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差法求加速度

和逐差法求加速度应用分析

新编高一物理对利用纸带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和求加速度。仍为教学

重点内容。

一、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S1、S2、S3、……Sn,则有S2-S1=S3-S2=S4-S3=……=Sn-Sn-1=aT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符,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原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已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求它的加速度。

例1:某同学在研究小车的运动的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计时点,该同学选A、B、C、D、E、F六个计数点,对计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下图中,单位是cm

。2

试计算小车的加速度为多大?

解:由图知:S1=AB=1.50cm S2=BC=1.82cm S3=CD=2.14cm S4=DE=2.46cm S5=EF=2.78cm

可见:S2-S1=0.32cm S3-S2=0.32cm S4-S3=0.32cm S5-S4=0.32cm

即 又

说明:该题提供的数据可以说是理想化了,实际中不可能出现S2-S1= S3-S2= S4-S3= S5-S4,因为实验总是有误差的。

例2: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计算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试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否是匀变速运动?

解:S2-S1=1.60 S3-S2=1.55 S4-S3=1.62 S5-S4=1.53 S6-S5=1.63

故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上面的例2只是要求我们判断小车在实验误差内做什么运动。若进一步要我们求出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应怎样处理呢?此时,应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由于题中条件是已知S1、S2、S3、S4、S5、S6共六个数据,应分为3组。

即 =

即全部数据都用上,这样相当于把2n个间隔分成n个为第一组,后n个为第二组,这样起到了减小误差的目的。

而如若不用逐差法而是用:

再求加速度有:

相当于只用了S6与S1两个数据,这样起不到用多组数据减小误差的目的。

很显然,若题目给出的条件是偶数段

都要分组进行求解,分别对应:

例如[2006年重庆理综 27] [2004年全国 15]就分别使用了上述的方法。

二、若在练习中出现奇数段,如3段、5段、7段等。这时我们发现不能恰好分成两组。

考虑到实验时中间段的数值较接近真实值,应分别采用下面求法:

三、另外,还有两种特殊情况,说明如下:

①如果题目中数据理想情况,发现S2-S1=S3-S2=S4-S3=……此时不需再用逐差

法,直接使用

即可求出。

②若题设条件只有像

此时

又如

此时

总之,掌握了以上方法,在利用纸带求加速度应得心应手。学生不会盲目乱套公式了。

和逐差法求加速度应用分析

新编高一物理对利用纸带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和求加速度。仍为教学

重点内容。

一、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S1、S2、S3、……Sn,则有S2-S1=S3-S2=S4-S3=……=Sn-Sn-1=aT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符,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原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已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求它的加速度。

例1:某同学在研究小车的运动的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计时点,该同学选A、B、C、D、E、F六个计数点,对计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下图中,单位是cm

。2

试计算小车的加速度为多大?

解:由图知:S1=AB=1.50cm S2=BC=1.82cm S3=CD=2.14cm S4=DE=2.46cm S5=EF=2.78cm

可见:S2-S1=0.32cm S3-S2=0.32cm S4-S3=0.32cm S5-S4=0.32cm

即 又

说明:该题提供的数据可以说是理想化了,实际中不可能出现S2-S1= S3-S2= S4-S3= S5-S4,因为实验总是有误差的。

例2: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计算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试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否是匀变速运动?

解:S2-S1=1.60 S3-S2=1.55 S4-S3=1.62 S5-S4=1.53 S6-S5=1.63

故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上面的例2只是要求我们判断小车在实验误差内做什么运动。若进一步要我们求出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应怎样处理呢?此时,应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由于题中条件是已知S1、S2、S3、S4、S5、S6共六个数据,应分为3组。

即 =

即全部数据都用上,这样相当于把2n个间隔分成n个为第一组,后n个为第二组,这样起到了减小误差的目的。

而如若不用逐差法而是用:

再求加速度有:

相当于只用了S6与S1两个数据,这样起不到用多组数据减小误差的目的。

很显然,若题目给出的条件是偶数段

都要分组进行求解,分别对应:

例如[2006年重庆理综 27] [2004年全国 15]就分别使用了上述的方法。

二、若在练习中出现奇数段,如3段、5段、7段等。这时我们发现不能恰好分成两组。

考虑到实验时中间段的数值较接近真实值,应分别采用下面求法:

三、另外,还有两种特殊情况,说明如下:

①如果题目中数据理想情况,发现S2-S1=S3-S2=S4-S3=……此时不需再用逐差

法,直接使用

即可求出。

②若题设条件只有像

此时

又如

此时

总之,掌握了以上方法,在利用纸带求加速度应得心应手。学生不会盲目乱套公式了。


相关文章

  • 必修一1-5加速度概念理解
  • 1.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C.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则其速度越大 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则物体的速度一定为零 2.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 ...查看


  • 高一必修一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讲义
  •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加速度概念,区别v .∆v 和∆v /t 2.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定运动性质 3.会根据a = ∆v 求加速度 ∆t 4.会根据v-t 图像计算加速度的大小,分析其变化,体会数学在物理中的 ...查看


  •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五节
  • 教学过程 一.加速度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直线运动中我们是 怎样描述物体运动位置的变化的? 生:用坐标表示. 师:对.例如在直线运动中,物体从A 点运动到B 点,如右图所示.建立数轴AB ,设A 点在数轴上的读数x 1为2 m ,B 点在 ...查看


  •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加速度
  • 加速度 一.加速度 1.定义: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表达式:a=△v/△t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4.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 区别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类似 5.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查看


  • 高一物理加速度测试题6
  •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 2.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理解 加速度的意义. 3.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 关系判 ...查看


  • 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__加速度 1
  • 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一.知识回顾 1. 加速度 一架分机以200m/s的速度匀速飞行: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经过20s 后,其速度变为20m/s:一位运动员冲刺后的速度由10m/s经过5s 后变为0. ① 的速度变化最大, 的速度变化最小: ...查看


  • 加速度教案
  • §1.5<速度变化的描述--加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以下是三种车加速起步一段时间后的速度,请填下面的表格并比较哪种车速度变化的最快: 大客车:起步15s 后速度为60Km/h: 小轿车:起步15s 后速度 ...查看


  •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整体设计 加速度是力学教学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中较难懂的概念. 在学生的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习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 教材先列举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的快慢 ...查看


  • 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 加速度
  • <必修一>专题五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一.知识回顾 1. 加速度 一架分机以200m/s的速度匀速飞行: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进过20s 后,其速度变为20m/s:一位运动员冲刺后的速度由10m/s经过5s 后变为0. ①的速度变化 ...查看


  • L2 速度和加速度 新高一 物理衔接班
  • 第四节 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速度 (1)状态量,速度是矢量.单位:m/s 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速率是标量. Δx (2)定义式:v . Δt (3)决定因素:v 的大小由v 0.a .Δt 决定. (4)方向:在直线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