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徇私情--郭子仪

军事家、政治家——郭子仪

来源:渭南新闻网

郭子仪(697—781)华州县城西马村)人,唐代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郭子仪初以武举高弟,累迁天德军使,安北都府使兼九原太守。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叛乱于范阳。郭子仪当时任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率本军讨击败叛军,攻拔静边军(今山西右玉)、马邑。756年四月郭子仪出井陉,至常山与李光弼会合,破史思明于河北,进拔赵郡,功居第一。五月在嘉山(今河北曲阳)又一次大败史思明、蔡希德,河北十余郡均杀叛军守将归唐,范阳与洛阳的联络也被隔断。不料六月长安陷,唐玄宗西逃入蜀,郭子仪、李光弼不得不放弃河北退入井陉。这年七月,太子李亨(唐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南)即位,757年四月任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于是他率军进长安附近,九月郭子仪率军与回纥、西域之兵,大破叛军,收复才能。762年二月,河东、绛州等处兵变迭起,朝廷以郭子仪为汾阳郡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潞泽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军副元帅,以镇抚诸军。后世称子仪为郭汾阳。可惜因鱼朝恩、程元振等谗谮,先后被肃宗,代宗两度解职,但这些都未能泯灭郭子仪保卫唐王朝的志士之心。每当唐王朝面临危难,他都挺身而出,为国效命,征战疆场。唐代两度解职,但这些都未能泯灭郭子仪保卫唐王朝的志士之心。每当唐王朝面临危难,他都挺身而出,为国效命,征战疆场。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入侵,迅速攻陷青海、甘肃、宁夏诸州县,七月入大震关(今甘肃陇县西),十月陷长安,代宗逃往陕州。郭子仪受命到商州(今陕西商县)收兵抗敌,十一月入长安城,吐蕃退屯甘肃靖远、四川、松潘一带,十二月代宗回长安。郭子仪再次捍卫了唐王朝。代宗广德二年(764)原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叛唐,起兵围攻太原,代宗派郭子仪赴河中击败仆固怀恩,收编了仆军。仆固怀恩败后引吐蕃、回纥军进逼奉天(今陕西乾县),765年吐蕃攻奉天、礼泉、至彬州,会合回纥兵进围泾阳,京都长安又陷于危机。国难当头,郭子仪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单骑赴回纥军营,说服回纥尊长与唐联合,大破吐蕃,为保卫唐王朝再建奇勋。代宗大历元年(766),同华节度使周智光擅杀陕州监军,朝廷不敢过问,次年代宗派郭子仪讨周,周智光部慑于郭子仪的威力,其牙将杀周而乱平。总之,安史之乱后衰落了的唐王朝历经多次危难,皆赖郭子仪而转安,郭子仪实在称得上中唐时代的捍卫者和中流砥柱。

  公

元七七九年五月唐德宗即位时,尊郭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德宗建中二年,八十五岁高龄而逝。

郭子仪功盖天下不居功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世界郭氏宗亲会不断回国寻根访祖,对历史名人郭子仪的研究也逐步升温。这位华州老乡,是唐代社会转型期的传奇式人物。他自青年时以武举从军,升为左卫长史,掌管禁卫军,到老年时被封为异姓汾阳郡王,85岁病逝。其半个世纪出将入相,历保唐玄、肃、代、德宗四朝,“二历鼎司,两升都座,四作元帅,九年中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福禄寿考,善始善终,可谓封建社会一大完人。在伴君如伴虎的年代,他官场上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并能秉公办事,大有作为,其本身就是一个谜。而谜底就是他忠君爱国的人生态度,豁达大度的处世哲学,恤民济世的仁厚品格。因此才做到了“功盖天下不居功,权倾朝野不弄权。”赢得了当朝与后世历代官民的敬重。民间流传,郭令公就是赐福万民的神灵——郭天官。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是唐代,唐代的顶峰是“开元盛世”,天宝末(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武装叛乱,遭受致命打击的唐帝国从此江河日下,整个封建时代也开始走向衰落。而郭子仪就是生活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当时异族入侵中原,国家面临分裂,民族危急的关头,郭子仪系天下安危于一身,力挽狂澜,平叛御辱,“再造唐室”,维护了国家统一。可以说,郭子仪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大功臣。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郭子仪有失公允,评价并不很高,只定位为“唐代中兴名将”,这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周恩来总理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在病榻上,召来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乔木,专门交代“对郭子仪评价不到位”,应作客观全面的宣传。然而,在当时形势下,花大气力宣传帝王将相,显然是不可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解放先行。改革开放之初,胡乔木同志抓紧组织召开了天津戏剧创作会议,全国范围传达落实周总理嘱托。会后,天津创作出话剧《一代元戎》,陕西创作出秦腔《泾阳之盟》,在宣扬评价郭子仪上都起到了积极的破土作用,也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只热了一阵,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更谈不上给周总理一个满意的告慰。

  今天,人们在观赏《打金枝》等戏剧时,看到的还只是一个遵纪守法、严明治家、大富大贵的郭子仪形象。而真正感人至深的是,郭子仪作为民族英雄,戡内乱、御外患,平安史、削藩镇,抗击异族分裂,维护华夏统一的辉煌业绩。翻开

新、旧唐书正史,这些活生生的场景,历历在目。

  郭子仪(公元697~781年)是华州郑县(今华县)人,唐朝大将军,官晋中书令,世称郭令公,名震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政治家。唐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冬,北方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率15万大军自范阳长驱南下,攻州破县,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当时天下罢兵已久,各州府县无一敢迎其锋,不到一个月,叛军就攻陷了东都洛阳,不日兵临关下。时任九原(包头)太守的郭子仪,上书唐玄宗,潼关只可坚守,不可出击莽战。献以逸待劳之计,未被采纳。第二年六月,朝中奸相杨国忠,催逼生病的大将哥舒翰,率20万唐军出关,在灵宝境内与叛军会战,结果一败涂地,叛军打进潼关。荒淫无道的唐玄宗,置国民于不顾,带着亲信仓皇西逃,长安沦入敌手,贼将进城下令大抢三日。安史叛军铁蹄所到之处,百姓血流成河,房舍田园毁坏殆尽,国破家亡之象惨不忍睹。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充任朔方节度使,高举平叛大旗东讨,开辟了北方战场。他先斩贼将周万顷、高秀严,收复云中,首战告捷。接着,大败史思明数万众于藁城,河北诸郡大振。正当他准备向叛军老巢进发时,唐肃宗在西北灵武即位,下诏郭子仪班师勤王。时因唐宰相房琯兵败于陈涛,人们抗敌情绪低落,都寄希望于郭子仪的朔方军。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郭子仪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正帅由太子兼任),统兵15万,其中借回纥骑兵4000,从凤翔出发,列阵长安城西沣水之滨,与叛军决战。太子不懂兵法,郭子仪全权指挥。敌以小股部队挑衅,唐前军误冲入其包围圈,形势非常危急。郭子仪悉情应变,出奇兵巧袭敌后阵,并催三军将士浴血奋战。腹背夹击中敌军大乱,被杀6万,生俘2万有余。残敌星夜逃离长安,百姓无不夹道欢迎唐军。郭子仪率部马不停蹄,追敌于潼关,又斩5000余人。遂后,郭在新店(河南陕县西)大败15万叛军,贼首安庆绪如惊弓之鸟,弃洛阳向河北逃窜。至此,关中、河东、河南一带全部光复。郭子仪英勇善战,用兵如神,成了收两京、通关陕的第一人。唐肃宗到灞上劳军,感慨地对郭说:“虽吾国家,实卿再造。”

  郭子仪待人忠厚,治军宽严皆宜。他毫不嫉贤妒能,而善于发现使用人才,唯能是举。跟他一起参加平叛斗争的,有数10名武将被封王侯,有60多人成了唐朝高级官员,执掌军国大事。如名将李光弼,平叛初期,只是郭子仪手下的左兵马使。当朝廷要选一良将出井陉,定河北时,尽管李对郭当时有误解,多存戒心。但郭子仪仍然力荐光弼,使李能够充分发

挥军事才能,独当一面,屡建奇功,被提拔为河东节度使,最终发展起同郭子仪齐名的一支平叛劲旅。而对为非作歹之人,郭子仪不徇私情迁就其过。当他调离朔方军后,旧部王元振自恃有功,造谣惑众,擅杀主帅自立,朝廷慑于时势而默认。一时各军效仿者多起,河中、太原等地动乱。郭子仪领命回到军中,敢于伸张正义,不念旧情,将王元振等作乱者处死。由于他公明执法,各军也纷纷法正了不轨之徒,从而保障了平叛、削藩战争的顺利进行。

  当时局稍微安定,郭子仪遭谗被罢兵权;而一有风吹草动,非他出山不能平定。他总是识大体、顾大局,不计前嫌旧怨。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郭子仪担心人主猜忌,主动辞掉帅权,把亲兵遣散,回华州老家住闲。唐叛将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聚10万之众入侵关中。很快攻占了泾阳,长安告急。朝廷只得重新起用郭子仪。郭以社稷为重,临时凑集1万人马,奔赴前线。他仗着过去与回纥的老交情,执意冒险去做说服工作。唐军将士阻拦不住,都为他捏着一把汗。次子抱住他的马头不放,他挥鞭打开儿子,只身趋马前往。回纥军士传出郭帅驾到,立即剑拔弩张,害怕有诈,严阵以待。没想到郭子仪只带了几个随从。回纥将领见真是令公,赶忙下马跪拜说:“我们上了怀恩的当了!他谎言您老已千古,要不,我们怎敢来与您老较量呢?”郭子仪趁机劝降回纥,打败了吐蕃,杀敌5万,终于化险为夷。这就是史传“郭令公单骑退回纥”的故事渊源。后来,回纥遭灾,要卖给唐朝一万匹弱马。唐财力拮据,众臣提出不要。郭子仪从巩固唐回联盟出发,力主促成。并请求朝廷扣除自己一年俸禄,作为买马的资助。他以身作则,带头发展和平外交。

  郭子仪戎马关山,战功显赫。官职累迁兵部尚书、司空、元帅,封爵汾阳郡王。但他总是见荣誉就让。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他平定河中之乱,击退回、吐联军有功,朝廷晋封他为太尉,他坚辞不受;九月他镇守邠州,又破叛军于乾陵,朝廷加封他尚书令,他仍坚辞说:“不能宠任我,坏了国家法度。”郭子仪不居功自傲,谦逊做人。每当朝廷有难,他总是朝令夕至,从不贻误军机。这样以来,外敌内奸无缝可钻。郭子仪严于律己,曾兵败清渠之后,主动上书朝廷,请求处分贬官。这在藩镇跋扈的中唐时代,郭的做法确属难能可贵。连目空一切的藩镇将领田承嗣,都指着自己的膝盖,对朝廷来使说:“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令)公拜。”公开申明不拜皇帝,只尊令公。

  虽然郭子仪的愚忠思想,今天看来实不可取,但在当时的动乱

年月,却起到了定国安民,避免战祸,和谐一统之作用。

  大凡为国为民做过好事的人,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功勋盖世的郭子仪,早在唐代就受到尊崇。唐代宗诏敕凌烟阁为其画像。唐德宗尊称他“尚父”。诗圣杜甫有句,“功业汾阳异性王”,以颂扬郭的功绩。历朝历代为郭修祠建庙的屡见不鲜。最隆盛的是始建于北宋时期,华州东关的郭令公旌功坊,四柱擎苍穹,三门吞云烟,金碧灿灿横跨官道。明代重修后更加雄伟壮观,当时万历皇帝亲书了唐肃宗、唐玄宗二帝对郭子仪的由衷评价“功盖天下,再造唐室”。被镌刻在牌坊两边偏门的正额上。自古到今,无论南来北往,东走西去,读书经商,骑马坐轿,再大的官宦行到坊前,莫不安步当车,仰拜而过。这一历史古迹,现已迁建到310国道旁。改革开放之初,在华县西马村重新竖起了明代郭子仪故里碑。新修华州公园,又专门矗立起郭子仪的石雕像。所有这些,均作为纪念华州先贤的象征,召唤着全球郭氏后裔和有志华人来拜谒凭吊。也激励和鼓舞着故乡人民的创新热情,去建设发展美好的家园。而郭子仪平生爱国爱民的英雄事迹,至今仍在当地民间代代口授,广为流传。

军事家、政治家——郭子仪

来源:渭南新闻网

郭子仪(697—781)华州县城西马村)人,唐代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郭子仪初以武举高弟,累迁天德军使,安北都府使兼九原太守。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叛乱于范阳。郭子仪当时任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率本军讨击败叛军,攻拔静边军(今山西右玉)、马邑。756年四月郭子仪出井陉,至常山与李光弼会合,破史思明于河北,进拔赵郡,功居第一。五月在嘉山(今河北曲阳)又一次大败史思明、蔡希德,河北十余郡均杀叛军守将归唐,范阳与洛阳的联络也被隔断。不料六月长安陷,唐玄宗西逃入蜀,郭子仪、李光弼不得不放弃河北退入井陉。这年七月,太子李亨(唐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南)即位,757年四月任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于是他率军进长安附近,九月郭子仪率军与回纥、西域之兵,大破叛军,收复才能。762年二月,河东、绛州等处兵变迭起,朝廷以郭子仪为汾阳郡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潞泽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军副元帅,以镇抚诸军。后世称子仪为郭汾阳。可惜因鱼朝恩、程元振等谗谮,先后被肃宗,代宗两度解职,但这些都未能泯灭郭子仪保卫唐王朝的志士之心。每当唐王朝面临危难,他都挺身而出,为国效命,征战疆场。唐代两度解职,但这些都未能泯灭郭子仪保卫唐王朝的志士之心。每当唐王朝面临危难,他都挺身而出,为国效命,征战疆场。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入侵,迅速攻陷青海、甘肃、宁夏诸州县,七月入大震关(今甘肃陇县西),十月陷长安,代宗逃往陕州。郭子仪受命到商州(今陕西商县)收兵抗敌,十一月入长安城,吐蕃退屯甘肃靖远、四川、松潘一带,十二月代宗回长安。郭子仪再次捍卫了唐王朝。代宗广德二年(764)原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叛唐,起兵围攻太原,代宗派郭子仪赴河中击败仆固怀恩,收编了仆军。仆固怀恩败后引吐蕃、回纥军进逼奉天(今陕西乾县),765年吐蕃攻奉天、礼泉、至彬州,会合回纥兵进围泾阳,京都长安又陷于危机。国难当头,郭子仪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单骑赴回纥军营,说服回纥尊长与唐联合,大破吐蕃,为保卫唐王朝再建奇勋。代宗大历元年(766),同华节度使周智光擅杀陕州监军,朝廷不敢过问,次年代宗派郭子仪讨周,周智光部慑于郭子仪的威力,其牙将杀周而乱平。总之,安史之乱后衰落了的唐王朝历经多次危难,皆赖郭子仪而转安,郭子仪实在称得上中唐时代的捍卫者和中流砥柱。

  公

元七七九年五月唐德宗即位时,尊郭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德宗建中二年,八十五岁高龄而逝。

郭子仪功盖天下不居功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世界郭氏宗亲会不断回国寻根访祖,对历史名人郭子仪的研究也逐步升温。这位华州老乡,是唐代社会转型期的传奇式人物。他自青年时以武举从军,升为左卫长史,掌管禁卫军,到老年时被封为异姓汾阳郡王,85岁病逝。其半个世纪出将入相,历保唐玄、肃、代、德宗四朝,“二历鼎司,两升都座,四作元帅,九年中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福禄寿考,善始善终,可谓封建社会一大完人。在伴君如伴虎的年代,他官场上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并能秉公办事,大有作为,其本身就是一个谜。而谜底就是他忠君爱国的人生态度,豁达大度的处世哲学,恤民济世的仁厚品格。因此才做到了“功盖天下不居功,权倾朝野不弄权。”赢得了当朝与后世历代官民的敬重。民间流传,郭令公就是赐福万民的神灵——郭天官。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是唐代,唐代的顶峰是“开元盛世”,天宝末(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武装叛乱,遭受致命打击的唐帝国从此江河日下,整个封建时代也开始走向衰落。而郭子仪就是生活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当时异族入侵中原,国家面临分裂,民族危急的关头,郭子仪系天下安危于一身,力挽狂澜,平叛御辱,“再造唐室”,维护了国家统一。可以说,郭子仪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大功臣。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郭子仪有失公允,评价并不很高,只定位为“唐代中兴名将”,这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周恩来总理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在病榻上,召来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乔木,专门交代“对郭子仪评价不到位”,应作客观全面的宣传。然而,在当时形势下,花大气力宣传帝王将相,显然是不可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解放先行。改革开放之初,胡乔木同志抓紧组织召开了天津戏剧创作会议,全国范围传达落实周总理嘱托。会后,天津创作出话剧《一代元戎》,陕西创作出秦腔《泾阳之盟》,在宣扬评价郭子仪上都起到了积极的破土作用,也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只热了一阵,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更谈不上给周总理一个满意的告慰。

  今天,人们在观赏《打金枝》等戏剧时,看到的还只是一个遵纪守法、严明治家、大富大贵的郭子仪形象。而真正感人至深的是,郭子仪作为民族英雄,戡内乱、御外患,平安史、削藩镇,抗击异族分裂,维护华夏统一的辉煌业绩。翻开

新、旧唐书正史,这些活生生的场景,历历在目。

  郭子仪(公元697~781年)是华州郑县(今华县)人,唐朝大将军,官晋中书令,世称郭令公,名震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政治家。唐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冬,北方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率15万大军自范阳长驱南下,攻州破县,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当时天下罢兵已久,各州府县无一敢迎其锋,不到一个月,叛军就攻陷了东都洛阳,不日兵临关下。时任九原(包头)太守的郭子仪,上书唐玄宗,潼关只可坚守,不可出击莽战。献以逸待劳之计,未被采纳。第二年六月,朝中奸相杨国忠,催逼生病的大将哥舒翰,率20万唐军出关,在灵宝境内与叛军会战,结果一败涂地,叛军打进潼关。荒淫无道的唐玄宗,置国民于不顾,带着亲信仓皇西逃,长安沦入敌手,贼将进城下令大抢三日。安史叛军铁蹄所到之处,百姓血流成河,房舍田园毁坏殆尽,国破家亡之象惨不忍睹。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充任朔方节度使,高举平叛大旗东讨,开辟了北方战场。他先斩贼将周万顷、高秀严,收复云中,首战告捷。接着,大败史思明数万众于藁城,河北诸郡大振。正当他准备向叛军老巢进发时,唐肃宗在西北灵武即位,下诏郭子仪班师勤王。时因唐宰相房琯兵败于陈涛,人们抗敌情绪低落,都寄希望于郭子仪的朔方军。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郭子仪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正帅由太子兼任),统兵15万,其中借回纥骑兵4000,从凤翔出发,列阵长安城西沣水之滨,与叛军决战。太子不懂兵法,郭子仪全权指挥。敌以小股部队挑衅,唐前军误冲入其包围圈,形势非常危急。郭子仪悉情应变,出奇兵巧袭敌后阵,并催三军将士浴血奋战。腹背夹击中敌军大乱,被杀6万,生俘2万有余。残敌星夜逃离长安,百姓无不夹道欢迎唐军。郭子仪率部马不停蹄,追敌于潼关,又斩5000余人。遂后,郭在新店(河南陕县西)大败15万叛军,贼首安庆绪如惊弓之鸟,弃洛阳向河北逃窜。至此,关中、河东、河南一带全部光复。郭子仪英勇善战,用兵如神,成了收两京、通关陕的第一人。唐肃宗到灞上劳军,感慨地对郭说:“虽吾国家,实卿再造。”

  郭子仪待人忠厚,治军宽严皆宜。他毫不嫉贤妒能,而善于发现使用人才,唯能是举。跟他一起参加平叛斗争的,有数10名武将被封王侯,有60多人成了唐朝高级官员,执掌军国大事。如名将李光弼,平叛初期,只是郭子仪手下的左兵马使。当朝廷要选一良将出井陉,定河北时,尽管李对郭当时有误解,多存戒心。但郭子仪仍然力荐光弼,使李能够充分发

挥军事才能,独当一面,屡建奇功,被提拔为河东节度使,最终发展起同郭子仪齐名的一支平叛劲旅。而对为非作歹之人,郭子仪不徇私情迁就其过。当他调离朔方军后,旧部王元振自恃有功,造谣惑众,擅杀主帅自立,朝廷慑于时势而默认。一时各军效仿者多起,河中、太原等地动乱。郭子仪领命回到军中,敢于伸张正义,不念旧情,将王元振等作乱者处死。由于他公明执法,各军也纷纷法正了不轨之徒,从而保障了平叛、削藩战争的顺利进行。

  当时局稍微安定,郭子仪遭谗被罢兵权;而一有风吹草动,非他出山不能平定。他总是识大体、顾大局,不计前嫌旧怨。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郭子仪担心人主猜忌,主动辞掉帅权,把亲兵遣散,回华州老家住闲。唐叛将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聚10万之众入侵关中。很快攻占了泾阳,长安告急。朝廷只得重新起用郭子仪。郭以社稷为重,临时凑集1万人马,奔赴前线。他仗着过去与回纥的老交情,执意冒险去做说服工作。唐军将士阻拦不住,都为他捏着一把汗。次子抱住他的马头不放,他挥鞭打开儿子,只身趋马前往。回纥军士传出郭帅驾到,立即剑拔弩张,害怕有诈,严阵以待。没想到郭子仪只带了几个随从。回纥将领见真是令公,赶忙下马跪拜说:“我们上了怀恩的当了!他谎言您老已千古,要不,我们怎敢来与您老较量呢?”郭子仪趁机劝降回纥,打败了吐蕃,杀敌5万,终于化险为夷。这就是史传“郭令公单骑退回纥”的故事渊源。后来,回纥遭灾,要卖给唐朝一万匹弱马。唐财力拮据,众臣提出不要。郭子仪从巩固唐回联盟出发,力主促成。并请求朝廷扣除自己一年俸禄,作为买马的资助。他以身作则,带头发展和平外交。

  郭子仪戎马关山,战功显赫。官职累迁兵部尚书、司空、元帅,封爵汾阳郡王。但他总是见荣誉就让。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他平定河中之乱,击退回、吐联军有功,朝廷晋封他为太尉,他坚辞不受;九月他镇守邠州,又破叛军于乾陵,朝廷加封他尚书令,他仍坚辞说:“不能宠任我,坏了国家法度。”郭子仪不居功自傲,谦逊做人。每当朝廷有难,他总是朝令夕至,从不贻误军机。这样以来,外敌内奸无缝可钻。郭子仪严于律己,曾兵败清渠之后,主动上书朝廷,请求处分贬官。这在藩镇跋扈的中唐时代,郭的做法确属难能可贵。连目空一切的藩镇将领田承嗣,都指着自己的膝盖,对朝廷来使说:“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令)公拜。”公开申明不拜皇帝,只尊令公。

  虽然郭子仪的愚忠思想,今天看来实不可取,但在当时的动乱

年月,却起到了定国安民,避免战祸,和谐一统之作用。

  大凡为国为民做过好事的人,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功勋盖世的郭子仪,早在唐代就受到尊崇。唐代宗诏敕凌烟阁为其画像。唐德宗尊称他“尚父”。诗圣杜甫有句,“功业汾阳异性王”,以颂扬郭的功绩。历朝历代为郭修祠建庙的屡见不鲜。最隆盛的是始建于北宋时期,华州东关的郭令公旌功坊,四柱擎苍穹,三门吞云烟,金碧灿灿横跨官道。明代重修后更加雄伟壮观,当时万历皇帝亲书了唐肃宗、唐玄宗二帝对郭子仪的由衷评价“功盖天下,再造唐室”。被镌刻在牌坊两边偏门的正额上。自古到今,无论南来北往,东走西去,读书经商,骑马坐轿,再大的官宦行到坊前,莫不安步当车,仰拜而过。这一历史古迹,现已迁建到310国道旁。改革开放之初,在华县西马村重新竖起了明代郭子仪故里碑。新修华州公园,又专门矗立起郭子仪的石雕像。所有这些,均作为纪念华州先贤的象征,召唤着全球郭氏后裔和有志华人来拜谒凭吊。也激励和鼓舞着故乡人民的创新热情,去建设发展美好的家园。而郭子仪平生爱国爱民的英雄事迹,至今仍在当地民间代代口授,广为流传。


相关文章

  • 裂玉歌--大唐帝国的衰落(四 潼关泪)
  • 四 潼关泪 唐玄宗处死了两员大将.但他手里还有另一张牌. 这张牌就是哥舒翰. 哥舒翰是突厥人.他的名声甚至比高仙芝还要大.哥舒翰长期和吐蕃作战.从甘肃到青海湖,到处是他血战之地.最赫赫有名的石堡之战中,他以惨重代价夺取石堡城.李白曾作诗:& ...查看


  • 郭子仪是怎么死的: 郭子仪为何能够寿终正寝
  • 郭子仪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将,他一生带兵打仗,立下了无数的功劳,对于唐朝来说郭子仪就是救世主一般的角色.郭子仪虽然功劳很高,但是却从来不居功自傲,也从来没有做出危害国家的事情,反倒是一直谦虚谨慎的活着,所以受到了无数人的敬重,就连皇帝都非常 ...查看


  • 102郭子仪传
  • 102 郭子仪传 郭子仪的字叫子仪,华州郑县人,身高七尺二寸.因参加武举考绩优异,被任命为左卫长史,多次升迁后任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天宝八年(749),木刺山开始修建横塞军和安北都护府,皇帝下诏让他去任使.不久苦于位置偏僻不能屯垦,迁去修 ...查看


  • 太监鱼朝恩挖了郭子仪家祖坟,郭子仪为何一点不生气?
  • 大唐建中二年,郭子仪病逝,享年85岁.郭子仪历经玄.肃.代.德四朝,身居要职,但善始善终,在于他善于化敌为友. 鱼朝恩是皇帝的亲信太监,御林军总司令,权势显赫,炙手可热,多次陷害郭子仪.758年,唐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率六十万大军围攻相州( ...查看


  • 唐朝三大名将
  •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武将下场都不好,要么不得善终,要么晚景凄凉.赵国大将廉颇,军功很大,赵悼襄王继位后,不被信任,他只好逃到魏国,这时秦国猛烈攻打赵国,赵王想起用廉颇,却被廉颇的仇人郭开从中破坏,赵王认为廉颇老了,不叫廉颇回赵国,最后,廉颇死在 ...查看


  • 郭子仪出固关平定安史之乱
  • 郭子仪出固关平定安史之乱 教学时间: 了解第二位大英雄郭子仪 教学过程: 郭子仪出固关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是唐代杰出的军事将领,天宝14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造反,攻陷常山,河北地区的郡县多被攻占,朝廷下诏,命郭子仪率部出故关到河 ...查看


  • 在线读书:郭子仪评传
  • 郭子仪评传 作者:穆渭生著 出版日期:2000 页数:276 关键词:郭子仪 评传 穆渭生 分类: 文学 >军事 在线阅读郭子仪评传电子书超星阅览器 阅读1阅读2下载图书 阅览器阅读/下载图书须安装超星阅览器,立即下载 添加到学习计划 ...查看


  • 2015年广州市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 201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语 文 2015.4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 ...查看


  • 李贤对字翻译
  • 李贤,字原德,邓人.宣德八年成进士.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寻又陈车战火器之利,帝颇采纳.李贤字原德,是邓县人.宣德八年考中进士.景泰二年二月呈上端正国家根本的十条策略,皇帝认为很好,命令翰林写好后,放在自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