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学

生态工程学复习指南

一:填空题

1、土壤基本粒级;石砾 、 砂粒 、 粉粒 、 粘粒

2、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不包括以上各项的土壤性质恶化和耕地的非农业占用

3、土壤团粒形成的粘结团聚过程;凝聚作用、 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 有机物质的胶结及复合作用 和 有机- 矿质复合体、 蚯蚓和其它小动物的作用

4、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质量含水量 容积含水量 相对含水量 土壤水贮量

5、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

6、土壤水分类型;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地下水

7、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

8、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水溶态 、交换态、专性吸附态、有机态、铁、锰氧化物包被态、矿物态

9、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 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 、土壤质地

10、土壤结构性良好的基本特征;总孔隙大 而且 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1、土壤侵蚀类型;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

12、土壤水蚀的类型;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3、沟壑治理的工程措施;谷坊、拦沙坝、格栅坝、淤地坝

14、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

15、农田防护林的基本结构类型;紧密结构 疏透结构 通风结构

16、重力侵蚀类型;泻溜、崩塌、滑坡、蠕动

17、沙粒移动的运动形式;悬移 跃移 蠕移

18、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9、固沙林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1)根系伸展广,根蘖性强,能笼络地表沙粒,固定流沙。(2)耐风吹露根及沙埋,有生长不定根的能力,耐沙割。(3)落叶丰富、能改良土壤。(4)耐干旱、耐瘠薄、耐地表高温或耐沙洼地的水湿及盐碱。

20、护岸工程的主要类型;坡式护岸、坝式护岸、墙式护岸以及复合形式护岸 护坡、护基(护脚)

二:名词解释

1、土壤质地;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三类,质地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反映母质来源及成土过程某些特性,对肥力有很大影响。

2、土壤肥力;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是土壤中多种肥力要素(水、肥、气、热等)的性质综合反映

3、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4、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体或称结构单位,它是土粒(单粒和复粒)互相排斥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稳定性,以抵抗机械破坏(力稳性)或泡水时不至分散(水稳性)

5、田间持水量;指远离地下水面的土层达到最大悬着毛管水量时的土壤含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6、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7、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是在地球表面生物、

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8、土壤矿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9、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质量;即土壤健康,指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11、水土流失;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12、土壤侵蚀;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13、农田防护林;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

14、淤地坝;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 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

15、水土保持学;研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及运用综合性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从而保障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门新的自然学科。

16、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7、降水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18、林带透风系数;林带背风面离林缘 1

相应高度处的平均风速的比值。 米处林带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速与空旷地

19、水环境容量;特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下,水体容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0、流域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渔各业用地,布置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使之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

三:简答题

1、比较砂土和粘土的土壤肥力特性;

2、土壤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意义;

①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②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③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④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⑤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

3、土壤容重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容重大小受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质含量、土壤松紧状况以及人工管理措施的影响。 应用:①计算土壤孔隙度;②计算耕作层土壤重量或工程土方量;③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④计算土壤储水量及灌水或排水量。

4、土壤圈的地位及其与其它圈层的关系

地位:土壤圈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土壤圈被视为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

关系:①土壤圈与大气圈的关系,土壤与大气间在近地球表面表层进行着频繁的水、热、气的交换和平衡。②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地球表面的土壤,不仅是高等动植物乃至人类生存的基底,也是地下部分微生物的栖息场所。③土壤与水圈的关系,由于土壤的高度非均质性,影响降雨在地球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及水圈的化学成分。④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过程和成土作用的产物,从地球的圈层位置看,土壤位于岩圈和生物圈之间,属于风化壳的一部分。

5、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①直接和间接提供作物养分;②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良土壤物理性质;③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④有助于消除土壤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污染;⑤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

6、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

1)淋洗损失

(2)气体损失

①反硝化作用

②氨挥发③其它形式

7、水土流失的危害;

1. 坡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资源。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地形破碎,土层变薄,地表物质“砂化”“石化”

2. 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由于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致使土地日益瘠薄,而且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理化性状的恶化,土壤透水性、持水力的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展,使农业生产低而不稳,甚至绝产。

3. 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削弱行洪能力,一旦上游来洪量增大,常引起洪涝灾害。

4. 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水土流失不仅使洪涝灾害频繁,而且产生的泥沙大量淤积水库、湖泊,严重威胁到水利设施和效益的发挥。

5. 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港口的淤积,致使航运里程和泊船吨位剧降低严重影响着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

6. 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是由陡坡开荒,破坏植被造成的,而逐渐形成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如不及时扭转,水土流失面积日益扩大,自然资源日益枯竭,人口日益增多,群众贫困日益加深,后果不堪设想。

8、拦沙坝功能;

拦砂坝的作用答:1. 拦蓄泥沙(包括块石),调节沟道内水沙,以免除对下游的危害,便于下游河道整治。2. 提高坝址的侵蚀基准,减缓坝上游淤积段河床比降,加宽河床,减小流速,从而减小了水流侵蚀能力。3. 稳定沟岸崩塌及滑坡,减小泥石流的冲刷及冲击力,防止溯源侵蚀,抑制泥石流发育规模。拦砂坝多建在主沟或较大的支沟内,通常坝高大于5m ,拦砂量在l03~1003m3以上,甚至更大

9、水土保持林的作用

水土保持林的主要功能如下: 第一、具有对溅蚀的削减作用; 第二、削弱径流的侵蚀作用;

第三、增强土壤的抗剪强度和防止重力侵蚀作用;

第四、具有减少泥沙对水域的淤积作用和延长水库等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第五、具有固持土壤,防止各种水土流失形式的发生。 第六、水土保持林可以提供各种林产品,具有社会经济功能。

第七、具有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美化环境,具有生态屏障功能,是环境保护的卫士。

10、沙漠化危害;

11、植物对流沙环境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一)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

在长期干旱气候条件下,流沙上分布的植物,产生一定的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为:

(1)萌芽快,根系生长迅速而发达

(2)具有旱生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

(3)植物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二)植物对风蚀、沙埋的适应

流动沙丘上的植物对风蚀、沙埋的适应能力可归纳为以下4种类型: 1速生型适应

2稳定型适应

3.选择型适应

4.多种繁殖型适应

12、草地沙化主要表现;

13、梯田工程简述;

梯田是山区、丘陵区常见的一种基本农田,它是由于地块顺坡按等高线排列呈阶梯状而得名。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成阶台式或坡式断面的田地,梯田可以改变地形坡度,拦蓄雨水。增加土壤水分,防治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目的,同改进农业耕地作技术结合,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从而为贫困山区退耕陡坡,种草种树,促进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创

造了前提条件。所以,梯田是改造坡地,保持水土,全面发展山区、丘陵区农业生产的一项措施。

1)水平梯田 田面呈水平,适宜于种植水稻和其他旱作、果树等。

(2)坡式梯田 顺坡向每隔一定间距沿等高线修筑地埂而成的梯田。依靠逐年耕翻、径流冲淤并加高地埂,使田面坡度逐年变缓,终至成水平梯田,所以这也是一种过渡的形式。

(3)反坡梯田 田面微向内侧倾斜,反坡一般可达2°,能增加田面蓄水量,并使暴雨时过多的径流由梯田内侧安全排走。适于栽植旱作与果树。干旱地区造林所修的反坡梯田,一般宽仅1~2m,反坡为10°~15°。

(4)隔坡梯田 相邻两水平阶台之间隔一斜坡段的梯田,从斜坡段流失的水土可被截留于水平阶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斜坡段则种草、种经济林或林粮间作。一般在25°以下的坡地上修隔坡梯田可作为水平梯田的过渡。

14、谷坊的作用

1、固定与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2分) 2、抬高沟床,稳定山坡坡脚,防止沟岸扩张及滑坡;(2分) 3、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减轻山洪或泥石流灾害;(2分) 4、使沟道逐渐淤平,形成坝阶地,为发展农林业生产创造条件。(2分

生态工程学复习指南

一:填空题

1、土壤基本粒级;石砾 、 砂粒 、 粉粒 、 粘粒

2、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不包括以上各项的土壤性质恶化和耕地的非农业占用

3、土壤团粒形成的粘结团聚过程;凝聚作用、 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 有机物质的胶结及复合作用 和 有机- 矿质复合体、 蚯蚓和其它小动物的作用

4、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质量含水量 容积含水量 相对含水量 土壤水贮量

5、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

6、土壤水分类型;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地下水

7、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

8、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水溶态 、交换态、专性吸附态、有机态、铁、锰氧化物包被态、矿物态

9、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 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 、土壤质地

10、土壤结构性良好的基本特征;总孔隙大 而且 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1、土壤侵蚀类型;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

12、土壤水蚀的类型;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3、沟壑治理的工程措施;谷坊、拦沙坝、格栅坝、淤地坝

14、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

15、农田防护林的基本结构类型;紧密结构 疏透结构 通风结构

16、重力侵蚀类型;泻溜、崩塌、滑坡、蠕动

17、沙粒移动的运动形式;悬移 跃移 蠕移

18、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9、固沙林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1)根系伸展广,根蘖性强,能笼络地表沙粒,固定流沙。(2)耐风吹露根及沙埋,有生长不定根的能力,耐沙割。(3)落叶丰富、能改良土壤。(4)耐干旱、耐瘠薄、耐地表高温或耐沙洼地的水湿及盐碱。

20、护岸工程的主要类型;坡式护岸、坝式护岸、墙式护岸以及复合形式护岸 护坡、护基(护脚)

二:名词解释

1、土壤质地;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三类,质地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反映母质来源及成土过程某些特性,对肥力有很大影响。

2、土壤肥力;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是土壤中多种肥力要素(水、肥、气、热等)的性质综合反映

3、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4、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体或称结构单位,它是土粒(单粒和复粒)互相排斥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稳定性,以抵抗机械破坏(力稳性)或泡水时不至分散(水稳性)

5、田间持水量;指远离地下水面的土层达到最大悬着毛管水量时的土壤含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6、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7、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是在地球表面生物、

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8、土壤矿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9、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质量;即土壤健康,指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11、水土流失;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12、土壤侵蚀;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13、农田防护林;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

14、淤地坝;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 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

15、水土保持学;研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及运用综合性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从而保障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门新的自然学科。

16、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7、降水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18、林带透风系数;林带背风面离林缘 1

相应高度处的平均风速的比值。 米处林带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速与空旷地

19、水环境容量;特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下,水体容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0、流域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渔各业用地,布置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使之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

三:简答题

1、比较砂土和粘土的土壤肥力特性;

2、土壤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意义;

①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②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③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④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⑤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

3、土壤容重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容重大小受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质含量、土壤松紧状况以及人工管理措施的影响。 应用:①计算土壤孔隙度;②计算耕作层土壤重量或工程土方量;③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④计算土壤储水量及灌水或排水量。

4、土壤圈的地位及其与其它圈层的关系

地位:土壤圈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土壤圈被视为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

关系:①土壤圈与大气圈的关系,土壤与大气间在近地球表面表层进行着频繁的水、热、气的交换和平衡。②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地球表面的土壤,不仅是高等动植物乃至人类生存的基底,也是地下部分微生物的栖息场所。③土壤与水圈的关系,由于土壤的高度非均质性,影响降雨在地球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及水圈的化学成分。④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过程和成土作用的产物,从地球的圈层位置看,土壤位于岩圈和生物圈之间,属于风化壳的一部分。

5、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①直接和间接提供作物养分;②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良土壤物理性质;③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④有助于消除土壤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污染;⑤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

6、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

1)淋洗损失

(2)气体损失

①反硝化作用

②氨挥发③其它形式

7、水土流失的危害;

1. 坡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资源。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地形破碎,土层变薄,地表物质“砂化”“石化”

2. 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由于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致使土地日益瘠薄,而且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理化性状的恶化,土壤透水性、持水力的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展,使农业生产低而不稳,甚至绝产。

3. 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削弱行洪能力,一旦上游来洪量增大,常引起洪涝灾害。

4. 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水土流失不仅使洪涝灾害频繁,而且产生的泥沙大量淤积水库、湖泊,严重威胁到水利设施和效益的发挥。

5. 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港口的淤积,致使航运里程和泊船吨位剧降低严重影响着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

6. 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是由陡坡开荒,破坏植被造成的,而逐渐形成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如不及时扭转,水土流失面积日益扩大,自然资源日益枯竭,人口日益增多,群众贫困日益加深,后果不堪设想。

8、拦沙坝功能;

拦砂坝的作用答:1. 拦蓄泥沙(包括块石),调节沟道内水沙,以免除对下游的危害,便于下游河道整治。2. 提高坝址的侵蚀基准,减缓坝上游淤积段河床比降,加宽河床,减小流速,从而减小了水流侵蚀能力。3. 稳定沟岸崩塌及滑坡,减小泥石流的冲刷及冲击力,防止溯源侵蚀,抑制泥石流发育规模。拦砂坝多建在主沟或较大的支沟内,通常坝高大于5m ,拦砂量在l03~1003m3以上,甚至更大

9、水土保持林的作用

水土保持林的主要功能如下: 第一、具有对溅蚀的削减作用; 第二、削弱径流的侵蚀作用;

第三、增强土壤的抗剪强度和防止重力侵蚀作用;

第四、具有减少泥沙对水域的淤积作用和延长水库等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第五、具有固持土壤,防止各种水土流失形式的发生。 第六、水土保持林可以提供各种林产品,具有社会经济功能。

第七、具有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美化环境,具有生态屏障功能,是环境保护的卫士。

10、沙漠化危害;

11、植物对流沙环境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一)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

在长期干旱气候条件下,流沙上分布的植物,产生一定的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为:

(1)萌芽快,根系生长迅速而发达

(2)具有旱生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

(3)植物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二)植物对风蚀、沙埋的适应

流动沙丘上的植物对风蚀、沙埋的适应能力可归纳为以下4种类型: 1速生型适应

2稳定型适应

3.选择型适应

4.多种繁殖型适应

12、草地沙化主要表现;

13、梯田工程简述;

梯田是山区、丘陵区常见的一种基本农田,它是由于地块顺坡按等高线排列呈阶梯状而得名。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成阶台式或坡式断面的田地,梯田可以改变地形坡度,拦蓄雨水。增加土壤水分,防治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目的,同改进农业耕地作技术结合,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从而为贫困山区退耕陡坡,种草种树,促进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创

造了前提条件。所以,梯田是改造坡地,保持水土,全面发展山区、丘陵区农业生产的一项措施。

1)水平梯田 田面呈水平,适宜于种植水稻和其他旱作、果树等。

(2)坡式梯田 顺坡向每隔一定间距沿等高线修筑地埂而成的梯田。依靠逐年耕翻、径流冲淤并加高地埂,使田面坡度逐年变缓,终至成水平梯田,所以这也是一种过渡的形式。

(3)反坡梯田 田面微向内侧倾斜,反坡一般可达2°,能增加田面蓄水量,并使暴雨时过多的径流由梯田内侧安全排走。适于栽植旱作与果树。干旱地区造林所修的反坡梯田,一般宽仅1~2m,反坡为10°~15°。

(4)隔坡梯田 相邻两水平阶台之间隔一斜坡段的梯田,从斜坡段流失的水土可被截留于水平阶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斜坡段则种草、种经济林或林粮间作。一般在25°以下的坡地上修隔坡梯田可作为水平梯田的过渡。

14、谷坊的作用

1、固定与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2分) 2、抬高沟床,稳定山坡坡脚,防止沟岸扩张及滑坡;(2分) 3、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减轻山洪或泥石流灾害;(2分) 4、使沟道逐渐淤平,形成坝阶地,为发展农林业生产创造条件。(2分


相关文章

  • 环境生态工程复习
  • 1. 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 生态工程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再生.循环". 3. 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环 ...查看


  •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探究
  • [摘 要]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存的森林覆盖面积正以逐年增大的速度减少,而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全面展开,作为生态工程建设的主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越来越被重视,并且取得了 ...查看


  • 基于生态理念的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思考
  • 基于生态理念的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开采的日益增加,一系列气候问题和水文问题也随之形成,土地沙漠化.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所处的自然生态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水利工程是人类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一个 ...查看


  • 生态工程学作业
  • 中国农业生态工程研究进展 摘 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发展的压力尤为巨大,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失误,造成了许多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如今,"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社 ...查看


  • 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做法
  • 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做法 摘 要:生态农业是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为了排除一系列困境的情况下,以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她要求把发展生产粮食与多种经济作 ...查看


  • 浅析生态材料在河道生态工程治理中的应用
  •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19.069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也应用到了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当中,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中"南水北调&qu ...查看


  •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评述生态工程发展前景,说出生态工程的局限性,举例说出我国生态工程的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重视理论联系实 ...查看


  •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
  •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生态工程主要是通过实现&quo ...查看


  • 现代生物工程j技术第四章生态工程
  • 第39讲 <生态工程>学案 [考纲要求] 1. 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Ⅱ) .2. 生态工程的实例(Ⅰ) . 考点一 聚焦生态工程的原理 1.生态工程的概念 (1)原理: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相协调原则. (2)设 ...查看


  • [法律法规]广东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 [阅读全文] 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01]18号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市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广东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零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