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需要理性对待生活中的不理性 2004年“马加爵案件”曾经轰动全国,也引发了社会大众对于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关注。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起恶性杀人事件。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优秀学生马加爵,由于打牌时与室友发生口角,更因为其积怨已久,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5日马加爵被公安部列为A 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对于这起案件,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也从这几个方面给出了我自己的一些解决问题的看法。
(一)智商与情商的不均衡发展
马加爵智商很高。但偏重于理科,喜欢学习有难度的科目。他擅长数学、物理、生物、英语。但他对人文科学不感兴趣,他最怕“写作文”,他的日记也显露出字迹潦草,语言直白的特点。首先,这意味着他同许多学理科的大学生一样,对于人生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他们往往把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当作一种简单的、无情感反应的关系处理。譬如:第一个被害人唐学李本不在他报复的对象内,只因为在此期间唐借住在他的宿舍里,妨碍他实施报复的计划,于是首先将其杀害。问题在于,他杀人后居然打开电脑上网,然后睡觉,直到第二天上午,没有害怕与恐惧,没有罪恶感与内疚。在他眼里,生与死的转折不过如此。 这一行为令人想起两年前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用硫酸泼熊一案。这种智力特点决定了马加爵作案方式:他的整个作案过程安排得看似简单却很严密。其次,由于对人文科学不感兴趣,不关心对人的研究,因而其对与人打交道的言谈行为极不擅长,尤其不愿“与人面对面言谈来表达或交流情感”。由于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所以他只能与自然接触频率高的少数同学交往。然而,就是与这几位同学交往时,他也经常与别人发生摩擦:每月至少有1-2次与同学争吵。这一较高的人际冲突频率意味着:他在处理人际矛盾方面的能力很差。
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我们大学教育中文理失衡的问题,由于高考这种独木桥式的应试教育的限制,文理科之间出现了一条巨大的鸿沟,文科生对理科知识一窍不通,理科生缺乏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积淀。这样的教育两分化严重,文科生缺少严密的逻辑思维,面对大学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无法理性对待,容易走上极端道路。而理科生的完全理性化,使得他们不容易
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激发内心的感动,用幸福的价值观去衡量生活中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制度的改革在高中或许难以实现,但是在大学却是可以轻易做到。学校应该多开设一些文理交叉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二)情感上的内强外抑
马加爵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这一点从他的日记、逃亡期间的录音带及被抓捕后写给家人的信中都可看出。他是一个内心情感体验非常细腻,情绪反应相当强烈的人。然而,他在外表上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如前所述,他不擅长面对面地通过言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内外的不协调也是造成他行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不擅长“言语”表达的人在遇到强烈的情感反应时往往使用“动作”表达。如同夫妻吵架,当男人“说”不过女人时就容易动手“打”人。
首先,马加爵的情绪化体现在他时常会为一点小事而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其次,马加爵在表达上的压抑和春节期间的离群索居使他更加偏执,某种情感一旦爆发就表现出极端的形式。他的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从他许多文字或独白留言来看,他即使“表述”,仍是遮掩的,矛盾的。这种言不由衷的心理活动还表现在他写给父亲等亲人的信中:一方面他拒绝家属请律师,另一方面他又提到有辩护他的情况会判无期或减刑„„这些都表明他对自己真实心理活动的压抑。他缺乏直率,不敢直率,因此活得很矛盾!
这一点让我们知道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我们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敏感的年纪,总是会为一点小事伤怀,马加爵是无法表达,但是更多的人是不想表达,害怕别人窥探自己的内心,周围的人谁也不信任。有问题就憋在心里,长此以往,小问题憋成了大问题,情绪长时间的积压,一旦爆发是非常可怕的。这也是近期为什么我们能够听闻那么多高校投毒案事件的原因。所以学校对学生的情绪疏导很重要,就好像引水一样的把大学生心中的一些负面的感情疏导出去。教堂里的神父总是耐心地聆听教徒的忏悔,教徒是十分放心的并且能够在教堂中卸下心中的包袱。当然这里我并不是说要每所大学建一个教堂,而是大学中的心理咨询室十分重要,不能让这些心灵中转站只是流于形式,而是应该真正地起到它们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中国人的隐私观念还是很强的,我认为完全可以建设一个网络心理咨询室或者开通电话服务热线。
(三)孤僻而自我中心
人们都记得这样一个情节:当马加爵被抓获后,他要求看一下通缉他的A 级通缉令,看完之后,他居然说出:“没想到自己能值20万元!”直到此时,他仍把自己放在一切问题的首位!他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被他杀害的4名大学生其身价多少?没有想过为这4名大学生的成长,每个家庭付出多少?他更不会去想为培养这4名大学生,国家和人民付出多少!他独来独往,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组织,他把头发有意理得很短,这样看起来更加凶悍。当他在篮球场打球时,如果别人没打好或不小心撞到他一下,他就会翻脸骂人,时间一长,也没人敢跟他一起打球了。他的同学说,他越来越孤僻,成为一个有严重神经质的大学生。”如果说他的孤僻与内向与前面所分析的智力特点直接相关,自我中心则是他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性格问题。他在家中排行最小,除父母的疼爱外还有两位姐姐的疼爱。加上他学习出色,显然,自小就在家中倍受宠爱。这种背景使他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下造就了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大学生的自我中心问题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也不利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解除自我中心能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有能力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与环境的变化相一致,具备一定的挫折耐受力,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学会与人平等、友善、和谐的交往、因此,大学生解除自我中心是必要的、那么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呢?
(1)改变家庭的教育方式
家庭的溺爱是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改变家庭的溺爱是改变这种性格的重要前提条件、学生父母长辈要改变对他们有求必应的做法,对他们的要求应区分情况,分别对待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做,不能娇生惯养、要努力改变家庭生活中以孩子为“中心”的现象,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独立、平等交往的环境,不要让他们成为只是被别人关照的对象,而要让他们学会关心别人、理解别人。例如,在给孩子过生口时,要让他知道别人的生口,让他参加别人的生口,既体验自己是中心的情境,更体验别人是中心的情境、
(2)加强引导和教育
学校应当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对有自我中心倾向的学生的教育、除了要开设有关内容的课程和讲座外,还要多进行个别辅导。学校可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视角转换能力。社会视角转换是一种社会认知技能,是指人在口常交往中能有目的地摆脱自我的限制,在自我与交往对象之间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进行观点的比较,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思想情感,以获得较为客观的认识或结论。社会视角转换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个体能够进行角色的心理互换,即换位思考。这样的活动如换位思维,针对某一矛盾场景,让个体分别站在矛盾
的双方立场说明自己的理由和局限,训练换位思维的能力。要改变大学生自我中心严重的倾向,关键是让大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有正确的认知。因此,应引导他们多参加活动多与同学接触、交往,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认识到应该如何对待别人,学会与别人相处,学会协调人际关系。
(3)减少社会的不良影响
对各种传媒要加强管理,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果,不能大肆宣扬自我中心的 个人主义。相反,应该大力宣扬社会公德,宣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关心、爱护和友善,宣扬集体主义,使自我中心的学生从中逐步懂得尊重别人,关心集体,以真诚、善良、乐群、助人的良好个性品质代替自我中心的不良个性。
(四)人生观的问题——犯罪的心理根源
此案令人难以接受的,不仅仅是因为作案人出自名牌大学,更令人反省的是,他竟然学的是“生命科学”。然而,他杀人的时候竟是这样冷酷,甚至麻木,居然睡在杀人的房间内,没有恐惧、罪孽感和自责,这恰恰是令所有人震惊,也是值得研究的心理现象。既然马加爵的情绪情感体验如此强烈与细腻,那么,为什么他对人的生命消失竟然如此无动于衷呢? 当你了解他真正的内心世界时,就会发现一种必然的联系。他对人生和生命的疑问,从他中学时代就已出现,然而,从那时起,直至他杀人那一天,就没有人真正地给他一个解答!一方面是他的含而不露,另一方面,社会相关的正面引导太少了。以致他对人生的疑问最后竟然从流行歌曲的歌词中找到一个“所谓的答案”。
他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是导致他如此冷漠地杀害四条性命的本质原因。既然“100年后,早死迟死都一样”,那么,身边的人早死晚死又有什么差别呢?所以,当他与别人冲突时,他就这样随意地、轻易地置人于死地。直到他逃亡,直到他面临通缉与死亡,直到他面临有家不能回,再无颜面见父母,无以回报亲人的恩情时,才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领悟到人生不是个人自己的所属,而是受制于亲人彼此的牵挂,人间的真情是每个人活着的理由与意义!但是,这一认识来得晚了。
人们通常会担心,安于现状等于向现状投降或接受它。这样一来,令人痛苦的问题会一直存在。但事实是,当你懂得与现状和平相处时,你会感觉好很多,并会使思维转向顺流,甚至会被带到你想要的状态。一旦你开始痛苦挣扎、发牢骚或者不断地抱怨,你将会转向逆流,并离自己的理想状态越来越远。你越是抱怨交通糟糕,越是妨碍你改善现在的处境。有人可能会说,交通问题是个事实,所以我无法控制塞车时的感受。但是,你要知道,任何会
影响到你的事物,你都是可以控制的。然而,当你的内心觉得匮乏的时候,是没有办法产生积极的影响的。任何一种在消极的情绪里采取的行动都不会有一个积极的结果。
在现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如果你可以把自己从负面的情绪里拽出来,同时学会与现实状况和平相处,那么不用多久,你的周围环境一定会改善。如果你继续在意当下的困境,而不努力换一种正面的角度来看待它,不仅情况得不到改变,还会带来更多同样负面的情况来呼应你的负面振动。只有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眼前的处境,事情才会出现转机。很多人会说:“多给我一些钱吧,这样我就会觉得很富足。”可是我们说,只有当你的内心深处允许自己得到富足,只有当你愿意体会富足的状态,钱财才会滚滚而来。一些人的贫穷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他的潜意识深处认为成为富人是不好的,拒绝成为富人,所以每当有机会变富,或者稍有积蓄的时候,他的潜意识就会驱使他把这一切成果毁掉。
因此我们必须先听到潜意识的声音,然后去理解它:是什么样的过往经历导致了你形成今天这样的信念?接下来再去重新看待它:现在和过去有什么不同?这些经历放在今天来看,你的看法是否会有不同?
在你重新梳理了潜意识中的信念后,你将更容易做出新的选择。
人生容不得夺命的过错!人活着,先要明白生命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同时,心理问题不是小问题,个人的心理问题会给社会带来灾难。因此,人的教育不仅仅是智力的开发与运用,更重要的是人生观的教育,是认识自己、修养自己的教育!
大学生需要理性对待生活中的不理性 2004年“马加爵案件”曾经轰动全国,也引发了社会大众对于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关注。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起恶性杀人事件。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优秀学生马加爵,由于打牌时与室友发生口角,更因为其积怨已久,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5日马加爵被公安部列为A 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对于这起案件,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也从这几个方面给出了我自己的一些解决问题的看法。
(一)智商与情商的不均衡发展
马加爵智商很高。但偏重于理科,喜欢学习有难度的科目。他擅长数学、物理、生物、英语。但他对人文科学不感兴趣,他最怕“写作文”,他的日记也显露出字迹潦草,语言直白的特点。首先,这意味着他同许多学理科的大学生一样,对于人生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他们往往把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当作一种简单的、无情感反应的关系处理。譬如:第一个被害人唐学李本不在他报复的对象内,只因为在此期间唐借住在他的宿舍里,妨碍他实施报复的计划,于是首先将其杀害。问题在于,他杀人后居然打开电脑上网,然后睡觉,直到第二天上午,没有害怕与恐惧,没有罪恶感与内疚。在他眼里,生与死的转折不过如此。 这一行为令人想起两年前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用硫酸泼熊一案。这种智力特点决定了马加爵作案方式:他的整个作案过程安排得看似简单却很严密。其次,由于对人文科学不感兴趣,不关心对人的研究,因而其对与人打交道的言谈行为极不擅长,尤其不愿“与人面对面言谈来表达或交流情感”。由于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所以他只能与自然接触频率高的少数同学交往。然而,就是与这几位同学交往时,他也经常与别人发生摩擦:每月至少有1-2次与同学争吵。这一较高的人际冲突频率意味着:他在处理人际矛盾方面的能力很差。
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我们大学教育中文理失衡的问题,由于高考这种独木桥式的应试教育的限制,文理科之间出现了一条巨大的鸿沟,文科生对理科知识一窍不通,理科生缺乏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积淀。这样的教育两分化严重,文科生缺少严密的逻辑思维,面对大学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无法理性对待,容易走上极端道路。而理科生的完全理性化,使得他们不容易
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激发内心的感动,用幸福的价值观去衡量生活中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制度的改革在高中或许难以实现,但是在大学却是可以轻易做到。学校应该多开设一些文理交叉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二)情感上的内强外抑
马加爵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这一点从他的日记、逃亡期间的录音带及被抓捕后写给家人的信中都可看出。他是一个内心情感体验非常细腻,情绪反应相当强烈的人。然而,他在外表上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如前所述,他不擅长面对面地通过言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内外的不协调也是造成他行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不擅长“言语”表达的人在遇到强烈的情感反应时往往使用“动作”表达。如同夫妻吵架,当男人“说”不过女人时就容易动手“打”人。
首先,马加爵的情绪化体现在他时常会为一点小事而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其次,马加爵在表达上的压抑和春节期间的离群索居使他更加偏执,某种情感一旦爆发就表现出极端的形式。他的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从他许多文字或独白留言来看,他即使“表述”,仍是遮掩的,矛盾的。这种言不由衷的心理活动还表现在他写给父亲等亲人的信中:一方面他拒绝家属请律师,另一方面他又提到有辩护他的情况会判无期或减刑„„这些都表明他对自己真实心理活动的压抑。他缺乏直率,不敢直率,因此活得很矛盾!
这一点让我们知道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我们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敏感的年纪,总是会为一点小事伤怀,马加爵是无法表达,但是更多的人是不想表达,害怕别人窥探自己的内心,周围的人谁也不信任。有问题就憋在心里,长此以往,小问题憋成了大问题,情绪长时间的积压,一旦爆发是非常可怕的。这也是近期为什么我们能够听闻那么多高校投毒案事件的原因。所以学校对学生的情绪疏导很重要,就好像引水一样的把大学生心中的一些负面的感情疏导出去。教堂里的神父总是耐心地聆听教徒的忏悔,教徒是十分放心的并且能够在教堂中卸下心中的包袱。当然这里我并不是说要每所大学建一个教堂,而是大学中的心理咨询室十分重要,不能让这些心灵中转站只是流于形式,而是应该真正地起到它们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中国人的隐私观念还是很强的,我认为完全可以建设一个网络心理咨询室或者开通电话服务热线。
(三)孤僻而自我中心
人们都记得这样一个情节:当马加爵被抓获后,他要求看一下通缉他的A 级通缉令,看完之后,他居然说出:“没想到自己能值20万元!”直到此时,他仍把自己放在一切问题的首位!他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被他杀害的4名大学生其身价多少?没有想过为这4名大学生的成长,每个家庭付出多少?他更不会去想为培养这4名大学生,国家和人民付出多少!他独来独往,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组织,他把头发有意理得很短,这样看起来更加凶悍。当他在篮球场打球时,如果别人没打好或不小心撞到他一下,他就会翻脸骂人,时间一长,也没人敢跟他一起打球了。他的同学说,他越来越孤僻,成为一个有严重神经质的大学生。”如果说他的孤僻与内向与前面所分析的智力特点直接相关,自我中心则是他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性格问题。他在家中排行最小,除父母的疼爱外还有两位姐姐的疼爱。加上他学习出色,显然,自小就在家中倍受宠爱。这种背景使他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下造就了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大学生的自我中心问题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也不利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解除自我中心能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有能力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与环境的变化相一致,具备一定的挫折耐受力,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学会与人平等、友善、和谐的交往、因此,大学生解除自我中心是必要的、那么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呢?
(1)改变家庭的教育方式
家庭的溺爱是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改变家庭的溺爱是改变这种性格的重要前提条件、学生父母长辈要改变对他们有求必应的做法,对他们的要求应区分情况,分别对待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做,不能娇生惯养、要努力改变家庭生活中以孩子为“中心”的现象,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独立、平等交往的环境,不要让他们成为只是被别人关照的对象,而要让他们学会关心别人、理解别人。例如,在给孩子过生口时,要让他知道别人的生口,让他参加别人的生口,既体验自己是中心的情境,更体验别人是中心的情境、
(2)加强引导和教育
学校应当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对有自我中心倾向的学生的教育、除了要开设有关内容的课程和讲座外,还要多进行个别辅导。学校可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视角转换能力。社会视角转换是一种社会认知技能,是指人在口常交往中能有目的地摆脱自我的限制,在自我与交往对象之间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进行观点的比较,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思想情感,以获得较为客观的认识或结论。社会视角转换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个体能够进行角色的心理互换,即换位思考。这样的活动如换位思维,针对某一矛盾场景,让个体分别站在矛盾
的双方立场说明自己的理由和局限,训练换位思维的能力。要改变大学生自我中心严重的倾向,关键是让大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有正确的认知。因此,应引导他们多参加活动多与同学接触、交往,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认识到应该如何对待别人,学会与别人相处,学会协调人际关系。
(3)减少社会的不良影响
对各种传媒要加强管理,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果,不能大肆宣扬自我中心的 个人主义。相反,应该大力宣扬社会公德,宣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关心、爱护和友善,宣扬集体主义,使自我中心的学生从中逐步懂得尊重别人,关心集体,以真诚、善良、乐群、助人的良好个性品质代替自我中心的不良个性。
(四)人生观的问题——犯罪的心理根源
此案令人难以接受的,不仅仅是因为作案人出自名牌大学,更令人反省的是,他竟然学的是“生命科学”。然而,他杀人的时候竟是这样冷酷,甚至麻木,居然睡在杀人的房间内,没有恐惧、罪孽感和自责,这恰恰是令所有人震惊,也是值得研究的心理现象。既然马加爵的情绪情感体验如此强烈与细腻,那么,为什么他对人的生命消失竟然如此无动于衷呢? 当你了解他真正的内心世界时,就会发现一种必然的联系。他对人生和生命的疑问,从他中学时代就已出现,然而,从那时起,直至他杀人那一天,就没有人真正地给他一个解答!一方面是他的含而不露,另一方面,社会相关的正面引导太少了。以致他对人生的疑问最后竟然从流行歌曲的歌词中找到一个“所谓的答案”。
他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是导致他如此冷漠地杀害四条性命的本质原因。既然“100年后,早死迟死都一样”,那么,身边的人早死晚死又有什么差别呢?所以,当他与别人冲突时,他就这样随意地、轻易地置人于死地。直到他逃亡,直到他面临通缉与死亡,直到他面临有家不能回,再无颜面见父母,无以回报亲人的恩情时,才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领悟到人生不是个人自己的所属,而是受制于亲人彼此的牵挂,人间的真情是每个人活着的理由与意义!但是,这一认识来得晚了。
人们通常会担心,安于现状等于向现状投降或接受它。这样一来,令人痛苦的问题会一直存在。但事实是,当你懂得与现状和平相处时,你会感觉好很多,并会使思维转向顺流,甚至会被带到你想要的状态。一旦你开始痛苦挣扎、发牢骚或者不断地抱怨,你将会转向逆流,并离自己的理想状态越来越远。你越是抱怨交通糟糕,越是妨碍你改善现在的处境。有人可能会说,交通问题是个事实,所以我无法控制塞车时的感受。但是,你要知道,任何会
影响到你的事物,你都是可以控制的。然而,当你的内心觉得匮乏的时候,是没有办法产生积极的影响的。任何一种在消极的情绪里采取的行动都不会有一个积极的结果。
在现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如果你可以把自己从负面的情绪里拽出来,同时学会与现实状况和平相处,那么不用多久,你的周围环境一定会改善。如果你继续在意当下的困境,而不努力换一种正面的角度来看待它,不仅情况得不到改变,还会带来更多同样负面的情况来呼应你的负面振动。只有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眼前的处境,事情才会出现转机。很多人会说:“多给我一些钱吧,这样我就会觉得很富足。”可是我们说,只有当你的内心深处允许自己得到富足,只有当你愿意体会富足的状态,钱财才会滚滚而来。一些人的贫穷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他的潜意识深处认为成为富人是不好的,拒绝成为富人,所以每当有机会变富,或者稍有积蓄的时候,他的潜意识就会驱使他把这一切成果毁掉。
因此我们必须先听到潜意识的声音,然后去理解它:是什么样的过往经历导致了你形成今天这样的信念?接下来再去重新看待它:现在和过去有什么不同?这些经历放在今天来看,你的看法是否会有不同?
在你重新梳理了潜意识中的信念后,你将更容易做出新的选择。
人生容不得夺命的过错!人活着,先要明白生命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同时,心理问题不是小问题,个人的心理问题会给社会带来灾难。因此,人的教育不仅仅是智力的开发与运用,更重要的是人生观的教育,是认识自己、修养自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