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 例1、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紧张不紧张,放松一下
二、同学们,我们学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你们也都报名参加了自己喜爱的兴趣组,是吗?看,这是青云小学开展兴趣组的情况。介绍每个小组的名称,情况。
2、首先要先了解到四个小组报名的男生和女生的情况,每个小组都有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四个兴趣小组,所以一共有四条信息,要把这四条信息清楚的反映出来,可以怎么样?(填在表里),能填吗?
下面王老师想跟大家核对一下(生回答,课件逐个出示一下)
同学们,这四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都填写在了四张表格里,拿到这四张表格,能看清楚数据了吗?每一张表格里能看清楚哪些信息?生答(能看出每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师继续重复一遍。出示下面三个问题,1、古筝兴趣小组女生有多少人,看你手中的表格,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答。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再比如说,笛子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第三个问题:小提琴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刚才这三个问题,这三个同学立刻就回答出来了,是不是?为什么?生答 师,因为他手里的表格有这些信息,所以可以立刻回答出来。
那王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哪个兴趣小组人数最多,只看你的表格,能不能回答出来?为什么?
可以怎么样?四个小组一起来观察。
(2)四个兴趣小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能立刻回答出来吗?不能,要算一算。 那要把四个兴趣组的男生加起来。
(3)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能立刻回答出来吗?
师:这三个问题,你觉得怎么样?(难一点)
刚才的三个信息,一下就可以看出来,这三个问题,有点难,不是很方便,是吗? 那怎么办?四个小组讨论一下,也可以动手做一做。
我刚才大致看了一下,有几个小组的想法非常好,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
大家能看明白吗?问:你是怎么想的?把男生和男生合并,女生和女生合并。还
有哪个小组也是这样,几乎每个小组都是这样,那你们在合并的过程中,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是不是有些信息可以不需要?还可以合起来是不是?只使用第一张的开头。又清楚了一点是不是?还可以再合吗?对呀,小组里都是这样合起来。是这个意思吗?能看清楚吗?这样合有什么好处呢?在观察数据时,更加清晰。老师把这个合并过程给大家看一看。这样一来,我们在观察数据的时候就非常方便,清晰。但是这样合并有没有什么问题呢?比如说,这个16,和这个16,是什么意思呢?所以把几张表格简单的合在一起,可能还不行。还要注意些什么?你认为可以把什么地方改一下?(把人数改成兴趣小组)
第一行是什么兴趣小组的,,第二行。。。你觉得这样清楚了吗?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些数据是哪个小组的,并且也能看出是男生的还是女生的,你觉得方便不方便,那还有什么问题?那我问问大家,从这张表格中能看出哪些信息来?(男生女生是性别,数据,什么兴趣小组)那这些对应在哪里?性别在哪儿?叫做横栏,表示的是性别,这边表示竖栏,反映的就是组别,中间对应的是数据,这样把四张表合在一起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生说能看出人数,性别,组别。。。。)那把性别,组别,数据,那这张表格现在就这样了,你们觉得美观不美观,(生,放在空白的地方),理解意思吗?(在空白处填上),现在这张表格就很清晰的反映了这些信息,现在想读取这张表格的信息,观察这个小空格里有没有作用呢?所以我们把这个小空白的地方叫做表头,看看这个表头反映了哪些信息?(性别,,,)看到这个表头就知道统计了哪几项信息了。统计了兴趣小组的组别,性别,人数。这和刚才你们手里的表格有什么不一样的?
你觉得不同处在哪里?
这张表格一眼就看出了所有小组的信息,刚才的表格只能看出一个小组的信息,再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哪个兴趣组人数最多,(2)四个小组男生一共多少人?(3)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你们回答这个问题有点慢了,马老师还是不高兴,她拿回去还得计算?怎么办?是的,我们可以算出总计来填在表格里,你觉得加在哪里,一般,我们通常都加在上面,知道为什么吗?想知道吗?总计放在最上面,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在增加一个兴趣小组呢,直接加在下面,所以通常,总计都放在最上面。那我增加了总计,你们会算吗?如果我要统计所有男生的人数呢?总计一共多少人呢?怎么算的?把男生和女生加在一起。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把每个组的人数加在一起,所以算总计,两种方法都可以。好的,这张表统计的是什么?课件出示,把标题加上。这个是统计的名称,还要加上什么,日期?那再来回来这样的三个问题(1),,,,(2)。。。。(3)、、、、、 除了了解这几个信息,还可以了解其他的信息,这个是我们今天新学的统计表,(板书),这个统计表和前面学的有不一样的地方,拿起以前的,你觉得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生,,,,)以前的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单一的只统计了一个兴趣组,今天学的统计表能叫单式统计表吗,你觉得应该叫什么?(复式统计表),这个复是什么意思?复杂,统计的内容更多了。那看看复式统计表有哪几部分组成?我们把复式统计表分成了表外和表内,表外有(,名称,日期,,,)表内有(,横栏,竖栏,数据,表头,,,)板书在黑板上。表头印象很深吗,表头在哪里?表头反映的是我们统计的内容是吧。那要看这统计的是什么呢?什么时候统计的呢?那你觉得什么时候会用到复式统计表呢?(统计的项目多了),那你觉得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作用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板书(方便比较,反映整体的信息)。其实这张统计表中,组别和性别不一定就是特定不变的,也就是说横栏竖栏就是特定不变的,有的时候,横栏和竖栏是可以交换过来的。那如果
这张统计表,你会填吗?那你觉得先填什么呢?(男生女生的基本信息),然后再填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是要算一下的。这个蓝色的数据是我们计算出来的,红色的信息是我们根据数据直接填出来的。这张表格也能反映一个整体情况,也可以回答刚才的三个问题是不是。
师强调:为了醒目给人一眼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一般总计这一栏放在最上方。 师:现在对复式统计表有了解了吗?愿不愿意自己做一做。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图书管理员统计了五年级一周图书借阅情况,如果只统计周一,你觉得用哪种统计表比较合适?你们能将这些数据填在复式统计表里吗?表头应该怎么填?好了吗?大家先填什么地方?合计怎么算?这张复式统计表有用吗?能看出什么?如果学校图书馆想为五年级孩子再新进一批书,你觉得哪种书可以再多买一些?
2、这张统计表是统计什么的?你发现这张统计表和刚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的?少了合计和总计,为什么没有合计和总计?是的,天气的温度不适合加在一起。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有总计和合计。像这样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也有很多
3、比如这一张,统计什么的能看出来吗?什么是类群物种?(生:只有合计,没有总计)为什么没有总计呢?中国包含在世界里,那加上总计合适吗?所以,不是所有的复式统计表都有总计的。这要根据需要。
3、这是一张主要食物营养成分统计表,有总计吗?有合计吗?这是每种食物的营养含量,有合计,有总计就不大合适了,对吗?
4、这是全校学生男生女生的统计表,这个有总计和合计吗?那拿到这张统计表就能知道学校的学生情况了对吗?
5、其实生活中很多的复式统计表。用心观察。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1、教材分析
例1教学复式统计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把四张单式统计表里的数据汇集在一张统计表里,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构造,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教学过程分三段进行:第一段呈现了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景及每个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根据四幅图里的信息和数据分别填写四张单式统计表,让学生在填表时感受组别、性别以及数量的内在联系,为下面教学复式统计表搭建平台。
第二段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要求:把4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填在一张统计表里。让学生在填表时体会,表里的每一格都有相应的组别、性别;每个数据填入表格,都要根据它的组别、性别,找到相应的位置。这一段是例题的教学重点,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合理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应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交流。第三段说说从统计表里知道些什么,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它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单式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地反映了青云小学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的活动人数,便于组与组之间的比较。
2、设计思路:
1.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兴趣小组活动入手导入新课,填好四张单式统计表后,明确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某一兴趣小组的男女生情况,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太方便,引出复式统计表。
为了给学生留有一个思考的空间,设计了一个交流环节:我先把4张表进行简单的叠加,引导学生发现有重复的地方,然后进行改进。学生又发现每一栏都是人数,指代不明。最后做出完整的复式统计表。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有了清晰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整填写表格,进一步体验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及特点。
2.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数据,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一方面既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另一方面又凸现统计数据源于实际,必须真实可靠,强调了重要的统计态度。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 例1、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紧张不紧张,放松一下
二、同学们,我们学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你们也都报名参加了自己喜爱的兴趣组,是吗?看,这是青云小学开展兴趣组的情况。介绍每个小组的名称,情况。
2、首先要先了解到四个小组报名的男生和女生的情况,每个小组都有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四个兴趣小组,所以一共有四条信息,要把这四条信息清楚的反映出来,可以怎么样?(填在表里),能填吗?
下面王老师想跟大家核对一下(生回答,课件逐个出示一下)
同学们,这四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都填写在了四张表格里,拿到这四张表格,能看清楚数据了吗?每一张表格里能看清楚哪些信息?生答(能看出每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师继续重复一遍。出示下面三个问题,1、古筝兴趣小组女生有多少人,看你手中的表格,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答。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再比如说,笛子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第三个问题:小提琴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刚才这三个问题,这三个同学立刻就回答出来了,是不是?为什么?生答 师,因为他手里的表格有这些信息,所以可以立刻回答出来。
那王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哪个兴趣小组人数最多,只看你的表格,能不能回答出来?为什么?
可以怎么样?四个小组一起来观察。
(2)四个兴趣小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能立刻回答出来吗?不能,要算一算。 那要把四个兴趣组的男生加起来。
(3)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能立刻回答出来吗?
师:这三个问题,你觉得怎么样?(难一点)
刚才的三个信息,一下就可以看出来,这三个问题,有点难,不是很方便,是吗? 那怎么办?四个小组讨论一下,也可以动手做一做。
我刚才大致看了一下,有几个小组的想法非常好,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
大家能看明白吗?问:你是怎么想的?把男生和男生合并,女生和女生合并。还
有哪个小组也是这样,几乎每个小组都是这样,那你们在合并的过程中,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是不是有些信息可以不需要?还可以合起来是不是?只使用第一张的开头。又清楚了一点是不是?还可以再合吗?对呀,小组里都是这样合起来。是这个意思吗?能看清楚吗?这样合有什么好处呢?在观察数据时,更加清晰。老师把这个合并过程给大家看一看。这样一来,我们在观察数据的时候就非常方便,清晰。但是这样合并有没有什么问题呢?比如说,这个16,和这个16,是什么意思呢?所以把几张表格简单的合在一起,可能还不行。还要注意些什么?你认为可以把什么地方改一下?(把人数改成兴趣小组)
第一行是什么兴趣小组的,,第二行。。。你觉得这样清楚了吗?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些数据是哪个小组的,并且也能看出是男生的还是女生的,你觉得方便不方便,那还有什么问题?那我问问大家,从这张表格中能看出哪些信息来?(男生女生是性别,数据,什么兴趣小组)那这些对应在哪里?性别在哪儿?叫做横栏,表示的是性别,这边表示竖栏,反映的就是组别,中间对应的是数据,这样把四张表合在一起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生说能看出人数,性别,组别。。。。)那把性别,组别,数据,那这张表格现在就这样了,你们觉得美观不美观,(生,放在空白的地方),理解意思吗?(在空白处填上),现在这张表格就很清晰的反映了这些信息,现在想读取这张表格的信息,观察这个小空格里有没有作用呢?所以我们把这个小空白的地方叫做表头,看看这个表头反映了哪些信息?(性别,,,)看到这个表头就知道统计了哪几项信息了。统计了兴趣小组的组别,性别,人数。这和刚才你们手里的表格有什么不一样的?
你觉得不同处在哪里?
这张表格一眼就看出了所有小组的信息,刚才的表格只能看出一个小组的信息,再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哪个兴趣组人数最多,(2)四个小组男生一共多少人?(3)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你们回答这个问题有点慢了,马老师还是不高兴,她拿回去还得计算?怎么办?是的,我们可以算出总计来填在表格里,你觉得加在哪里,一般,我们通常都加在上面,知道为什么吗?想知道吗?总计放在最上面,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在增加一个兴趣小组呢,直接加在下面,所以通常,总计都放在最上面。那我增加了总计,你们会算吗?如果我要统计所有男生的人数呢?总计一共多少人呢?怎么算的?把男生和女生加在一起。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把每个组的人数加在一起,所以算总计,两种方法都可以。好的,这张表统计的是什么?课件出示,把标题加上。这个是统计的名称,还要加上什么,日期?那再来回来这样的三个问题(1),,,,(2)。。。。(3)、、、、、 除了了解这几个信息,还可以了解其他的信息,这个是我们今天新学的统计表,(板书),这个统计表和前面学的有不一样的地方,拿起以前的,你觉得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生,,,,)以前的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单一的只统计了一个兴趣组,今天学的统计表能叫单式统计表吗,你觉得应该叫什么?(复式统计表),这个复是什么意思?复杂,统计的内容更多了。那看看复式统计表有哪几部分组成?我们把复式统计表分成了表外和表内,表外有(,名称,日期,,,)表内有(,横栏,竖栏,数据,表头,,,)板书在黑板上。表头印象很深吗,表头在哪里?表头反映的是我们统计的内容是吧。那要看这统计的是什么呢?什么时候统计的呢?那你觉得什么时候会用到复式统计表呢?(统计的项目多了),那你觉得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作用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板书(方便比较,反映整体的信息)。其实这张统计表中,组别和性别不一定就是特定不变的,也就是说横栏竖栏就是特定不变的,有的时候,横栏和竖栏是可以交换过来的。那如果
这张统计表,你会填吗?那你觉得先填什么呢?(男生女生的基本信息),然后再填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是要算一下的。这个蓝色的数据是我们计算出来的,红色的信息是我们根据数据直接填出来的。这张表格也能反映一个整体情况,也可以回答刚才的三个问题是不是。
师强调:为了醒目给人一眼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一般总计这一栏放在最上方。 师:现在对复式统计表有了解了吗?愿不愿意自己做一做。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图书管理员统计了五年级一周图书借阅情况,如果只统计周一,你觉得用哪种统计表比较合适?你们能将这些数据填在复式统计表里吗?表头应该怎么填?好了吗?大家先填什么地方?合计怎么算?这张复式统计表有用吗?能看出什么?如果学校图书馆想为五年级孩子再新进一批书,你觉得哪种书可以再多买一些?
2、这张统计表是统计什么的?你发现这张统计表和刚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的?少了合计和总计,为什么没有合计和总计?是的,天气的温度不适合加在一起。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有总计和合计。像这样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也有很多
3、比如这一张,统计什么的能看出来吗?什么是类群物种?(生:只有合计,没有总计)为什么没有总计呢?中国包含在世界里,那加上总计合适吗?所以,不是所有的复式统计表都有总计的。这要根据需要。
3、这是一张主要食物营养成分统计表,有总计吗?有合计吗?这是每种食物的营养含量,有合计,有总计就不大合适了,对吗?
4、这是全校学生男生女生的统计表,这个有总计和合计吗?那拿到这张统计表就能知道学校的学生情况了对吗?
5、其实生活中很多的复式统计表。用心观察。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1、教材分析
例1教学复式统计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把四张单式统计表里的数据汇集在一张统计表里,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构造,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教学过程分三段进行:第一段呈现了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景及每个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根据四幅图里的信息和数据分别填写四张单式统计表,让学生在填表时感受组别、性别以及数量的内在联系,为下面教学复式统计表搭建平台。
第二段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要求:把4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填在一张统计表里。让学生在填表时体会,表里的每一格都有相应的组别、性别;每个数据填入表格,都要根据它的组别、性别,找到相应的位置。这一段是例题的教学重点,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合理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应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交流。第三段说说从统计表里知道些什么,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它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单式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地反映了青云小学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的活动人数,便于组与组之间的比较。
2、设计思路:
1.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兴趣小组活动入手导入新课,填好四张单式统计表后,明确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某一兴趣小组的男女生情况,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太方便,引出复式统计表。
为了给学生留有一个思考的空间,设计了一个交流环节:我先把4张表进行简单的叠加,引导学生发现有重复的地方,然后进行改进。学生又发现每一栏都是人数,指代不明。最后做出完整的复式统计表。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有了清晰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整填写表格,进一步体验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及特点。
2.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数据,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一方面既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另一方面又凸现统计数据源于实际,必须真实可靠,强调了重要的统计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