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

江阴市临港新城实验学校(小学部)  孙敏华

内容摘要: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关键词:情感共鸣  审美  体验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能使欣赏者产生相应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这就是情感共鸣。要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小学音乐教育旨在使学生从小受到音乐熏陶,初步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情感共鸣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主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然而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将音乐教学视作知识性、技术性的现象还比比皆是。有的音乐教师长篇大论地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乐曲的体裁、风格、曲式以及各音乐要素,而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被动压抑的状态下学习,从而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音乐天赋、音乐个性受到抑制。因此如何发挥情感共鸣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值得广大音乐教师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一、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先决条件。

“要想打动别人,首先必须打动自己。”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善于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挚爱和对学生的热爱以情激情、以情育情。

第一,教师必须具有对学生强烈的爱心。“爱”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实现情感共鸣的前提。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仅表现为外在的情感流露,还体现在他献身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正如国家特级教师、音乐教材编委之一、无锡市一中的郑文千老师在一次公开课的说课中说的那样:“要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在我眼中,孩子没有好差之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就是对我的喜爱,我要让他们在我的身上发现音乐是多么的美好与神奇。”郑老师含着热泪说出了一名音乐教师的夙愿。教师的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正是从对学生和专业的无比热爱的情感熔炉中提炼出来的。

第二,教师必须对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这是音乐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和心理品质之一。音乐教师不光是音乐作品的欣赏者,更是音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递者。因此,教师要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并通过恰当的手段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做到这一点,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充电”与“补氧”,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与音乐素养。

第三、教师要善于运用调动学生情趣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寓情于教,用真挚的情感去启发感染学生,在音乐作品与学生情感之间架起桥梁。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与学生共同参与演唱、演奏、指挥表演、创作表演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音乐情感、领略音乐真谛、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如:在学习《共同拥有一个家》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演唱,自己也表演了,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创作表演中,教师的参与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教师富有激情的表演感染了学生,激活了学生的情感投入,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那可怜的布娃娃无家可归,有同学已经哽咽了,我想,学生的呜咽、学生的眼泪不是假的,那确实是从他们心底流出的。开课只有五、六分钟,我借助这个动情的教材,拨动了孩子的心弦,引导孩子进入一种高尚的情感世界。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实现情感共鸣的有效手段。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对象来激发审美之乐的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满足和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

1. 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或体验来了解音乐情感的表达方式。一些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相似,音乐语言的表达也很相近,可以引导学生用类比法欣赏体会并加以归类。例:音乐呈明朗雄壮的色彩特点一般用大调表现,呈忧郁的多用小调表现;音乐旋律线条呈上行进行的多表现昂扬向上的情绪,而下行进行的则常与悲哀痛苦相关;音乐表现惊恐不安时往往节奏紧张,句法短促,而表现委婉柔和时则节奏和缓,句法悠长,这些都是音乐表现的一般规律,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多种形式的情感体验,逐步使学生认知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段,并在音乐实践中加以运用。

2. 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音乐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情感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音乐学习,离不开欣赏,欣赏必须全身心投入聆听。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对学生而言,倾听音乐需要反复、多次。每次聆听前,教师应设计不同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倾听,聆听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聆听中体验,在聆听中欣赏,在聆听中提高鉴赏水平。

3.拓展音乐学习的视野。教学中,我通过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三条途径,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把握不同作品的情感脉膊,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在学习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时,我仅花了十几分钟就让学生学会了这首歌曲,剩余的时间我让学生通过改变音乐要素来改变歌曲的情绪,使一首简单的歌

江阴市临港新城实验学校(小学部)  孙敏华

内容摘要: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关键词:情感共鸣  审美  体验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能使欣赏者产生相应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这就是情感共鸣。要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小学音乐教育旨在使学生从小受到音乐熏陶,初步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情感共鸣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主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然而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将音乐教学视作知识性、技术性的现象还比比皆是。有的音乐教师长篇大论地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乐曲的体裁、风格、曲式以及各音乐要素,而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被动压抑的状态下学习,从而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音乐天赋、音乐个性受到抑制。因此如何发挥情感共鸣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值得广大音乐教师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一、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先决条件。

“要想打动别人,首先必须打动自己。”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善于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挚爱和对学生的热爱以情激情、以情育情。

第一,教师必须具有对学生强烈的爱心。“爱”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实现情感共鸣的前提。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仅表现为外在的情感流露,还体现在他献身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正如国家特级教师、音乐教材编委之一、无锡市一中的郑文千老师在一次公开课的说课中说的那样:“要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在我眼中,孩子没有好差之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就是对我的喜爱,我要让他们在我的身上发现音乐是多么的美好与神奇。”郑老师含着热泪说出了一名音乐教师的夙愿。教师的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正是从对学生和专业的无比热爱的情感熔炉中提炼出来的。

第二,教师必须对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这是音乐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和心理品质之一。音乐教师不光是音乐作品的欣赏者,更是音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递者。因此,教师要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并通过恰当的手段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做到这一点,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充电”与“补氧”,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与音乐素养。

第三、教师要善于运用调动学生情趣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寓情于教,用真挚的情感去启发感染学生,在音乐作品与学生情感之间架起桥梁。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与学生共同参与演唱、演奏、指挥表演、创作表演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音乐情感、领略音乐真谛、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如:在学习《共同拥有一个家》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演唱,自己也表演了,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创作表演中,教师的参与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教师富有激情的表演感染了学生,激活了学生的情感投入,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那可怜的布娃娃无家可归,有同学已经哽咽了,我想,学生的呜咽、学生的眼泪不是假的,那确实是从他们心底流出的。开课只有五、六分钟,我借助这个动情的教材,拨动了孩子的心弦,引导孩子进入一种高尚的情感世界。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实现情感共鸣的有效手段。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对象来激发审美之乐的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满足和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

1. 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或体验来了解音乐情感的表达方式。一些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相似,音乐语言的表达也很相近,可以引导学生用类比法欣赏体会并加以归类。例:音乐呈明朗雄壮的色彩特点一般用大调表现,呈忧郁的多用小调表现;音乐旋律线条呈上行进行的多表现昂扬向上的情绪,而下行进行的则常与悲哀痛苦相关;音乐表现惊恐不安时往往节奏紧张,句法短促,而表现委婉柔和时则节奏和缓,句法悠长,这些都是音乐表现的一般规律,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多种形式的情感体验,逐步使学生认知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段,并在音乐实践中加以运用。

2. 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音乐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情感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音乐学习,离不开欣赏,欣赏必须全身心投入聆听。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对学生而言,倾听音乐需要反复、多次。每次聆听前,教师应设计不同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倾听,聆听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聆听中体验,在聆听中欣赏,在聆听中提高鉴赏水平。

3.拓展音乐学习的视野。教学中,我通过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三条途径,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把握不同作品的情感脉膊,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在学习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时,我仅花了十几分钟就让学生学会了这首歌曲,剩余的时间我让学生通过改变音乐要素来改变歌曲的情绪,使一首简单的歌


相关文章

  • 浅谈流行歌曲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 浅谈流行歌曲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摘要]近期音乐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上课的时候没有兴趣,而流行音乐越来越受中学生的青睐,针对当下中学生偏爱流行歌曲的现实, 音乐教育工作者就更加有必要正视它, 正确引导处在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中学生对 ...查看


  • 让阳光作文走进课堂
  •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音乐欣赏对作文教学影响的研究 编 号:SGH13787 让阳光作文走进课堂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 王凤平 许多学生写作文时都是"三段式",第一段开篇点题,说明要写的中心. 第二段正文具体 ...查看


  • 模拟主持(稿件)
  • 模拟主持-(开场白+结束语) 1.节目名称<新闻全接触 > 版头1: 建立国际化的时事板快,提供无微不至的专业服务, 量体定做合身的信息咨询, 我们的成功绽放在您的笑容你的笑容,就是我们的追求你的笑容,就是我们的安慰关注时事,聚 ...查看


  • 让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校园.进心灵
  •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源源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学生抓起,从根基抓起,夯实中华文明的基石,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的 ...查看


  • [宽容的作文]让宽容走进心灵
  • 大地宽容暴雨,宽容暴雨的摧残,花草宽容烈日,宽容烈日的毒辣--宽容,足以让万物复苏.宽容,是我们的阳光雨露,让宽容走进心灵吧! 看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姑娘要举行地场个音乐会.于是,她登出海报,称自已是一位音乐大师的徒弟.果然,当晚剧院 ...查看


  • 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师德修养论文
  • 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的师德修养 [摘 要]音乐教育做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师是学校审美教育的骨干力量:通过音乐教学,传播音乐文化: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能够具 ...查看


  • 月光曲教学实录 1
  • <月光曲>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执教人:北京崇文区研修中心王文丽老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 题目是 生:(齐读课题) 月-光-曲-(感觉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够积极, 没有精神. 师:听你们读课题, 我似乎没有感觉到皎洁的月光笼 ...查看


  • 悦耳悠扬的马头琴名曲40首带你走进忘我的境界
  • 播放器打不开请点击网址: http://wsypy.blog.163.com/blog/static/[***********]2639136?suggestedreading 悦耳悠扬的马头琴曲,带你走进忘我的境界...... 编辑制作: ...查看


  • 音乐艺术欣赏功能
  • 1. 音乐欣赏功能的特征 音乐欣赏的功能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但这种多元化同时又体现出整合性,比如审美的.道德的.科学的.哲学的.生活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总之,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人文社会的众多领域.按照音乐欣赏的性质来划分,可将其功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