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为使我校教学常规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鼓励全体教师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促进我校教学改革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市县有关常规管理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取得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 完善制度
目前我校拥有一支团结互助、凝聚力强、积极向上的教师团队。我校师风、学风端正。这主要得益于我校制定以人为本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方案。其指导思想为:
1、确立并弘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应该确立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成全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人本思想。树立学校领导服务广大师生的理念,改革以管理者为中心的定式,施行以尊重、信任、理解、宽容、赞赏、激励、参与、引导、沟通、交流、对话、帮助、支持和促进等人性化的柔生管理方法。创造具在亲和力的学校人文,使师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亲情、鼓励、感化帮助,使学校成为让师生留念的乐园,使师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学习的幸福。
2、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对教师的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的考查、考核、考评、是学校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它对教师、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建立一套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性化的考评制度。首先,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和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其次,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最后,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来看待每一次考评的结果,为教师建立成
长档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二、立足校情 科学规划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是深化教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学工作,实施全方位的目标管理,特制定《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从专业学习、备课、上课、作业、听课、教学研究、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出要求细则。
三、质量监控 分层管理
我校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的意识,并积极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行之有效的教学监控措施,有力地促进和保证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加强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
(1)全面性管理:要求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的评价监控。不仅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包括学生通过教学所获是的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
(2)全员性管理: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中。
(3)全程性管理: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使教师在备课质量、上课作业、辅导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质量等方面得到监控。
2、教学质量的检查“四结合”。
(1)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
(2)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
(3)检查与指导相结合;
(4)自检与互查相结合。
3、教学质量的评价“三结合”
(1)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3)与教师学期评价相结合。
4、教学质量的分析。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的四级分析。
5、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及教师构成四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四、课题为导 研训结合
1、加强常规教研。每位教师要树立“科研兴校”的观念,通过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组长要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理论学习与交流,加强集体备课,推广说课、议课、开课、评课这一种教研模式。争取每一位教师都安排上一节优秀课并写好课后反思,便于组上同事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做到共同进步与提高。
2、加大校本教研力度。树立教师是校本教研主体的意识。每周的星期三上午、星期二、星期三下午定为技能组、数学组、语文组的校本教研时间。特别要针对课堂公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达成共识,拟定方案并进行二次执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进行教材解读、教学片段设计、案例分析、练习设计、课题研讨、业务学习、问题会诊等教研活动,使教师乐于教研,勤于教研。
4、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期初语、数教研组拟定课题课题研究计划,各位研究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课题。采用:确定研究课题——撰写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方案——收集研究材料——撰写研究论文——汇报、交流、总结、反思研究经验的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5、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引导广大教师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五、家校联系 共同监控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人口分布相对集中是我乡的一大特点,我校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条件开展形式多样、行这有效的家校联系工作。增进了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爱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
1、定期召开家长会。每期开一次家长会。与家长共商教育。
2、评选好家长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好家长评选活动并召开好家长评选活动并如开好家长会议,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影响,促使社会各界重视、支持学校工作,使教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统一体。
3、家校普访工作。每期每位教师至少普访一次,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案。
4、做好留守学生家访工作。、
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还有待于提高。
2、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教师年龄相对偏老(平均四十多岁),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化。
3、外岛教师多(包括本地人家却购买外地)占学校的75%以上及上级没有长效的流动机制,使得教师间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海岛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2年5月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为使我校教学常规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鼓励全体教师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促进我校教学改革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市县有关常规管理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取得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 完善制度
目前我校拥有一支团结互助、凝聚力强、积极向上的教师团队。我校师风、学风端正。这主要得益于我校制定以人为本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方案。其指导思想为:
1、确立并弘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应该确立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成全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人本思想。树立学校领导服务广大师生的理念,改革以管理者为中心的定式,施行以尊重、信任、理解、宽容、赞赏、激励、参与、引导、沟通、交流、对话、帮助、支持和促进等人性化的柔生管理方法。创造具在亲和力的学校人文,使师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亲情、鼓励、感化帮助,使学校成为让师生留念的乐园,使师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学习的幸福。
2、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对教师的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的考查、考核、考评、是学校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它对教师、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建立一套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性化的考评制度。首先,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和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其次,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最后,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来看待每一次考评的结果,为教师建立成
长档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二、立足校情 科学规划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是深化教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学工作,实施全方位的目标管理,特制定《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从专业学习、备课、上课、作业、听课、教学研究、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出要求细则。
三、质量监控 分层管理
我校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的意识,并积极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行之有效的教学监控措施,有力地促进和保证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加强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
(1)全面性管理:要求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的评价监控。不仅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包括学生通过教学所获是的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
(2)全员性管理: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中。
(3)全程性管理: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使教师在备课质量、上课作业、辅导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质量等方面得到监控。
2、教学质量的检查“四结合”。
(1)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
(2)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
(3)检查与指导相结合;
(4)自检与互查相结合。
3、教学质量的评价“三结合”
(1)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3)与教师学期评价相结合。
4、教学质量的分析。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的四级分析。
5、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及教师构成四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四、课题为导 研训结合
1、加强常规教研。每位教师要树立“科研兴校”的观念,通过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组长要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理论学习与交流,加强集体备课,推广说课、议课、开课、评课这一种教研模式。争取每一位教师都安排上一节优秀课并写好课后反思,便于组上同事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做到共同进步与提高。
2、加大校本教研力度。树立教师是校本教研主体的意识。每周的星期三上午、星期二、星期三下午定为技能组、数学组、语文组的校本教研时间。特别要针对课堂公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达成共识,拟定方案并进行二次执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进行教材解读、教学片段设计、案例分析、练习设计、课题研讨、业务学习、问题会诊等教研活动,使教师乐于教研,勤于教研。
4、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期初语、数教研组拟定课题课题研究计划,各位研究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课题。采用:确定研究课题——撰写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方案——收集研究材料——撰写研究论文——汇报、交流、总结、反思研究经验的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5、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引导广大教师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五、家校联系 共同监控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人口分布相对集中是我乡的一大特点,我校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条件开展形式多样、行这有效的家校联系工作。增进了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爱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
1、定期召开家长会。每期开一次家长会。与家长共商教育。
2、评选好家长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好家长评选活动并召开好家长评选活动并如开好家长会议,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影响,促使社会各界重视、支持学校工作,使教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统一体。
3、家校普访工作。每期每位教师至少普访一次,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案。
4、做好留守学生家访工作。、
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还有待于提高。
2、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教师年龄相对偏老(平均四十多岁),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化。
3、外岛教师多(包括本地人家却购买外地)占学校的75%以上及上级没有长效的流动机制,使得教师间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海岛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