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搞的是农民文化伪革命

作为曾经的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对一些社会现象于文化层面的理解和阐释,很多时候是相当精彩的。比如他二十年前捧给读者的那“碗”《坚硬的稀粥》,“煮”得文化味道浓酽非常,曾让笔者如醉如痴,爱不释手。但近年来,他对一些事件的文化阐释似乎过于“微言大义”了一些,似已产生了一些“过犹不及”的效果。比如,其最近在《读书》发表了一篇题为《赵本山的“文化革命”》的文章,以《不差钱》等小品的“潜台词”为主要研究对象,为赵本山现象挖掘出若干的文化涵义:“不能小觑,赵本山在主流媒体上争到了农民文化的地位和尊严。夸大一点说,他悄悄地进行了一点点农民文化革命,使得我们的主流文艺更加宽敞自然开放亲民。”

不可否认,赵本山确实已经走红了很长时间,而且可能还将继续走红很长时间,但他(包括其弟子)的走红,就能代表“农民文化的地位和尊严”吗?他那些貌似表现农村和农民的节目固然特别卖座,体现出巨大的市场价值,但这算得上是对“农民文化的革命”吗?笔者对此十分可疑。

不错,赵本山和其一干弟子多是出身于农民,其节目角色也基本上是以农民为主,然而并不代表他们表现、表演的就是真实的“农民文化”。比如他和宋丹丹表演的“白云黑土”系列,与真实的农民生活沾得上一点边儿吗?

再如迄今虽然褒贬不一却影响巨大的《不差钱》——按王蒙先生的理解,“这是赵本山代表全中国八九亿农民发出的宣言和吼声”:“我们农民要上春晚,我们农民要上北京,要说话要忽悠你们、要与你们会说英文的会唱歌的会发号施令的城里人比试比试,怎么样?”——但此处所谓的“我们农民”,又与几个真正的农民有关?小沈阳和毛毛确乎是通过春晚走红了,也许还可以加上以前星光大道走出的阿宝们;但即便有这些特例,将《不差钱》中虚构的农民进入主流舞台的渠道当作“我们农民”的渠道,不是过于糊涂就是太天真。

可以说,即便赵本山们确实曾经“很农民”,但至少从其最近的作品来看,“农民文化”可能只是他们的卖点。种种迹象显示,“演员赵本山”与“农民赵本山”之间,已经渐行渐远。

甚至还不仅如此。在笔者看来,由于赵本山们塑造的“农民文化”,往往是被审查、斧正、剪辑和操纵之后的农民文化,所以非但难以成为农民文化的代表,其花样百出的“忽悠”,甚至还遮蔽、扭曲或替代了农民文化,让农村以外的人们看不清农民文化的真实面目,无从摸到农民文化的真实脉搏。在这一角度上,赵本山们对农民文化的“革命”,委实是对农村真相和农民生活真实的僭越

作为曾经的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对一些社会现象于文化层面的理解和阐释,很多时候是相当精彩的。比如他二十年前捧给读者的那“碗”《坚硬的稀粥》,“煮”得文化味道浓酽非常,曾让笔者如醉如痴,爱不释手。但近年来,他对一些事件的文化阐释似乎过于“微言大义”了一些,似已产生了一些“过犹不及”的效果。比如,其最近在《读书》发表了一篇题为《赵本山的“文化革命”》的文章,以《不差钱》等小品的“潜台词”为主要研究对象,为赵本山现象挖掘出若干的文化涵义:“不能小觑,赵本山在主流媒体上争到了农民文化的地位和尊严。夸大一点说,他悄悄地进行了一点点农民文化革命,使得我们的主流文艺更加宽敞自然开放亲民。”

不可否认,赵本山确实已经走红了很长时间,而且可能还将继续走红很长时间,但他(包括其弟子)的走红,就能代表“农民文化的地位和尊严”吗?他那些貌似表现农村和农民的节目固然特别卖座,体现出巨大的市场价值,但这算得上是对“农民文化的革命”吗?笔者对此十分可疑。

不错,赵本山和其一干弟子多是出身于农民,其节目角色也基本上是以农民为主,然而并不代表他们表现、表演的就是真实的“农民文化”。比如他和宋丹丹表演的“白云黑土”系列,与真实的农民生活沾得上一点边儿吗?

再如迄今虽然褒贬不一却影响巨大的《不差钱》——按王蒙先生的理解,“这是赵本山代表全中国八九亿农民发出的宣言和吼声”:“我们农民要上春晚,我们农民要上北京,要说话要忽悠你们、要与你们会说英文的会唱歌的会发号施令的城里人比试比试,怎么样?”——但此处所谓的“我们农民”,又与几个真正的农民有关?小沈阳和毛毛确乎是通过春晚走红了,也许还可以加上以前星光大道走出的阿宝们;但即便有这些特例,将《不差钱》中虚构的农民进入主流舞台的渠道当作“我们农民”的渠道,不是过于糊涂就是太天真。

可以说,即便赵本山们确实曾经“很农民”,但至少从其最近的作品来看,“农民文化”可能只是他们的卖点。种种迹象显示,“演员赵本山”与“农民赵本山”之间,已经渐行渐远。

甚至还不仅如此。在笔者看来,由于赵本山们塑造的“农民文化”,往往是被审查、斧正、剪辑和操纵之后的农民文化,所以非但难以成为农民文化的代表,其花样百出的“忽悠”,甚至还遮蔽、扭曲或替代了农民文化,让农村以外的人们看不清农民文化的真实面目,无从摸到农民文化的真实脉搏。在这一角度上,赵本山们对农民文化的“革命”,委实是对农村真相和农民生活真实的僭越


相关文章

  • 共产主义信念与我们
  • 与南红等诗友们: [壶公说理――译<橡媪叹>]是<血与火的祈祷-别了汉唐>中的一首诗,是关于民族命运的一个思考. 正如王歧山推荐阅读的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我们能够明白我们的社 ...查看


  • 生活需要"快乐文化"
  • 生活需要"快乐文化"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二十一届文化讲坛实录--- 司仪孔同(新闻晚报记者):彰显文化追求,激扬文化力量.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二十一届文化讲坛欢迎大家的到来!(全场鼓掌) 本届讲坛的主题是<生活 ...查看


  • 乡土中国的影像书写_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历程述评
  • 薛晋文 乡土中国的影像书写 ---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历程述评 农村题材电视剧在改革开放前已有一些零星的创作,同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在起步阶段即以极高的视野与情怀去积极关注改革开放的现实生活.反映现代性与农村遭遇后激 ...查看


  • 16种常见导语探讨新闻稿件的写法
  • 16种常见导语探讨新闻稿件的写法 1.有一说一式 引用当事人原话或描写事件场面,再加以说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用途: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 例: 又: 又: 又: 文章写作要点:切忌用得过多过滥. 2.直击日期式 以日期为第一陈述 ...查看


  • "春天里"的故事 2
  • 作者:王洪喆吴靖 2013年03期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有迫切的理由需要我们借由新媒体事件的信息政治进入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总体考察.第一,在中国当代的社会变迁中,文化(或媒介传播)的变迁居于一个核心位置(Zhao,20 ...查看


  • 2011年高考作文热点时事5
  • 2011年高考作文热点时事素材及备考重点(五) 31.上海世博会 2010年1月21日16时,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誓师动员大会在上海举行.从"七彩云南,和谐城乡"到"人说山西好风光",从" ...查看


  • 试析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现实主义特征
  • 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审美特征分析 刘 超 (哈尔滨师范大学2004级文艺学专业高师硕士研究生 哈师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从农村题材电视剧这一视觉文化形式入手,以几部有代表性的农村题材电视 剧为切入点来分析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审美特征. ...查看


  • 2010年高考作文热点时事素材(2010年2月热点)
  • 2010年高考作文热点时事素材(2010年2月热点) 2010年2月热点素材和话题 35."春晚"植入广告引争议 2010虎年年央视"春晚"上,赵本山的小品<捐助>中不仅详细地介绍搜狐.搜 ...查看


  • 黑龙江地域文化--二人转
  • 黑龙江地域文化 如今,二人转火了,但它还能火多久?从黑龙江"二人转"之乡海伦走出来的赵晓波不无担心地告诉记者:"目前二人转的传统唱腔正在表演中不断压缩,更致命的死穴是'粉色'和表演内容单一,过度模仿忽略了最根本 ...查看


热门内容