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复述策略

中年级复述策略

《现代汉语词典》中“复述”的解释有两个,一为“把自己或别人说过的话重复一遍”,二为“语文教学练习之一,让学生把读物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复述就是让学生把所学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它不同于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它要求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用学过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或笔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复述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富有创造性,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它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语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形成良好的语感。

“复述”在心理学中的定义为“用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它分为重复性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两大类。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复述能力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两点。第一,小学儿童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开始逐渐有效地采用复述策略。学前儿童一般是不会采用复述策略的,直到进入小学以后,儿童才逐渐有效地使用复述策略,而且在此方面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研究发现,7岁左右是儿童由不进行复述向自觉进行复述的过渡期。第二,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复述的质量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由被动的、机械的重复复述模式向主动的、创造性

复述模式转变。实验表明,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学生在复述的量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复述的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三年级的学生采取的复述方式是机械被动的重复复述模式,六年级学生采取主动的创造性复述模式。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复述的质量在不断地提高,复述的灵活性不断发展,这必然带来儿童记忆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中指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标准》依据小学生复述能力的发展特点,从不同层次逐步提高了复述的要求,不仅能说出大意,还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使复述区别于背诵,而具有创造性运用语言的价值。它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记忆与表达,沟通课文与口语。苏教版教材把复述作为一项基础训练列入文后练习之中,贯穿全册教材,尤以中年级为甚。中年级四册教材共97篇课文,其中在文后练习第一项中明确提出复述要求的就有18篇,仅仅第六册就有8篇之多,可见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复述训练地位之重要。

一、当前中年级复述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复述有如此大的功能、如此重要的地位,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并没有引起所有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的操

作要领,大多数教师感到束手无策,复述训练的目标不能达成。

1. 复述训练常常流于形式,甚至混同于简单背诵。这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使个别学生出现了害怕复述的心理,更谈不上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了。调查发现,我校20余位语文教师,经常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的很少,仅有的也是为了完成文后练习要求;当学生复述困难时,老师给出的提示是“看看书再说”的占46.3%;认为“学生基本能够背出课文就算达到复述要求”的占78.9%。

2. 复述层次较低,较多机械重复。听课发现,多数教师指导复述时惯常采用的方法是“板书提示”、“填空”、“提纲复述”等,指导的目的局限于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语言材料的记忆,忽视了语言的内化,割裂了记忆与表达的关系。

3. 教师对课标中有关复述的目标定位把握不准,混同于“感知课文大意”。课文精读过后,教师为了完成文后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板书或者填空提示复述课文内容,学生套用文中词语,勉强重复课文内容大意,教师只求叙事完整,忽视学生个性体验的表达,显然不利于课文语言的内化与创新。

由此可见,广大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复述训练对学生语言习得的重要意义,没有掌握复述训练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导致复述训练地位之尴尬,处境之艰难。

二、复述训练的基本流程

1.记忆。记忆是复述的基础。要想复述好,在阅读时,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快速记住课文里的一些重要词语,文章结构层次和它的具体

内容。边读边记,养成口脑并用的良好习惯。反复读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记忆就是复述的准备,复述反过来又能进一步加深记忆。

2.理解。复述不是照搬课文,必须按一定的要求,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概括,适当取舍,并要认真选词,组织安排材料,这就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1)初步理解与复述。为了一开始就从宏观入手纵观课文整体,可采用“整体——分段——整体”的方法。根据课文的题材和体裁的特点,通过阅读或听说等途径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完整信息和内容,把握各段各层次间的联系和课文中心。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通过放录音、示范复述、介绍课文梗概以及事先指导某几个语音语调较好的学生就课文内容排练成节目在课堂上表演等途径,为学生提供整体课文的信息和内容。在此基础上除了采用前节所提到的方式理解和复述课文外,还可采用表格形式。

(2)分段讲解与复述。在学生初步理解和复述整体课文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段讲解和复述。可采用“抓重点、化难点”和“精讲多练”的方法,通过替换(同义代替或反义否定)、完成句子、造句和改变句型(如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复合句与简单句之间的相互转换)等多种形式,不断以旧引新使知识前后贯通。通过这样联系、分析和比较,毋需多费口舌,学生自然会理解掌握这些表达法并领会各比较点之间的关系,复述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3.表达。复述的特点是要连贯地复述课文,无论是口头还是笔头,都要围绕一定的中心内容去思考,然后准确而明晰地说出或写出来,

这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复述训练的改进策略

如上所述,复述训练的意义在于内化语言,表达感受,所以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不能满足于机械重复课文内容,而应追求学生的个性体验与表达,也就是要较多地进行创造性复述的训练。

1. 抓住重点,内化语言。所谓重点,一般是与课文的描写线索、主题思想与主要内容等方面有密切关系的语句。指导复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重组课文语言材料进行复述。如《木兰从军》(苏教版第三册)一文学完后,笔者出示精心选取的本文词语:出征、胜利、脱下、将士、多病、英勇、穿上、将军,然后引导学生任选一种词序复述。其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复述:“朝廷发来文书,要木兰父亲出征。可是父亲年老多病,于是木兰女扮男装,代替父亲从军。由于木兰英勇善战,所以为国家立下了战功。她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女装,将士前来探望,都很惊讶,原来他们的花将军竟是一位漂亮的姑娘。”这样的复述既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又巧妙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词语,达到了积累内化语言的目的。

2.调整结构,变序复述。这种复述是指改变课文原来的叙述顺序,往往把顺序改为倒叙或把倒叙改为顺序,总分改为分总或分总改成总分等。如《祁黄羊》(苏教版第八册)一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笔者指导学生复述时对原文进行了变序:要求学生先叙述悼公称赞祁黄羊凡事出以公心的高尚品德,再讲祁黄羊因病主动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最后讲祁黄羊举荐人才。这样的复述让学生明白了文章的结构可以多样,而且之间可

相互变通的特点。

3. 转换人称,用心感悟。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第三人称。指导学生复述时,可以要求学生把第三人称转换成第一人称,加深学生对主人公形象感悟。如《徐悲鸿励志学画》(苏教版第七册)一文,指导学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徐悲鸿,听到外国学生的嘲笑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笔者至今记得有一位学生复述时一脸愤怒,双手紧握,说:“„„你不要狗眼看人低,我会用事实证明中华民族是个聪明的民族,你等着瞧吧!„„”这样的复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学生极易与文章主人公形成强烈的思想共鸣,无形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启迪。

4. 扮演角色,身临其境。这种复述往往用于故事性较强,篇幅较长的文章。这类文章学生复述时往往不易把握,听者兴趣不浓。笔者认为要弥补这一不足,可采用表演课本剧形式复述,让学生在小舞台上得到大发展。如《三顾茅庐》(苏教版第七册)一文学完后,笔者竭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配上合适的头饰,自编课本剧,然后进行登台表演复述课文。除了对话,其余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动作、表情也要尽力表演出来,不加说明,让“观众”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在一组表演的同时,其余同学充当“评委”,以课文为标准判断学生的语气、神情等是否得体到位。,表演完毕,在让学生说说、写写,丰富语言。这种复述注重了全体学生的参与过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也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信任、理解、支持的情境中不断得到强化,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5. 点击“空白”,创造精彩。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在内容和情节存有“空

白”,这些“空白”之处具有不确定性,具有广阔的扩展想象空间。教师在指导学生复述时,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放飞想象的翅膀,填补这些空白,舒展个性,创造精彩。如《普罗米修斯》一文(苏教版第七册)第一自然段“那时人类的生活非常困苦,没有火烧烤食物,只好吃生的东西,没有火来照明,只好在那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中有省略号,复述这一自然段可以让学生抓住省略号自由想象“没有火还会给人类带来那些困苦?”,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有的学生这样写到:“人类在没有火的世界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没有火烧烤食物,只好吃生的东西;没有火取暖,冻得瑟瑟发抖;没有火驱赶野兽,整夜提心吊胆„„”这样的复述不仅丰富了原文内容,而且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远性、创造性。

当然,创造性复述的方法不仅仅以上几种形式。我们只有不断深入钻研教材,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合适的复述形式,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复述过程,才会使学生会复述,爱复述,从而提高复述的效益,达到积累语言,学会表达的目的。

中年级复述策略

《现代汉语词典》中“复述”的解释有两个,一为“把自己或别人说过的话重复一遍”,二为“语文教学练习之一,让学生把读物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复述就是让学生把所学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它不同于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它要求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用学过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或笔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复述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富有创造性,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它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语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形成良好的语感。

“复述”在心理学中的定义为“用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它分为重复性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两大类。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复述能力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两点。第一,小学儿童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开始逐渐有效地采用复述策略。学前儿童一般是不会采用复述策略的,直到进入小学以后,儿童才逐渐有效地使用复述策略,而且在此方面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研究发现,7岁左右是儿童由不进行复述向自觉进行复述的过渡期。第二,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复述的质量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由被动的、机械的重复复述模式向主动的、创造性

复述模式转变。实验表明,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学生在复述的量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复述的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三年级的学生采取的复述方式是机械被动的重复复述模式,六年级学生采取主动的创造性复述模式。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复述的质量在不断地提高,复述的灵活性不断发展,这必然带来儿童记忆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中指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标准》依据小学生复述能力的发展特点,从不同层次逐步提高了复述的要求,不仅能说出大意,还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使复述区别于背诵,而具有创造性运用语言的价值。它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记忆与表达,沟通课文与口语。苏教版教材把复述作为一项基础训练列入文后练习之中,贯穿全册教材,尤以中年级为甚。中年级四册教材共97篇课文,其中在文后练习第一项中明确提出复述要求的就有18篇,仅仅第六册就有8篇之多,可见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复述训练地位之重要。

一、当前中年级复述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复述有如此大的功能、如此重要的地位,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并没有引起所有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的操

作要领,大多数教师感到束手无策,复述训练的目标不能达成。

1. 复述训练常常流于形式,甚至混同于简单背诵。这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使个别学生出现了害怕复述的心理,更谈不上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了。调查发现,我校20余位语文教师,经常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的很少,仅有的也是为了完成文后练习要求;当学生复述困难时,老师给出的提示是“看看书再说”的占46.3%;认为“学生基本能够背出课文就算达到复述要求”的占78.9%。

2. 复述层次较低,较多机械重复。听课发现,多数教师指导复述时惯常采用的方法是“板书提示”、“填空”、“提纲复述”等,指导的目的局限于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语言材料的记忆,忽视了语言的内化,割裂了记忆与表达的关系。

3. 教师对课标中有关复述的目标定位把握不准,混同于“感知课文大意”。课文精读过后,教师为了完成文后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板书或者填空提示复述课文内容,学生套用文中词语,勉强重复课文内容大意,教师只求叙事完整,忽视学生个性体验的表达,显然不利于课文语言的内化与创新。

由此可见,广大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复述训练对学生语言习得的重要意义,没有掌握复述训练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导致复述训练地位之尴尬,处境之艰难。

二、复述训练的基本流程

1.记忆。记忆是复述的基础。要想复述好,在阅读时,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快速记住课文里的一些重要词语,文章结构层次和它的具体

内容。边读边记,养成口脑并用的良好习惯。反复读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记忆就是复述的准备,复述反过来又能进一步加深记忆。

2.理解。复述不是照搬课文,必须按一定的要求,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概括,适当取舍,并要认真选词,组织安排材料,这就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1)初步理解与复述。为了一开始就从宏观入手纵观课文整体,可采用“整体——分段——整体”的方法。根据课文的题材和体裁的特点,通过阅读或听说等途径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完整信息和内容,把握各段各层次间的联系和课文中心。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通过放录音、示范复述、介绍课文梗概以及事先指导某几个语音语调较好的学生就课文内容排练成节目在课堂上表演等途径,为学生提供整体课文的信息和内容。在此基础上除了采用前节所提到的方式理解和复述课文外,还可采用表格形式。

(2)分段讲解与复述。在学生初步理解和复述整体课文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段讲解和复述。可采用“抓重点、化难点”和“精讲多练”的方法,通过替换(同义代替或反义否定)、完成句子、造句和改变句型(如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复合句与简单句之间的相互转换)等多种形式,不断以旧引新使知识前后贯通。通过这样联系、分析和比较,毋需多费口舌,学生自然会理解掌握这些表达法并领会各比较点之间的关系,复述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3.表达。复述的特点是要连贯地复述课文,无论是口头还是笔头,都要围绕一定的中心内容去思考,然后准确而明晰地说出或写出来,

这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复述训练的改进策略

如上所述,复述训练的意义在于内化语言,表达感受,所以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不能满足于机械重复课文内容,而应追求学生的个性体验与表达,也就是要较多地进行创造性复述的训练。

1. 抓住重点,内化语言。所谓重点,一般是与课文的描写线索、主题思想与主要内容等方面有密切关系的语句。指导复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重组课文语言材料进行复述。如《木兰从军》(苏教版第三册)一文学完后,笔者出示精心选取的本文词语:出征、胜利、脱下、将士、多病、英勇、穿上、将军,然后引导学生任选一种词序复述。其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复述:“朝廷发来文书,要木兰父亲出征。可是父亲年老多病,于是木兰女扮男装,代替父亲从军。由于木兰英勇善战,所以为国家立下了战功。她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女装,将士前来探望,都很惊讶,原来他们的花将军竟是一位漂亮的姑娘。”这样的复述既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又巧妙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词语,达到了积累内化语言的目的。

2.调整结构,变序复述。这种复述是指改变课文原来的叙述顺序,往往把顺序改为倒叙或把倒叙改为顺序,总分改为分总或分总改成总分等。如《祁黄羊》(苏教版第八册)一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笔者指导学生复述时对原文进行了变序:要求学生先叙述悼公称赞祁黄羊凡事出以公心的高尚品德,再讲祁黄羊因病主动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最后讲祁黄羊举荐人才。这样的复述让学生明白了文章的结构可以多样,而且之间可

相互变通的特点。

3. 转换人称,用心感悟。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第三人称。指导学生复述时,可以要求学生把第三人称转换成第一人称,加深学生对主人公形象感悟。如《徐悲鸿励志学画》(苏教版第七册)一文,指导学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徐悲鸿,听到外国学生的嘲笑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笔者至今记得有一位学生复述时一脸愤怒,双手紧握,说:“„„你不要狗眼看人低,我会用事实证明中华民族是个聪明的民族,你等着瞧吧!„„”这样的复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学生极易与文章主人公形成强烈的思想共鸣,无形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启迪。

4. 扮演角色,身临其境。这种复述往往用于故事性较强,篇幅较长的文章。这类文章学生复述时往往不易把握,听者兴趣不浓。笔者认为要弥补这一不足,可采用表演课本剧形式复述,让学生在小舞台上得到大发展。如《三顾茅庐》(苏教版第七册)一文学完后,笔者竭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配上合适的头饰,自编课本剧,然后进行登台表演复述课文。除了对话,其余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动作、表情也要尽力表演出来,不加说明,让“观众”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在一组表演的同时,其余同学充当“评委”,以课文为标准判断学生的语气、神情等是否得体到位。,表演完毕,在让学生说说、写写,丰富语言。这种复述注重了全体学生的参与过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也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信任、理解、支持的情境中不断得到强化,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5. 点击“空白”,创造精彩。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在内容和情节存有“空

白”,这些“空白”之处具有不确定性,具有广阔的扩展想象空间。教师在指导学生复述时,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放飞想象的翅膀,填补这些空白,舒展个性,创造精彩。如《普罗米修斯》一文(苏教版第七册)第一自然段“那时人类的生活非常困苦,没有火烧烤食物,只好吃生的东西,没有火来照明,只好在那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中有省略号,复述这一自然段可以让学生抓住省略号自由想象“没有火还会给人类带来那些困苦?”,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有的学生这样写到:“人类在没有火的世界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没有火烧烤食物,只好吃生的东西;没有火取暖,冻得瑟瑟发抖;没有火驱赶野兽,整夜提心吊胆„„”这样的复述不仅丰富了原文内容,而且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远性、创造性。

当然,创造性复述的方法不仅仅以上几种形式。我们只有不断深入钻研教材,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合适的复述形式,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复述过程,才会使学生会复述,爱复述,从而提高复述的效益,达到积累语言,学会表达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幼儿记忆的发展
  • 第五章 幼儿记忆的发展 内容提要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个体能正常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最基本的心理能力.本章在对记忆进行简要概述之后,阐述了记忆发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着重介绍了幼儿记忆能力.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发展特点,同时还介 ...查看


  • 小学三年级学生应用题学习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 小学三年级学生应用题学习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霍素英 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96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应用题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在问卷与问卷定量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因,并围绕调查分析结果,结合小学 ...查看


  • 希望小学课题复述作文的论文[1]
  • 作文从复述开始 平南县大鹏镇玉柴希望小学 张春梅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提高学生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多提供一些优秀范文让他们复述,往往能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有法可循, 从而增强写作信心, 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作 ...查看


  • 浅谈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与策略
  • 关于教学目标呈现的几点思考 高壁小学 郭慧琴 教师在备课授课之前要精心设计教案,一个教案的首要环节是--在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确定教学目标.无论是确定教学内容还是更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都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与实际情况出发去确立 ...查看


  • 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的词汇教学策略
  • 在日常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琅琅的读单词声.但是,如果把词汇放进句子或者文章中,学生则不知道其意思.这是由于忽视了引导学生把词汇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让学生利用发散思维成功地运用语言,致使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如 ...查看


  •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
  •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要适应社会.时代的需求,应以 ...查看


  • 关于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反思感悟
  • 关于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反思感悟 关于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反思感悟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第六课时,是一节高年级阅读课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使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经过大家的 ...查看


  • 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 作者:应天栋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0年11期 当前的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过分重视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和阅读内容的教学,导致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与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相互脱离,学生语言表达和语言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为了改变目前阅读教学的现状 ...查看


  • 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复习题及答案3
  • 1.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 )和(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 ).( ).( ).丰富生活经历.( ).发展( )和提高( )的过程. 2.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 ).(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