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 江南曲 李益

唐诗鉴赏辞典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是一首闺怨诗。在唐代,以闺怨为题材的诗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思征夫词;一是怨商人语。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社会背景的。由于唐代疆域辽阔,边境多事,要征调大批将士长期戍守边疆,同时,唐代商业已很发达,从事商品远途贩卖、长年在外经商的人日见增多,因而作为这两类人的妻子不免要空闺独守,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必然要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来,抒写她们怨情的诗也就大量出现了。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传出了一位商人妇的口吻和心声。诗的前两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所讲的是一件可悲、可叹的事实,所用的语言却平淡、朴实,没有作任何刻画和烘染。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会发现,有的诗句要借助于刻画和烘染,而有的诗句却正是以平实见长的。它们往往在平实中见情味,以平实打动读者。这是因为,其所写的事物本身就具有感染力量,其表现手段愈平实,愈能使读者看到事物的真相和原形,从而也更容易吸引读者。这两句就收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而且,就一首诗而言,在布局上要平、奇相配。诗人之所以在上半首中叙说力求平实,是为了与下半首中即将出现的奇想、奇语形成对照,取得平衡。

下半首“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两句,突然从平地翻起波澜,以空际运转之笔,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少妇的怨情。根据上半首的内容,如果平铺直叙写下去,也许应当让这位少妇抱怨夫婿的无信,诉说自身的苦闷;但读者万万意料不到,诗人竟然让这位少妇异想天开,忽然想到潮水有信,因而悔不嫁给弄潮之人。这就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更深刻地展示了这位少妇的苦闷心情。其实,潮有信,弄潮之人未必有信,宁愿“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天真语,也是苦语、无奈语。这位少妇也不是真想改嫁,这里用了“早知”二字,只是在极度苦闷之中自伤身世,思前想后,悔不当初罢了。

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认为李益的这首诗与张先《一丛花令》中“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诸句,都是“无理而妙”。钟惺在《唐诗归》中评这首诗说:“荒唐之想,写怨情却真切。”黄叔燦在《唐诗笺注》中说:“不知如何落想,得此急切情至语。乃知《郑风》‘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是怨怅之极词也。”应当说,这首诗的妙处正在其落想看似无理,看似荒唐,却真实、直率地表达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怨情,与其说它是无理、荒唐之想,不如说它是真切、情至之语。这里,因盼夫婿情切,而怨夫婿之不如“潮有信”;更因怨夫婿情极,而产生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的非非之想。这一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过程,正合乎这位诗中人的心理状态,并不违反生活真实。

唐代有些名诗人善于从民歌吸取营养,特别在他们所写的绝句中有不少风貌接近民歌的作品。这首诗就富有浓厚的民歌气息。它的诗题《江南曲》,本是一个乐府民歌的旧题,是《江南弄》七曲之一。诗人选择这一题目来写这样的内容,其有意模仿民歌,更是显而易见的。(陈邦炎)

唐诗鉴赏辞典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是一首闺怨诗。在唐代,以闺怨为题材的诗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思征夫词;一是怨商人语。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社会背景的。由于唐代疆域辽阔,边境多事,要征调大批将士长期戍守边疆,同时,唐代商业已很发达,从事商品远途贩卖、长年在外经商的人日见增多,因而作为这两类人的妻子不免要空闺独守,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必然要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来,抒写她们怨情的诗也就大量出现了。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传出了一位商人妇的口吻和心声。诗的前两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所讲的是一件可悲、可叹的事实,所用的语言却平淡、朴实,没有作任何刻画和烘染。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会发现,有的诗句要借助于刻画和烘染,而有的诗句却正是以平实见长的。它们往往在平实中见情味,以平实打动读者。这是因为,其所写的事物本身就具有感染力量,其表现手段愈平实,愈能使读者看到事物的真相和原形,从而也更容易吸引读者。这两句就收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而且,就一首诗而言,在布局上要平、奇相配。诗人之所以在上半首中叙说力求平实,是为了与下半首中即将出现的奇想、奇语形成对照,取得平衡。

下半首“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两句,突然从平地翻起波澜,以空际运转之笔,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少妇的怨情。根据上半首的内容,如果平铺直叙写下去,也许应当让这位少妇抱怨夫婿的无信,诉说自身的苦闷;但读者万万意料不到,诗人竟然让这位少妇异想天开,忽然想到潮水有信,因而悔不嫁给弄潮之人。这就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更深刻地展示了这位少妇的苦闷心情。其实,潮有信,弄潮之人未必有信,宁愿“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天真语,也是苦语、无奈语。这位少妇也不是真想改嫁,这里用了“早知”二字,只是在极度苦闷之中自伤身世,思前想后,悔不当初罢了。

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认为李益的这首诗与张先《一丛花令》中“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诸句,都是“无理而妙”。钟惺在《唐诗归》中评这首诗说:“荒唐之想,写怨情却真切。”黄叔燦在《唐诗笺注》中说:“不知如何落想,得此急切情至语。乃知《郑风》‘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是怨怅之极词也。”应当说,这首诗的妙处正在其落想看似无理,看似荒唐,却真实、直率地表达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怨情,与其说它是无理、荒唐之想,不如说它是真切、情至之语。这里,因盼夫婿情切,而怨夫婿之不如“潮有信”;更因怨夫婿情极,而产生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的非非之想。这一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过程,正合乎这位诗中人的心理状态,并不违反生活真实。

唐代有些名诗人善于从民歌吸取营养,特别在他们所写的绝句中有不少风貌接近民歌的作品。这首诗就富有浓厚的民歌气息。它的诗题《江南曲》,本是一个乐府民歌的旧题,是《江南弄》七曲之一。诗人选择这一题目来写这样的内容,其有意模仿民歌,更是显而易见的。(陈邦炎)


相关文章

  •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目录
  •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一) 虞世南 王绩 王梵志 寒山 上官仪 卢照邻 骆宾王 杜审言 苏味道 王勃 杨炯 刘希夷 宋之问 沈佺期 郭震 李適之 陈子昂 贺知章 沈如筠 张若虚 张说 苏颋 张敬忠 张九龄 王之涣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二) 孟 ...查看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梦的衣裳个人图书馆 目录 诗人名录 前言 魏征 李世民 李百药 王绩 王梵志 寒山 上官仪 李贤 骆宾王 卢照邻 崔液 王勃 杨炯 李峤 刘希夷 沈佺期 乔知之 韦承庆 宋之问 苏味道 杜审言 贺知章 张若虚 陈子昂 张说 苏颋 张九龄 綦 ...查看


  •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版)
  • 目录 诗人名录 前言 魏征李世民李百药王绩王梵志 寒山上官仪李贤骆宾王卢照邻 崔液王勃杨炯李峤刘希夷 沈佺期乔知之韦承庆宋之问苏味道 杜审言贺知章张若虚陈子昂张说 苏颋张九龄綦毋潜王之涣薛稷 李隆基孟浩然李颀崔国辅张旭 王昌龄祖咏王维丘为李 ...查看


  • 现有重要工具书和部分参考书籍分类目录
  • 现有重要工具书和部分参考书籍分类目录 一.通用类词典及语言文字类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研.语文) 修订版<辞源>(商务) 修订版<辞海>(上海辞书) & ...查看


  • 唐诗中月的意象初探
  •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月"这一意象在唐诗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特殊作用:从表情达意.民间习俗.神话传说.时代背景等方面说明"月"与唐诗的密切关系.着重把唐诗中"月"的意象归纳为五种类型: ...查看


  • 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 押灰韵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译文 傍晚时分,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我,原来是微风吹来.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好像真的是 ...查看


  • 登鹳雀楼作者
  • 登鹳雀楼作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五言绝句,用短短二十个字,勾画出一幅雄奇阔大.气壮山河的动人画面,表现了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诗情川流不息,证明它有强大的 ...查看


  • [登鹳雀楼]王之涣
  •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唐诗名,为题咏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又名鹳鹊楼)的篇章.由于鹳雀楼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并留下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 ...查看


  • 闺怨诗鉴赏
  •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红笺一叶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闺怨诗鉴赏 一.概念 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闺&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