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媒体采访怎么表现的游刃有余?
大部分人们面对媒体采访时的僵硬和局促,尤其是很多中小品牌的管理者或创业者,在自己公司里意气风发指点江山,面对媒体却紧张的不行,完全没有条理和重点。真替他们着急,这可是宣传自己企业的好机会啊,怎能不好好表现?!
比尔·盖茨说过:“如果我只剩下一块钱,也会把这最后一块钱花在公关(PR)上。”像微软、FaceBook、谷歌等这样的大公司,销售人员出去忽悠订单为什么这么容易,你想过没有,那是因为他们公司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别以为老外真的是只会闷头低调做企业,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可不真只是个“宅男”而已,他也没少用公关力量宣传自己,最近不还来中国转悠了一圈,寻找新的合作方向,顺便各种露露脸。成功的企业在战略上都有个共同点:懂得公共传播对品牌和商业机会的重要性。
但如果企业暂时没有能力雇佣公关公司或养一个公关团队策划和安排媒体采访的话,这就意味着作为管理者的你必须靠一己之力杀出一条血路来。不妨从下面几点入手试试:
1. 说一个“美好”的品牌故事
成功的商业背后都有一个美好的故事,不信你去看看这几年异军突起的品牌,什么三只松鼠、雕爷牛腩、叫只鸭子等等,哪个不是讲的一手好故事?引得投资人和消费者竞折腰。当然,这个故事不是凭空吹嘘出来的,而是要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 公司的主营业务,列举三个即可。
• 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的区别,简言之就是特色(要摆出事实)。
• 两三个现存问题,并说明你们正在积极改进或调整。
写好问题答案后给你信任的、并且熟悉你公司运营的人看,让他给你最真实的回馈(要信任的人,一般人都会用“挺好的”来敷衍你)。来回修改几次,直到改出来一个足够吸引公众的关注故事,每次采访都用。
2. 选择契合的媒体
找出产品受众群会关注的五家媒体,如果是做传统餐饮的非要上科技媒体那真有点牵强。看看哪些媒体采访过跟你类似的公司,对比下你们的故事和已经被媒体报道过的故事,哪个更有吸引力?别弄砸了第一次,也许是唯一一次在媒体上露脸的机会。注意,如果有记者说想采访你,一定问问他们报道的角度是什么,如果和你希望的不符,那也没必要非上。如果确定要采访的话,先与对方确定采访时间,提前做做准备,效果能好很多。
3. 明确你想传递的三点信息,并且足够短
提炼出三个重点,便于记者把这三点作为分标题在最终发表的文章里着重标出。每回答完记者的一个问题,要把话题转回到这三条,并且回答的内容要能支撑起你的故事。故事要短小,便于引用和二次传播。要有实例,人人都爱看实例。多引用行业数据和调查结果,不要使用不确定的语气和内容。什么“我以为”、“可能吧”这种小学生水平的发言自觉过滤掉。
4. 绝对绝对绝对!不能乱说话和说错话
不要说任何对你公司、员工、客户或者投资者有负面影响的内容,除非你不想混了。别试图去爆料行业内幕、诋毁竞争对手、散播谣言;不要宣布还没有确定的事,比如还没签合同的合作、并购等等。如果要讲合作案例,确保对方是同意你公开的。总之就是一切“非确定”的内容都不要提。不然事后的影响对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公关老手来说都很棘手的。总之底线就是如果你还想继续在这个圈子里混,别乱说话和说错话。
5. 面对媒体时,学会换位思考
说实话,记者的时间和媒体的版面都是很紧张的,如果这次你没给他们惊艳的内容,八竿子打不出个闷屁,或者说不出独到的见解,下次人家肯定不会再带你玩儿了。另外,访谈应有来有往,而不是你的独白。理工党君也见识过个别企业创始人或高管,接受采访时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自顾自哔哔了一小时完全不顾对方想问什么(其实所有在场人员都已经翻白眼了,心里无数个@#%&*„飘过)。接受采访前问问需要你配合什么,礼貌低调的对待记者,维护好你手里每个媒体资源。
来源:思锐创元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 www.srcy.net
面对媒体采访怎么表现的游刃有余?
大部分人们面对媒体采访时的僵硬和局促,尤其是很多中小品牌的管理者或创业者,在自己公司里意气风发指点江山,面对媒体却紧张的不行,完全没有条理和重点。真替他们着急,这可是宣传自己企业的好机会啊,怎能不好好表现?!
比尔·盖茨说过:“如果我只剩下一块钱,也会把这最后一块钱花在公关(PR)上。”像微软、FaceBook、谷歌等这样的大公司,销售人员出去忽悠订单为什么这么容易,你想过没有,那是因为他们公司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别以为老外真的是只会闷头低调做企业,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可不真只是个“宅男”而已,他也没少用公关力量宣传自己,最近不还来中国转悠了一圈,寻找新的合作方向,顺便各种露露脸。成功的企业在战略上都有个共同点:懂得公共传播对品牌和商业机会的重要性。
但如果企业暂时没有能力雇佣公关公司或养一个公关团队策划和安排媒体采访的话,这就意味着作为管理者的你必须靠一己之力杀出一条血路来。不妨从下面几点入手试试:
1. 说一个“美好”的品牌故事
成功的商业背后都有一个美好的故事,不信你去看看这几年异军突起的品牌,什么三只松鼠、雕爷牛腩、叫只鸭子等等,哪个不是讲的一手好故事?引得投资人和消费者竞折腰。当然,这个故事不是凭空吹嘘出来的,而是要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 公司的主营业务,列举三个即可。
• 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的区别,简言之就是特色(要摆出事实)。
• 两三个现存问题,并说明你们正在积极改进或调整。
写好问题答案后给你信任的、并且熟悉你公司运营的人看,让他给你最真实的回馈(要信任的人,一般人都会用“挺好的”来敷衍你)。来回修改几次,直到改出来一个足够吸引公众的关注故事,每次采访都用。
2. 选择契合的媒体
找出产品受众群会关注的五家媒体,如果是做传统餐饮的非要上科技媒体那真有点牵强。看看哪些媒体采访过跟你类似的公司,对比下你们的故事和已经被媒体报道过的故事,哪个更有吸引力?别弄砸了第一次,也许是唯一一次在媒体上露脸的机会。注意,如果有记者说想采访你,一定问问他们报道的角度是什么,如果和你希望的不符,那也没必要非上。如果确定要采访的话,先与对方确定采访时间,提前做做准备,效果能好很多。
3. 明确你想传递的三点信息,并且足够短
提炼出三个重点,便于记者把这三点作为分标题在最终发表的文章里着重标出。每回答完记者的一个问题,要把话题转回到这三条,并且回答的内容要能支撑起你的故事。故事要短小,便于引用和二次传播。要有实例,人人都爱看实例。多引用行业数据和调查结果,不要使用不确定的语气和内容。什么“我以为”、“可能吧”这种小学生水平的发言自觉过滤掉。
4. 绝对绝对绝对!不能乱说话和说错话
不要说任何对你公司、员工、客户或者投资者有负面影响的内容,除非你不想混了。别试图去爆料行业内幕、诋毁竞争对手、散播谣言;不要宣布还没有确定的事,比如还没签合同的合作、并购等等。如果要讲合作案例,确保对方是同意你公开的。总之就是一切“非确定”的内容都不要提。不然事后的影响对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公关老手来说都很棘手的。总之底线就是如果你还想继续在这个圈子里混,别乱说话和说错话。
5. 面对媒体时,学会换位思考
说实话,记者的时间和媒体的版面都是很紧张的,如果这次你没给他们惊艳的内容,八竿子打不出个闷屁,或者说不出独到的见解,下次人家肯定不会再带你玩儿了。另外,访谈应有来有往,而不是你的独白。理工党君也见识过个别企业创始人或高管,接受采访时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自顾自哔哔了一小时完全不顾对方想问什么(其实所有在场人员都已经翻白眼了,心里无数个@#%&*„飘过)。接受采访前问问需要你配合什么,礼貌低调的对待记者,维护好你手里每个媒体资源。
来源:思锐创元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 www.src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