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地质灾害滑坡体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

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 1 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 2.3监测依据................................................................................................. 2 2.4系统技术指标......................................................................................... 3 第二章 滑坡立体监测设计.................................................................................. 4

2.1 拟设计监测的主要的参数.................................................................... 4 2.2 滑坡体监测拓扑图................................................................................ 5 2.3 现场监测各子系统................................................................................ 7

2.3.1 高精度GPS 自动化监测............................................................ 7 2.3.2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振弦式裂缝计.................................. 20 2.3.3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拉线式裂缝计.................................. 24 2.3.4滑坡体固定测斜深部位移监测............................................... 26 2.3.5 孔隙水渗压计水位监测.......................................................... 32 2.3.6土压力计................................................................................... 35 2.3.7 土壤温湿度监测...................................................................... 39 2.3.8气象监测站............................................................................... 40 2.4

北斗传输.......................................................................................... 41

第三章、软件介绍.............................................................................................. 42 第四章、服务体系.............................................................................................. 45

4.1 保修、维修和升级服务...................................................................... 45

4.2 技术培训.............................................................................................. 46 4.3 技术服务.............................................................................................. 46

第一章 地灾监测技术指标

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

1) 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点具体特征、影响因素,建立较完整的监测剖面和监测网,使之成为系统化、立体化的监测系统;

2) 及时快速的对不同地质灾害点的现状做出评价,并进行预测预报,将可能发生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 能够为各个滑坡体建立起地表位移变化、内部位移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系统监测网络,建立管理平台,各级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都能实时的了解滑坡体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4) 监测滑坡体地表形变区的位移变化动态,内部位移变化的动态和滑坡体内部水位变化动态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预报;

5) 对比评价不同条件下的监测数据,进一步预测地表形变区域变形的趋势,指导场地规划建设。

6) 及时反应出地表形变区的安全情况,为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

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本监测系统是一个集结构分析计算、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本监测系统的作用是成为一个功能强大并能真正长期用于结构损伤和状态评估,满足位移监测的需要,同时又具经济效益的结构健康安全监控系统,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和依据。

1) 监测设计原则 (1) 科学合理性原则

监控对象的选取有科学和法律依据,尤其符合相关安全规程和规定,是

必要的;

⏹ 监控手段的选取有高科技含量,是先进的; ⏹ 监控效果准确有效。 (2) 经济实用性原则

⏹ 凡是需要较大投入的监控项目都是需要经常使用的;

⏹ 凡是原系统已具备的功能或结构装置,只要准确有效,都采用系统整合

的方法加以利用,相互配合;

⏹ 所有涉及的技术手段,在保证长期可靠有效的前提下,采用最经济的方

案;

⏹ 所有的操作功能都采用最简洁的使用方法、做到直观方便、性能稳定以

及维护简单。 (3) 系统可扩展性原则

⏹ 在监控方案要求改变时,本次投入的软硬件设备能够继续使用,最大限

度减少重复投入;

⏹ 系统接口开放性:系统输出的数据信息采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标准格

式,便于系统功能扩充和监测成果的开发利用;

⏹ 系统软件系统支持其它监测设备数据分析、支持人工巡检记录等。

2.3监测依据

本系统建设方案设计严格遵循以下相关规范:

表2-1 系统依据的规范

2.4系统技术指标

1) 各监测点的响应时间一般为4小时一次,最快可为几分钟一次,系统可

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2) 各监测子系统的监测精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表面位移监测水平3-5mm ,

内部位移监测精度1.5″(量程不同,精度不同)等。

3) 系统完全是自动运行,如数据自动传输、数据自动处理及表面采用GPS

监测时的自动网平差、数据自动分析、自动报警及自动生成报表等,系统管理员可对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参数设置等操作;

4) 用户可根据各监测点位置的地质情况分别设置预警值,如果某监测点监

测结果超过预警值,系统则通过短消息、声光或者E-mail 的方式自动报警给相关人员;

5) 数据分析软件可自动分析各监测点的实时与历史三维变化情况、各监测

点沉降速率实时与历史变化情况,通过各个监测点反映出整个滑坡体的形变动态;

目 录

第一章 地质灾害滑坡体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

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 1 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 2.3监测依据................................................................................................. 2 2.4系统技术指标......................................................................................... 3 第二章 滑坡立体监测设计.................................................................................. 4

2.1 拟设计监测的主要的参数.................................................................... 4 2.2 滑坡体监测拓扑图................................................................................ 5 2.3 现场监测各子系统................................................................................ 7

2.3.1 高精度GPS 自动化监测............................................................ 7 2.3.2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振弦式裂缝计.................................. 20 2.3.3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拉线式裂缝计.................................. 24 2.3.4滑坡体固定测斜深部位移监测............................................... 26 2.3.5 孔隙水渗压计水位监测.......................................................... 32 2.3.6土压力计................................................................................... 35 2.3.7 土壤温湿度监测...................................................................... 39 2.3.8气象监测站............................................................................... 40 2.4

北斗传输.......................................................................................... 41

第三章、软件介绍.............................................................................................. 42 第四章、服务体系.............................................................................................. 45

4.1 保修、维修和升级服务...................................................................... 45

4.2 技术培训.............................................................................................. 46 4.3 技术服务.............................................................................................. 46

第一章 地灾监测技术指标

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

1) 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点具体特征、影响因素,建立较完整的监测剖面和监测网,使之成为系统化、立体化的监测系统;

2) 及时快速的对不同地质灾害点的现状做出评价,并进行预测预报,将可能发生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 能够为各个滑坡体建立起地表位移变化、内部位移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系统监测网络,建立管理平台,各级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都能实时的了解滑坡体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4) 监测滑坡体地表形变区的位移变化动态,内部位移变化的动态和滑坡体内部水位变化动态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预报;

5) 对比评价不同条件下的监测数据,进一步预测地表形变区域变形的趋势,指导场地规划建设。

6) 及时反应出地表形变区的安全情况,为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

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本监测系统是一个集结构分析计算、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本监测系统的作用是成为一个功能强大并能真正长期用于结构损伤和状态评估,满足位移监测的需要,同时又具经济效益的结构健康安全监控系统,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和依据。

1) 监测设计原则 (1) 科学合理性原则

监控对象的选取有科学和法律依据,尤其符合相关安全规程和规定,是

必要的;

⏹ 监控手段的选取有高科技含量,是先进的; ⏹ 监控效果准确有效。 (2) 经济实用性原则

⏹ 凡是需要较大投入的监控项目都是需要经常使用的;

⏹ 凡是原系统已具备的功能或结构装置,只要准确有效,都采用系统整合

的方法加以利用,相互配合;

⏹ 所有涉及的技术手段,在保证长期可靠有效的前提下,采用最经济的方

案;

⏹ 所有的操作功能都采用最简洁的使用方法、做到直观方便、性能稳定以

及维护简单。 (3) 系统可扩展性原则

⏹ 在监控方案要求改变时,本次投入的软硬件设备能够继续使用,最大限

度减少重复投入;

⏹ 系统接口开放性:系统输出的数据信息采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标准格

式,便于系统功能扩充和监测成果的开发利用;

⏹ 系统软件系统支持其它监测设备数据分析、支持人工巡检记录等。

2.3监测依据

本系统建设方案设计严格遵循以下相关规范:

表2-1 系统依据的规范

2.4系统技术指标

1) 各监测点的响应时间一般为4小时一次,最快可为几分钟一次,系统可

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2) 各监测子系统的监测精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表面位移监测水平3-5mm ,

内部位移监测精度1.5″(量程不同,精度不同)等。

3) 系统完全是自动运行,如数据自动传输、数据自动处理及表面采用GPS

监测时的自动网平差、数据自动分析、自动报警及自动生成报表等,系统管理员可对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参数设置等操作;

4) 用户可根据各监测点位置的地质情况分别设置预警值,如果某监测点监

测结果超过预警值,系统则通过短消息、声光或者E-mail 的方式自动报警给相关人员;

5) 数据分析软件可自动分析各监测点的实时与历史三维变化情况、各监测

点沉降速率实时与历史变化情况,通过各个监测点反映出整个滑坡体的形变动态;


相关文章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技术业务发展"十二五"规划
  • 一.前   言 未来5年,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地质环境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中,国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 ...查看


  •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 六枝特区郎岱镇青菜塘煤矿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矿 长: 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青菜塘煤矿 2017年3月8日 - 0 -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的发展变化情况,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查看


  • 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 **镇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并结合<东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 ...查看


  • XX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
  • XX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防灾减灾能力,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XX省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和<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查看


  • 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 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分).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利部分) 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水 利 部 2010年10月 目 录 一.总体思路 ............................... ...查看


  •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06-2015年) 前言 贵州省国土面积176128万km2,全省总人口3798.51万,省内山高.坡陡.降雨频繁.由于受地理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地质灾害频发,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易发区,也 ...查看


  •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 xxxxxxxx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xxxx人民政府 2012年5月20日 一. 总则 (一) 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者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 编 ...查看


  • 乡镇汛期地质灾害自查工作汇报
  • 乡镇汛期地质灾害自查工作汇报 为了加强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始终坚持不懈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防灾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国务院防灾减灾会议精神 ...查看


  •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技术细则
  •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 实施细则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2000年3月 目录 一.总则(一)目的(二)任务(三)基本要求(四)组织形式二.设计编制(一)基本要求(二)设计书提纲三.野外调查 (一)野外调查记录方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