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银行精细化管理的深入与实践
文/庄卫东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我国的银行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实践要点。
精细化完善精细化实施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
企业经营成功最根本的方法是科技兴企,管理与采用新技术是企业获胜的两件法宝。为此,银行业一方面要跟踪世界高新技术,及时地完善企业的硬件手段与设施;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科学管理方法,来优化配置银行现有资源,建立新的人、财、物的结合方式,达到降低成本、减少环节、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的目的。然,它又和中国传统的粗放化管理,有什么不同呢?如下:
一是管理目标不同。精细化管理通过银行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建立更加精确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达到自觉机械化地运行,最终达到人、财、物合理结合,自动化无人化运转,而非靠外力推动耗费资源;
二是管理路线不同。精细化管理的路线,是以一系列的细致分配,如任务,目标,流程,标准等几大模式,全面对控制、决策、考核的精确管理.它的管理形式不同于粗放管理只对整体提出单一的看法.他所体现的模式.是按照业绩取酬劳的分配原则,清晰,分明,实为定性管理。
三是管理效果不同。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是以非常先进科学的手段,强效率提高员工们的上进心,责任心,激发员工们内外动力的高质量管理方案。而粗放式管理,管理质量就粗略于精细化管理的严密设施了。因为管理方式的不规则和纪律的松散,导致了员工们的工作业绩时常不佳,员工们工作的主观意识不强,便出现了工作效率与精细化的管理,成为了鲜明的正反比。
在我们现代化高科技发展的中国,银行精细化的管理,由于起步较晚,全盘系统还是落后于外资企业银行的.那么,这就需要我国各大小银行的高层管理部门,来进一步地深入精细化的完善与挖掘工作了,如下
二、精细化完善
(一)各方面事业完善精细化管理是改革开放新背景的客观要求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国家经济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步入精确化时代。那种过去粗放式的管理与经营模式根本不能适应新时代经济的步伐。银行,它作为国民经济的排头兵,风险最大,地位最重,应该率先走在企业改革的前头。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科技含量、生命、健康、安全等概念,已写在现代化金融企业经营之中了。所以,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将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更不能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便需要在传统管理的运行中,进行管理模式的全面改革。
(二)完善精细化管理,是银行自身提高经营效益的必备要求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始动力。银行是不可忽视的金融企业,其最终经营目标是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取得最佳的三位一体的效益与形象。在银行经营管理方针与政策制定后,其具体的经营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的。环节衔接如何、结合程度,将直接影响银行方向与经营目的的实现与完成。哪怕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有时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一着不慎,满盘皆
输”的严重后果。因此,银行要获取最大的收益,就需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尤其要做到精细化管理,用准确的数字来衡量经营状况,如资产回报率、业务收入、经营成本和利润,这样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管理环节与手续,另一方面带来了银行管理的新局面,提高了效益,促进了银行的后续发展。
(三)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做强做大银行业的内在需要中国的各大小银行企业,能否在全球银行的领域中,遥遥领先,最基本的还是要看管理层次上的优与劣。新先进设备更新容易,也便于采集,但新管理模式却需要与自身实际情况融合对接,并自生出自己的管理特色。一个银行要保持自己始终的业务领先和竞争优势,这不仅需要对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科学系统的分解落实,更需要通过管理创新,特别是运用精细管理来提升自身的执行能力来作为强大的支撑与基,如果银行延续粗放型的管理方式,新瓶装旧酒,走老路,新技术得不到发挥,其老问题会越聚越多,新问题会不断滋生,最终会病入膏肓,陷入困境,失去原有的市场竞争优势。那么如何去实施它呢,如下:
三、精细化的实施
精细化管理是非常之复杂的系统项目,运用了综合与分析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涵盖了银行经营的方方面面,其深度之细致,需要花费一定量的科学计算与决策,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精细化的管理核心便有三大原则:“1,注重细节;2,立足专业;3,科学量化。”因此要我们着重在以上三个方面认真地来推动:
(一)注重细节,定量设计
银行业是服务行业,其运行重在服务二字。银行从决策、分工、人员、流程到最终反馈,是一个细致的衔接的常态化过程。银行管理者不仅要从总体上站得高看得远,用大手笔来设计自身的整体流程以及自己的经营方针,更要综合地精确地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定身安人员个性与素质、财物的合理配置、营销的策略更排,岗位的设置、
新、反馈与评价机制的流畅等等,一直细化到不可预测的小细节,做好一切不可测情况的预案。
(二)立足专业,调研市场
多元化的经营已经使许多银行的业务越来越雷同了,但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或者叫拳头产品,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管理者要根据自身银行的性质与实力,认真调研与掌握本地的储户群,建立完善的储户目录与流量跟踪表,时刻把握地区储户的变化与动态,做细做好分析,对于这些不同阶级的储户,必须加以细分,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储户群,采取不同的策略,量身定做不同的经营方案,设计出不同的银行经营模式,实施差异化和个性化经营管理。
(三)科学量化,细化流程
传统经验式管理在中国来说,是各大小银行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便造成管理中的很多问题无法通过量化的方式去解决,直接制约了中国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创新与提高。现时代是量化时代,量化出科
(下转43页)
-
41
-
管理创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种特殊的非固定报酬,让求职者进行自我筛选。这使得高能力员工可以有较大的收益前来求职,同时低能力的员工因为较低的预期收益而拒绝前来求职,从而有效地分离了高能力和低能力的求职者。
(四)加强招聘人员自身素质
应对招聘回复的速度风险的关键在于招聘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只要对招聘环节的各项工作安排合理、得当,就可以事半功倍。例如简历的预选工作不能完全由招聘者独自承担,职能部门的人员应该也参与到审查过程中。招聘人员应当在48小时之内答复求职者,特别是招聘高级人才的情况。
(五)熟悉法律,依靠法律
招聘人员首先应该提高规范化运作招聘管理行为、防范法律风
险的意识。招聘人员应加强对我国有关劳动的法律与政策及企业所在区域的劳动法规的了解与掌握。在建立劳动关系之前进行充分调查被选员工的劳动关系情况。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依靠法律这一工具保护本企业的利益,避免各种歧视的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史地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李维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测试与甄选[J].佳木斯大学社会[2]李冰、
科学学报,2003(2)
(作者单位系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
萃精英”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的必然平的价值分配和有效的精神激励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和完善企业人才资源的新型机制,形成一种“危机永存、激励常在”的体制氛围。
(上接40页)
!!!!!!!!!!!!!!!!!!!!!!!!!!!!!!!!!!!!!!!!!!!!!!!!!
部要编制创优计划,分解好岗位创优和工序创优责任,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不断增强项目创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性,注意从企业的社会地位、员工的发展空间、和谐的工作氛围、公
2.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诚信,企业必须以诚信面向社会,员工努力以诚信服务企业,树立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
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渐成熟,人们的市场经济观念越来越强,那种靠投机取巧谋取利益的行为必将受到市场的惩罚。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我们要不断加强与业主的沟通,树立“用户至上”的服务思想,坚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把诚信经营理念作为重中之重,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企业文化,建立良好的企业品牌。让员工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抓好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抓好职工教育培训,要针对本企业的实际制定职工教育培训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级领导干部、项目经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职工进行执业资格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优化职工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
3.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坚持以重点难点工程项目和“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中心,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企业技术优势为目标,建立以企业为龙头,以项目部为主体,以高、新、特、难工程为重点的技术创新格局,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协作,加大科技投入,创造高质量、高效益的精品工程。
六.结语
要做强做大国有建筑企业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变革时代,作为国有建筑企业,如继续维持僵化的经营理念、单一的产权结构和陈旧的运行机制,则无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应当承认,要搞好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我们的困难还很大,我们的路还很长。然而市场不同情我们,特别是中国入世之后,面对同样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有建筑企业不仅要与其他中国企业(包括国企、民企)竞争,还要与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亦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更高的智慧与谋略。
3.品牌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其致胜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品牌。过去我们在投标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窘迫和无奈,在许多商务投标有利的情况下,终因缺乏企业业绩而失之交臂。未来企业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品牌和企业信誉的竞争,品牌竞争是具有战略性和长远性,这种竞争的趋势并不以人们的意志和行业竞争状况为转移。社会发展的趋势已经充分证明人们将会最终追求有品质保障的品牌服务,它既是人们的追求更是社会发展和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整个社会走向诚信规范的必然结果。因此,企业必须制定自己未来的长远发展目标,确定企业走品牌化经营的战略定位,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五.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教育培训,推进科技创新
1.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的竞争力源自人的活力,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把人才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战略支持。必须始终不渝地改进用人机制,要尊重人才、激励人才,认真研究在国有企业中如何妥善解决“凝聚员工、吸引人才、荟
(作者单位系福州铁建建筑有限公司)
必要的,它是一个能够有效控制企业每一步管理过程的先进工具。它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所有员工的行为,我们所有的员工都在按设定的工序去运作,因为每一道工序都对系统有所影响,每一道工序本身又对下一道工序有所影响。它既强调了系统控制又要强调了控制系统。因此,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数据是靠积累、靠传递去控制的。它还有个增值之处,就是能不断地形成银行高度的团队意识。参考文献
(上接41页)
!!!!!!!!!!!!!!!!!!!!!!!!!!!!!!!!!!!!!!!!!!!!!!!!!
学,出效率,出成果。为此,银行要做三种精细化工作:细化理念、细化目标、细化过程。
1、细化理念,靠数据决策。通过建立自己的精细化系统与数据,精确地来计算成本、资源与效益,把企业中有形的和无形的东西都抽象出来,并且把它们数字化,以此靠数据为银行做出决策,按照建立节约型银行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和各项动态环节,从而达到细化自己的经营理念。
细化目标,拿数据衡量。根据当前银行的经营特点和资源配2、
置状况,完善富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目标制度。对柜台业务、守押工作、计算机安全等要全面梳理业务和管理流程,找出关键控制点,针对每一控制点,制定控制办法、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职责、责任追究办法等措施。从决策进来开始,再到下一个运行环节,细化系统实时有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包括每一个岗位员工的增值与服务情况。
细化过程,用数据控制。建立一个适合银行的精细化系统是3、
[1]吴翔江;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4年07期;32-34
[2]赵子文;对精细化管理应用的探讨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
得人心”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3]郑年孝;达州分行精细化管理“
[4]林薇;肖俊:精细化管理带来持续发展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5]闫玉宏聂学祥;行商洛分行精细化管理出效益商洛日报;2006年
(作者单位系江苏银行南通支行)
-
43
-
管理创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银行精细化管理的深入与实践
文/庄卫东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我国的银行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实践要点。
精细化完善精细化实施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
企业经营成功最根本的方法是科技兴企,管理与采用新技术是企业获胜的两件法宝。为此,银行业一方面要跟踪世界高新技术,及时地完善企业的硬件手段与设施;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科学管理方法,来优化配置银行现有资源,建立新的人、财、物的结合方式,达到降低成本、减少环节、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的目的。然,它又和中国传统的粗放化管理,有什么不同呢?如下:
一是管理目标不同。精细化管理通过银行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建立更加精确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达到自觉机械化地运行,最终达到人、财、物合理结合,自动化无人化运转,而非靠外力推动耗费资源;
二是管理路线不同。精细化管理的路线,是以一系列的细致分配,如任务,目标,流程,标准等几大模式,全面对控制、决策、考核的精确管理.它的管理形式不同于粗放管理只对整体提出单一的看法.他所体现的模式.是按照业绩取酬劳的分配原则,清晰,分明,实为定性管理。
三是管理效果不同。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是以非常先进科学的手段,强效率提高员工们的上进心,责任心,激发员工们内外动力的高质量管理方案。而粗放式管理,管理质量就粗略于精细化管理的严密设施了。因为管理方式的不规则和纪律的松散,导致了员工们的工作业绩时常不佳,员工们工作的主观意识不强,便出现了工作效率与精细化的管理,成为了鲜明的正反比。
在我们现代化高科技发展的中国,银行精细化的管理,由于起步较晚,全盘系统还是落后于外资企业银行的.那么,这就需要我国各大小银行的高层管理部门,来进一步地深入精细化的完善与挖掘工作了,如下
二、精细化完善
(一)各方面事业完善精细化管理是改革开放新背景的客观要求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国家经济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步入精确化时代。那种过去粗放式的管理与经营模式根本不能适应新时代经济的步伐。银行,它作为国民经济的排头兵,风险最大,地位最重,应该率先走在企业改革的前头。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科技含量、生命、健康、安全等概念,已写在现代化金融企业经营之中了。所以,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将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更不能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便需要在传统管理的运行中,进行管理模式的全面改革。
(二)完善精细化管理,是银行自身提高经营效益的必备要求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始动力。银行是不可忽视的金融企业,其最终经营目标是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取得最佳的三位一体的效益与形象。在银行经营管理方针与政策制定后,其具体的经营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的。环节衔接如何、结合程度,将直接影响银行方向与经营目的的实现与完成。哪怕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有时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一着不慎,满盘皆
输”的严重后果。因此,银行要获取最大的收益,就需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尤其要做到精细化管理,用准确的数字来衡量经营状况,如资产回报率、业务收入、经营成本和利润,这样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管理环节与手续,另一方面带来了银行管理的新局面,提高了效益,促进了银行的后续发展。
(三)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做强做大银行业的内在需要中国的各大小银行企业,能否在全球银行的领域中,遥遥领先,最基本的还是要看管理层次上的优与劣。新先进设备更新容易,也便于采集,但新管理模式却需要与自身实际情况融合对接,并自生出自己的管理特色。一个银行要保持自己始终的业务领先和竞争优势,这不仅需要对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科学系统的分解落实,更需要通过管理创新,特别是运用精细管理来提升自身的执行能力来作为强大的支撑与基,如果银行延续粗放型的管理方式,新瓶装旧酒,走老路,新技术得不到发挥,其老问题会越聚越多,新问题会不断滋生,最终会病入膏肓,陷入困境,失去原有的市场竞争优势。那么如何去实施它呢,如下:
三、精细化的实施
精细化管理是非常之复杂的系统项目,运用了综合与分析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涵盖了银行经营的方方面面,其深度之细致,需要花费一定量的科学计算与决策,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精细化的管理核心便有三大原则:“1,注重细节;2,立足专业;3,科学量化。”因此要我们着重在以上三个方面认真地来推动:
(一)注重细节,定量设计
银行业是服务行业,其运行重在服务二字。银行从决策、分工、人员、流程到最终反馈,是一个细致的衔接的常态化过程。银行管理者不仅要从总体上站得高看得远,用大手笔来设计自身的整体流程以及自己的经营方针,更要综合地精确地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定身安人员个性与素质、财物的合理配置、营销的策略更排,岗位的设置、
新、反馈与评价机制的流畅等等,一直细化到不可预测的小细节,做好一切不可测情况的预案。
(二)立足专业,调研市场
多元化的经营已经使许多银行的业务越来越雷同了,但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或者叫拳头产品,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管理者要根据自身银行的性质与实力,认真调研与掌握本地的储户群,建立完善的储户目录与流量跟踪表,时刻把握地区储户的变化与动态,做细做好分析,对于这些不同阶级的储户,必须加以细分,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储户群,采取不同的策略,量身定做不同的经营方案,设计出不同的银行经营模式,实施差异化和个性化经营管理。
(三)科学量化,细化流程
传统经验式管理在中国来说,是各大小银行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便造成管理中的很多问题无法通过量化的方式去解决,直接制约了中国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创新与提高。现时代是量化时代,量化出科
(下转43页)
-
41
-
管理创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种特殊的非固定报酬,让求职者进行自我筛选。这使得高能力员工可以有较大的收益前来求职,同时低能力的员工因为较低的预期收益而拒绝前来求职,从而有效地分离了高能力和低能力的求职者。
(四)加强招聘人员自身素质
应对招聘回复的速度风险的关键在于招聘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只要对招聘环节的各项工作安排合理、得当,就可以事半功倍。例如简历的预选工作不能完全由招聘者独自承担,职能部门的人员应该也参与到审查过程中。招聘人员应当在48小时之内答复求职者,特别是招聘高级人才的情况。
(五)熟悉法律,依靠法律
招聘人员首先应该提高规范化运作招聘管理行为、防范法律风
险的意识。招聘人员应加强对我国有关劳动的法律与政策及企业所在区域的劳动法规的了解与掌握。在建立劳动关系之前进行充分调查被选员工的劳动关系情况。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依靠法律这一工具保护本企业的利益,避免各种歧视的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史地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李维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测试与甄选[J].佳木斯大学社会[2]李冰、
科学学报,2003(2)
(作者单位系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
萃精英”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的必然平的价值分配和有效的精神激励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和完善企业人才资源的新型机制,形成一种“危机永存、激励常在”的体制氛围。
(上接40页)
!!!!!!!!!!!!!!!!!!!!!!!!!!!!!!!!!!!!!!!!!!!!!!!!!
部要编制创优计划,分解好岗位创优和工序创优责任,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不断增强项目创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性,注意从企业的社会地位、员工的发展空间、和谐的工作氛围、公
2.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诚信,企业必须以诚信面向社会,员工努力以诚信服务企业,树立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
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渐成熟,人们的市场经济观念越来越强,那种靠投机取巧谋取利益的行为必将受到市场的惩罚。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我们要不断加强与业主的沟通,树立“用户至上”的服务思想,坚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把诚信经营理念作为重中之重,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企业文化,建立良好的企业品牌。让员工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抓好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抓好职工教育培训,要针对本企业的实际制定职工教育培训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级领导干部、项目经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职工进行执业资格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优化职工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
3.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坚持以重点难点工程项目和“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中心,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企业技术优势为目标,建立以企业为龙头,以项目部为主体,以高、新、特、难工程为重点的技术创新格局,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协作,加大科技投入,创造高质量、高效益的精品工程。
六.结语
要做强做大国有建筑企业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变革时代,作为国有建筑企业,如继续维持僵化的经营理念、单一的产权结构和陈旧的运行机制,则无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应当承认,要搞好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我们的困难还很大,我们的路还很长。然而市场不同情我们,特别是中国入世之后,面对同样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有建筑企业不仅要与其他中国企业(包括国企、民企)竞争,还要与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亦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更高的智慧与谋略。
3.品牌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其致胜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品牌。过去我们在投标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窘迫和无奈,在许多商务投标有利的情况下,终因缺乏企业业绩而失之交臂。未来企业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品牌和企业信誉的竞争,品牌竞争是具有战略性和长远性,这种竞争的趋势并不以人们的意志和行业竞争状况为转移。社会发展的趋势已经充分证明人们将会最终追求有品质保障的品牌服务,它既是人们的追求更是社会发展和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整个社会走向诚信规范的必然结果。因此,企业必须制定自己未来的长远发展目标,确定企业走品牌化经营的战略定位,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五.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教育培训,推进科技创新
1.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的竞争力源自人的活力,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把人才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战略支持。必须始终不渝地改进用人机制,要尊重人才、激励人才,认真研究在国有企业中如何妥善解决“凝聚员工、吸引人才、荟
(作者单位系福州铁建建筑有限公司)
必要的,它是一个能够有效控制企业每一步管理过程的先进工具。它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所有员工的行为,我们所有的员工都在按设定的工序去运作,因为每一道工序都对系统有所影响,每一道工序本身又对下一道工序有所影响。它既强调了系统控制又要强调了控制系统。因此,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数据是靠积累、靠传递去控制的。它还有个增值之处,就是能不断地形成银行高度的团队意识。参考文献
(上接41页)
!!!!!!!!!!!!!!!!!!!!!!!!!!!!!!!!!!!!!!!!!!!!!!!!!
学,出效率,出成果。为此,银行要做三种精细化工作:细化理念、细化目标、细化过程。
1、细化理念,靠数据决策。通过建立自己的精细化系统与数据,精确地来计算成本、资源与效益,把企业中有形的和无形的东西都抽象出来,并且把它们数字化,以此靠数据为银行做出决策,按照建立节约型银行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和各项动态环节,从而达到细化自己的经营理念。
细化目标,拿数据衡量。根据当前银行的经营特点和资源配2、
置状况,完善富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目标制度。对柜台业务、守押工作、计算机安全等要全面梳理业务和管理流程,找出关键控制点,针对每一控制点,制定控制办法、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职责、责任追究办法等措施。从决策进来开始,再到下一个运行环节,细化系统实时有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包括每一个岗位员工的增值与服务情况。
细化过程,用数据控制。建立一个适合银行的精细化系统是3、
[1]吴翔江;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4年07期;32-34
[2]赵子文;对精细化管理应用的探讨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
得人心”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3]郑年孝;达州分行精细化管理“
[4]林薇;肖俊:精细化管理带来持续发展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5]闫玉宏聂学祥;行商洛分行精细化管理出效益商洛日报;2006年
(作者单位系江苏银行南通支行)
-
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