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刻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产物。不同时代的刻本,都能透露不同时代的经济状况、文化风尚、印刷特点。掌握一个时期的刻书特征,对于考定版刻年代、研究版本,至为重要。宋代刻书,秉承唐五代而来,但又有所创新,无论在版式风格上,字体特点上,乃至装帧形式上,都深深带有这个时期不可磨灭的烙印。现从下列方面叙述宋代刻书的主要特征。
造纸术亦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历代刻书用纸各不相同。后人曾从颜色判断,认为宋代印书多用黄麻纸、白麻纸。近年据专家多次取样分析鉴定,确认这只是形似而已。其实,进入宋代以后,南方已多不采用昂贵的麻作为造纸原料;大多就地取材,用桑树皮、楮树皮、竹子造纸。宋版书用纸,就其质料来说,多数是皮纸和竹纸。仔细观察纸张背面,有的可以依稀看到未捣碎的树皮或竹筋黏附。就地区而言,两浙与四川,桑树、楮树生长普遍,故浙本、蜀本多用皮纸;福建盛产竹子,故闽本多用竹纸。宋代纸张的显著特点是:质地坚韧,经久耐用,不易受潮变质,为宋版书的长期保存供了根本保证。
书籍的装帧与材料、制作技术有密切的关系。用竹、木简和缣帛制作的书,只能用卷轴的装帧。采用纸张写书以后,卷轴式就逐渐经旋风装向经折装等册叶形式过渡。宋代版印书籍大兴,书的形式也不再是手写时那样,毫无间隔地一行行联写下去,而是一版一版地间隔开来。原来的卷轴式、旋风装、经折装已不尽适用,于是出现了蝴蝶装。这种装帧方法是:将印好的每张书叶,以印字一面为准,面对面地相对折齐,形成版心在里、四周朝外的形式;翻开书后,书叶朝两面分,状似蝴蝶展翅,故以此为称。这种装帧的优点是:“装用倒折,四周朝外,虫鼠不能损。”天头地脚和左边外露部分,均为框外无字的余幅,若遭磨损,却无伤正文。
但是,蝴蝶装的书叶均是单层,每翻一页,首先看到的是背面空白,而不是文字;而且书脊处只用糨糊粘联,易脱落。所以到了宋朝后期,又出现了包背装。这种装帧的特点是将书叶无字的一面,面对面地折叠,版心向外,书叶左右两边版框外的余幅向着书背;装订时在余幅的适当位置上打眼,用纸捻订起,然后再用一张较厚的纸对折,用糨糊粘于书背。装订好后,书一打开,是合页的正面文字,而不是两个单页像蝶翅一样展开。当然,我们今天已很难看到宋版书装帧的原貌,所能看到的多数已由后人改装成为线装形式。但我们了解宋版书装帧的原有特点,仍然可以启发我们从版口、书耳、余幅上找出当时装帧上的一些痕迹,从而进行版本的辨识和考定。
版刻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产物。不同时代的刻本,都能透露不同时代的经济状况、文化风尚、印刷特点。掌握一个时期的刻书特征,对于考定版刻年代、研究版本,至为重要。宋代刻书,秉承唐五代而来,但又有所创新,无论在版式风格上,字体特点上,乃至装帧形式上,都深深带有这个时期不可磨灭的烙印。现从下列方面叙述宋代刻书的主要特征。
造纸术亦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历代刻书用纸各不相同。后人曾从颜色判断,认为宋代印书多用黄麻纸、白麻纸。近年据专家多次取样分析鉴定,确认这只是形似而已。其实,进入宋代以后,南方已多不采用昂贵的麻作为造纸原料;大多就地取材,用桑树皮、楮树皮、竹子造纸。宋版书用纸,就其质料来说,多数是皮纸和竹纸。仔细观察纸张背面,有的可以依稀看到未捣碎的树皮或竹筋黏附。就地区而言,两浙与四川,桑树、楮树生长普遍,故浙本、蜀本多用皮纸;福建盛产竹子,故闽本多用竹纸。宋代纸张的显著特点是:质地坚韧,经久耐用,不易受潮变质,为宋版书的长期保存供了根本保证。
书籍的装帧与材料、制作技术有密切的关系。用竹、木简和缣帛制作的书,只能用卷轴的装帧。采用纸张写书以后,卷轴式就逐渐经旋风装向经折装等册叶形式过渡。宋代版印书籍大兴,书的形式也不再是手写时那样,毫无间隔地一行行联写下去,而是一版一版地间隔开来。原来的卷轴式、旋风装、经折装已不尽适用,于是出现了蝴蝶装。这种装帧方法是:将印好的每张书叶,以印字一面为准,面对面地相对折齐,形成版心在里、四周朝外的形式;翻开书后,书叶朝两面分,状似蝴蝶展翅,故以此为称。这种装帧的优点是:“装用倒折,四周朝外,虫鼠不能损。”天头地脚和左边外露部分,均为框外无字的余幅,若遭磨损,却无伤正文。
但是,蝴蝶装的书叶均是单层,每翻一页,首先看到的是背面空白,而不是文字;而且书脊处只用糨糊粘联,易脱落。所以到了宋朝后期,又出现了包背装。这种装帧的特点是将书叶无字的一面,面对面地折叠,版心向外,书叶左右两边版框外的余幅向着书背;装订时在余幅的适当位置上打眼,用纸捻订起,然后再用一张较厚的纸对折,用糨糊粘于书背。装订好后,书一打开,是合页的正面文字,而不是两个单页像蝶翅一样展开。当然,我们今天已很难看到宋版书装帧的原貌,所能看到的多数已由后人改装成为线装形式。但我们了解宋版书装帧的原有特点,仍然可以启发我们从版口、书耳、余幅上找出当时装帧上的一些痕迹,从而进行版本的辨识和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