果说年少的柳永是少不更事,因过人的才情而崇拜自己的话,那么历经沧桑之后的柳永,对于自己的过去,则是给予了一些否定。他的羁旅愁怀,他的落魄潦倒,都是由于他对自由和真挚爱情的向往与他对名利仕途的追求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他用自己的作品和行为给自己织就了一张大网,身陷其中,不可自拔。

柳永的一生,是不得志不舒畅的。文人理想的落空,使他领略到人生的悲凉。他不是我们常见的儒道互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是进则庙堂,退则青楼。他虽然对官场不满,但并没有李白的狂歌痛饮,没有白居易的泪湿青衫,也没有李商隐的哀婉缠绵,而是在一个被大多数文人鄙弃和排挤的角落里默默地为自己的自由和理想释放着才情与生命。如果他能摆脱了书宦世家的功名思想,凭自己的才华完全沉醉于酒楼妓院里专心写词;如果他

彻底厌倦了官场,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

腰”,弃官隐居,过自己恬淡的田园生活;如果他能

万方数据

用儒家理性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人格意识,像晏殊一样身居高官要职,声名显赫,也许,他会更快乐。可是人生中不可知和无法把握的事情太多了。人是社会性的,当人在社会中生存的时候,很多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只能去适应和接受。很多时候,鱼与熊掌是不可兼得的。而柳永的选择却是在夹缝中抗争。柳永没有做出别人眼中明智的选择,他对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坚持的,他要求自由无约束地发展自我,以天然去雕饰的心灵展现着人生的

真谛和对生命的热爱。当他感情生活的放纵断送了

他的仕宦前途时,他就索性又退守到自己的一片温情世界,表现出对正统的背叛和疏离。这是一种妥协同时又是一种抗争,是一种叛逆同时又是一种顺从,是一种软弱同时又是一种坚强。而当他最终认

识到封建社会的本质时,光阴荏苒,岁月蹉跎,生命

已在不觉间流逝了大半,这些注定了他的一生只能孤独终老,以无尽失望的悲剧而告终。

参考文献:

[1]顾之京.柳永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5.[2]刘虹.从柳永的词看中国士林阶层的科第情结[J].河北

师范大学学报,1997(2).

[3]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详注及集评[M].郑州:中州古

籍出版社,1991.

[4]胡仔.苕溪渔隐丛话[A].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

中华书局,1986.

[5]李琨.宋人鄙薄柳永词的原因[J].渤海大学学报,2004

(4).

[6]张舜民.画墁录[A].唐圭璋.宋词纪事[c].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2.

[7]吴曾.能改斋漫录[A].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中

华书局,1986.

[8]王天辉.浅斟低唱的背后——柳永词作凄迷色彩的成因

[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3).

【责任编辑:郭德民】

柳永的功名情结与浪子习性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张今歌

南阳师范学院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2009,25(11)0次

参考文献(8条)

1. 顾之京 柳永词新释辑评 2005

2. 刘虹 从柳永的词看中国士林阶层的科第情结 1997(2)3. 姚学贤. 龙建国 柳永词详注及集评 19914.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 1986

5. 李琨 宋人鄙薄柳永词的原因 2004(4)6. 张舜民 画墁录 19827. 吴曾 能改斋漫录 1986

8. 王天辉 浅斟低唱的背后--柳永词作凄迷色彩的成因 2001(3)

相似文献(1条)

1.期刊论文 沈琳琳 才子词人柳永的功名情结与不羁个性 -科教文汇2010(5)

柳永是北宋时期杰出的语作家,佳作极多,广为流传,但他一生经历坎坷,生活潦倒.表面放荡不羁的柳永,心中却对功名有着强烈的向往.无法副舍的功名情结和难以改变的不羁个性,构成了柳永充满矛盾的悲剧人生.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qsfxyxb20091101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第25卷第11期2009年11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GQIUTEACHERS

V01.25

COLLEGE

No.11

November.2009

柳永的功名情结与浪子习性

张今歌

(南阳师范学院《南都学坛》编辑部,河南南阳473061")

摘要:柳永放浪风流的生活态度与宋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格格不入,他寄意世俗的审美趣味更是与典正高雅的士大夫情调迥然相别,这使得他无论是人品还是词品都很难得到当时士大夫阶层的认同。然而表面放荡不羁的柳永,胸中跃动着的是一颗向往功名的心。无法割舍的功名情结和难以改变的浪子习性,构成了柳永充满矛盾的悲剧人生。

关键词:柳永;功名情结;浪子习性;悲剧人生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09)11—0048—04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词作家,也是北宋词坛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伟大词人。他的词,在当时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传播性。“凡有井

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

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但是

柳永的一生,却是充满了坎坷。科途不顺,仕宦卑微,心怀用世之志,而终生沉沦下潦。他一直都处在浓重的功名情结与放任自我的浪子习性的矛盾纠结之中。

一、浓重的功名情结

中国古代文人几乎群体性地具有浓重的功名情结,出身仕宦之家的柳永当然也不例外。他在早年所作的《劝学文》中称:“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表现出对通过“学”而致“公卿”的人生之路的热情向往,或者说,流露出积极的用世之志。

成长于一个具有深厚儒学传统的家庭环境中,柳永的心一直被一种根深蒂固的封建功名思想所束缚。初出茅庐时的自负,又使他对自己有着过高的估计,对统治阶级也有着过高的期望和热情。初试落第时,tl恃极高的柳永觉得是生活和他开了个玩笑。在三次落第之后,他在愤慨之下作了一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

收稿日期:2009—07一16

唱!”…‘脯’这首词,一方面显示出柳永对自我才情

的充分自信和高度张扬,另一方面,也是柳永的一种自我解嘲,在看似旷达的自我安慰中,表现出自己怀

才而不遇的无可奈何嵋J。同时,从“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不难看出,柳永落第后虽牢骚满腹,

但对科举还是抱有希望的。而一个“忍”字,又传达

出了他内心多少遗憾和不甘!

虽然如此,在柳永的内心深处,功名情结仍然着挥之不去。从26岁应考,到51岁考中进士,期间经过了漫漫的25年。在这25年中,他从未放弃过对功名的追求和任何一次可能出仕的机会,可见其用世之心的持之以恒。为了仕途的进取,他曾经写过许多干谒权贵和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如《望海潮》是干谒杭州地方官吏,歌咏太平盛世的;

《一寸金》是写给成都地方官吏的投献之作,极力称

赞蜀地地方官的文治武功;《永遇乐》是献给苏州太

守的,希望博得青睐,获取升迁;《送征衣》更是为宋

仁宗贺寿而作,称颂天帝格外赐福,使当今皇上得到

作者简介:张今歌(1984一),女,河南南阳人,助理编辑,主要从事文学、编辑学研究。

万方数据

第1l期

张今歌:柳永的功名情结与浪子习性

4.9

天、地、人三界神灵的保佑帮助,英明圣哲,超过了前代的君王。溢美之情,用世之心,可见一斑。

考中进士后,柳永虽不免“及第已老、游宦更迟”的感慨,却仍然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和干劲。一首《柳初新》:“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陌、相将游治。聚香尘,宝鞍骄马。”[1]‘肿’道出了柳永内心掩饰不住的狂喜。只可惜他的官运不济,只担任了一些小的官职,而且总是辗转各地。直到老年,阴能几许,这巧宦、不许多取”(《思归乐》)‘1]‘肼1),“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风流才子占词场,

真乃白衣卿相”(《西江月》)‘3]‘呦’的豪迈和洒脱,

留下了“游宦区区成何事”(《满江红》)¨](蝴’的疑

问与困惑,也留下了“利牵名惹逡巡过”(《看花

回》)…‘肌’的感伤和叹息。

二、放任自我的浪子习性

余秋雨在《西湖梦》中说:“社会污浊中也会隐

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难以容忍。”这句话的合理性“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无奈等等。中国文人山水,要么愤世嫉俗;而柳永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排“卿相”的,他希望能博取功名、施展抱负。北宋末万方数据

光。

柳永是一个玩世不恭,追求独立人格和个性自由的人,是一个放任性情,以俗艳之词闻名于世的风流才子。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到汴京游学。大都市的繁华,和他自身放荡不羁的性格,使他混迹于青楼舞馆。不可否认,柳永对歌舞酒色的迷恋受到了一定时代风尚的影响。作为一个封建文人,他脱不出时代的局限。因此,在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时候,烟花柳巷就成为了他温暖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柳永初步了解了歌妓们无奈而悲惨的生活遭遇和内心潜藏的善良人性,这些都深深地打动和震憾了他。而这些青楼女子作为他的红颜知己,也成为了他的一种情感的寄托。当受到挫折时他可以在她们这里宣泄自己的痛苦,他以得到她们的尊重和喜欢求得自身的一种心理平衡。他和那些比他地位更低并经常饱受屈辱的妓女们有着某种精神上的共鸣。和她们在一起时,他才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于是,柳永纵情于声色酒乐之中,和人生的真谛。这种思想在《传花枝》一词中表现的十分明显:

……每遏着,饮席歌宴,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

美景,追欢买笑。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

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著到…(P1㈣。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柳永的人生观,那就是“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刺激和快感。这首词其实也暗藏着丰富的内涵,它表现出了一个流落在社会下层的失意文人的思想感间还表露出老大落魄的牢骚,以及对传统的禁欲主对于柳永自身而言,他生来就有一种浪漫的天柳永才开始对仕途产生了些许厌倦,感叹“晚岁光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对功名情结的否定。留下了并渴望到“醉乡”和“罗绮”中寻求理想自我的归宿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似乎在中国的文人身上得以见证。历史上不入仕途或最终决意放弃仕途的人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和娱乐方式。陶渊明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严子陵是垂钓富春江的高洁,林逋是“梅妻鹤子”的恬淡,唐寅是寄情于山水人物画的浪漫,曹雪芹是在不得志的时候大都郁郁寡欢、自我欣赏,要么寄情解方式。柳永在心底是一直把自己看作“贤”,看作严有翼撰《艺苑雌黄》:“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日:‘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日:‘然。’上日:‘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儇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4】‘P172’在孤傲和自信被残酷的现实挫败后,他变得更加孤芳自赏,选择了消极的反抗。他迈进了市井庭院,红粉青楼。“恣游狂荡”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因为金榜题名的无望,他便以“及时行乐”为借口,将自己的热情寄托于男女的爱恋之中,在夜夜笙歌中消磨自己的才气和时

笑。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这里的他,把“追欢买笑”看作是人生美好的事,他的理想是希望能够长期“颠倒”于声色酒乐之中,尽情享受精神上的情和人生态度。从中不仅可以看到词人风流自负、乐观旷达的精神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且从字里行义思想的冲击和对封建道德观念的不屑。

性和音乐的才能,天性促使他为俗曲作词。他填词时一点也不考虑“温柔敦厚”和“发乎情,止乎礼义”,只是顺着自己的心情,他的作品完全是自己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9矩

性至情的真实流露。本来他完全可以也有才能去写一些正统的诗文,可他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排斥反抗的态度。“浅斟低唱”正是柳永浪子本性的显现。这既是柳永悲剧的起因,也是他证明自身价值和努力挣脱悲剧命运的一种方式。

三、功名情结与浪子习性纠结而致的悲剧人生长期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在追求着各种完美:现实的完美,理念的完美,人格的完美,治国方略的完美等等。这种主观上对完美世界的追求却往往引发出并不完美的客观结果,导致对作为个体的人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柳永即是其中的代表之

’。一0

柳永出生在歌舞升平的北宋,这是一个社会较为繁荣,政治相对稳定的朝代,也是一个文人墨客颇受重用的朝代。通过诗赋文章入仕是当时潜在的趋势和流行的规则。文人们可以以正统的写诗作文敲开仕途的大门,也可以以“风雅比兴”来议论政治。

而对于词这种新兴的文体,他们却是比较小心谨慎

的。在宋朝的文人看来,诗雅而词俗,词是一种自我情感享受的表露,是一种游戏之作,不能承担经世治国的责任,在社会中也是不能作为主要的文化品格的MJ。因此他们小心恪守着这个原则,用典雅的诗歌自觉不自觉地来美化和神圣自己,并且对所有不符合文人规范的行为都给以本能的拒绝和排斥。

从源流上看,柳永作词主要传承于敦煌民间词。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自创了许多新曲新词,在内容和音律上都更加贴近平民阶层,更加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他以普通人的眼光来观物言情,用直白浅俗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大众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叙写世俗的儿女情长,有着浓厚的市民情调和趣味。其中不乏一些大胆冲击儒家传统,离经叛道的直率艳俗之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柳永的仕途。一方面,对于柳词为文坛所注入的轻松舒畅之气和耳目一新之感,统治阶级与儒臣们在本能上是喜爱的;另一方面,为了维护正统的温柔敦厚,他们又必须把柳永的词作视为异类,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从而使柳永无官可做,扬名济世的思想既无法实现,又不得不接受自己特殊的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柳永屡试

不第后,曾去找过执政的宰相晏殊,希望和他一样喜

万方数据

好写词的晏殊能给予他伸展抱负的机会,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日:‘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日:‘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日: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6]‘P1㈤。“俗”,既是柳永流浪于秦楼楚馆的必然结果,也是直接影响他获得功名的最大障碍。晏殊等人好词而又讥讽柳永,关键在此。“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71(P135)这段史料记载了仁宗天

仁二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时的情景。“务本向道”的仁宗是一个正统的帝王,作为统治阶级的最高统治

者,为了维护道德权威,皇上绝对不会让柳永——这个他认为品行不高而又自负轻狂的人来担当朝廷重

任。于是,柳永一生的命运由此改变。

即便如此,柳永在一次次的落第后仍然不能放弃自己的文人理想,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的处境和命运。他无法真正摆脱封建藩篱的束缚,也无法走出源于自身的心理障碍。其实,烟花柳巷对于柳永来说,既是一个反抗的阵地,也是一种心灵的归宿。一个人在仕途上倍受打击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地方逃避。所谓的烟花之地,正是柳永逃避仕途失意的避风港,是他展现才华的舞台。放纵青楼,也只是他求官不得的偏激行为和发泄排遣,漂泊天涯和沦落烟花,都更接近于一种宿命的寻觅。而

当他置身于风月之中时,他从内心深处并不能真正

放下正统文化所赋予他的理想,不能真正挣脱功名之念的牵绊,去寻找真正的超脱现实的理想自我。这是一个在封建社会中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在无奈中的挣扎与沉浮,这种生活也并不能带给他真正的解脱。

柳永这种封建浪子式的反抗意识,带有一定消极的因素。他在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时,用的是一种偏激的极端的方式,即用纵欲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与传统禁欲主义思想,乃至整个封建意识抗争,这样容易引导人走向消沉颓废甚至堕落,更不可能激起人们对封建制度的愤慨和怀疑,而是导致了自己欲求仕宦的用世之志,受到了终身的挫折

第11期

张今歌:柳永的功名情结与浪子习性

5l

和羞辱。

从另一方面说,对于柳永而言,作词不仅仅是语言笔墨的游戏,更是一种人生价值的选择,一种生存方式的表现。当理想与现实、理性与情欲、功名事业与浪漫生活等发生严重的冲突时,这种悲怆性的心理体验便溶入了柳永的创作实践当中。于是,比之

苏辛词的经世纬国之志,晏欧词的富贵闲雅之态,秦

周词的学士俊雅之气,柳词便多了抑郁、落寞、孤寂、惆怅的本色天然生活之感【8】。凄凉、感伤、哀怨成

了他晚年许多词作的感情基调,其中《八声甘州》可

以作为代表。《八声甘州》这首词从上阕的写景到下阕的写情,把作者长期漂泊、失意思归的生活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其实,离别对于柳永来

说,注定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一种命中注定的

生存状态。因为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功名之念一次次的冲击着柳永的心和感情,使他不能在这一温情中平静彻底地安顿生命。如果说年少的柳永是少不更事,因过人的才情而崇拜自己的话,那么历经沧桑之后的柳永,对于自己的过去,则是给予了一些否定。他的羁旅愁怀,他的落魄潦倒,都是由于他对自由和真挚爱情的向往与他对名利仕途的追求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他用自己的作品和行为给自己织就了一张大网,身陷其中,不可自拔。

柳永的一生,是不得志不舒畅的。文人理想的落空,使他领略到人生的悲凉。他不是我们常见的儒道互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是进则庙堂,退则青楼。他虽然对官场不满,但并没有李白的狂歌痛饮,没有白居易的泪湿青衫,也没有李商隐的哀婉缠绵,而是在一个被大多数文人鄙弃和排挤的角落里默默地为自己的自由和理想释放着才情与生命。如果他能摆脱了书宦世家的功名思想,凭自己的才华完全沉醉于酒楼妓院里专心写词;如果他

彻底厌倦了官场,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

腰”,弃官隐居,过自己恬淡的田园生活;如果他能

万方数据

用儒家理性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人格意识,像晏殊一样身居高官要职,声名显赫,也许,他会更快乐。可是人生中不可知和无法把握的事情太多了。人是社会性的,当人在社会中生存的时候,很多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只能去适应和接受。很多时候,鱼与熊掌是不可兼得的。而柳永的选择却是在夹缝中抗争。柳永没有做出别人眼中明智的选择,他对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坚持的,他要求自由无约束地发展自我,以天然去雕饰的心灵展现着人生的

真谛和对生命的热爱。当他感情生活的放纵断送了

他的仕宦前途时,他就索性又退守到自己的一片温情世界,表现出对正统的背叛和疏离。这是一种妥协同时又是一种抗争,是一种叛逆同时又是一种顺从,是一种软弱同时又是一种坚强。而当他最终认

识到封建社会的本质时,光阴荏苒,岁月蹉跎,生命

已在不觉间流逝了大半,这些注定了他的一生只能孤独终老,以无尽失望的悲剧而告终。

参考文献:

[1]顾之京.柳永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5.[2]刘虹.从柳永的词看中国士林阶层的科第情结[J].河北

师范大学学报,1997(2).

[3]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详注及集评[M].郑州:中州古

籍出版社,1991.

[4]胡仔.苕溪渔隐丛话[A].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

中华书局,1986.

[5]李琨.宋人鄙薄柳永词的原因[J].渤海大学学报,2004

(4).

[6]张舜民.画墁录[A].唐圭璋.宋词纪事[c].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2.

[7]吴曾.能改斋漫录[A].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中

华书局,1986.

[8]王天辉.浅斟低唱的背后——柳永词作凄迷色彩的成因

[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3).

【责任编辑:郭德民】

柳永的功名情结与浪子习性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张今歌

南阳师范学院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2009,25(11)0次

参考文献(8条)

1. 顾之京 柳永词新释辑评 2005

2. 刘虹 从柳永的词看中国士林阶层的科第情结 1997(2)3. 姚学贤. 龙建国 柳永词详注及集评 19914.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 1986

5. 李琨 宋人鄙薄柳永词的原因 2004(4)6. 张舜民 画墁录 19827. 吴曾 能改斋漫录 1986

8. 王天辉 浅斟低唱的背后--柳永词作凄迷色彩的成因 2001(3)

相似文献(1条)

1.期刊论文 沈琳琳 才子词人柳永的功名情结与不羁个性 -科教文汇2010(5)

柳永是北宋时期杰出的语作家,佳作极多,广为流传,但他一生经历坎坷,生活潦倒.表面放荡不羁的柳永,心中却对功名有着强烈的向往.无法副舍的功名情结和难以改变的不羁个性,构成了柳永充满矛盾的悲剧人生.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qsfxyxb20091101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相关文章

  • 关于词人柳永研究的研究综述
  • 摘要: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柳永, 曾经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贡献, 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进入21 世纪以来的近十年柳永词研究呈现繁荣态势, 据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 仅研究论文就超过340 篇, 比整个20 世纪一百年间 ...查看


  • 论柳永词中的自我意识
  • 第2 9卷 第 3期 2 2年 6月 01 江汉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unl f i ga nvri ( oi cec dt n o ra o a h nU iesy Sca SineE io ) Jn t l i V0 . N ...查看


  • 柳永词的雅和俗新
  • 柳永词的雅和俗 [内容提要]柳永是北宋词坛上一位杰出的作家, 所作颇丰.由于为人放荡不羁, 故终生潦倒.所作多以描写城市风光.歌妓舞女和失意文人的生活及心态以及羁旅行役生活为主要题材,使得词这种发源于民间.后被文人墨客占据而成为象牙宝塔的文 ...查看


  • 异曲同构真情世界_比较分析柳永与晏几道的歌妓情结
  •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Journal of Enshi Technical College (Comprehensive Edition ) 第18卷第3期2006年第3期 No. 3Vol. 18(No. 32006) 异曲同构 ...查看


  • 论柳永词的创作风格 (1)
  • 第21卷第1期 许昌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Vol.21.No.1 JOURNALOFXUCHANGTEACHERSCOLLEGE No.1.2002 论柳永词的创作风格 马宝记 (许昌师专,河南许昌461000) [摘 要] 柳永词历来 ...查看


  • 柳永慢词的风格特色
  • 柳永慢词的风格特色 内容提要:柳永是北宋词坛的伟大创造者,在词体和词调方面的开创,为宋词在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拓展奠定了基础,他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对于后世诗词文艺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 柳永 慢词 " ...查看


  • 垓下之战项羽率楚军曾激烈反击(1-3) 1
  • 出仕不成落风尘,烟花柳巷误终身 -------------浅谈柳永的反正统思想 瓦市第六高级中学 谷翠良 历史悠悠,思接千载,在我国古代文学长河中,群星荟萃,英豪云集,柳永无疑是其中一位璀璨的明星.柳永是我国北宋词坛上一位杰出的词作家,他的 ...查看


  • 唐都浪子:大唐道骨,孟浩然.李白的浪子情结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赠孟浩然>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 ...查看


  • 名家名篇:柳永
  • 名家名篇:柳永 人物评传 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