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篇一:《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

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

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

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

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

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

独立阅读的能力。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

上,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

力。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

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

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

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

有些单薄。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

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

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

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

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以“名人故事”为主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

地、课后联系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而《我不能失信》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

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重点是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

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诚实守信。

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

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

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4、培养独立阅读的

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理解小庆龄

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故事,在思想上受到熏陶感染。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2、如何透过对话和

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四、 课时 :1课

五、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谈话导入。

1、你能说说“失信”

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

要守信)

2、课题质疑:“我”

指的是谁呢?是说他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么宋庆龄是怎

样的一个人物?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

故事-----《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拿到一篇文章,

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你有好的方法吗?

2、分自然段开火车

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

3、围绕课文前面导

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a.故事发生在什么

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

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说故事内容。

(三)自读自悟。

1、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庆龄守信?

a、“爸爸,我昨天

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宋庆龄说。

小结:从这句话中,

确实让人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b、“不行!不行!

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小结:从这里也可

以感受到她的守信。

c、“不,妈妈。如

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小结:这里也可以

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d、理解第一自然段。

她本来就很想留在

家里,对吗?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 指名说。

a、二女儿宋庆龄显

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指导朗读。

b、伯伯家??

指导朗读。体会:

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引读守信的句子:

小庆龄当时是多么

想去伯伯家的啊!可是当她走到门口,想起今天

教小珍叠花篮的时

候,她便停住了脚步,对爸爸说:—————— 爸爸让她改天再教,拉起庆龄的小手要走

时,她连忙说:—————— 这时妈妈也给她建议,让她回来向小珍道歉,她还是拒绝了,

并且说:—

从这一系列的语言

和动作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小庆龄是个 人。 当时,妈妈深有感触。

妈妈当时的心情是

怎样的?妈妈当时为什么要笑?庆龄又为什么要笑

呢?

(四)分角色朗读。

小结:通过大家的

朗读,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

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六、板书设计:

爸爸 去伯伯家

→宋庆龄 守信 留下等小珍

妈妈 留小珍

教学反思

虽然我已有几年教学经验,但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还是第一次接触。尽管在备课时,我已经

认识到本课是略读课文,但还是担心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备课的内容不免有点繁复。多句

对话的分析大多都是由我自己来完成的。没能做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出

现诸多问题。首先是很多问题的提出,学生都不能回答出来。最后都是由我来解答。所以整

堂课的气氛就稍显沉闷。我应该降低问题的难度,来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想出正确答案。每次

的问题回答之前,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此下来学生应该可以畅所欲言。其次在学生开

火车朗读课文时,我本来也做了一些学生的错读词语的记录,可是后来一紧张就忘了。这跟

我我平时没有养成习惯有关,如果平时学生读课文时有意识的纠音,这次应该喜欢成自然,

再怎么紧张都不会忘记。最后,小结处也是我自己总结的,所以在时间的控制上,也有严重

的失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总结。 时间就有多,而填鸭

式的教学远不如学生自己总结来得有效果。

课后各位老师也给

我提了一些宝贵的意见:首先是导入,导入直接提问失信的意思,有点突兀。而用守信去解

释失信,又是用一个陌生的词去解释另一个陌生的词。学生可能体会不了。失信的意思应该

留在课后总结,(庆龄答应了小珍叠花篮,她就不去伯伯家——这就是守信,那么什么是守信?

什么又是失信呢?)这样学生应该更能理解。其次,就是我自己也发现的问题,没有大胆放

手、鼓励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有就是多次让学生朗读,自读课文

时,都没有给学生提出任何阅读目标,这种漫无目的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尽量要少。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谈话导入。

1、你能说说“失信”

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

要守信)

2、课题质疑:“我”

指的是谁呢?是说他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么宋庆龄是怎

样的一个人物?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

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拿到一篇文章,

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你有好的方法吗?

2、分自然段开火车

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

3、围绕课文前面导

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a.故事发生在什么

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

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

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说故事内容。

(三)自读自悟。

1、课文哪些地方可

以看出宋庆龄守信?

a、“爸爸,我昨天

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宋庆龄说。 小结:从这句话中,确实让

人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b、“不行!不行!

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小结:从这里也可以感受到

她的守信。

c、“不,妈妈。如

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小结:这里也可以

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d、理解第一自然段。

她本来就很想留在

家里,对吗?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 指名说。 a、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

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指导朗读。

b、伯伯家??

指导朗读。体会:

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引读守信的句子:

小庆龄当时是多么

想去伯伯家的啊!可是当她走到门口,想起今天

教小珍叠花篮的时

候,她便停住了脚步,对爸爸说:——————

爸爸让她改天再教,

拉起庆龄的小手要走时,她连忙说:——————

这时妈妈也给她建

议,让她回来向小珍道歉,她还是拒绝了,并且说:—

从这一系列的语言

和动作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小庆龄是个 人。 当时,妈妈深有感触。

妈妈当时的心情是

怎样的?妈妈当时为什么要笑?庆龄又为什么要笑呢?

(四)分角色朗读。

小结:通过大家的

朗读,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

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篇三: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

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张晓凤 这节课主要突出的主题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节内容主要也是让学生明白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本来想重点抓

住人物对话和动作来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但由于我对学情了解较少,

有的地方没有处理好,如第一环节,我设计的问题较多,也不精炼,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处,

导致有很多学生没有很好的完成,在这一环节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没有落到实处。所以在第

二环节上的分角色朗读没有较多时间去读,课堂效果比我想象的相差很远。

通过这一次的失误,

使我认真的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还要认真的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

立场备课,打破原有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老师的一厢情愿)。只有真正的了解学情,才能

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学的扎实、学的轻松,而且还能较快的投入语

文学习中。

篇四:《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课后

反思: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困难,但是我们要逐渐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一位同学站起来把课文的内容叙述了一遍,虽然语言比较啰嗦,但是把课文的意思说了出来。我对他说:“你用心去读了,说出了课文的内容。如果语言能更简练些,那就更好多了。谁能试着用几句话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位同学回答的时候,语言简练了许多,基本上概括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有个别句子说的不是很通顺。“谁能完整而又简练的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可以自己先试着说一说,也可以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当第三位同学起来回答的时候,语言变得更加精炼了,说的句子也更加熟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这个锻炼有学生自己的思考,也有倾听别人得到的启发。当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其他人的思想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的思考会变得更加的全面和广阔。

篇五:《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由于三年级上学期是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还不是特别明白。所以,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感染和教育,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

教学时,我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我设置的问题有:“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宋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接着进行拓展延伸:“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不同的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同时,像这种融合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课文伺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篇一:《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

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

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

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

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

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

独立阅读的能力。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

上,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

力。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

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

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

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

有些单薄。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

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

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

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

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以“名人故事”为主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

地、课后联系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而《我不能失信》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

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重点是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

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诚实守信。

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

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

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4、培养独立阅读的

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理解小庆龄

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故事,在思想上受到熏陶感染。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2、如何透过对话和

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四、 课时 :1课

五、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谈话导入。

1、你能说说“失信”

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

要守信)

2、课题质疑:“我”

指的是谁呢?是说他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么宋庆龄是怎

样的一个人物?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

故事-----《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拿到一篇文章,

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你有好的方法吗?

2、分自然段开火车

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

3、围绕课文前面导

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a.故事发生在什么

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

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说故事内容。

(三)自读自悟。

1、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庆龄守信?

a、“爸爸,我昨天

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宋庆龄说。

小结:从这句话中,

确实让人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b、“不行!不行!

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小结:从这里也可

以感受到她的守信。

c、“不,妈妈。如

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小结:这里也可以

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d、理解第一自然段。

她本来就很想留在

家里,对吗?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 指名说。

a、二女儿宋庆龄显

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指导朗读。

b、伯伯家??

指导朗读。体会:

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引读守信的句子:

小庆龄当时是多么

想去伯伯家的啊!可是当她走到门口,想起今天

教小珍叠花篮的时

候,她便停住了脚步,对爸爸说:—————— 爸爸让她改天再教,拉起庆龄的小手要走

时,她连忙说:—————— 这时妈妈也给她建议,让她回来向小珍道歉,她还是拒绝了,

并且说:—

从这一系列的语言

和动作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小庆龄是个 人。 当时,妈妈深有感触。

妈妈当时的心情是

怎样的?妈妈当时为什么要笑?庆龄又为什么要笑

呢?

(四)分角色朗读。

小结:通过大家的

朗读,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

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六、板书设计:

爸爸 去伯伯家

→宋庆龄 守信 留下等小珍

妈妈 留小珍

教学反思

虽然我已有几年教学经验,但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还是第一次接触。尽管在备课时,我已经

认识到本课是略读课文,但还是担心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备课的内容不免有点繁复。多句

对话的分析大多都是由我自己来完成的。没能做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出

现诸多问题。首先是很多问题的提出,学生都不能回答出来。最后都是由我来解答。所以整

堂课的气氛就稍显沉闷。我应该降低问题的难度,来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想出正确答案。每次

的问题回答之前,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此下来学生应该可以畅所欲言。其次在学生开

火车朗读课文时,我本来也做了一些学生的错读词语的记录,可是后来一紧张就忘了。这跟

我我平时没有养成习惯有关,如果平时学生读课文时有意识的纠音,这次应该喜欢成自然,

再怎么紧张都不会忘记。最后,小结处也是我自己总结的,所以在时间的控制上,也有严重

的失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总结。 时间就有多,而填鸭

式的教学远不如学生自己总结来得有效果。

课后各位老师也给

我提了一些宝贵的意见:首先是导入,导入直接提问失信的意思,有点突兀。而用守信去解

释失信,又是用一个陌生的词去解释另一个陌生的词。学生可能体会不了。失信的意思应该

留在课后总结,(庆龄答应了小珍叠花篮,她就不去伯伯家——这就是守信,那么什么是守信?

什么又是失信呢?)这样学生应该更能理解。其次,就是我自己也发现的问题,没有大胆放

手、鼓励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有就是多次让学生朗读,自读课文

时,都没有给学生提出任何阅读目标,这种漫无目的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尽量要少。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谈话导入。

1、你能说说“失信”

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

要守信)

2、课题质疑:“我”

指的是谁呢?是说他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么宋庆龄是怎

样的一个人物?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

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拿到一篇文章,

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你有好的方法吗?

2、分自然段开火车

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

3、围绕课文前面导

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a.故事发生在什么

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

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

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说故事内容。

(三)自读自悟。

1、课文哪些地方可

以看出宋庆龄守信?

a、“爸爸,我昨天

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宋庆龄说。 小结:从这句话中,确实让

人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b、“不行!不行!

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小结:从这里也可以感受到

她的守信。

c、“不,妈妈。如

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小结:这里也可以

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d、理解第一自然段。

她本来就很想留在

家里,对吗?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 指名说。 a、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

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指导朗读。

b、伯伯家??

指导朗读。体会:

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引读守信的句子:

小庆龄当时是多么

想去伯伯家的啊!可是当她走到门口,想起今天

教小珍叠花篮的时

候,她便停住了脚步,对爸爸说:——————

爸爸让她改天再教,

拉起庆龄的小手要走时,她连忙说:——————

这时妈妈也给她建

议,让她回来向小珍道歉,她还是拒绝了,并且说:—

从这一系列的语言

和动作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小庆龄是个 人。 当时,妈妈深有感触。

妈妈当时的心情是

怎样的?妈妈当时为什么要笑?庆龄又为什么要笑呢?

(四)分角色朗读。

小结:通过大家的

朗读,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

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篇三: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

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张晓凤 这节课主要突出的主题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节内容主要也是让学生明白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本来想重点抓

住人物对话和动作来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但由于我对学情了解较少,

有的地方没有处理好,如第一环节,我设计的问题较多,也不精炼,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处,

导致有很多学生没有很好的完成,在这一环节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没有落到实处。所以在第

二环节上的分角色朗读没有较多时间去读,课堂效果比我想象的相差很远。

通过这一次的失误,

使我认真的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还要认真的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

立场备课,打破原有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老师的一厢情愿)。只有真正的了解学情,才能

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学的扎实、学的轻松,而且还能较快的投入语

文学习中。

篇四:《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课后

反思: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困难,但是我们要逐渐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一位同学站起来把课文的内容叙述了一遍,虽然语言比较啰嗦,但是把课文的意思说了出来。我对他说:“你用心去读了,说出了课文的内容。如果语言能更简练些,那就更好多了。谁能试着用几句话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位同学回答的时候,语言简练了许多,基本上概括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有个别句子说的不是很通顺。“谁能完整而又简练的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可以自己先试着说一说,也可以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当第三位同学起来回答的时候,语言变得更加精炼了,说的句子也更加熟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这个锻炼有学生自己的思考,也有倾听别人得到的启发。当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其他人的思想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的思考会变得更加的全面和广阔。

篇五:《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由于三年级上学期是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还不是特别明白。所以,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感染和教育,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

教学时,我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我设置的问题有:“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宋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接着进行拓展延伸:“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不同的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同时,像这种融合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课文伺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我不能失信]反思
  •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第八课<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但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 ...查看


  •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语文备课大师首页
  •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侨乐小学 林悦云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 ...查看


  • 教学管理工作反思
  • 教务管理工作反思 一年悄然过去,教务处的教学.管理工作匆忙中也过去了两个学期.在新的一年里,沐浴着春的气息,静下心来,细细反思过去,许多工作令人烦躁与不安:为什么学校的教学成绩不升反降.且处于持续状态呢?为什么教师辛辛苦苦地教学没有换来良好 ...查看


  • [诚信真可贵]教学反思
  • <诚信真可贵>教学反思 西苑小学 郝丽红 <诚信真可贵>教学反思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到与人交往时诚信的价值 2.知道一些做到诚信的方法,知道失信于人时该如何补救. 3. 进一步体会到与人交往时诚信的价值 ...查看


  • 诚信是金教学反思 1
  • <诚信是金>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诚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为人处事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践约守信,诚实做人.在情感上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事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 ...查看


  • 诚信是金说课稿
  • <诚信是金>说课稿 初二社会思想品德备课组 郭新莉 今天我说的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诚信是金>.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地位作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道德观念的深层内涵, ...查看


  •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自用教案13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在今年舟曲的泥石流救灾现场,都有哪些人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请看大屏幕.(播放舟曲泥石流救灾视频) 通过刚才的视频,谁先来说一说,画面中都有哪 ...查看


  • [做诚信的人]教学设计 1
  • <做诚信的人>教学设计 课题: <做诚信的人>教学设计 科目:思想政治 提供者:胡姮 一.教学内容分析 <做诚信的人>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有两目,第一目是诚信 ...查看


  • [诚实守信]教学设计
  • <诚实守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诚实内涵,,认识到诚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能结合具体事例说明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同影响,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让学生在辨别是与非的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