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口与守心

守口与守心

在东晋人物中,我最早知道书圣王羲之。 近读《世说新语》,我却惊异地发现,王羲之有时背后议人,说话刻薄。这不仅影响了他的清誉,甚至搭上了他的性命。

书中记载,王羲之与王敬仁、许玄度关系很好,两人死后,王羲之却在公众场合对他们评价很低。他的下属孔岩说:“你以前和王、许交往,有情有义,但他们去世之后,你对他们的友情没有始终如一,这是我所不取的。”可见,即使在个性张扬、崇尚清谈的魏晋,随意贬损他人,也是有失修养的行为。 文中还详细记载王羲之与王述的矛盾。王羲之轻狂、骨鲠(喻刚直),是文人雅士,王述率真、急躁,是清官能吏。少时二人齐名,王述晚年声誉日隆,王羲之心中不满,时时诋毁他,因此二人失和。后来王述做了王羲之的上司,王羲之只有“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贬人之言,覆水难收。一代书圣,高标独立,竟在小节上跌了大跟头,不能不令人叹惜。群居不非议他人,实为处世之道。

朋友相聚,难免兴高话长。交流的目的是相互切磋,提高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如果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贬低他人,搬弄是非,甚至无中生有,飞短流长,此种行为乡妇尚知不可,何况读书人!心中有何物,眼中就会有何物,一个人所言之事正是他内心的映射。古语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群居之谈,是衡量一个人修养最直观的标尺。

有位朋友的座右铭是“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他解释说,群居守口,就是不言是非,不传绯闻,不言人恶,见贤思齐;独居守心,就是禁嫉妒之心、轻狂之心,养宽容之心、自省之心。心是根,言是叶,根深才能叶润。能在群居时守口,源于一颗有修养的心。

怎样才能群居守口呢?有位禅师认为说话必过三面筛子,第一面:这话是真的吗?第二面:这话是善的吗?第三面:这话是必须说的吗?我想还有一面:你愿意让当事人听到吗?因为你非议别人的话很可能会传到对方耳朵里。常在心里带上这些筛子,就不会有无聊的话出口,从而伤人伤己。 王羲之有瑕疵,但书圣还是书圣,因为瑕不掩瑜。假如平庸如我辈,不能立德立言立功,又无传世之作,再不守口修身,将有何面目对人?

读《世说新语》,想前人得失,群居当守口,实是人生重要一课。

君子之争淡如水

人活一辈子都在争,争是非、名利、高低,也能从“争”字看出大象。争虚名浮利,非君子行径,是俗人或小人之为;只争是非对错,亦非小人和俗人之风,乃君子特有。君子生性淡如水之纯,所争之物亦洁如水之净。一句新格言就此而生:“君子之争淡如水。”

金池僧黑心夺唐僧袈裟的“无德之争”,市井乡民逞口舌之利的“无意之争”,好比“弱肉强食”和“虚度光阴”。孟子名言:“夫智勇多困于所溺。”只知用计谋,而不重品德,如自掘墓地。而“君子之争”不会滋生嫉妒,催化仇恨,面对失败也只淡然一笑。某学者提出:“培养孩子坦然服输的心态,以提高接受挫折的能力。”这是以“一寸芳心镜不尘”为界的两个对立面。

在“王安石变法”中也藏着一段感人的“君子之争”。司马光极力反对变法,可宋神宗支持王安石,他只好选择隐退。而两人私交一生笃密,互慕对方才华。王安石罢官后,司马光复出,果断废新法,罢新党,而王安石死后,司马光帮他照料后事,在《资治通鉴》中大赞他的节义,明言担忧“反复之徒必诋毁”。

司马光反对的不是变法,而是变法方式急功近利,必增加百姓负担,激化腐败,并不幸被言中,增加了变法的负面影响,所以两人关系多遭误解,还有互相排挤之说,实则都是大君子。同是为官者,岂能无政见之争,各有各理,只是无关人格和生活。“君子之争”是为了评判技术高低,比出各自不足,求进也;“君子之争”是为了辩解是非观念,避免陷入误区,求知也。求知,求进,都是为求理也,是“君子之争”的精奥所在。“理”不属于私人,不因某事生某人亡,是客观永存的,不含一丝功利,那是“淡”到了极致。

君子相争能淡如水,是把“君子相交淡如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友情模范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常为革命真理,争得不可开交,却从未反目。 利用哲学思辨总结:“君子之争”的基础是就事论事,方式是相互切磋,姿态是当仁不让,规则是公平较量,风格是成败坦然,目的是他山之石,用以攻玉。全程当如是:针锋入场,激烈对战,静视战绩,祥和而出。

守口与守心

在东晋人物中,我最早知道书圣王羲之。 近读《世说新语》,我却惊异地发现,王羲之有时背后议人,说话刻薄。这不仅影响了他的清誉,甚至搭上了他的性命。

书中记载,王羲之与王敬仁、许玄度关系很好,两人死后,王羲之却在公众场合对他们评价很低。他的下属孔岩说:“你以前和王、许交往,有情有义,但他们去世之后,你对他们的友情没有始终如一,这是我所不取的。”可见,即使在个性张扬、崇尚清谈的魏晋,随意贬损他人,也是有失修养的行为。 文中还详细记载王羲之与王述的矛盾。王羲之轻狂、骨鲠(喻刚直),是文人雅士,王述率真、急躁,是清官能吏。少时二人齐名,王述晚年声誉日隆,王羲之心中不满,时时诋毁他,因此二人失和。后来王述做了王羲之的上司,王羲之只有“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贬人之言,覆水难收。一代书圣,高标独立,竟在小节上跌了大跟头,不能不令人叹惜。群居不非议他人,实为处世之道。

朋友相聚,难免兴高话长。交流的目的是相互切磋,提高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如果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贬低他人,搬弄是非,甚至无中生有,飞短流长,此种行为乡妇尚知不可,何况读书人!心中有何物,眼中就会有何物,一个人所言之事正是他内心的映射。古语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群居之谈,是衡量一个人修养最直观的标尺。

有位朋友的座右铭是“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他解释说,群居守口,就是不言是非,不传绯闻,不言人恶,见贤思齐;独居守心,就是禁嫉妒之心、轻狂之心,养宽容之心、自省之心。心是根,言是叶,根深才能叶润。能在群居时守口,源于一颗有修养的心。

怎样才能群居守口呢?有位禅师认为说话必过三面筛子,第一面:这话是真的吗?第二面:这话是善的吗?第三面:这话是必须说的吗?我想还有一面:你愿意让当事人听到吗?因为你非议别人的话很可能会传到对方耳朵里。常在心里带上这些筛子,就不会有无聊的话出口,从而伤人伤己。 王羲之有瑕疵,但书圣还是书圣,因为瑕不掩瑜。假如平庸如我辈,不能立德立言立功,又无传世之作,再不守口修身,将有何面目对人?

读《世说新语》,想前人得失,群居当守口,实是人生重要一课。

君子之争淡如水

人活一辈子都在争,争是非、名利、高低,也能从“争”字看出大象。争虚名浮利,非君子行径,是俗人或小人之为;只争是非对错,亦非小人和俗人之风,乃君子特有。君子生性淡如水之纯,所争之物亦洁如水之净。一句新格言就此而生:“君子之争淡如水。”

金池僧黑心夺唐僧袈裟的“无德之争”,市井乡民逞口舌之利的“无意之争”,好比“弱肉强食”和“虚度光阴”。孟子名言:“夫智勇多困于所溺。”只知用计谋,而不重品德,如自掘墓地。而“君子之争”不会滋生嫉妒,催化仇恨,面对失败也只淡然一笑。某学者提出:“培养孩子坦然服输的心态,以提高接受挫折的能力。”这是以“一寸芳心镜不尘”为界的两个对立面。

在“王安石变法”中也藏着一段感人的“君子之争”。司马光极力反对变法,可宋神宗支持王安石,他只好选择隐退。而两人私交一生笃密,互慕对方才华。王安石罢官后,司马光复出,果断废新法,罢新党,而王安石死后,司马光帮他照料后事,在《资治通鉴》中大赞他的节义,明言担忧“反复之徒必诋毁”。

司马光反对的不是变法,而是变法方式急功近利,必增加百姓负担,激化腐败,并不幸被言中,增加了变法的负面影响,所以两人关系多遭误解,还有互相排挤之说,实则都是大君子。同是为官者,岂能无政见之争,各有各理,只是无关人格和生活。“君子之争”是为了评判技术高低,比出各自不足,求进也;“君子之争”是为了辩解是非观念,避免陷入误区,求知也。求知,求进,都是为求理也,是“君子之争”的精奥所在。“理”不属于私人,不因某事生某人亡,是客观永存的,不含一丝功利,那是“淡”到了极致。

君子相争能淡如水,是把“君子相交淡如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友情模范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常为革命真理,争得不可开交,却从未反目。 利用哲学思辨总结:“君子之争”的基础是就事论事,方式是相互切磋,姿态是当仁不让,规则是公平较量,风格是成败坦然,目的是他山之石,用以攻玉。全程当如是:针锋入场,激烈对战,静视战绩,祥和而出。


相关文章

  • "群处守嘴,独处守心"
  • "群处守嘴,独处守心"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修养,既需要自律,更需要坚持和修炼.两个"守"字,显示的是高雅的形象,来自于高尚的品质. 独处守心,也就是古人崇尚的"慎独".一个人独处, ...查看


  • "群处时守嘴,独处时守心"的思考-论文
  • . 自由谈 皿 团 圆 ' ' 群 处 时守 嘴 ,独 处 时守 心 ' '的 思考 口 朱仲南 独处在家 ,独处在一个地方 , 要放 飞 心 灵的 鸽 子 ,要 放 飞理 想 古人 研究 了许 多做人 的方法 , 以及 修 心养 性 的 ...查看


  • 古代有位宰相,因为天上的火星被皇帝赐死,这算不算天大的冤枉?
  • xml:namespace> 汉成帝的时候,有一天,占星官跑去对汉成帝说,火星跑到"心宿"中间,留在那里了.这是个严重的事情,说明国家将有厄运.汉成帝慌了,那可怎么办呢?占星官说,如果不移祸于大臣,国家将有大的灾难 ...查看


  • 医生四讲四有个人查摆问题
  • 医生四讲四有个人查摆问题 通过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自我查摆.对照.特别是联系近几年的思想和实际,与组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认认真真照镜子.老老实实正衣冠,重点查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主要由以下几 ...查看


  • 生命的支柱就是健康
  • 著名养生学家.食疗学家.香港中西医研究院院长朱鹤亭(道号玄鹤子)今年已是97岁的高龄,但依然鹤发童颜,步态轻盈,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头顶上的发髻轻轻挽起,一派仙风道骨风范.朱老幼承家学,并习道家养生术,同时,还习医.练武.在中学和北京大学学习 ...查看


  •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讲解(九):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注释
  •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悟,昧者难行. 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气,气 ...查看


  • 人生何处不离人
  • 文:心柔    编辑:冰心 若岁月静好,那就颐养身心:若时光清寒,那就守心自暖! --题记 斟一杯记忆的陈酿,就温一段清浅的过往,抬盏尽饮,让指尖留香,让馨香盈袖.没有人知道那杯中滋味,或许唯有沉醉,才能模糊那些记忆中的原风景. 曾经以为, ...查看


  • 走过的路,不要再走.错过的人,别再回头
  • [1]如果有一天, 让你心动的再也感动不了你,让你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让你悲伤的再也不能让你流泪,你便知道这时光,这生活给了你什么,你为了成长,付出了什么. [2]群处守嘴 独处守心 修己以清心为要 涉世以慎言为先 [3]如果只是相遇,而 ...查看


  • 武当龟息功
  • 龟息功是武当道家参炼内功的一种修为功法,又名"玄武定""龟息真定功",由潜心.潜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组成.现将修为方法列述于下: 一.潜心 潜心,即调心,此法为龟息功的预备功法,初学者采用盘膝跌坐,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