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的句子和作用

《狼》这篇课文第一课时,读课文,对照课后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的词。

第二课时,我做了这样几件事:1、了解情节。我设置了两条线索,第一条,从屠夫的角度看,故事可以分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这样四个情节。我还让学生从狼的角度来看,有“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顷刻两毙”这样四个情节。

2、分析人物(狼和屠夫)形象。我先让学生说狼,看这是怎样的狼,要求以课文中的事实为依据,分析狼的性格特点。学生分析概括出狼凶残贪婪但协作聪明的性格特点。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说人(屠夫)。这是一个开始懦弱抱有侥幸心理,而后被-逼无奈,只好奋起自卫,最终利用有利地形,急中生智,机智果敢地把狼消灭的人。

这部分是课堂的重点。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先让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地方很少,应该也不是文章的重点。我教后在与老师们讨论交流的时候,大家认为没有必要提及。但是,我以为,本文虽然环境描写的地方很少,但是对于情节的推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还觉得,环境描写分析得好的话,对于主题的揭示,能够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第一处环境描写“一屠晚归。”只有一个“晚”字。我问学生,为什么要交代是“晚”呢?学生的思想活跃了。“晚”是屠夫害怕的原因,如果是白天,狼不可能跟随屠夫那么远,屠夫也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大家一起对付狼;正因为是“晚”,所以才有后来屠夫可以趁着夜幕的掩护,轻手轻脚地走到“假寐”的狼和打洞的狼身边,出其不意,顷刻两毙。以狼的狡猾,不可能没有提防,但是,屠夫走到狼的身旁,狼还没有发现,最终被杀,完全是夜幕帮了大忙。

第二处环境描写的地方是:“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野地里有个麦场,场上有个像小山一样的柴草堆。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柴草堆?学生说,有了柴草堆,屠夫就可以奔倚其下,背靠柴草堆,防止狼从后面进攻。再加上手里拿着刀子,一时间,狼也不可能从前面攻击。屠夫由前面的“恐前后受其敌”的危急状况,到了暂时比较安全的情况了。也就是说,柴草堆的出现,使屠夫的状况发生了改变。而且,也正因为有柴草堆做掩体,屠夫才敢于拿起刀来,准备抵抗。也就是说,屠夫的性格由懦弱开始变得坚强起来,由被动被追,开始向主动出击过渡,为后面的杀狼打下了基矗第三,柴草堆的出现,给了屠夫杀狼的机会。试想,如果还是在山路上,屠夫能够对付两只饿狼吗?即使屠夫有足够的勇气去对付凶狠的狼,但是,最理想的结果,恐怕也只能是两败俱伤。而因为有了柴草堆,屠夫轻而易举地就把狼杀了。所以说,柴草堆对屠夫来说,是命运的转变,是性格的转变,是战机的转变。

那么,柴草堆对于狼来说怎样呢?可以说,柴草堆是狼的克星。遇到柴草堆之前,狼是主动进攻,而且,从心理上早就打败了屠夫,屠夫已经由“惧”到“大窘”,如果再坚持一会,屠夫的心理就会垮下来,不攻自破。但是,老天不长眼,在这节骨眼上却出现了柴草堆,让狼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只是,狼终归是狼,不会这么容易死心的,它们还在想计谋。先是“眈眈相向”,想“瞪”垮屠夫的心理防线,然后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后狼隧入以攻其后。按理来说,这些计谋都很好,但是,狼却还是顷刻两毙。

4、揭示寓意。课文分析到这儿,可以水到渠成地揭示主题,或者寓意了。真的是老天不长眼吗?狼这么聪明,也这么团结协作,怎么最后还是被屠夫杀了呢?

对于主题的揭示,我不急,我希望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看问题。首先,我们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在那样的社会,他既然把狼看成是恶势力的化身,那么他的主题应该是邪不压正,正义最终是要战胜邪-恶的。同时,作者还告诉人们,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畏惧,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除了作者的观点以外,我们同学们还可以分别从屠夫、从狼的角度来看。如果把狼看作生活中的困难的话,那么,这也说明,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所以我们遇到困难,千万不要害怕,要勇敢地克服。从狼的惨死中我们其实也可以总结经验教训,试想,如果狼在没有遇到柴草堆之前,就采取前后夹攻的方式,果断地把屠夫干掉的话,还会惨死吗?这说明狼没有抓住有利的战机,疑心太重,做事不果敢。后来狼采取的“一狼假寐”,“一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的计谋也很好,但是,为什么反而被杀呢?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麻痹大意。假寐的狼连屠夫走到身旁都不知道,当然只有惨死的下常打洞的狼同样没有警觉,屠夫在杀假寐的狼的时候,“又数刀毙之”,当时的屠夫并不知道另一只狼去了哪里,所以不会考虑怕弄出响声被另一只狼听到的问题。屠夫既然运足了力气要置狼于死地,“数刀”下去,声响应该很大,而这怎么就不能引起打洞的狼的警觉呢?所以,从狼的惨死中,我们应该吸取教训:该断不断,后患无穷;麻痹大意,厄运相伴。

狼的惨死,还是其贪婪本性决定的,如果它们知足一点,吃了那几块骨头就罢休,屠夫也不至于把它们杀掉。屠夫杀狼,纯粹是被-逼无奈的自卫。所以,从这点来看,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分寸。狼的欲望难以满足,人的欲望也不应该永无止歇,适可而止,当是上策。

《狼》这篇课文第一课时,读课文,对照课后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的词。

第二课时,我做了这样几件事:1、了解情节。我设置了两条线索,第一条,从屠夫的角度看,故事可以分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这样四个情节。我还让学生从狼的角度来看,有“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顷刻两毙”这样四个情节。

2、分析人物(狼和屠夫)形象。我先让学生说狼,看这是怎样的狼,要求以课文中的事实为依据,分析狼的性格特点。学生分析概括出狼凶残贪婪但协作聪明的性格特点。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说人(屠夫)。这是一个开始懦弱抱有侥幸心理,而后被-逼无奈,只好奋起自卫,最终利用有利地形,急中生智,机智果敢地把狼消灭的人。

这部分是课堂的重点。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先让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地方很少,应该也不是文章的重点。我教后在与老师们讨论交流的时候,大家认为没有必要提及。但是,我以为,本文虽然环境描写的地方很少,但是对于情节的推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还觉得,环境描写分析得好的话,对于主题的揭示,能够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第一处环境描写“一屠晚归。”只有一个“晚”字。我问学生,为什么要交代是“晚”呢?学生的思想活跃了。“晚”是屠夫害怕的原因,如果是白天,狼不可能跟随屠夫那么远,屠夫也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大家一起对付狼;正因为是“晚”,所以才有后来屠夫可以趁着夜幕的掩护,轻手轻脚地走到“假寐”的狼和打洞的狼身边,出其不意,顷刻两毙。以狼的狡猾,不可能没有提防,但是,屠夫走到狼的身旁,狼还没有发现,最终被杀,完全是夜幕帮了大忙。

第二处环境描写的地方是:“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野地里有个麦场,场上有个像小山一样的柴草堆。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柴草堆?学生说,有了柴草堆,屠夫就可以奔倚其下,背靠柴草堆,防止狼从后面进攻。再加上手里拿着刀子,一时间,狼也不可能从前面攻击。屠夫由前面的“恐前后受其敌”的危急状况,到了暂时比较安全的情况了。也就是说,柴草堆的出现,使屠夫的状况发生了改变。而且,也正因为有柴草堆做掩体,屠夫才敢于拿起刀来,准备抵抗。也就是说,屠夫的性格由懦弱开始变得坚强起来,由被动被追,开始向主动出击过渡,为后面的杀狼打下了基矗第三,柴草堆的出现,给了屠夫杀狼的机会。试想,如果还是在山路上,屠夫能够对付两只饿狼吗?即使屠夫有足够的勇气去对付凶狠的狼,但是,最理想的结果,恐怕也只能是两败俱伤。而因为有了柴草堆,屠夫轻而易举地就把狼杀了。所以说,柴草堆对屠夫来说,是命运的转变,是性格的转变,是战机的转变。

那么,柴草堆对于狼来说怎样呢?可以说,柴草堆是狼的克星。遇到柴草堆之前,狼是主动进攻,而且,从心理上早就打败了屠夫,屠夫已经由“惧”到“大窘”,如果再坚持一会,屠夫的心理就会垮下来,不攻自破。但是,老天不长眼,在这节骨眼上却出现了柴草堆,让狼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只是,狼终归是狼,不会这么容易死心的,它们还在想计谋。先是“眈眈相向”,想“瞪”垮屠夫的心理防线,然后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后狼隧入以攻其后。按理来说,这些计谋都很好,但是,狼却还是顷刻两毙。

4、揭示寓意。课文分析到这儿,可以水到渠成地揭示主题,或者寓意了。真的是老天不长眼吗?狼这么聪明,也这么团结协作,怎么最后还是被屠夫杀了呢?

对于主题的揭示,我不急,我希望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看问题。首先,我们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在那样的社会,他既然把狼看成是恶势力的化身,那么他的主题应该是邪不压正,正义最终是要战胜邪-恶的。同时,作者还告诉人们,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畏惧,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除了作者的观点以外,我们同学们还可以分别从屠夫、从狼的角度来看。如果把狼看作生活中的困难的话,那么,这也说明,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所以我们遇到困难,千万不要害怕,要勇敢地克服。从狼的惨死中我们其实也可以总结经验教训,试想,如果狼在没有遇到柴草堆之前,就采取前后夹攻的方式,果断地把屠夫干掉的话,还会惨死吗?这说明狼没有抓住有利的战机,疑心太重,做事不果敢。后来狼采取的“一狼假寐”,“一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的计谋也很好,但是,为什么反而被杀呢?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麻痹大意。假寐的狼连屠夫走到身旁都不知道,当然只有惨死的下常打洞的狼同样没有警觉,屠夫在杀假寐的狼的时候,“又数刀毙之”,当时的屠夫并不知道另一只狼去了哪里,所以不会考虑怕弄出响声被另一只狼听到的问题。屠夫既然运足了力气要置狼于死地,“数刀”下去,声响应该很大,而这怎么就不能引起打洞的狼的警觉呢?所以,从狼的惨死中,我们应该吸取教训:该断不断,后患无穷;麻痹大意,厄运相伴。

狼的惨死,还是其贪婪本性决定的,如果它们知足一点,吃了那几块骨头就罢休,屠夫也不至于把它们杀掉。屠夫杀狼,纯粹是被-逼无奈的自卫。所以,从这点来看,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分寸。狼的欲望难以满足,人的欲望也不应该永无止歇,适可而止,当是上策。


相关文章

  • 高考记叙文阅读考点精讲
  • 高考记叙文阅读考点精讲 [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考点一]理清行文脉络 题型1:找出行文线索. 答题技巧: ⑴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 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 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时 间为线索: ⑤以 ...查看


  •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考点归纳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 ...查看


  • 中考记叙文考点解读
  • 中考语文考点解读(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品味生动细节.赏析精美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设 ...查看


  • 语文答题技巧
  •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查看


  •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2
  • 记叙文的阅读知识点梳理 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所以对记叙文的阅读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考点主要包括: (一)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以下统称文 ...查看


  • 2011中学语文答题技巧--课外阅读记叙类
  • 2010中考语文答题技巧--课外阅读记叙类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 (一)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二)自然 ...查看


  • 记叙文考试出题的类型大致为
  • 一.记叙文考试出题的类型大致为: 1.概括(文章)某一段的(故事情节)主要内容 2.这一段(句)文字在本文中的作用? 3.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4.品味这句话在好在什么地方?(赏析) 5.读了本文之后给你的启示或道理.假如你是主人公你 ...查看


  • 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
  • 举报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 ...查看


  •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
  •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 ...查看


  •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示例
  •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示例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