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重点

当Pc/Pw=2 或1/2是什么情况?如何生产?

(1) 当Pc/Pw=1/2时,在本国用葡萄酒衡量的奶酪的机会成本是aLC/aLW =1/2=PC/PW,即

PC/ aLC=PW/ aLW。因而,本国工人在生产葡萄酒和生产奶酪上所获得报酬是一样的,因此本国可以任意选择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量。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在外国,a*LC/a*LW=2> PC/PW=1/2,即PW / a*LW >PC/ a*LC,外国将专门生产葡萄酒。

(2) 当Pc/Pw=2时,在本国,奶酪的机会成本为aLC/aLW =1/2

将专门生产奶酪。而在外国,a*LC/a*LW= PC/PW=2,此时外国工人在生产奶酪和生产葡萄酒时所获得的报酬是一样的,外国可以任意选择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量,因而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3)

若aLC/aLW

生产葡萄酒,奶酪的相对供给是(L/aLC)/(L*/a*LW)。

补充:(理解)图 2-3: 世界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首先, RS 曲线表明如果奶酪的相对价格PC/PW<aLC/aLW 时,世界的奶酪供给将为零。

其次,当奶酪的相对价格等于本国生产奶酪的机会成本时,即PC/PW=aLC/aLW ,本国工人在生产葡萄酒和生产奶酪上所获得报酬是一样的,因此本国可以任意选择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量。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第三,如果PC/PW>a*LC/a*LW ,本国和外国都生产奶酪。葡萄酒的产量将为零,因而奶酪的相对供给将变得无穷大。

第四,当PC/PW=a*LC/a*LW时,外国工人在生产奶酪和生产葡萄酒时所获得的报酬是一样的,因而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第五,当aLC/aLW

价格的变化有两种情况: 1、 价格同比率变化

当制造品和粮食价格发生同比率变化时,不会使模型当中的其它因素发生实际变化。工资率(w)和价格以同比率的上升,所以实际工资率,即工资率和产品价格之比,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各部门雇佣的劳动量不变,实际工资率不变,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也没有变化。

(图

3-6: 制造品和粮食价格同比率上

升)

2、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当只有制造品价格PM上升时,劳动将由粮食生产部门向制造品生产部门流动,制造品的产出增加,粮食产出下降。

工资率

w的上升并没有像制造品价格PM上升的那么多,原因在于随着制造业就业的上升,该部门的边际劳动产出下降。

结合:模型假设-未发生贸易时的本国:假设一个国家可以生产两种产品——制造品和粮食;有三种生产要素:劳动(L for labor),、资本(K for capital)和土地(T for terrain);生产制成品需要投入资本和劳动,不需要投入土地;生产粮食需要投入土地和劳动,不需要投入资本;因此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在两个部门中都可以使用;土地和资本是特定要素,各自只能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各部门分别会投入多少劳动?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 1、劳动的供求和配置 劳动的需求:

每个部门都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当增加1人每小时劳动所生的价值恰好等于雇佣1人每小时所需的费用时,对应的劳动投入就是各部门对劳动的需求。 制造品部门劳动需求的确定条件为: MPLM X PM = w 即工资等于制造品部门边际劳动产品的价值。 粮食部门劳动需求的确定条件为: MPLF X PF = w 即工资等于粮食部门边际劳动产品的价值。

由于假设劳动力可以在部门间自由流动,所以两个部门的工资率w是相等的。 工资率可以由劳动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这一条件来确定:LM + LF = L

(此图要记)

在生产点上,生产可能性边界一定和一条斜率等于负的制造品价格除以粮食价格的直线相切。即为: -MPLF/MPLM = -PM/PF

4、经济增长偏向对本国贸易的影响 (P102,见RS曲线的移动)

1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出口偏向型增长。会使答:○

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但对世界其它国家有利。

2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进口偏向型增长。有利于改○

善本国的贸易条件,但世界其它国家会为此付出代价。

5、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P103)

1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而世界其它国家的进口偏向答:○

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2本国出口偏向型的贸易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减少增长带来的直接收益,本国的进○

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并带来额外收益。

6、行业间贸易与行业内贸易的主要区别(P138,见137图)

1行业间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而行业内贸易不反映比较优势。行业间贸易:比较优势仍答:○

是贸易的主要动因;行业内贸易:规模经济本身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独立动因。

2行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而行业间贸易却是由国家之间的内在差别所决定的。 ○

3行业内贸易和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两国之间的相似性。 ○

7、简述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和其发生的条件(P139)

1行业间贸易可以使各国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益,因此从国际贸易中可以获取答:重要性:○

额外的收益,且比从比较优势中获取的要多。

2一国通过从事行业内贸易,能够在减少自产商品花色的同时却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

种类。由于自身商品种类的减少,一国能在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行业内贸易发生的条件:(1)各国相对要素供给较相似以至没有很多的行业间贸易;

(2)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非常重要,以至从规模经济和增加商品选择中得到的收益非常大。

8、关税对小国的影响(P189)

理解:

在没有关税时,本国和外国的小麦价格均为世界价格Pw。当征收关税时,本国的小麦价格升至PT ,而外国的小麦价格降至P*T (= PT – t) ,直至价格差距为t美元为止。在本国,由于价格上升,生产者供给更多的小麦,而消费者消费数量下降,所以进口需求也减少。在外国,由于价格下降,生产者供给的小麦数量下降,而需求数量上升,出口供给下滑。因而,由于关税的征收,小麦的贸易数量下降。本国价格的增幅小于关税,其原因在于部分关税体体现在外国出口价格的下跌上,因此这部分关税并没有转价给本国消费者,这是关税和任何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的正常结果。但是在现实中,这种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幅度是微小的。

关税对小国的影响

答:当一国较小时,该国无法影响外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征收关税的影响可见下图:关税会使得进

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幅度等于全部关税额,即从Pw升至Pw+t。本国产量相应地会从S1上升到S2,而消费量会由D1降为D2,进口需求量从D1-S1减少到D2-S2。征收关税的结果是进口量的下降。如果本国作为一个小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由于它对这种商品的进口需求在世界总出口中所占份额小得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其进口量的减少对该商品的世界(外国出口)价格没有影响,关税由本国(小国)全部承担。

小国关税情况

9、衡量成本和收益 P193

三角形b和d代表了国家整体的利益损失,而矩形则表示有抵消作用的收益。

损失的三角表示由于关税扭曲了消费和生产激励动因而产生的效率损失。 三角形b表示生产者扭曲损失 三角形 d 表示消费者扭曲损失

矩形收益则表示关税降低了外国出口价格而产生的贸易条件改善所得。 5.进口国征收关税的成本与收益(P193画图分析)

答:(1)如图显示的是关税给进口国带来的成本和收益。关税会把国内的价格由Pw提高到Pt,把外国出口价格由Pw降至Pt*。国内的生产会由S1扩张至S2,而消费会从D1下滑到D2。不同社会集团的成本与收益可以用标有a,b,c,d,e的五块面积不同的和来表示。

(2)由于可以得到更高的价格,因而生产者剩余也更多。如图,生产者剩余是价格之下供给曲线之上的面积。在征收关税之前,生产者剩余等于Pw以下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当价格上涨到Pt后,生产者剩余增加了面积a,这是关税带来的生产者所得。

(3)国内的消费者会因更高的价格而受到损失。如图,由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从Pw提高到Pt,消费者剩余的减少等于a+b+c+d的总面积。因此,关税使消费者受到了损害。

(4)政府通过征收关税可以从贸易中获益。获益的大小等于关税率t与进口量Qt=D2-S2的乘积。因为t=Pt-Pt*,所以政府的收益就等于面积c与e之和。

P195

出口补贴是指对出口国产品的公司或个人的支付。和关税一样,出口补贴也分从量补

贴(没单位补贴一个固定数额)和从价补贴(出口总值的一个比例)。当政府提供出口补贴时,出口商会尽量出口产品直到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的差额正好等于补贴额为止。出口补贴提高了出口国本国商品的价格,降低了这些产品在进口国的价格。并且出口补贴使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进口配额指的是对可能进口的商品实行直接的进口限制。 P200

这种限制通常以向一些个人和公司颁发进口许可证来得到实现。有些国家会将某些外国商品在国内的销售权直接给予出口国的政府

进口配额会抬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当进口被限制时,立即出现的结果就是在初始价位上,国内需求超过国内供给和进口之和,于是价格不断上升直到市场达到均衡时为止。进口配额和关税之间的差别在于政府没有了收入。当采用进口配额时,先前采用关税时政府获取的那部分收益被持进口许可证的个人和公司瓜分。 许可

证持有者能够从外国购买进口品并在国内以高价出售,他们获得的利润就是配额租金。

出口补贴导致的效率损失与关税类似,但由于它还引起贸易条件的恶化,从而使损失更加严重。 进口配额与自愿出口限制在政府是否从中取得收入者这点和关税不同

关税和出口补贴经常被当作是一类政策,事实上 ,它们对于贸易条件的影响却不一样。出口补贴将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使外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贸易条件效应的应用:谁得谁失? A.收入在国家间的分配

a、如果本国(大国)征收关税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外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只要征收关税不是太高,本国的福利将改善。 b、 如果本国实施出口补贴,那本国的贸易条件将恶化,外国的贸易条件将改善,外国的福利水

平将改善。

B. 收入在国家内部的分配

a.关税和补贴对于进口和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有直接的影响。 b.关税调高进口产品在国内的相对价格,对于本国进口产品竞争部门有利,对出口部门不利。 c.出口补贴提高出口产品在国内的相对价格,对于出口部门有利,则对于进口产品竞争部门不利。

如果收入转出国对出口产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转入国高,那么收入转移使转出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但是如果转出国对出口产品的边际支出倾向比转入国低,那么转出国的贸易条件就会改善。

规模经济可以分为外部的和内部的,内外是以企业来划分的。 外部规模经济:单位成本取决于行业的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在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有许多相对较小的厂商构成,且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内部规模经济:单位成本的降低取决于单个厂商规模而不是其所在的行业规模。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大厂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外部和内部两种规模经济都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13、特定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是一个有关收入分配效应的很有用的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资源的不同使各国的相对供给曲线不同,因而产生了国际贸易。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每个国家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拥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与进口产品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拥有者受损。

流动要素的拥有者可能受益也可能受损。

当贸易获益者补偿受损者的损失后,或者仍然有利可图时,可以认为贸易从整体上带来了受益。

模型假设:

一个国家可以生产两种产品——制造品和粮食。

有三种生产要素:劳动(L for labor),、资本(K for capital)和土地(T for terrain)。 生产制成品需要投入资本和劳动,不需要投入土地。 生产粮食需要投入土地和劳动,不需要投入资本。 因此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在两个部门中都可以使用。 土地和资本是特定要素,各自只能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 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制造品的生产函数:QM = QM (K, LM) QM –制造品的产出 K –资本存量

LM –在制造品生产中投入的劳动

粮食的生产函数:QF = QF (T, LF) QF - 粮食的产出 T –土地的供给量

LF –粮食生产中投入的劳动

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K,劳动数量为L,则其相对要素禀赋为K/L。

要素密度——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如果X产品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比例是kx=Kx/Lx,大于Y产品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Ky/Ly ,则成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一节 两要素经济模型(P70)

模型假设Assumptions of the Model:一国可以生产两种产品:棉布和粮食;生产这些产品需要投入两种生

产要素:劳动(L)和土地(T) ,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是有限的;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land-intensive)的,棉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labor-intensive)的;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一)寡头垄断

通常内部规模经济产生于寡头垄断市场。在这种市场结构下只有几家厂商,每家均大到足以

影响价格,但是没有一家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并且厂商制定价格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反应,还要考虑竞争者的反应,在寡头之间的策略是相互依存的。

对寡头垄断的分析是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课题,而垄断竞争相对容易分析。

二)垄断竞争

在垄断竞争模型中,围绕着相互依存性的问题,有两个关键性的假设:

A、每个公司均能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也就是说它的顾客不会由于微小的价格差别去购买其它厂商的产品。

B、每个厂商把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即它不考虑自己的价格对其它厂商的影响。

1、模型假设:

一个行业由数家厂商组成,这些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其产品不完全相同但相互可以替代。

对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垄断竞争厂商而言,若对其行业产品的需求越大和竞争对手的价格越高,则单个厂商的产品销售量就越大;但是如果行业中竞争者增多,并且自己价格升高,该厂商的销售量就会减少。

我们可以用一个能反映以上特征的等式来表述这种需求

Q = S x [1/n – b x (P – P*)]

Q--某厂商的销售量

S--行业的总销售量

n--行业总厂商的数目

b--厂商销量对价格的敏感性参数

P--该厂商产品的价格

P*-- 竞争者的平均价格

2、厂商数与平均成本

在均衡时, P = P*, Q = S/n ,即该厂商的产出是全行业销售量的1/n 。

这时的平均成本取决于市场规模和行业中的厂商数:

AC = F/Q + c = n × F/S + c

行业中的厂商数目越多,平均成本越高。

3、厂商数目与价格

代表性厂商的价格也由行业中的厂商数决定。厂商数目越多,它们之间竞争越激烈,相应的价格就越低。

在垄断竞争模型,假定每个厂商把其它厂商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

Q = (S/n + S x b x P*) – S x b x P

边际收益: MR = P – Q/ (S × b )

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会让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c。

MR = P – Q/ (S × b )=c

这说明价格和行业当中的厂商数目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这就是PP曲线:

P = c + 1/(b ×

n)

4、均衡的厂商数

向下倾斜的PP曲线说明行业中厂商数目越多,各厂商的定价就越低。也就意味着厂商越多,竞争越激烈。

向上倾斜的CC曲线说明行业中厂商数目越多,每个厂商的平均成本越高。这意味着随着厂商数的增加,各厂商的销售量下降,每个厂商都无法沿着自己下降的平均成本曲线达到很低的水平。

垄断竞争模型可以用来解释贸易所导致的以下问题:P132

1、增加的市场规模 2、从一体化市场中的获利 3、规模经济 4、行业间贸易

16:汇率的计算 例: 在汇率为每英镑1.50美元条件下,购买一件价值50英镑的毛衣所需支付的美元数额为:(1.5美元/英镑)*(50英镑)=75美元

17、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涉及经济价值的交易,主要有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

其中收入主要包括雇员补偿和投资收入两项。

经常转移指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间无等值交换物的实际资源或金融项目所有权的变更,而不管这种

所有权的变更是否自愿。

资本项目

资本项目主要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获取和处置两部分。

资本转移包括: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与固定资产获取或处置有关、或以固定资产的获取或处置为条件的资金转移;债权人对债务进行豁免而不要求任何补偿。

金融项目

金融项目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它投资和储备资产四部分。

金融项目是对外国人销售的资产和从外国购买的资产的差额。

当美国人从外国人那里借入1美元,美国人便卖给他们1美元的资产——一份在未来偿还他们1美元及其利息的保证。

 这笔交易在金融项目中用正号,是金融流入。

1、 成双交易的例子

美国人从意大利公司购入一台打字机,价值1000美元.意大利公司将这笔钱存入它在纽约曼哈顿银行的帐户。这就是美国进口货物的贸易。这笔交易在美国的国际收支帐户上产生了下面两个互相冲抵的复式记帐:

购买打字机(美国商品进口):经常项目的借方 (-$1000).

曼哈顿银行出售存款(美国资产出口):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1000)

一美国人在法国旅行期间,在一家餐厅中消费$200美元,用维萨(Visa)信用卡支付。

这就是美国进口服务的贸易。这笔交易在美国的国际收支帐户上产生了下面两个相互冲抵得复式记账:

国外就餐(美国进口服务):美国经常项目的借方 (-$200).

出售信用卡公司的支付要求权: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200)

美国公民购买一股新发行的英国石油(BP)公司的股票,他从货币市场帐户开出了一张支票,用以支付95美元的股款,而BP公司则把这95美元存在了它自己在芝加哥第二银行的帐户上。这就是美国资产买卖的交易。这笔交易在美国的国际收支帐户上产生了下面两个相互冲抵得复式记账:

美国人购买BP股票(美国进口资产):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 (-$95).

BP公司将95美元存入美国芝加哥第二银行:金融项目的贷方(+$95)

一家美国银行免除了巴格纳政府欠他的5000美元债务。这笔交易在美国的国际收支帐户上产生了下面两个相互冲抵得复式记账:

美国银行的债务豁免(美国资本转移):美国资本项目的借方 (-$5000)。

银行对巴格纳要求权减少(美国资产出口):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5000)

2、国际收支恒等式的基本平衡

任何国际交易都会自动在国际收支帐户上产生两笔相互抵消的记录,这就产生国际收支的基本恒等式:

经常项目 + 金融项目 + 资本项目 = 0 (12-3)

当Pc/Pw=2 或1/2是什么情况?如何生产?

(1) 当Pc/Pw=1/2时,在本国用葡萄酒衡量的奶酪的机会成本是aLC/aLW =1/2=PC/PW,即

PC/ aLC=PW/ aLW。因而,本国工人在生产葡萄酒和生产奶酪上所获得报酬是一样的,因此本国可以任意选择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量。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在外国,a*LC/a*LW=2> PC/PW=1/2,即PW / a*LW >PC/ a*LC,外国将专门生产葡萄酒。

(2) 当Pc/Pw=2时,在本国,奶酪的机会成本为aLC/aLW =1/2

将专门生产奶酪。而在外国,a*LC/a*LW= PC/PW=2,此时外国工人在生产奶酪和生产葡萄酒时所获得的报酬是一样的,外国可以任意选择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量,因而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3)

若aLC/aLW

生产葡萄酒,奶酪的相对供给是(L/aLC)/(L*/a*LW)。

补充:(理解)图 2-3: 世界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首先, RS 曲线表明如果奶酪的相对价格PC/PW<aLC/aLW 时,世界的奶酪供给将为零。

其次,当奶酪的相对价格等于本国生产奶酪的机会成本时,即PC/PW=aLC/aLW ,本国工人在生产葡萄酒和生产奶酪上所获得报酬是一样的,因此本国可以任意选择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量。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第三,如果PC/PW>a*LC/a*LW ,本国和外国都生产奶酪。葡萄酒的产量将为零,因而奶酪的相对供给将变得无穷大。

第四,当PC/PW=a*LC/a*LW时,外国工人在生产奶酪和生产葡萄酒时所获得的报酬是一样的,因而供给曲线RS在a*LC/a*LW上出现水平段。

第五,当aLC/aLW

价格的变化有两种情况: 1、 价格同比率变化

当制造品和粮食价格发生同比率变化时,不会使模型当中的其它因素发生实际变化。工资率(w)和价格以同比率的上升,所以实际工资率,即工资率和产品价格之比,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各部门雇佣的劳动量不变,实际工资率不变,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也没有变化。

(图

3-6: 制造品和粮食价格同比率上

升)

2、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当只有制造品价格PM上升时,劳动将由粮食生产部门向制造品生产部门流动,制造品的产出增加,粮食产出下降。

工资率

w的上升并没有像制造品价格PM上升的那么多,原因在于随着制造业就业的上升,该部门的边际劳动产出下降。

结合:模型假设-未发生贸易时的本国:假设一个国家可以生产两种产品——制造品和粮食;有三种生产要素:劳动(L for labor),、资本(K for capital)和土地(T for terrain);生产制成品需要投入资本和劳动,不需要投入土地;生产粮食需要投入土地和劳动,不需要投入资本;因此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在两个部门中都可以使用;土地和资本是特定要素,各自只能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各部门分别会投入多少劳动?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 1、劳动的供求和配置 劳动的需求:

每个部门都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当增加1人每小时劳动所生的价值恰好等于雇佣1人每小时所需的费用时,对应的劳动投入就是各部门对劳动的需求。 制造品部门劳动需求的确定条件为: MPLM X PM = w 即工资等于制造品部门边际劳动产品的价值。 粮食部门劳动需求的确定条件为: MPLF X PF = w 即工资等于粮食部门边际劳动产品的价值。

由于假设劳动力可以在部门间自由流动,所以两个部门的工资率w是相等的。 工资率可以由劳动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这一条件来确定:LM + LF = L

(此图要记)

在生产点上,生产可能性边界一定和一条斜率等于负的制造品价格除以粮食价格的直线相切。即为: -MPLF/MPLM = -PM/PF

4、经济增长偏向对本国贸易的影响 (P102,见RS曲线的移动)

1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出口偏向型增长。会使答:○

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但对世界其它国家有利。

2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进口偏向型增长。有利于改○

善本国的贸易条件,但世界其它国家会为此付出代价。

5、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P103)

1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而世界其它国家的进口偏向答:○

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2本国出口偏向型的贸易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减少增长带来的直接收益,本国的进○

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并带来额外收益。

6、行业间贸易与行业内贸易的主要区别(P138,见137图)

1行业间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而行业内贸易不反映比较优势。行业间贸易:比较优势仍答:○

是贸易的主要动因;行业内贸易:规模经济本身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独立动因。

2行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而行业间贸易却是由国家之间的内在差别所决定的。 ○

3行业内贸易和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两国之间的相似性。 ○

7、简述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和其发生的条件(P139)

1行业间贸易可以使各国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益,因此从国际贸易中可以获取答:重要性:○

额外的收益,且比从比较优势中获取的要多。

2一国通过从事行业内贸易,能够在减少自产商品花色的同时却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

种类。由于自身商品种类的减少,一国能在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行业内贸易发生的条件:(1)各国相对要素供给较相似以至没有很多的行业间贸易;

(2)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非常重要,以至从规模经济和增加商品选择中得到的收益非常大。

8、关税对小国的影响(P189)

理解:

在没有关税时,本国和外国的小麦价格均为世界价格Pw。当征收关税时,本国的小麦价格升至PT ,而外国的小麦价格降至P*T (= PT – t) ,直至价格差距为t美元为止。在本国,由于价格上升,生产者供给更多的小麦,而消费者消费数量下降,所以进口需求也减少。在外国,由于价格下降,生产者供给的小麦数量下降,而需求数量上升,出口供给下滑。因而,由于关税的征收,小麦的贸易数量下降。本国价格的增幅小于关税,其原因在于部分关税体体现在外国出口价格的下跌上,因此这部分关税并没有转价给本国消费者,这是关税和任何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的正常结果。但是在现实中,这种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幅度是微小的。

关税对小国的影响

答:当一国较小时,该国无法影响外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征收关税的影响可见下图:关税会使得进

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幅度等于全部关税额,即从Pw升至Pw+t。本国产量相应地会从S1上升到S2,而消费量会由D1降为D2,进口需求量从D1-S1减少到D2-S2。征收关税的结果是进口量的下降。如果本国作为一个小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由于它对这种商品的进口需求在世界总出口中所占份额小得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其进口量的减少对该商品的世界(外国出口)价格没有影响,关税由本国(小国)全部承担。

小国关税情况

9、衡量成本和收益 P193

三角形b和d代表了国家整体的利益损失,而矩形则表示有抵消作用的收益。

损失的三角表示由于关税扭曲了消费和生产激励动因而产生的效率损失。 三角形b表示生产者扭曲损失 三角形 d 表示消费者扭曲损失

矩形收益则表示关税降低了外国出口价格而产生的贸易条件改善所得。 5.进口国征收关税的成本与收益(P193画图分析)

答:(1)如图显示的是关税给进口国带来的成本和收益。关税会把国内的价格由Pw提高到Pt,把外国出口价格由Pw降至Pt*。国内的生产会由S1扩张至S2,而消费会从D1下滑到D2。不同社会集团的成本与收益可以用标有a,b,c,d,e的五块面积不同的和来表示。

(2)由于可以得到更高的价格,因而生产者剩余也更多。如图,生产者剩余是价格之下供给曲线之上的面积。在征收关税之前,生产者剩余等于Pw以下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当价格上涨到Pt后,生产者剩余增加了面积a,这是关税带来的生产者所得。

(3)国内的消费者会因更高的价格而受到损失。如图,由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从Pw提高到Pt,消费者剩余的减少等于a+b+c+d的总面积。因此,关税使消费者受到了损害。

(4)政府通过征收关税可以从贸易中获益。获益的大小等于关税率t与进口量Qt=D2-S2的乘积。因为t=Pt-Pt*,所以政府的收益就等于面积c与e之和。

P195

出口补贴是指对出口国产品的公司或个人的支付。和关税一样,出口补贴也分从量补

贴(没单位补贴一个固定数额)和从价补贴(出口总值的一个比例)。当政府提供出口补贴时,出口商会尽量出口产品直到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的差额正好等于补贴额为止。出口补贴提高了出口国本国商品的价格,降低了这些产品在进口国的价格。并且出口补贴使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进口配额指的是对可能进口的商品实行直接的进口限制。 P200

这种限制通常以向一些个人和公司颁发进口许可证来得到实现。有些国家会将某些外国商品在国内的销售权直接给予出口国的政府

进口配额会抬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当进口被限制时,立即出现的结果就是在初始价位上,国内需求超过国内供给和进口之和,于是价格不断上升直到市场达到均衡时为止。进口配额和关税之间的差别在于政府没有了收入。当采用进口配额时,先前采用关税时政府获取的那部分收益被持进口许可证的个人和公司瓜分。 许可

证持有者能够从外国购买进口品并在国内以高价出售,他们获得的利润就是配额租金。

出口补贴导致的效率损失与关税类似,但由于它还引起贸易条件的恶化,从而使损失更加严重。 进口配额与自愿出口限制在政府是否从中取得收入者这点和关税不同

关税和出口补贴经常被当作是一类政策,事实上 ,它们对于贸易条件的影响却不一样。出口补贴将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使外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贸易条件效应的应用:谁得谁失? A.收入在国家间的分配

a、如果本国(大国)征收关税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外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只要征收关税不是太高,本国的福利将改善。 b、 如果本国实施出口补贴,那本国的贸易条件将恶化,外国的贸易条件将改善,外国的福利水

平将改善。

B. 收入在国家内部的分配

a.关税和补贴对于进口和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有直接的影响。 b.关税调高进口产品在国内的相对价格,对于本国进口产品竞争部门有利,对出口部门不利。 c.出口补贴提高出口产品在国内的相对价格,对于出口部门有利,则对于进口产品竞争部门不利。

如果收入转出国对出口产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转入国高,那么收入转移使转出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但是如果转出国对出口产品的边际支出倾向比转入国低,那么转出国的贸易条件就会改善。

规模经济可以分为外部的和内部的,内外是以企业来划分的。 外部规模经济:单位成本取决于行业的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在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有许多相对较小的厂商构成,且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内部规模经济:单位成本的降低取决于单个厂商规模而不是其所在的行业规模。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大厂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外部和内部两种规模经济都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13、特定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是一个有关收入分配效应的很有用的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资源的不同使各国的相对供给曲线不同,因而产生了国际贸易。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每个国家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拥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与进口产品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拥有者受损。

流动要素的拥有者可能受益也可能受损。

当贸易获益者补偿受损者的损失后,或者仍然有利可图时,可以认为贸易从整体上带来了受益。

模型假设:

一个国家可以生产两种产品——制造品和粮食。

有三种生产要素:劳动(L for labor),、资本(K for capital)和土地(T for terrain)。 生产制成品需要投入资本和劳动,不需要投入土地。 生产粮食需要投入土地和劳动,不需要投入资本。 因此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在两个部门中都可以使用。 土地和资本是特定要素,各自只能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 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制造品的生产函数:QM = QM (K, LM) QM –制造品的产出 K –资本存量

LM –在制造品生产中投入的劳动

粮食的生产函数:QF = QF (T, LF) QF - 粮食的产出 T –土地的供给量

LF –粮食生产中投入的劳动

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K,劳动数量为L,则其相对要素禀赋为K/L。

要素密度——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如果X产品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比例是kx=Kx/Lx,大于Y产品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Ky/Ly ,则成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一节 两要素经济模型(P70)

模型假设Assumptions of the Model:一国可以生产两种产品:棉布和粮食;生产这些产品需要投入两种生

产要素:劳动(L)和土地(T) ,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是有限的;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land-intensive)的,棉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labor-intensive)的;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一)寡头垄断

通常内部规模经济产生于寡头垄断市场。在这种市场结构下只有几家厂商,每家均大到足以

影响价格,但是没有一家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并且厂商制定价格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反应,还要考虑竞争者的反应,在寡头之间的策略是相互依存的。

对寡头垄断的分析是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课题,而垄断竞争相对容易分析。

二)垄断竞争

在垄断竞争模型中,围绕着相互依存性的问题,有两个关键性的假设:

A、每个公司均能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也就是说它的顾客不会由于微小的价格差别去购买其它厂商的产品。

B、每个厂商把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即它不考虑自己的价格对其它厂商的影响。

1、模型假设:

一个行业由数家厂商组成,这些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其产品不完全相同但相互可以替代。

对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垄断竞争厂商而言,若对其行业产品的需求越大和竞争对手的价格越高,则单个厂商的产品销售量就越大;但是如果行业中竞争者增多,并且自己价格升高,该厂商的销售量就会减少。

我们可以用一个能反映以上特征的等式来表述这种需求

Q = S x [1/n – b x (P – P*)]

Q--某厂商的销售量

S--行业的总销售量

n--行业总厂商的数目

b--厂商销量对价格的敏感性参数

P--该厂商产品的价格

P*-- 竞争者的平均价格

2、厂商数与平均成本

在均衡时, P = P*, Q = S/n ,即该厂商的产出是全行业销售量的1/n 。

这时的平均成本取决于市场规模和行业中的厂商数:

AC = F/Q + c = n × F/S + c

行业中的厂商数目越多,平均成本越高。

3、厂商数目与价格

代表性厂商的价格也由行业中的厂商数决定。厂商数目越多,它们之间竞争越激烈,相应的价格就越低。

在垄断竞争模型,假定每个厂商把其它厂商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

Q = (S/n + S x b x P*) – S x b x P

边际收益: MR = P – Q/ (S × b )

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会让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c。

MR = P – Q/ (S × b )=c

这说明价格和行业当中的厂商数目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这就是PP曲线:

P = c + 1/(b ×

n)

4、均衡的厂商数

向下倾斜的PP曲线说明行业中厂商数目越多,各厂商的定价就越低。也就意味着厂商越多,竞争越激烈。

向上倾斜的CC曲线说明行业中厂商数目越多,每个厂商的平均成本越高。这意味着随着厂商数的增加,各厂商的销售量下降,每个厂商都无法沿着自己下降的平均成本曲线达到很低的水平。

垄断竞争模型可以用来解释贸易所导致的以下问题:P132

1、增加的市场规模 2、从一体化市场中的获利 3、规模经济 4、行业间贸易

16:汇率的计算 例: 在汇率为每英镑1.50美元条件下,购买一件价值50英镑的毛衣所需支付的美元数额为:(1.5美元/英镑)*(50英镑)=75美元

17、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涉及经济价值的交易,主要有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

其中收入主要包括雇员补偿和投资收入两项。

经常转移指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间无等值交换物的实际资源或金融项目所有权的变更,而不管这种

所有权的变更是否自愿。

资本项目

资本项目主要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获取和处置两部分。

资本转移包括: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与固定资产获取或处置有关、或以固定资产的获取或处置为条件的资金转移;债权人对债务进行豁免而不要求任何补偿。

金融项目

金融项目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它投资和储备资产四部分。

金融项目是对外国人销售的资产和从外国购买的资产的差额。

当美国人从外国人那里借入1美元,美国人便卖给他们1美元的资产——一份在未来偿还他们1美元及其利息的保证。

 这笔交易在金融项目中用正号,是金融流入。

1、 成双交易的例子

美国人从意大利公司购入一台打字机,价值1000美元.意大利公司将这笔钱存入它在纽约曼哈顿银行的帐户。这就是美国进口货物的贸易。这笔交易在美国的国际收支帐户上产生了下面两个互相冲抵的复式记帐:

购买打字机(美国商品进口):经常项目的借方 (-$1000).

曼哈顿银行出售存款(美国资产出口):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1000)

一美国人在法国旅行期间,在一家餐厅中消费$200美元,用维萨(Visa)信用卡支付。

这就是美国进口服务的贸易。这笔交易在美国的国际收支帐户上产生了下面两个相互冲抵得复式记账:

国外就餐(美国进口服务):美国经常项目的借方 (-$200).

出售信用卡公司的支付要求权: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200)

美国公民购买一股新发行的英国石油(BP)公司的股票,他从货币市场帐户开出了一张支票,用以支付95美元的股款,而BP公司则把这95美元存在了它自己在芝加哥第二银行的帐户上。这就是美国资产买卖的交易。这笔交易在美国的国际收支帐户上产生了下面两个相互冲抵得复式记账:

美国人购买BP股票(美国进口资产):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 (-$95).

BP公司将95美元存入美国芝加哥第二银行:金融项目的贷方(+$95)

一家美国银行免除了巴格纳政府欠他的5000美元债务。这笔交易在美国的国际收支帐户上产生了下面两个相互冲抵得复式记账:

美国银行的债务豁免(美国资本转移):美国资本项目的借方 (-$5000)。

银行对巴格纳要求权减少(美国资产出口):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5000)

2、国际收支恒等式的基本平衡

任何国际交易都会自动在国际收支帐户上产生两笔相互抵消的记录,这就产生国际收支的基本恒等式:

经常项目 + 金融项目 + 资本项目 = 0 (12-3)


相关文章

  • 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大纲
  • <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大纲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课程编号:01103700 前修课程:国际贸易学 学分:2 总学时:3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专业 ...查看


  •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专业[导论课]大纲
  •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专业导论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应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学时:10 学分:1 课程简介 专业导论课是学生在进行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前应接受的基本训练,是本专业的 ...查看


  • 中国政法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法制史(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宪法与行政法.经济法学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法学理论(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刑法学(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 ...查看


  • 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国际商务管理>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研究商品进出口.技术的转让和引进等内容的一门专业课. 2.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基本 ...查看


  • 滨海新区各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
  • 关于明确滨海新区各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2-03-26 字体大小:大中小 保护视力色: 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 明确滨海新区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是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 ...查看


  • 大纲-宏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大类必修课程 课程代码:ECO240002T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 微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 ...查看


  • 2016年国际快递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目录)
  • 2016年版中国国际快递市场调研与发展趋 势预测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90805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 ...查看


  •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
  •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 -------------------------------------------------------------------------------- http://www.sina.com.cn 200 ...查看


  • 2016年临空经济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中国临空经济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 势分析报告(2015-2020) 报告编号:159852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 ...查看


  •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营员手册
  •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第六届(2014) 全国优秀大学生经济学 暑期夏令营 2014年7月17日-21日 中国·厦门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目 录 营员须知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