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
课内阅读
济南的冬天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
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
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④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⑤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B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第二段描写的对象是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中的“卧”字用得妙极了,理由是:
3.文段③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划线句子A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5. 划线句子B在全文起着什么作用?
《看云识天气》节选
(一)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这段文字连用8个比喻来说明云的形态变化之多,它紧扣哪两个词来写的?
2.最后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用一句话回答。
3.在文中画出本段中心句。
4.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写一组排比、比喻的句子。
(二)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
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睛,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红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睛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下面关于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介绍云上的光彩。 B.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C.介绍晕、华、虹、霞的特征。 D.说明谚语识天气的作用。
2.下面关于这段文字的内容或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分别介绍了四种云上的光彩产生分布情况、色彩和天气征兆。
B.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C.晕、华、虹、霞这四种云上的光彩,其形状都是弧形。
D.文中引用谚语,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
3.结合文中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出现日晕或月晕就意味着有风雨?
《春》(节选)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⑪“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⑫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⑬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2.第1自然段中的四句话,从人的感觉的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送暖的景象,请将相关
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第①句 嗅觉 春风轻柔温暖
第②句 听觉 鸟鸣之宛转动听
第③句 触觉 嘹亮的短笛声
第④句 视觉、听觉 泥土清新的气息
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的什么特点,赏析这个句子。
4.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筝》(节选)
(一)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
竹。我 ① 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问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欺瞒了我的眼睛,这样 ② 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 )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 )在地下,( )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根据课文,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括号中。
A、拉 B、抓 C、掷 D、扔 E、踩 F、踏
2.结合上下文,在文中划线处填上两个适当的成语,并解释。
① :
② :
3.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段的内容。
4.画出关于小兄弟的动作描写,并分析其中一处的作用。
5.文中的“我”为什么要毁坏小兄弟的风筝?作者在描写当时的“我”时故意把自己写得很粗暴,这又是为什么?
①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
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
②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
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实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③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
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了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④“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
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⑤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⑥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为什么作者对于小兄弟的回答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2.为什么作者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了形容天气之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3.语段①中加点的“不幸”应怎样理解?
4.语段①中“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应具体指前文的哪些事?
5.作者产生忏悔之意的原因是: ,而根本原因是:
6.语段③—⑤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了 。
7.语段③“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一句中的“生”应如何理解?加
上引号有何作用?
课外阅读
绿叶净化空气
①假日里,你到田野、公园或山林去走走,看到绿树成阴,芳草遍地,作
物繁茂,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顿时会感到空气清新,心旷神怡,精神舒畅。绿色世界是多么美啊!
②你知道,这一切好处,都是绿色植物带来的。可是,绿色植物又是怎样
默默工作的呢?
③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动植物,都要进行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氧气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也越来越多。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变化不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④原来,地球表面的陆地上覆盖着大约37亿公顷的森林和13亿多公顷的
草地。绿叶的细胞里有大量的叶绿体,它含有一种绿色的色素——叶绿素。据科学家研究,绿叶是一个奇妙的“绿色工厂”,它的“车间”是叶绿体,“机器”是叶
绿素,动力是太阳光。通过光合作用,把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加工制造成淀粉,并且放出氧气。植物还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由于白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所以,总的收支,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空气中的氧。
⑤据测定,每公顷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大约1吨二氧化碳,生产出0.73吨氧气。1平方米草地每小时可以吸收1.52克二氧化碳,而一个人每小时呼出二氧化碳大约是38克。
⑥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750克的氧气,排出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因此,10平方米面积的树木或者50平方米面积的草地,可满足一个人一天所
需要的氧气,并吸收他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没有这样的循环,没有绿色植物,人和动物就不能活在世界上了。
⑦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工厂散发出的许多烟尘和毒气污染着环境,
主要有二氧化硫、氟化物、硫化氢、氯气、氮氧化物以及放射性废物等等。植物是大气的天然“净化器”。香椿树、夹竹桃、柳杉、丁香、银杏、洋槐等树木的叶子,有吸收二氧化硫的作用,1公顷的柳杉每年可吸收720公斤二氧化硫;
女贞、刺槐、桧柏的叶片,有比较强的吸氟能力;合欢、紫藤、木槿有较好的抗氯和吸氯本领;樟树和悬铃木的叶片,有良好的吸臭能力。不少常见的花卉,比如石竹花、鸡冠花、水仙花和一串红等等,有吸收二氧化硫或抵抗氯气的作用。
⑧植物分泌的杀菌素有挥发油丁香酚、天竺葵油、肉桂油、柠檬油等等,
都能杀菌。一亩松树,一天一夜就能分泌出两公斤杀菌素,它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和痢疾等病菌。柳杉、白皮松的分泌物,能在8分钟之内把细菌杀死。地榆根的分泌物,在1分钟之内就能把细菌歼灭。据法国环境保护工作者测定,每立方米空气内的含菌量,百货商店里是400万个,林阴道是58万个,公园内是1000个,林区草地只有55个。因此,法国提出绿地覆盖率应达50%。
⑨植物是天然的“吸尘器”。风沙弥漫的气流吹过森林,由于枝叶的滞留、吸附,含尘量可以大大减少。大片草地厚密的叶子,会自动接收、吸附、过滤空气中的尘埃。1公顷的山毛榉树,1年内吸附的粉尘多达68吨。
⑩自然的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在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A.一般居室内约
有25~450人,B.公园有170~1000个,C.城市街道有100~450个,D.在海滨、瀑布、山林等旅游、疗养胜地多达一两万个负氧离子。如果你所在的场所缺少负氧离子,时间久了就会头痛、恶心和精神不安,还容易患病。森林和田野负氧离子比较多,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呼吸变得均匀,血压下降,精力旺盛,还可以提高免疫力。负氧离子由此而得到了一个美称:“空气维生素”。
11人们曾经这样说,绿地草坪是”大地之肺“,还把森林誉为“绿色的卫士”。可是,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和城市绿地覆盖率还不大,需要大力展开植树造林和种植草坪的活动。 12人人动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让荒山变成花果山,让城市成为“花
城”。少年朋友们,你在祖国未来的绿化蓝图中将做些什么(摘自《神奇的植物世
界》)
1.文中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2.“植物又是大气的天然‘灭菌器’。”这句话可作为哪一段的中心句?放在何处合适?为什么?
3.第⑩段中标有A、B、C、D的几个句子的排列顺序已打乱,正确的顺序应是,这样排的理由是:
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绿叶净化空气的?
5.人们把绿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理由是什么?
6.请你设计一句“保护绿地”的公益广告语。
离别的礼物
[美]弗·达尔
一个初秋的晚上,清风徐徐吹来,夜色迷人。11岁的彼得和爷爷坐在院子里,却没心思欣赏这明净的秋夜景色,一个劲儿地直想着屋里那床毛毯。他没
想到爸爸真的会把爷爷送走。现在,事情已经明摆着了,爸爸给爷爷买来了离别的礼物——一床大毛毯。
今晚,是他和爷爷相处的最后一夜了。爷爷看出他的心思,说:“我去把口
琴拿来,吹一支古老的曲子给你听听!”
然而,爷爷从屋里拿出来的不是口琴,而是毛毯!
“啊,这毯子真好!”老人抚摩着毯子说,“你爸爸真是个好人,这要花
不少钱呢!寒冬到了,有了这床毛毯,在那地方就不愁冷了。那里不会有这么漂亮的毛毯的!”爷爷总是把事情说得那么轻松。每当彼得提到离别,爷爷就说是他自己的主意。
可彼得想:一个孤老头,离开自己的亲人,到政府盖的那幢楼房——孤老
院里,和别的老头住在一起,能算是幸福吗!他真不相信爸爸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彼得难过得真想哭,但他忍住了,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他走进屋子拿来了爷爷的口琴。
爷爷吹起了一支欢乐的曲子。彼得听不进去,他呆呆地凝望着峡谷,想道
“爸爸就要和那个女人结婚了。不错,那女人曾吻过他,并说过要当他的好妈妈。除此之外,再没别的事了……”
乐曲突然中断了。
爷爷好像知道他在想什么似的,对他说:“你爸爸要娶的是位好姑娘。同这
么漂亮的妻子在一起,他会变得年轻起来。我这老头子在这里只会碍手碍脚,
整天叫唤腰酸背痛的,……”停了不多会儿,爷爷接着说:“再说不久就会有婴儿诞生,我也不愿听婴儿啼哭,还是走的好。来,再吹一段我们就去睡。明天我就要带着毯子上路了。你听听,这一段虽然有点悲伤,但今晚听起来还是蛮好听的。”
忽然传来两个人的脚步声,那是爸爸和那个脸蛋光得有点刺眼,活像个洋
娃娃的女人回来了。口琴声嘎然而止。
爸爸没说一句话。那女人走过来娇声娇气地对爷爷说:“明天,我就不送您
啦!我是来向您道别的。”
“您的心地太好啦!”爷爷说着,低下头,望着地面,望着他脚边的毛毯。
然后,他弯下腰,拿起毯子说:“请您看看这个,我儿子送给我一条多好的毛毯做离别的礼物。”
“嗯,”姑娘摸了摸毛毯,“这毯子真不错。”她忽然转身向着爸爸,冷冷地
说:“肯定花了不少钱!”爸爸清了清喉咙,吞吞吐吐地说道:“我,我想给爸爸买一床最好的……”姑娘好像被钉在那里,两眼没离开过那床毯子,半晌,终于开腔了:“哟,还是一床双层的啊!”
“是的,”爷爷说,“是双层的,一床漂亮的毯子,给我老头做纪念!”
爸爸默默地进屋去了。那女人马上跟进去,喋喋不休地说那毯子太昂贵。
爸爸像往常一样,逼得没法只好发火了。她一转身要走,正好遇到想进屋的彼得。她又转身嚷道:“不管怎么说,他无需一床双层毛毯!”爸爸望着彼得,眼里露出尴尬的神情。
彼得忍不住了,对爸爸说道:“她是对的,爷爷不需要一床双层毛毯。来,
把它剪开,成为两床。”爸爸和那个女人愣住了。
“爸爸,听我说,剪成两半,一半给爷爷,另一半保存起来。”
“这个主意不坏。”爷爷温和地说,“我不需要这么大的毯子。”
“是的。”彼得又说,“一层毯子足够送走一个老头,省下一半,留着以后
会用得着的。”
大家都沉默了。
好半天,爸爸走到爷爷面前呆呆地,没有一句话。爷爷望着儿子喃喃地说:
“没关系,孩子,我知道你不是这么想的……我知道……”
这时,彼得哭了,但没什么,因为爷爷,爸爸都哭了,哭成了一团……
1.“离别的礼物”中的“礼物”是指:(1) ;(2) 。
2.倒数第4段中彼得说:“一层毯子旱够送走一个老头„„”联系上下文,说说“足够”一词在这里蕴含着彼得怎样的感情?
3.与亲人离别是很痛苦的,爷爷为何在此时还吹起一支欢乐的曲子?
4.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彼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请用一句话表述。
5.本文很感人。请指出最让你感动的一处,并说说理由。
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答案
课内阅读
《看云识天气》
(一)1.姿态万千;变化无常。2.紧扣文题,(点明中心)揭示中心。3.第一句4.略 (二)1. B 2. C
3.因为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而卷层云向前推移就容易形成雨层云,这些晕往往会带来风雨天气。
《春》
1.⑪引用、比喻⑫拟人⑬排比、比喻
2.① 触觉;春风轻柔温暖 ②嗅觉;泥土清新的气息 ③视觉、听觉;鸟鸣之宛转动听 ④听觉;嘹亮的短笛声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滋润后,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
4.五种景物:树、草、灯、房、人,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
《风筝》
(一)
1.B C F
2.①恍然大悟:忽然醒悟过来。
②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营或经营。
3.“我”发现小兄弟在做风筝,并且毁坏了它。
4.用“惊惶”、“失了色”、“瑟缩”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小兄弟被“我”发现后的慌张和恐惧。 “绝望”二字与前句“我”的“傲然”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写出了小兄弟心爱的风筝被“我”毁坏后的难受和痛苦。
一个“站”字则突出了他在“我”离去后一个人面对空寂的小屋时的心痛和无奈。
5.“我”毁坏了风筝是因为我觉得“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做这种游戏是一件可鄙的事。以管理者自居,以自己的喜好左右小兄弟的喜好,不允许他去接近和制作本属儿童天性喜爱的玩具——风筝。
作者把当时的“我”写得很粗暴是为了表现“我”的内疚与沉痛的自责。
(二)
1.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小兄弟的浑然忘却使我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而虐杀者横行无忌,所以更令人悲哀、沉重。
2.“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3.暗示此时的“我”已经因为年少时的举动受到了心灵的惩罚。
4.将心灵手巧的小兄弟偷做的风筝粗暴武断地撕破踏扁踩坏。
5.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 步入中年后真正领悟到生存的艰辛。
6.对比 “我”深深的悔意和失落。
7. “生”一指脸上条纹的形状像“生”的字型,二指生活的艰辛体现在了他的脸上。 引号起强调作用。
课外阅读
绿叶净化空气
1.引出要说明的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⑧段的开头。因为第⑧段中内容支撑该句内容,说明植物在灭菌方面的作用。
3.A、C、B、D这个顺序排列能更加突出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
4.①绿叶能吸收工业废气;②绿叶能杀灭病菌;③绿叶能接收、吸附、过滤空气中的尘埃。
5.因为“肺”的作用要进行呼吸,而绿色植物每天能吸进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呼出人体必需的氧气,所以把绿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
6.答案不惟一,“绿色是生命之源”等。
离别的礼物
1.(1)一床大毛毯 (2)彼得对爷爷的爱心
2.对继母的讽刺,同时为了保护爸爸,免得他再发火。(言之成理即可)
3.为了缓和气氛,免得大家伤心;想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今后不要为他担心。(能说出一点且合乎情理即可)
4.彼得是一个心地善良、尊敬老人、善解人意的孩子。
5.能指出感动之处,并能说出感动的理由,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
课内阅读
济南的冬天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
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
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④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⑤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B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第二段描写的对象是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中的“卧”字用得妙极了,理由是:
3.文段③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划线句子A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5. 划线句子B在全文起着什么作用?
《看云识天气》节选
(一)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这段文字连用8个比喻来说明云的形态变化之多,它紧扣哪两个词来写的?
2.最后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用一句话回答。
3.在文中画出本段中心句。
4.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写一组排比、比喻的句子。
(二)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
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睛,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红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睛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下面关于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介绍云上的光彩。 B.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C.介绍晕、华、虹、霞的特征。 D.说明谚语识天气的作用。
2.下面关于这段文字的内容或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分别介绍了四种云上的光彩产生分布情况、色彩和天气征兆。
B.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C.晕、华、虹、霞这四种云上的光彩,其形状都是弧形。
D.文中引用谚语,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
3.结合文中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出现日晕或月晕就意味着有风雨?
《春》(节选)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⑪“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⑫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⑬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2.第1自然段中的四句话,从人的感觉的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送暖的景象,请将相关
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第①句 嗅觉 春风轻柔温暖
第②句 听觉 鸟鸣之宛转动听
第③句 触觉 嘹亮的短笛声
第④句 视觉、听觉 泥土清新的气息
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的什么特点,赏析这个句子。
4.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筝》(节选)
(一)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
竹。我 ① 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问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欺瞒了我的眼睛,这样 ② 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 )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 )在地下,( )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根据课文,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括号中。
A、拉 B、抓 C、掷 D、扔 E、踩 F、踏
2.结合上下文,在文中划线处填上两个适当的成语,并解释。
① :
② :
3.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段的内容。
4.画出关于小兄弟的动作描写,并分析其中一处的作用。
5.文中的“我”为什么要毁坏小兄弟的风筝?作者在描写当时的“我”时故意把自己写得很粗暴,这又是为什么?
①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
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
②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
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实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③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
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了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④“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
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⑤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⑥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为什么作者对于小兄弟的回答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2.为什么作者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了形容天气之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3.语段①中加点的“不幸”应怎样理解?
4.语段①中“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应具体指前文的哪些事?
5.作者产生忏悔之意的原因是: ,而根本原因是:
6.语段③—⑤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了 。
7.语段③“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一句中的“生”应如何理解?加
上引号有何作用?
课外阅读
绿叶净化空气
①假日里,你到田野、公园或山林去走走,看到绿树成阴,芳草遍地,作
物繁茂,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顿时会感到空气清新,心旷神怡,精神舒畅。绿色世界是多么美啊!
②你知道,这一切好处,都是绿色植物带来的。可是,绿色植物又是怎样
默默工作的呢?
③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动植物,都要进行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氧气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也越来越多。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变化不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④原来,地球表面的陆地上覆盖着大约37亿公顷的森林和13亿多公顷的
草地。绿叶的细胞里有大量的叶绿体,它含有一种绿色的色素——叶绿素。据科学家研究,绿叶是一个奇妙的“绿色工厂”,它的“车间”是叶绿体,“机器”是叶
绿素,动力是太阳光。通过光合作用,把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加工制造成淀粉,并且放出氧气。植物还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由于白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所以,总的收支,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空气中的氧。
⑤据测定,每公顷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大约1吨二氧化碳,生产出0.73吨氧气。1平方米草地每小时可以吸收1.52克二氧化碳,而一个人每小时呼出二氧化碳大约是38克。
⑥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750克的氧气,排出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因此,10平方米面积的树木或者50平方米面积的草地,可满足一个人一天所
需要的氧气,并吸收他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没有这样的循环,没有绿色植物,人和动物就不能活在世界上了。
⑦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工厂散发出的许多烟尘和毒气污染着环境,
主要有二氧化硫、氟化物、硫化氢、氯气、氮氧化物以及放射性废物等等。植物是大气的天然“净化器”。香椿树、夹竹桃、柳杉、丁香、银杏、洋槐等树木的叶子,有吸收二氧化硫的作用,1公顷的柳杉每年可吸收720公斤二氧化硫;
女贞、刺槐、桧柏的叶片,有比较强的吸氟能力;合欢、紫藤、木槿有较好的抗氯和吸氯本领;樟树和悬铃木的叶片,有良好的吸臭能力。不少常见的花卉,比如石竹花、鸡冠花、水仙花和一串红等等,有吸收二氧化硫或抵抗氯气的作用。
⑧植物分泌的杀菌素有挥发油丁香酚、天竺葵油、肉桂油、柠檬油等等,
都能杀菌。一亩松树,一天一夜就能分泌出两公斤杀菌素,它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和痢疾等病菌。柳杉、白皮松的分泌物,能在8分钟之内把细菌杀死。地榆根的分泌物,在1分钟之内就能把细菌歼灭。据法国环境保护工作者测定,每立方米空气内的含菌量,百货商店里是400万个,林阴道是58万个,公园内是1000个,林区草地只有55个。因此,法国提出绿地覆盖率应达50%。
⑨植物是天然的“吸尘器”。风沙弥漫的气流吹过森林,由于枝叶的滞留、吸附,含尘量可以大大减少。大片草地厚密的叶子,会自动接收、吸附、过滤空气中的尘埃。1公顷的山毛榉树,1年内吸附的粉尘多达68吨。
⑩自然的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在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A.一般居室内约
有25~450人,B.公园有170~1000个,C.城市街道有100~450个,D.在海滨、瀑布、山林等旅游、疗养胜地多达一两万个负氧离子。如果你所在的场所缺少负氧离子,时间久了就会头痛、恶心和精神不安,还容易患病。森林和田野负氧离子比较多,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呼吸变得均匀,血压下降,精力旺盛,还可以提高免疫力。负氧离子由此而得到了一个美称:“空气维生素”。
11人们曾经这样说,绿地草坪是”大地之肺“,还把森林誉为“绿色的卫士”。可是,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和城市绿地覆盖率还不大,需要大力展开植树造林和种植草坪的活动。 12人人动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让荒山变成花果山,让城市成为“花
城”。少年朋友们,你在祖国未来的绿化蓝图中将做些什么(摘自《神奇的植物世
界》)
1.文中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2.“植物又是大气的天然‘灭菌器’。”这句话可作为哪一段的中心句?放在何处合适?为什么?
3.第⑩段中标有A、B、C、D的几个句子的排列顺序已打乱,正确的顺序应是,这样排的理由是:
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绿叶净化空气的?
5.人们把绿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理由是什么?
6.请你设计一句“保护绿地”的公益广告语。
离别的礼物
[美]弗·达尔
一个初秋的晚上,清风徐徐吹来,夜色迷人。11岁的彼得和爷爷坐在院子里,却没心思欣赏这明净的秋夜景色,一个劲儿地直想着屋里那床毛毯。他没
想到爸爸真的会把爷爷送走。现在,事情已经明摆着了,爸爸给爷爷买来了离别的礼物——一床大毛毯。
今晚,是他和爷爷相处的最后一夜了。爷爷看出他的心思,说:“我去把口
琴拿来,吹一支古老的曲子给你听听!”
然而,爷爷从屋里拿出来的不是口琴,而是毛毯!
“啊,这毯子真好!”老人抚摩着毯子说,“你爸爸真是个好人,这要花
不少钱呢!寒冬到了,有了这床毛毯,在那地方就不愁冷了。那里不会有这么漂亮的毛毯的!”爷爷总是把事情说得那么轻松。每当彼得提到离别,爷爷就说是他自己的主意。
可彼得想:一个孤老头,离开自己的亲人,到政府盖的那幢楼房——孤老
院里,和别的老头住在一起,能算是幸福吗!他真不相信爸爸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彼得难过得真想哭,但他忍住了,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他走进屋子拿来了爷爷的口琴。
爷爷吹起了一支欢乐的曲子。彼得听不进去,他呆呆地凝望着峡谷,想道
“爸爸就要和那个女人结婚了。不错,那女人曾吻过他,并说过要当他的好妈妈。除此之外,再没别的事了……”
乐曲突然中断了。
爷爷好像知道他在想什么似的,对他说:“你爸爸要娶的是位好姑娘。同这
么漂亮的妻子在一起,他会变得年轻起来。我这老头子在这里只会碍手碍脚,
整天叫唤腰酸背痛的,……”停了不多会儿,爷爷接着说:“再说不久就会有婴儿诞生,我也不愿听婴儿啼哭,还是走的好。来,再吹一段我们就去睡。明天我就要带着毯子上路了。你听听,这一段虽然有点悲伤,但今晚听起来还是蛮好听的。”
忽然传来两个人的脚步声,那是爸爸和那个脸蛋光得有点刺眼,活像个洋
娃娃的女人回来了。口琴声嘎然而止。
爸爸没说一句话。那女人走过来娇声娇气地对爷爷说:“明天,我就不送您
啦!我是来向您道别的。”
“您的心地太好啦!”爷爷说着,低下头,望着地面,望着他脚边的毛毯。
然后,他弯下腰,拿起毯子说:“请您看看这个,我儿子送给我一条多好的毛毯做离别的礼物。”
“嗯,”姑娘摸了摸毛毯,“这毯子真不错。”她忽然转身向着爸爸,冷冷地
说:“肯定花了不少钱!”爸爸清了清喉咙,吞吞吐吐地说道:“我,我想给爸爸买一床最好的……”姑娘好像被钉在那里,两眼没离开过那床毯子,半晌,终于开腔了:“哟,还是一床双层的啊!”
“是的,”爷爷说,“是双层的,一床漂亮的毯子,给我老头做纪念!”
爸爸默默地进屋去了。那女人马上跟进去,喋喋不休地说那毯子太昂贵。
爸爸像往常一样,逼得没法只好发火了。她一转身要走,正好遇到想进屋的彼得。她又转身嚷道:“不管怎么说,他无需一床双层毛毯!”爸爸望着彼得,眼里露出尴尬的神情。
彼得忍不住了,对爸爸说道:“她是对的,爷爷不需要一床双层毛毯。来,
把它剪开,成为两床。”爸爸和那个女人愣住了。
“爸爸,听我说,剪成两半,一半给爷爷,另一半保存起来。”
“这个主意不坏。”爷爷温和地说,“我不需要这么大的毯子。”
“是的。”彼得又说,“一层毯子足够送走一个老头,省下一半,留着以后
会用得着的。”
大家都沉默了。
好半天,爸爸走到爷爷面前呆呆地,没有一句话。爷爷望着儿子喃喃地说:
“没关系,孩子,我知道你不是这么想的……我知道……”
这时,彼得哭了,但没什么,因为爷爷,爸爸都哭了,哭成了一团……
1.“离别的礼物”中的“礼物”是指:(1) ;(2) 。
2.倒数第4段中彼得说:“一层毯子旱够送走一个老头„„”联系上下文,说说“足够”一词在这里蕴含着彼得怎样的感情?
3.与亲人离别是很痛苦的,爷爷为何在此时还吹起一支欢乐的曲子?
4.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彼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请用一句话表述。
5.本文很感人。请指出最让你感动的一处,并说说理由。
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答案
课内阅读
《看云识天气》
(一)1.姿态万千;变化无常。2.紧扣文题,(点明中心)揭示中心。3.第一句4.略 (二)1. B 2. C
3.因为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而卷层云向前推移就容易形成雨层云,这些晕往往会带来风雨天气。
《春》
1.⑪引用、比喻⑫拟人⑬排比、比喻
2.① 触觉;春风轻柔温暖 ②嗅觉;泥土清新的气息 ③视觉、听觉;鸟鸣之宛转动听 ④听觉;嘹亮的短笛声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滋润后,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
4.五种景物:树、草、灯、房、人,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
《风筝》
(一)
1.B C F
2.①恍然大悟:忽然醒悟过来。
②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营或经营。
3.“我”发现小兄弟在做风筝,并且毁坏了它。
4.用“惊惶”、“失了色”、“瑟缩”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小兄弟被“我”发现后的慌张和恐惧。 “绝望”二字与前句“我”的“傲然”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写出了小兄弟心爱的风筝被“我”毁坏后的难受和痛苦。
一个“站”字则突出了他在“我”离去后一个人面对空寂的小屋时的心痛和无奈。
5.“我”毁坏了风筝是因为我觉得“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做这种游戏是一件可鄙的事。以管理者自居,以自己的喜好左右小兄弟的喜好,不允许他去接近和制作本属儿童天性喜爱的玩具——风筝。
作者把当时的“我”写得很粗暴是为了表现“我”的内疚与沉痛的自责。
(二)
1.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小兄弟的浑然忘却使我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而虐杀者横行无忌,所以更令人悲哀、沉重。
2.“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3.暗示此时的“我”已经因为年少时的举动受到了心灵的惩罚。
4.将心灵手巧的小兄弟偷做的风筝粗暴武断地撕破踏扁踩坏。
5.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 步入中年后真正领悟到生存的艰辛。
6.对比 “我”深深的悔意和失落。
7. “生”一指脸上条纹的形状像“生”的字型,二指生活的艰辛体现在了他的脸上。 引号起强调作用。
课外阅读
绿叶净化空气
1.引出要说明的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⑧段的开头。因为第⑧段中内容支撑该句内容,说明植物在灭菌方面的作用。
3.A、C、B、D这个顺序排列能更加突出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
4.①绿叶能吸收工业废气;②绿叶能杀灭病菌;③绿叶能接收、吸附、过滤空气中的尘埃。
5.因为“肺”的作用要进行呼吸,而绿色植物每天能吸进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呼出人体必需的氧气,所以把绿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
6.答案不惟一,“绿色是生命之源”等。
离别的礼物
1.(1)一床大毛毯 (2)彼得对爷爷的爱心
2.对继母的讽刺,同时为了保护爸爸,免得他再发火。(言之成理即可)
3.为了缓和气氛,免得大家伤心;想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今后不要为他担心。(能说出一点且合乎情理即可)
4.彼得是一个心地善良、尊敬老人、善解人意的孩子。
5.能指出感动之处,并能说出感动的理由,语言表达清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