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嘉涛(攸县)
吴乐瑶(芦淞区)
汪芝平(荷塘区)
唐雨萱(石峰区)
刘思扬(芦淞区)
刘佳夕(石峰区)
黄达(芦淞区)
袁帅(天元区)
邓霄(株洲县)
李宁晟(攸县)
姜晓雅(茶陵县)
陈静(炎陵县)
朱芸萱(荷塘区)
陈轶坤(石峰区)
黎际勤(炎陵县)
何建林(醴陵市)
李孛(醴陵市)
刘谭浩(茶陵县)
彭亦林(株洲县)
贺锦程(天元区)
陈静,女,16岁,炎陵职校高一(105)班班长,是个勤劳俭朴、自立自强、充满爱心、全面发展的女孩。她学习勤奋,刻苦钻研,成绩优异,成为同学们学
习的榜样;关心集体,关爱他人,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典范;热爱劳动、生活俭朴、爱护家人,成为父母夸赞的好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成为人人称赞的小天使。 在家中,她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她来自鹿原镇新坪村,住在大山脚
下,家有七口人,爷爷奶奶七十多岁了,爸爸妈妈常年在广东打工,弟妹在读小学。爷爷是她最尊敬的人,他每天早出晚归,忙于农活,奶奶身体不好,也是爷爷照顾。她经常做饭,洗衣, 打扫卫生,喂猪,砍柴,照顾体弱的奶奶和年幼的弟妹。奶
奶疼爱她,怕影响她读书,她耐心地安慰奶奶:“奶奶,我现在长大了,不会影响
学习的,这些事都让爷爷一个人做,我在课堂上读书也不安心呀。再说,爸妈在外
打工也不踏实。”在农忙时节,除做家务外,还要到田间地头帮爷爷干一些农活,
尽量减轻爷爷的负担,黝黑的皮肤,以及与一位16岁少女不相称的粗糙的双手就是最好的见证。
去年暑假,奶奶因糖尿病、胆结石病情严重住进县人民医院,她20多个日日夜夜守护在病床前,给奶奶端水,喂饭,服药,穿衣,洗澡,按摩。还讲故事,说笑话,唱歌宽慰奶奶。因有陈静同学悉心的照顾和关心,奶奶的病疼减轻了许多。出院后为控制糖尿病病情,奶奶需按时注射胰岛素,陈静不假思索向护士阿姨请教方法,学会后,在家按医嘱定期给奶奶注射胰岛素。有人问她累不累,她总是笑着说:“我是家中姐妹的老大,我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爷爷照看好这个家。”她就是这样用自己稚嫩的双手在家中塑造了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的形象,向自立自强之路迈进。
在学校,她是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她语文成绩好,作文课上,老师总要把他的习作推荐给全班,作为范文;他的征文多次在学校获奖。她课余能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参与组织排练各种文娱节目如话剧、舞蹈等;因为儿时的大学梦,陈静同学选择就读我校的计算机对口高考专业,她的理想让她明白,努力学好对口高考课程才能圆自己的大学梦。为此,她以山区孩子本有的能吃苦耐劳精神和不肯服输的倔劲,把战胜学习上的困难看作是最大的快乐,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功夫不负有心人, 陈静同学经过一年的刻苦努力,不仅在她所学的专业课中,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英文输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学习中取得了优秀成绩,赢得了学校授于学生的多种荣誉,而且语文、数学、英语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数学尤其突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第一,2013年下期被评为炎陵县三好学生,炎陵职校优秀学生干部。 在学校,陈静同学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校园之声广播站”播音员,到在校演讲比赛中获奖,她成了同学佩服、感动的榜样。陈静同学还是班级“文明监督哨”等小组成员。她把每一个课间都充分利用起来,用自己的言行来净化美化校园。在她的带动下,校园里掀起了“讲文明礼貌、做文明新人”的活动高潮。作为一名班长,她能够坚持以身作则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老师不在时,主动维护好班级的纪律,对于不文明的行为敢于及时劝阻,并能每天主动安排好全班的值日工作,督促值日生完成打扫任务。她能团结同学,热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得到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大家都夸她有同情心、有爱心。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带领同学,开展了多项有益的活动,如关心特困生、帮助周围的孤寡老人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她衣着朴素,生活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
在社会,她是一个充满爱心、人人赞誉的小天使。陈静同学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充满爱心。刚上高一,同学们目标不明确,尤其班上一名女同学,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面临许多困难。作为班长的她主动帮助她,了解她的思想和生活情况,经常和她进行沟通交流,并为她辅导功课。使这名同学克服了心里障碍,找回了往日的自信,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并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进步。
在做好班级工作的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全校性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和其他班级的班干部一起利用节假日到养老院,帮助打扫卫生,陪老人读报聊天,为老
人表演节目,给老人们晚年带去温暖与快乐。她组织和带领同学,还参加了拾捡湘山公园白色垃圾,向烈士敬献花圈等活动,受到社会好评。
陈静关注他人,情系贫困,奉献爱心。在她幼小的心里埋下的是一颗颗爱的种子,它不断地发芽、开花、结果。去年下半年,本班一位同学不幸失去了父亲,家中还有70多岁的奶奶卧病在床,陈静了解情况后,自己拿出了所有的零花钱,并积极组织全班学生捐款、捐物。同时还组织同学到其家中慰问、劳动。陈静同学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表现出了一个当代优秀少年应有的品质和风范。
在炎陵县下村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一个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的农村残疾孩子,他双脚不能走路,上肢关节变形,家里没什么钱,母亲每天来回背着去读书。
这就是趴在“妈妈背上的阳光少年”黎际勤同学,从8岁起,上学的每一条山路、每一道陡坡,每一阶楼梯,都是妈妈背着经过的。虽然家境贫寒,身体残疾,但是黎际勤同学并没有放弃努力学习的信念,他的坚强,他的乐观,他的孝顺都在大家心目当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学校把他的故事拍成微电影后,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以及省市媒体的报道和关注。
自幼残疾,成长路上多坎坷
1998年9月的一天,在下村乡坪坑村一户农家,出生了一名男婴,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却发现不能走路,很多的邻居都已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是一个俗称“软骨病”的孩子。
自此不幸与艰难伴随着这位聪颖智慧的少年,黎际勤开始了艰辛的人生历程。三岁时才会翻身,六岁时才会坐立、爬行。一个一生下来就注定的残疾孩子,从懂事起他就要承受别人投来的异样的目光,承受背后的指指点点。妈妈欲哭无泪,可又安慰自己,“孩子跟着自己来到了人世间,就要带好他。”于是,带上了丈夫到帮人家砍杉木、在山上挖冬笋挣来的不多的钱,踏上了求医路,长沙、株洲、宁冈„„大大小小医院的骨科都去过了,就是治不好孩子的病。
求医无果,妈妈还是没有放弃,决心带好这个孩子,学穿衣、学吃饭、学会生活自理,这每一项对于普通孩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在他身上学起来是极其艰难的,孩子和母亲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但这丝毫不足以让黎际勤对人生失去希望,相反的,这一切的歧视更激起了他的斗志,他时刻告诉自己:不要轻易向命运低头。
奋力求学,自立自强想成才
由于黎际勤脚走不了路,上肢也不如同龄孩子灵活、有力,怕儿子读不了书,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母亲还是没有送儿子上学。上学的每一条山路、每一道陡坡,他都是趴在妈妈的背上经过的,只要学校上课,早上6点半左右妈妈背他到教室,晚上8点下晚自习又由妈妈背回去。
黎际勤深深地明白,因为他的身体的特殊更要努力学习,他不要别人的同情,他要与正常人一样,将来靠自己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努力学习,认真听讲,认真作业,尽自己最大所能去完成老师交给的每一个任务。由于身体行动不便,别人写一个字用几秒钟,他得用几分钟,别人做一次作业用十几分钟,他得用上一二个小时。因此,在学习上他要付出常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艰辛。他闲暇之余喜欢看书,各类书籍都爱看,无论是童话类的,还是中外著作,并且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从一年级到现在,所记的读书笔记已有厚厚一叠。每一门功课,每一次考试,都认真对待,都能获得好成绩。因为孩子就读的年龄稍大,每天花在功课上的时间也比一般孩子多,黎际勤自立自强,奋力学习,他的成绩一直在年级前列,也很懂事,老师们都特别喜欢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每次考试都要比其他同学晚交卷,但都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黎际勤同学最感兴趣的数学科目成绩一直稳居年级前3名,其它各科成绩均衡优秀。
班主任唐艳君很感动,“黎际勤经常要靠左手辅助,右手才能完成书写;他除了勤奋刻苦外,还一丝不苟,永不言弃;课堂上举手次数最多的是他;发言最大胆的也是他;他对自己的母亲怀着一个感恩的心,对帮助过他的人也心怀感恩。”
班上的同学对际勤有很好的印象,同学都说喜欢和他玩,说他蛮聪明,下棋很厉害。他还很乐于助人的,每次同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他都会耐心的讲解。 孝顺乐观,感天动地好少年
教学楼一楼楼梯间有面大镜子,从一楼到四楼,或者从四楼到一楼,黎际勤每天可以两次看到妈妈背自己的“全景”。“每天看到她背我的样子,我就想不要长高了,也不要变胖。”身高1.5米不到的黎际勤说。
平时早出晚归难得见到的风景,透过木窗,给这个孩子传来春天的气息。“那每个季节窗外的景色都不同,是不是都喜欢呢?”
黎际勤同学说,不喜欢冬天!冬天冷,要穿很多衣服,衣服裤子都多,又肿又重;早上还有霜,下雨下雪也多,妈妈背得辛苦,趴在背上,他听得到很累的喘气。放学会早一点,天没黑,会看到妈妈头顶上的白头发。
妈妈说:“他喜欢看书、看电视,有时候看得笑起来,哭起来。”妈妈满脸爱怜看着孩子,“如果他走得动,一定是最调皮的。”
去年好心人送给际勤一台轮椅,外面的土路又窄又陡,只坐过两次,最开心是上学期妈妈推着他在操场玩了一会篮球。“丢到地上弹起来,妈妈推着我去捡。”他回忆当时场景。那是这个山村孩子出生以来第一次摸篮球。但坐轮椅让他不自在,“很多人会看着,好像我真的是个很不健康的人,我只是不能走而已。”
际勤还笑嘻嘻地说,“我还有一个灵活的头脑,可以用知识改变命运,这么做才可以报答妈妈。”
这个礼拜,妈妈要回家,回家前帮儿子打了一大桶水到房间,还摘了些青菜,一个电饭煲就备在床头。“他自己做,有时邻居也帮忙照应下,吃得不多,这些够了。前几天还说要减肥呢。”
妈妈谷其香告诉老师:别看他比好多同学高,其实就长了一张大脸、身上没多少肉,手轻脚轻。妈妈记得2007年,孩子刚开始读书时40斤左右,5年多后的现在也才刚刚过70斤。
妈妈谷其香今年快50了,为了背孩子上学,现在和儿子一起,租住在学校旁一间月租30元的房子里。
今年开学典礼的下午,全校大扫除,班主任唐老师特许黎际勤先回家。她跟着妈妈艰难的脚步,出学校南面一道斜坡,一条土路延伸到一片民居,其中一个红砖木门泥地的旧房子里,就是这对母子的“家”——不到十平方米,床、饭桌、炊具、衣柜,难见其它物品。“上学期就见了爸爸一回。”孩子读完三年级后离开村小,就读离老家30多里的下村乡学校,单程路费要15块一个人,班车趟次也少,没办法。黎际勤说,“路费太贵。”
爸爸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可也不过是种两亩水稻,兼做些小零工,如帮人砍杉树之类。黎际勤还有个姐姐,在长沙上大学,去年依靠贷款进入大学的她,也让病弱的弟弟以及操劳的父母看到希望。际勤说,他现在所想的是好好读书,长大找一份工作,买一个大一点的房子,到时候还要是跟妈妈住在一起,里面也有爸爸和姐姐。
这就是黎际勤同学,一个身残志坚、坚强不息的好少年!他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座右铭,在逆境和挫折中,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乐观自信,孝敬父母,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刻苦学习,力争做一个社会上有用的人。
宣传栏标题:
学典型,争做“美德少年”宣传栏
廖嘉涛(攸县)
吴乐瑶(芦淞区)
汪芝平(荷塘区)
唐雨萱(石峰区)
刘思扬(芦淞区)
刘佳夕(石峰区)
黄达(芦淞区)
袁帅(天元区)
邓霄(株洲县)
李宁晟(攸县)
姜晓雅(茶陵县)
陈静(炎陵县)
朱芸萱(荷塘区)
陈轶坤(石峰区)
黎际勤(炎陵县)
何建林(醴陵市)
李孛(醴陵市)
刘谭浩(茶陵县)
彭亦林(株洲县)
贺锦程(天元区)
陈静,女,16岁,炎陵职校高一(105)班班长,是个勤劳俭朴、自立自强、充满爱心、全面发展的女孩。她学习勤奋,刻苦钻研,成绩优异,成为同学们学
习的榜样;关心集体,关爱他人,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典范;热爱劳动、生活俭朴、爱护家人,成为父母夸赞的好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成为人人称赞的小天使。 在家中,她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她来自鹿原镇新坪村,住在大山脚
下,家有七口人,爷爷奶奶七十多岁了,爸爸妈妈常年在广东打工,弟妹在读小学。爷爷是她最尊敬的人,他每天早出晚归,忙于农活,奶奶身体不好,也是爷爷照顾。她经常做饭,洗衣, 打扫卫生,喂猪,砍柴,照顾体弱的奶奶和年幼的弟妹。奶
奶疼爱她,怕影响她读书,她耐心地安慰奶奶:“奶奶,我现在长大了,不会影响
学习的,这些事都让爷爷一个人做,我在课堂上读书也不安心呀。再说,爸妈在外
打工也不踏实。”在农忙时节,除做家务外,还要到田间地头帮爷爷干一些农活,
尽量减轻爷爷的负担,黝黑的皮肤,以及与一位16岁少女不相称的粗糙的双手就是最好的见证。
去年暑假,奶奶因糖尿病、胆结石病情严重住进县人民医院,她20多个日日夜夜守护在病床前,给奶奶端水,喂饭,服药,穿衣,洗澡,按摩。还讲故事,说笑话,唱歌宽慰奶奶。因有陈静同学悉心的照顾和关心,奶奶的病疼减轻了许多。出院后为控制糖尿病病情,奶奶需按时注射胰岛素,陈静不假思索向护士阿姨请教方法,学会后,在家按医嘱定期给奶奶注射胰岛素。有人问她累不累,她总是笑着说:“我是家中姐妹的老大,我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爷爷照看好这个家。”她就是这样用自己稚嫩的双手在家中塑造了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的形象,向自立自强之路迈进。
在学校,她是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她语文成绩好,作文课上,老师总要把他的习作推荐给全班,作为范文;他的征文多次在学校获奖。她课余能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参与组织排练各种文娱节目如话剧、舞蹈等;因为儿时的大学梦,陈静同学选择就读我校的计算机对口高考专业,她的理想让她明白,努力学好对口高考课程才能圆自己的大学梦。为此,她以山区孩子本有的能吃苦耐劳精神和不肯服输的倔劲,把战胜学习上的困难看作是最大的快乐,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功夫不负有心人, 陈静同学经过一年的刻苦努力,不仅在她所学的专业课中,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英文输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学习中取得了优秀成绩,赢得了学校授于学生的多种荣誉,而且语文、数学、英语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数学尤其突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第一,2013年下期被评为炎陵县三好学生,炎陵职校优秀学生干部。 在学校,陈静同学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校园之声广播站”播音员,到在校演讲比赛中获奖,她成了同学佩服、感动的榜样。陈静同学还是班级“文明监督哨”等小组成员。她把每一个课间都充分利用起来,用自己的言行来净化美化校园。在她的带动下,校园里掀起了“讲文明礼貌、做文明新人”的活动高潮。作为一名班长,她能够坚持以身作则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老师不在时,主动维护好班级的纪律,对于不文明的行为敢于及时劝阻,并能每天主动安排好全班的值日工作,督促值日生完成打扫任务。她能团结同学,热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得到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大家都夸她有同情心、有爱心。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带领同学,开展了多项有益的活动,如关心特困生、帮助周围的孤寡老人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她衣着朴素,生活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
在社会,她是一个充满爱心、人人赞誉的小天使。陈静同学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充满爱心。刚上高一,同学们目标不明确,尤其班上一名女同学,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面临许多困难。作为班长的她主动帮助她,了解她的思想和生活情况,经常和她进行沟通交流,并为她辅导功课。使这名同学克服了心里障碍,找回了往日的自信,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并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进步。
在做好班级工作的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全校性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和其他班级的班干部一起利用节假日到养老院,帮助打扫卫生,陪老人读报聊天,为老
人表演节目,给老人们晚年带去温暖与快乐。她组织和带领同学,还参加了拾捡湘山公园白色垃圾,向烈士敬献花圈等活动,受到社会好评。
陈静关注他人,情系贫困,奉献爱心。在她幼小的心里埋下的是一颗颗爱的种子,它不断地发芽、开花、结果。去年下半年,本班一位同学不幸失去了父亲,家中还有70多岁的奶奶卧病在床,陈静了解情况后,自己拿出了所有的零花钱,并积极组织全班学生捐款、捐物。同时还组织同学到其家中慰问、劳动。陈静同学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表现出了一个当代优秀少年应有的品质和风范。
在炎陵县下村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一个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的农村残疾孩子,他双脚不能走路,上肢关节变形,家里没什么钱,母亲每天来回背着去读书。
这就是趴在“妈妈背上的阳光少年”黎际勤同学,从8岁起,上学的每一条山路、每一道陡坡,每一阶楼梯,都是妈妈背着经过的。虽然家境贫寒,身体残疾,但是黎际勤同学并没有放弃努力学习的信念,他的坚强,他的乐观,他的孝顺都在大家心目当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学校把他的故事拍成微电影后,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以及省市媒体的报道和关注。
自幼残疾,成长路上多坎坷
1998年9月的一天,在下村乡坪坑村一户农家,出生了一名男婴,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却发现不能走路,很多的邻居都已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是一个俗称“软骨病”的孩子。
自此不幸与艰难伴随着这位聪颖智慧的少年,黎际勤开始了艰辛的人生历程。三岁时才会翻身,六岁时才会坐立、爬行。一个一生下来就注定的残疾孩子,从懂事起他就要承受别人投来的异样的目光,承受背后的指指点点。妈妈欲哭无泪,可又安慰自己,“孩子跟着自己来到了人世间,就要带好他。”于是,带上了丈夫到帮人家砍杉木、在山上挖冬笋挣来的不多的钱,踏上了求医路,长沙、株洲、宁冈„„大大小小医院的骨科都去过了,就是治不好孩子的病。
求医无果,妈妈还是没有放弃,决心带好这个孩子,学穿衣、学吃饭、学会生活自理,这每一项对于普通孩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在他身上学起来是极其艰难的,孩子和母亲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但这丝毫不足以让黎际勤对人生失去希望,相反的,这一切的歧视更激起了他的斗志,他时刻告诉自己:不要轻易向命运低头。
奋力求学,自立自强想成才
由于黎际勤脚走不了路,上肢也不如同龄孩子灵活、有力,怕儿子读不了书,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母亲还是没有送儿子上学。上学的每一条山路、每一道陡坡,他都是趴在妈妈的背上经过的,只要学校上课,早上6点半左右妈妈背他到教室,晚上8点下晚自习又由妈妈背回去。
黎际勤深深地明白,因为他的身体的特殊更要努力学习,他不要别人的同情,他要与正常人一样,将来靠自己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努力学习,认真听讲,认真作业,尽自己最大所能去完成老师交给的每一个任务。由于身体行动不便,别人写一个字用几秒钟,他得用几分钟,别人做一次作业用十几分钟,他得用上一二个小时。因此,在学习上他要付出常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艰辛。他闲暇之余喜欢看书,各类书籍都爱看,无论是童话类的,还是中外著作,并且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从一年级到现在,所记的读书笔记已有厚厚一叠。每一门功课,每一次考试,都认真对待,都能获得好成绩。因为孩子就读的年龄稍大,每天花在功课上的时间也比一般孩子多,黎际勤自立自强,奋力学习,他的成绩一直在年级前列,也很懂事,老师们都特别喜欢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每次考试都要比其他同学晚交卷,但都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黎际勤同学最感兴趣的数学科目成绩一直稳居年级前3名,其它各科成绩均衡优秀。
班主任唐艳君很感动,“黎际勤经常要靠左手辅助,右手才能完成书写;他除了勤奋刻苦外,还一丝不苟,永不言弃;课堂上举手次数最多的是他;发言最大胆的也是他;他对自己的母亲怀着一个感恩的心,对帮助过他的人也心怀感恩。”
班上的同学对际勤有很好的印象,同学都说喜欢和他玩,说他蛮聪明,下棋很厉害。他还很乐于助人的,每次同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他都会耐心的讲解。 孝顺乐观,感天动地好少年
教学楼一楼楼梯间有面大镜子,从一楼到四楼,或者从四楼到一楼,黎际勤每天可以两次看到妈妈背自己的“全景”。“每天看到她背我的样子,我就想不要长高了,也不要变胖。”身高1.5米不到的黎际勤说。
平时早出晚归难得见到的风景,透过木窗,给这个孩子传来春天的气息。“那每个季节窗外的景色都不同,是不是都喜欢呢?”
黎际勤同学说,不喜欢冬天!冬天冷,要穿很多衣服,衣服裤子都多,又肿又重;早上还有霜,下雨下雪也多,妈妈背得辛苦,趴在背上,他听得到很累的喘气。放学会早一点,天没黑,会看到妈妈头顶上的白头发。
妈妈说:“他喜欢看书、看电视,有时候看得笑起来,哭起来。”妈妈满脸爱怜看着孩子,“如果他走得动,一定是最调皮的。”
去年好心人送给际勤一台轮椅,外面的土路又窄又陡,只坐过两次,最开心是上学期妈妈推着他在操场玩了一会篮球。“丢到地上弹起来,妈妈推着我去捡。”他回忆当时场景。那是这个山村孩子出生以来第一次摸篮球。但坐轮椅让他不自在,“很多人会看着,好像我真的是个很不健康的人,我只是不能走而已。”
际勤还笑嘻嘻地说,“我还有一个灵活的头脑,可以用知识改变命运,这么做才可以报答妈妈。”
这个礼拜,妈妈要回家,回家前帮儿子打了一大桶水到房间,还摘了些青菜,一个电饭煲就备在床头。“他自己做,有时邻居也帮忙照应下,吃得不多,这些够了。前几天还说要减肥呢。”
妈妈谷其香告诉老师:别看他比好多同学高,其实就长了一张大脸、身上没多少肉,手轻脚轻。妈妈记得2007年,孩子刚开始读书时40斤左右,5年多后的现在也才刚刚过70斤。
妈妈谷其香今年快50了,为了背孩子上学,现在和儿子一起,租住在学校旁一间月租30元的房子里。
今年开学典礼的下午,全校大扫除,班主任唐老师特许黎际勤先回家。她跟着妈妈艰难的脚步,出学校南面一道斜坡,一条土路延伸到一片民居,其中一个红砖木门泥地的旧房子里,就是这对母子的“家”——不到十平方米,床、饭桌、炊具、衣柜,难见其它物品。“上学期就见了爸爸一回。”孩子读完三年级后离开村小,就读离老家30多里的下村乡学校,单程路费要15块一个人,班车趟次也少,没办法。黎际勤说,“路费太贵。”
爸爸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可也不过是种两亩水稻,兼做些小零工,如帮人砍杉树之类。黎际勤还有个姐姐,在长沙上大学,去年依靠贷款进入大学的她,也让病弱的弟弟以及操劳的父母看到希望。际勤说,他现在所想的是好好读书,长大找一份工作,买一个大一点的房子,到时候还要是跟妈妈住在一起,里面也有爸爸和姐姐。
这就是黎际勤同学,一个身残志坚、坚强不息的好少年!他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座右铭,在逆境和挫折中,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乐观自信,孝敬父母,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刻苦学习,力争做一个社会上有用的人。
宣传栏标题:
学典型,争做“美德少年”宣传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